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心 配套教学设计(16)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的中国心 配套教学设计(1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5 10:47:41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品读歌词2、评析歌词3、探究游子心境、爱国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不会唱,身处和平年代,对于爱国之情并不能切身感受。
3重点难点
把握歌词朗读节奏和情感,抓关键句研究歌词内涵。
4教学过程
4.1 课间播放《我的中国心》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我的中国心
课间播放《我的中国心》
导入
同学们,岁月的年轮已经驶过了2014年,当我们回首往事,有哪些事情触动了你的心怀?(马航航班MH370,云南鲁甸地震、仁川亚运会金牌榜榜首、中日关系恶劣、“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2014年3月8日凌晨,马航航班MH370在马来西亚与越南的雷达覆盖边界与空中交通管制失去联系。飞机上共有227名乘客(其中中国大陆153人,中国台湾1人),机组人员12名。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2014仁川亚运会金牌榜中国揽151金 连续七届蝉联亚运奖牌榜榜首。
2014年,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中日关系依然处于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持续面临困难局面的一个突出问题。
新华社12月27日电“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6日在西南印度洋圆满完成第88次下潜科考,这是“蛟龙”号在印度洋首次执行科学应用下潜,采集到硫化物“烟囱”碎片及岩石矿物样本20公斤。“蛟龙”号让中国成为世界上五个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之一。
为什么我们的心总随着祖国起起伏伏,不能自已,因为我们都是华夏子孙,都有一颗中国心! 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地方,人们都熟悉《我的中国心》这首动人肺腑的歌曲。
这首歌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经演唱,它那优美的旋律、深沉的情感就深深打动了亿万听众的心,,尤其是这首歌的歌词更是以其独特的形式表达了家国之思。读来震撼人心,让人刻骨难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歌词《我的中国心》。
我们如何来学习歌词呢?读歌词、赏歌词、联现实、听歌曲
二、读歌词
1、 明确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2、 学生自主朗读
3、 学生表演朗读
4、 学生齐读
5、过渡语:通过朗读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这首歌词浓浓的爱国情感,而这种情感又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这首歌词。
三、赏歌词
1、析文本:
①这首歌以什么样的身份来吟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海外游子。“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离开祖国已不知多少年,有的甚至从未踏上过祖国的河山,可是不管离开了多少年,哪怕从未见过而梦里都是祖国山河的影子。
②、“中国心”是歌曲中反复吟唱的主题词,那“中国心”的内涵是什么?
海外游子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
③、作者是怎么体现“我的中国心”呢?
A洋装在身改变不了,身在他乡改变不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胸中跳动的永远是一颗中国心。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科学家。他是第一位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用中文发表演讲的获奖者。他的发现,被国际高能物理学界誉为物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有他,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奖颁奖大厅里,自从1901 年第一次颁发诺贝尔奖金以来的四分之三个世纪中,第一次响起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的主要语言——汉语。他就是丁肇中。虽然多年来在美国工作、生活,但他仍深深眷恋着哺育他成人的中国。他忘不了自己是炎黄子孙。根据规定,获奖人应以本国语言在颁奖典礼上演讲,但这一天,丁肇中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伦琴、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和许多科学巨匠站立过的讲台,用中文发表了他的演讲。他通过这篇演讲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人有国籍之别,心却无地域之分,中国心就是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的炽热感情。
B、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不能,“烙”准确形象地表达了海外赤子跟祖国密不可分的骨肉关系。
C、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祖国的大好河山有许多,为什么歌词中仅提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呢?
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民族;长江,也是中华文明的诞生地;长城,被誉为世界奇迹,是中国的象征性建筑;而黄山,是祖国最美的风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都是能够代表祖国的河山,而且在名称上又是那样的巧合,用它们来借代祖国,形象而具体,作为歌来唱,显得非常自然、和谐。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都是能够代表祖国“河山”的具体物象,“重千斤”把不可以斤两计的对祖国的感情用斤两表达出来,形象地表现祖国在海外游子心中的分量,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
D、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一个“只”字,情深意长。是啊,离开祖国,已不知多少年了,有的甚至从未踏上过祖国的河山。可是不管离开了多少年,哪怕从未见过,梦里都是祖国河山的影子。“梦萦”“多年未亲近”点明了赤子的身份。这里包含了深深的思念,同时也有着深深的遗憾。
E、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血的流动,应该说有声音,可是谁也不曾听到;而这里用“澎湃”突出了声音之响。不仅声音很响,而且诗人还听出了这是“中华的声音”。——这是来自心中的声音!这是融在血里的声音!是海外赤子永不改变的爱国之心的表白。
F一位在国外的留学生在他的博客里写道:“我也喜欢张明敏的歌,不过最喜欢的,还是他的《我的中国心》。太感动了,在国外的时候,怕几首歌。怕听到《故乡的云》,更怕这首《我的中国心》。”
这首歌为什么会引起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全世界海外游子的共鸣呢?
