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及战后新兴国家的发展专项训练(含答案) 历史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及战后新兴国家的发展专项训练(含答案) 历史统编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4 22:1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及战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一、选择题
1.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1964年1月,法国与中国建交,并呼吁西方各国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之后,戴高乐还访问了苏联和许多东欧国家。这表明(  )
A.法国努力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
B.西欧经济复兴直接促使两极格局瓦解
C.军备竞赛加剧导致美法关系急剧恶化
D.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呈现出多极化态势
2.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国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加强
3.有学者认为:“美苏干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育其中。若非冷战,当今的非洲、亚洲甚至拉丁美洲地区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对此理解恰当的是(  )
A.美苏争霸加剧国际局势紧张
B.美苏冷战消除世界南北差异
C.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两极格局
D.冷战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4.(2023广东湛江一模)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当中的外资银行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有着明显的上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墨西哥、赞比亚,外资银行的资本总量甚至能够占到本国银行部门资本总量的80%以上。由此推知,当今(  )
A.金融开放制约了第三世界发展
B.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加大
C.经济全球化导致国家利益失衡
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5.古巴导弹危机中,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和联邦德国,对美国事先未同北约协商就采取制造危机的行动,并和苏联搞“越顶外交”,感到不满和忧虑。因此,西方盟国觉得必须加强独立性,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上述材料反映了(  )
A.美欧同盟关系破裂 
B.欧共体作用加强
C.西欧寻求外交独立
D.北约实质上瓦解
6.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稳步上升;而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复苏乏力,国内贫富差距扩大,民众的不安全感和被剥夺感不断增长,民族主义情结滋生,政府在对外政策上表现为国家利己主义。这表明全球化(  )
A.导致发达国家日益处于不利地位
B.缩小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C.扩大了发达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
D.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造成了冲击
7.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
A.使美苏冷战基本结束
B.加速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分裂
C.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D.是中国多边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
D.联邦德国
9.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  )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10.杜鲁门回忆:“1947年3月12日下午一点钟,我走上众议院大厅的讲台,向国会联席会议发表了演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这一演说 (  )
A.标志着冷战开始
B.意味着华约建立
C.终结了越南战争
D.结束了古巴导弹危机
11.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假日酒店对一批美国报纸、杂志编辑发表演讲时称:“今天世界上有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当然还有日本。”下列符合尼克松观点的是 (  )
A.冷战状态已经结束 
B.美苏均势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C.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 
D.西欧、中国、日本仍未被视为独立力量
12.1964年,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标志着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要求是 (  )
A.争取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
B.彻底摆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C.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D.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际上存在着两种科技发展模式:一种是美日采用的“生产—技术—科学”模式;一种是苏联采用的“生产与科技并举”的模式。除此之外,还有民用技术优先还是军事技术优先的区别。韩国采用了“生产—技术—科学—民用技术优先”的模式。60年代末,韩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吸取了日本的经验,不建设传统的煤铁型工业基地,而是抓炼钢、造船和重化工,其依据就是后者“能带动出口”……80年代初,韩国决定发展半导体工业,以便及时抓住当代主导型技术的开发,不断增强外向型经济的后劲。从90年代开始,韩国确立高技术产业“出口导向”的战略方针。
——李建立、张海滨《韩国崛起之谜》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努力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80年代,印度的经济实际年增长率超过5%,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有所改变。印度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原子能研究、电子技术等方面有较高水平。特别是在软件开发领域,实力仅次于美国,软件产品大量出口,2000年软件出口额达到62亿
美元。
(1)据材料一,以韩国为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工业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为振兴经济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及战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一、选择题
1.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1964年1月,法国与中国建交,并呼吁西方各国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之后,戴高乐还访问了苏联和许多东欧国家。这表明(  )
A.法国努力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
B.西欧经济复兴直接促使两极格局瓦解
C.军备竞赛加剧导致美法关系急剧恶化
D.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呈现出多极化态势
解析:20世纪60年代,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法国等国日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意图摆脱美国的控制,题干材料中法国的做法正反映了这一进程,故选A项;20世纪60年代两极格局仍然存在,且“直接”说法有误,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美法关系,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
2.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国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加强
解析:第三世界是指亚、非、拉美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从图表数据看,1945—1975年,联合国成员国的数量不断增加,非洲、亚洲成员国的比重大幅度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增加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刚刚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即第三世界国家,故A项正确;欧共体的成员国大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加入了联合国,对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影响不大,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与世界贸易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无关,故C、D两项错误。
3.有学者认为:“美苏干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育其中。若非冷战,当今的非洲、亚洲甚至拉丁美洲地区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对此理解恰当的是(  )
A.美苏争霸加剧国际局势紧张
B.美苏冷战消除世界南北差异
C.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两极格局
