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改革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单元 改革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4 22:1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 改革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秦时海南被称为“越郡外境”;西汉元封元年在此设珠崖、儋耳2个郡管辖16个县;唐宋时的海南,是中原人避之不及的贬谪之地;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一变化深刻反映出( )
A.民族交融的记忆 B.行政区划的变迁
C.改革开放的缩影 D.社会发展的历程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
B.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C.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3.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历程(节选)
时间 事件
1984年 中共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带口粮在城镇落户。
1985年 公安部出台《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实行暂住制度。
1997年 开始放松小城镇的落户限制,人口流迁的许可放松与证件管理模式共存。
1998年 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母自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等。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 )
A.解决了城乡差距问题 B.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 D.顺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5.如图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工业建设的推动 ②“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③国民经济的调整
④十年“文革”及“右倾”错误 ⑤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6.下表为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该现象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年份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物价指数 11.9% 7% 8.8% 20.7% 16.3%
A.促使政府进行物价改革 B.导致经济秩序出现混乱
C.避免全国性的抢购风潮 D.推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7.下表是1980—2001年上海八大消费性支出构成比例(%)。据此可知,改革开放后上海
——资料来源:上海市经济年鉴(1981年、1986年、1993年、1998年、2002年)
A.消费水平居于全国之首 B.消费观念仍旧落后 C.消费结构逐步趋向优化 D.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8.下图是新中国某时期的经济结构图,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B.“文革”时期 C.过渡时期 D.“大跃进”时期
9.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墨菲率代表团访华,与中方洽谈合作事宜。在谈判中,美方提出一个中方从未听过的词汇“joint venture”并解释为“合资经营”。中方对此感到新鲜有趣,但又认为,尽管对方说的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据此可知( )
A.对外开放在艰难中起步 B.“左”倾思想影响依然存在
C.经济体制改革阻力重重 D.中美正式建交推动经济交流
10.2005年“胡连会”是国共两党领袖事隔60年的重新聚首。两次聚首都事关
A.民主建国 B.统一大业 C.两岸关系 D.对外战争
11.近年来,我国时有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党和政府及时救援并妥善处理善后工作,这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哪一方面的内容?
A.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先进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代表生态文明的发展趋势
12.成为实现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点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13.下面为1992年以来中国历年贸易顺差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B.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改变
C.多边外交关系全面确立 D.国内产业结构渐趋平衡
14.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邓小平指出:“我国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是我们党的一支依靠力量。”这一观点( )
A.奠定了思想解放的理论基础 B.有利于调动知识分子建设国家热情
C.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消除了教育科技领域形式主义弊端
15.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史称“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上海等地,深刻地阐发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史称“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表明邓小平
A.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
B.十分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逐渐完善
D.意在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6.中国外交服饰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在公务性和社交性的外交场合都穿中山装。改革开放后,中国领导人开始着西装,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公务场合遵循国际惯例穿西服,国宴则穿着新款中式礼服。这一变化( )
A.体现了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B.反映了国家外交方针适时调整
C.说明我国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D.根源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17.下表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连续四年工业、农业总产值情况。(单位: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据此推断这一历史时期是
A.1949—1952年 B.1953—1956年 C.1957—1960年 D.1979—1982年
18.1986年,中国女排连续第五次夺得世界冠军,“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成为这个时代嘹亮的口号。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后,“全民健身,重在参与”的口号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体育口号的变化表明( )
A.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
C.竞技体育的市场化 D.国民体育观念不断发展
19.下图为“有你圳好,见证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系列主题祝福活动”标记。四十年来,深圳经济特区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和效率,进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对全国更是起了巨大的示范带头作用。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当时中国