一位两届奥运国手,亚运会击剑冠军在接受访问时这样说:“没移民前听张明敏的歌《我的中国心》只是觉得旋律动听,歌声美妙。如今再听这首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远离母亲的思念才是最真诚的思念。我和大多数华侨一样,我们之所以无怨无悔的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当义工,默默无闻的去奉献爱心,就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拥有一颗中国心。因为在国外,我们代表的就是中国。”
是的,我们从歌曲中可以切身地感受到一腔对祖国的热爱,作为中华儿女,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那种与祖国息息相关、心心相印的感情。
这首歌唱出了中华儿女热爱祖国的共同心声,集中体现了海外游子思念故乡的普遍情结,表现了海外华人与祖国息息相关、心心相印的感情。从而激起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共鸣。
四、联现实
《我的中国心》已经过去30年了,可是每当我们唱起这首歌仍然是热血沸腾、激情澎湃,这是因为它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香港和澳门已经相继回归,只有台湾还飘零在外,两岸的亲人隔海相望有说不尽的相思之苦。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会见中外记者,温总理以他渊博的学识和惊人的记忆力,即席吟诵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晚年在弥留之际写的一首极其哀婉动人的诗篇《望大陆》。在这动人的诗篇中,我们分明看见于右任先生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下面我们来欣赏2006新年新诗会上的诗朗诵《望大陆》。说说你认为于右任先生的“中国心”体现在哪里,为什么? 我们希望通过于右任诗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所抒发感情的理解。
你认为于右任先生的“中国心”体现在哪里,为什么?
《望大陆》原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讨论、交流)
于右任先生身患重病,自知时日不久,于是在给亲属写下的遗言中说:“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我百年之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好让我可以时时望见大陆。”之后从这遗言的思绪中进发成血泪交融,心痛如割的诗篇《望大陆》。
第一节,起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是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安葬意愿,直白而深沉。“望我大陆”紧承上句,道出作者想如此安葬的缘起和目的。“大陆”前加一“我”字,体现了于先生台海两岸是一家的祖国观念,虽然身在台湾,但是大陆也是“我”的,传达出强烈的爱国感情。谁“望”呢?是作者的魂魄!大陆令作者如此倾心,以至于死后的魂魄也要去望!死后尚且如此,活着时当然无时无刻不牵挂!这是一份多么执着的苦恋啊!“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诗人的魂魄在台湾最高的山顶上,凝神远望,可是,他总望不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大陆,哪怕是一点点的影子!面对这样的事实,他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只有涕泗滂沱,放声恸哭。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生不能相依,但死后化蝶相依;而于先生,生时眼不能见大陆,死后魂魄依然不能见大陆,这是怎样深重的遗憾!
第二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交代了安葬在高山之上的另一个目的——望见故乡。客居台湾十几年怎能不思念陕西老家?怎能不思念结发妻子?怎能不思念失散骨肉?何况诗人此时已是垂垂老矣!叶落归根,狐死首丘,要知道,人越年老越想回老家。然而,“故乡不可见兮”,死后的魂魄依然不能望见故乡,欲归不能,欲聚不成,多么遗憾!一个游子离开亲人和故乡几十年的羁旅之苦、一个游子客死他乡的悲哀尽显无余。所以说,“永不能忘”表达的是无尽的思念和刻骨铭心的痛。
尽管思乡之苦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常见主题,但是于先生的这节诗不同寻常,有大大超越前人的内涵。作者孤魂永不归!我们不禁会问“此何人哉?”这节诗不仅写出个人之哀,更引人思考造成此种哀苦的根由——祖国不统一。作者说“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所以,我们不能把这节里的“故乡”简单认为只是指他的陕西老家,所以说他的思乡之情比一般之人大气许多。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仰天的叩问,四顾的茫然,天高地阔,就是不能见到自己的大陆和家乡。归期遥遥,此生是没有希望,山长水阔,何处才能望见故乡?生不能回到大陆与故乡,我死了,那就将我葬在台湾的最高的山峰之巅吧!总有一天台湾会回到大陆的怀抱。如果要等一万年,那就让我的忠魂在那高山之上站立一万年!
在这一节中,诗人借用了屈原《九歌·国殇》中的“国殇”一词。“国殇”就是为国家而死的人,于右任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的祖国,以“国殇”来自况,是当之无愧的,同时也借“国殇”一词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愫。“国有殇”即“有国殇”,意为:有一个为国死难者。为国死难者自指作者本人,于右任作为辛亥元老,自比为主义献身之战士,于右任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以“国殇”来自况,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强烈的爱国心和深沉的悲憾。他悲憾于报国的壮志未酬而身先死,悲憾于个人的客死他乡,悲憾于祖国的分裂。面对个人遭遇与国家现状,他定然是死不瞑目!而他个人的悲哀也正是国家的悲哀。若国家统一,他岂能客死台湾?若政治清明,他岂能壮志未酬?“国有殇”在篇末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前文炽热情感的彻底喷发,是杜鹃啼血式地悲鸣。第三节用短短四句描绘了一幅图景:一个为国而死的魂灵站在一片空阔里,他孤零零、眼巴巴、泪汪汪的。整个意境是寂寥凄凉的。
五、听歌曲、写祝福。
如果说《望大陆》确是一首震撼中华民族的哀歌,《我的中国心》则是萦绕在所有中国人心底的梵音。我们唱着《我的中国心》香港回归了,我们唱着《我的中国心》澳门回归了,我们唱着《我的中国心》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我们的中国梦也一定会实现!
让我们再次倾听《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从歌词中再次体会那真挚的爱国心、浓浓的爱国情,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在听歌的过程中,你有想法请随时记在心形纸上,可以是爱国誓言、可以是祝福祖国的话。写好后把它张贴在我国的标志性建筑长城上。
看着同学们一句句真挚的爱国誓言,老师也被你们感动了,同学们写得都真好,我觉得同学们最首要的事情就是把学习搞好,我想起了周恩来爷爷的一句名言,让我们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出示,齐读)
六、结束语
一首《我的中国心》,曾掀动无数早已沉寂的心:一首《我的中国心》,曾流淌在无数华人的心中。或许,经典将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埋没于历史的尘埃中。但是,当她再次席卷灵魂时,她将又是一种时尚。坚持龙的精神,未来将见证中国灿烂的明天。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