D.冷战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若非冷战,当今的非洲、亚洲甚至拉丁美洲地区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可知冷战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形成,故D项符合题意;B项表述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A、C两项,故排除。
4.(2023广东湛江一模)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当中的外资银行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有着明显的上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墨西哥、赞比亚,外资银行的资本总量甚至能够占到本国银行部门资本总量的80%以上。由此推知,当今(  )
A.金融开放制约了第三世界发展
B.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加大
C.经济全球化导致国家利益失衡
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解析:根据材料“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当中的外资银行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有着明显的上升”,可知当前发展中国家当中的外资银行所占比重明显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资银行的增多可能会带来监管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故材料所述现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故选B项;金融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不能说金融开放制约第三世界的发展,说法错误,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且“经济全球化导致国家利益失衡”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的信息,排除D项。
5.古巴导弹危机中,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和联邦德国,对美国事先未同北约协商就采取制造危机的行动,并和苏联搞“越顶外交”,感到不满和忧虑。因此,西方盟国觉得必须加强独立性,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上述材料反映了(  )
A.美欧同盟关系破裂 
B.欧共体作用加强
C.西欧寻求外交独立
D.北约实质上瓦解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美苏的“越顶外交”使作为美国盟国的西方国家感到被忽视,他们认为只有联合自强才能在大国争霸中维护自身利益,故选C项;1962年美欧仍然是同盟关系,排除A项;欧共体是1967年建立的,排除B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6.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稳步上升;而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复苏乏力,国内贫富差距扩大,民众的不安全感和被剥夺感不断增长,民族主义情结滋生,政府在对外政策上表现为国家利己主义。这表明全球化(  )
A.导致发达国家日益处于不利地位
B.缩小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C.扩大了发达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
D.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造成了冲击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有所增长,而发达国家的力量有所削弱,政策上的反全球化倾向正是发达国家极力维护旧的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表现,进而也从侧面反映出全球化对其构成了冲击,故D项正确。
7.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
A.使美苏冷战基本结束
B.加速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分裂
C.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D.是中国多边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
解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故C项正确。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
D.联邦德国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杜鲁门主义”为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1947年成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排除A项;北约为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1955年成立华约组织,排除C项;针对美国支持下成立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支持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排除D项;马歇尔计划为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强各成员国彼此的经济联系,排斥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因此选B项。
9.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  )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解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大部分来自亚非拉地区,无法反映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A项不符合题意;不结盟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但没有动摇美苏霸权地位,C项不符合题意;D项显然不符合题意,排除。
10.杜鲁门回忆:“1947年3月12日下午一点钟,我走上众议院大厅的讲台,向国会联席会议发表了演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这一演说 (  )
A.标志着冷战开始
B.意味着华约建立
C.终结了越南战争
D.结束了古巴导弹危机
解析:由材料信息“1947年3月12日”“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其标志着冷战开始。故选A项。
11.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假日酒店对一批美国报纸、杂志编辑发表演讲时称:“今天世界上有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当然还有日本。”下列符合尼克松观点的是 (  )
A.冷战状态已经结束 
B.美苏均势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C.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 
D.西欧、中国、日本仍未被视为独立力量
解析:材料“今天世界上有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说明尼克松认为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故选C项。
12.1964年,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标志着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要求是 (  )
A.争取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
B.彻底摆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C.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D.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解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有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所以七十七国集团建立后,其主要要求是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际上存在着两种科技发展模式:一种是美日采用的“生产—技术—科学”模式;一种是苏联采用的“生产与科技并举”的模式。除此之外,还有民用技术优先还是军事技术优先的区别。韩国采用了“生产—技术—科学—民用技术优先”的模式。60年代末,韩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吸取了日本的经验,不建设传统的煤铁型工业基地,而是抓炼钢、造船和重化工,其依据就是后者“能带动出口”……80年代初,韩国决定发展半导体工业,以便及时抓住当代主导型技术的开发,不断增强外向型经济的后劲。从90年代开始,韩国确立高技术产业“出口导向”的战略方针。
——李建立、张海滨《韩国崛起之谜》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努力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80年代,印度的经济实际年增长率超过5%,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有所改变。印度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原子能研究、电子技术等方面有较高水平。特别是在软件开发领域,实力仅次于美国,软件产品大量出口,2000年软件出口额达到62亿
美元。
(1)据材料一,以韩国为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工业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为振兴经济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解析:(1)从材料一中概括韩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即可。
(2)由材料二“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电子技术等方面有较高水平”等信息归纳概括。
答案:(1)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经济模式;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2)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利用外资发展高科技产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