①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窗口 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③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前沿地 ④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始点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建国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以政府编制计划与高校实施计划相结合。1985年,政府提出对国家招生计划内的学生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分配制度。就业政策的转变( )
A.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B.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解决了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 D.保障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21.新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二十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九八零年九月,中共中央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会后,印发了作为座谈会纪要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写道:“两年来,各地干部和社员群众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总起来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 一类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实行结果,多数增产,并且摸索到一些新的经验。特别是出现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更为社员所欢迎。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当前,在一部分省区,在干部和群众中,对于可否实行包产到户(包括包干到户)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为了有利于工作,有利于生产,从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规定是必要的。”“ 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泊。"
——(《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这样,在一 九八零年和一九八一年,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中迅速发展起来,并且从经济落后、生活穷困的特殊困难地区,发展到一般的以至富裕地区。“一九七九年底,包产到户虽然在全国还只是个别地方试行,比重仅占百分之九,由于一 些地方自发仿效,其数量在逐步增加。” “到一九八零年以后,情况有了变化。”“例如苏南地区,在一九八零年冬是专业承包,到一九八一年包产到户就占据了百分之五十的比重。山东沿海地带,也是这样。” (《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座谈会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史学著作呈现历史研究成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取代“一边倒”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向也向全方位转变。“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建设所需大量物资因西方一些国家的“经济封锁”很难获得,急需寻找扩大对外贸易的渠道。此外,由于国内生产关系的变化,新兴国营进出口企业面临建立海外业务联系的新课题。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首届广交会成功创办,迅速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主渠道。同时,也向世界表明新中国在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贸易关系的愿望。
——摘编自孟红《追溯广交会二三事》等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全面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的广东迈出较大的步子。谷牧回忆道:广东省委和省政府根据本省邻近港澳、商品经济比较活跃、对外经济交往历史悠久、祖居于粤的海外的华侨和华人为数众多等特点,对举办出口加工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反复讨论和论证,并在领导层中形成了一致意见。一九七九年四月,在中央召开的专门讨论经济建设的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并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一要求。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广交会创办的背景及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东在对外开放中首先“迈出较大步子”的有利条件。
三、论述题
23.下表为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发展状况
1927年 在上海建立第一家瓶装厂,最初翻译为“蝌蝌啃蜡”,古怪的味道,奇怪的名字,销售情况非常差。
1928年 350万英镑重金悬赏征求译名,获得最佳品牌名一可口可乐。相继在南京、天津、青岛等地建立瓶装厂。
1948年 上海厂成为美国境外第一家年产100万箱的瓶装厂。
1949年 可口可乐公司撤离中国大陆。
1950年 朝鲜战争爆发,可口可乐被视为美帝国主义“倾销”到全世界的“特权产品”,“腐蚀被侵略民族的青年们的意志”。
1978年 可口可乐公司在美国正式宣布重返中国,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签订了协议。
1979年 3万箱可口可乐被运到广州、上海和北京的大商场和宾馆寄卖。
1981年 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一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建成投产。
2008年 中国成为可口可乐全球第三大市场。
——据徐琪琪《可口可乐在中国的进退流转》等整理
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经历了初入中国、撤离中国、重返中国三个阶段。请从中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加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D
2.D
3.C
4.D
5.A
6.D
7.C
8.A
9.B
10.B
11.C
12.B
13.A
14.B
15.C
16.A
17.C
18.D
19.A
20.A
21.(1)内容:总结改革成果;正视改革问题(争论);规范改革行动(政策);明确改革性质;鼓励扩大改革。意义:利于农村体制改革和生产的发展;加强了党对改革的领导和引导;凝聚共识,解放思想,减少改革阻力;提高了党和政府重要决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关注重大历史事件或问题;史论结合,遵循唯物史观;善用第一手(原始)史料,挖掘史料信息及价值;运用多种史料论证历史问题;引文准确规范,表达通俗易懂等。
22.(1)背景:外交政策的调整;面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国内生产关系的变化;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作用:成为当时出口创汇的主渠道,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是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宣传窗口。
(2)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商品经济比较活跃;对外经济交往历史悠久;海外华侨和华人众多;广东地方领导人解放思想,敢于创新;中央的支持。
23.示例1:初入中国阶段1927-1948年。
1927年“可口可乐”初入中国上海后,销售不畅,调整营销策略后初步打开了销路。二战结束后,美国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进一步加深,中国成为美国商品倾销市场,销量大增。
示例2:撤离中国阶段1949年-1978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敌视与封锁;美苏“冷战”的国际局势;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美关系更加敌对;可口可乐被视为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侵略的代表。
示例3:重返中国阶段1978年至今。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美关系的逐步改善;可口可乐公司及时进行策略调整,抓住时机重返中国市场;可口可乐见证着中国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上独特的一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