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综合测试(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综合测试(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4 22:0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1872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发表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主人公英国绅士福格与朋友约定能用80天时间环游地球。随后一路历经曲折、克服困难,从伦敦出发,路经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游历印度、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返回,用时正好80天。小说的情节反映当时( )
①新的国际航线得以开辟 ②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③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改善 ④具有积极进取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一条高铁飞越豫鄂渝”。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开通。天堑变通途,郑渝高铁从黄河到长江,从绿城到山城,过平原、入林区、跨峻岭,全长1068公里,最快仅需4小时。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郑渝高铁通车后将形成连接中原、华中和西南地区的快捷高速铁路通道,进一步完善中部和西南地区快速铁路网。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的革新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B.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创新
C.高铁发展使得区域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中国的经济版图彻底地突破了地域界限
3.20世纪以来,在纽约、伦敦等欧美国家的大城市,航空、火车、地铁、公共汽车、小汽车、自行车以及步行等都是城市交通模式的组成部分,并在各自适合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这表明( )
A.城市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B.交通工具创新扩大了城市规模
C.工业化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 D.城市交通呈现立体化发展趋势
4.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江淮,地形所造成之南北阻碍被完全打通,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取得直接联系,于是文化传播,商贾贸迁,日趋便利,而运道所经由之都会,亦骤增重要而日趋繁荣,扬州其最著者也。据此可知
A.交通设施建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B.南方经济发展赶上并超过北方
C.水域的连通解决了黄河泛滥问题 D.交通便利弥补了地域文化差异
5.1825年美国伊利运河通航,使五大湖的水运与纽约港连通,纽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港口和城市。围绕这一湖区,芝加哥、匹兹堡、底特律都发展成为美国的制造业中心。这可用于说明( )
A.美国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B.纽约政治地位迅速提高
C.交通改变影响城市发展 D.城市化助推工业化进程
6.隋朝修建大运河后,将扬州作为运河重要的码头。605年,隋朝中央政府将扬州改为江都郡,管辖扬州及镇江部分地区。材料中江都郡的设置( )
A.推动运河沿线商业网络形成 B.体现了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C.反映了扬州经济影响力上升 D.表明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7.19世纪40年代,中国茶叶从广州到伦敦的运费为30~40银戈比/普特(戈比:俄国货币名称,1普特≈16.38千克),19世纪七八十年代该路线茶叶运费跌落至3~4英镑/吨。据此推测,运费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工业革命后轮船载重力提高 B.石油的运用提高了运输速度
C.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航程缩短 D.铁路运输的竞争使运费下降
8.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大力开凿运河、开辟航道,水利交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东晋南朝时,建康(今南京)继续保持了漕运中心的地位。这些做法( )
A.促进了南北方的交流 B.巩固了国家统一稳定
C.推动了江南经济开发 D.保证了朝廷财政收入
9.下表为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这一现象( )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A.有利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B.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得益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D.表明铁路里程与国家实力成正比
10.《大都赋》中对郭守敬监修的一项漕运工程的功用盛赞到,“扬波之橹,多于东溟之鱼;弛风之樯,繁于南山之笋,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径抵辇下”。据此可知,这一工程( )
A.促进了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 B.开辟了中外海运航线
C.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的成熟 D.便利了南北物资流通
11.19世纪8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自筑铁路是振兴民族经济,与外商争利的重要手段,迫于舆论压力,清政府对铁路也从刚开始的拒办转为筹办。中国历史上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
A.京张铁路 B.淞沪铁路 C.唐胥铁路 D.京汉铁路
12.古代来华的欧洲旅行家中,有一位名叫鄂多立克的意大利旅行家,他从威尼斯出发,到达中国以后,由江淮运河进入会通河,北上大都。他途经的运河( )
A.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方 B.促进沿岸城市清江浦崛起
C.加速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推动当时政治中心的北移
13.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下列史实与近代上海有关的是( )
①筹备和建造了中国最早的制碱厂 ②成立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③修建了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④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4.轨距指铁路两股钢轨顶部内侧之间的最短距离,是铁路工程技术标准之一。下表呈现的是晚清时期部分重要铁路的相关信息,造成轨距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名称 修筑时间(年) 路段 轨距(毫米)
中东铁路 1897—1903 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南至大连 1524
滇越铁路 1903—1910 昆明—河口 1000
安奉铁路 1904—1905 丹东—沈阳 762
津浦铁路 1908—1912 天津—南京 1485
A.近代中国铁路技术的落后 B.不同地区地质条件的差异
C.列强在华资本输出的争夺 D.铁路建设的困难程度不同
15.国家稳定后,秦始皇开始实施以秦朝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外扩建交通路网,建成了连通各个区域的交通路网。政府还编制了《行书律》,规定了丞相统筹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地方主要由郡守和县令共同负责交通运输。据此可知,秦朝交通建设( )
A.促使边疆地区得到有效开发 B.得益于法律制度的建立
C.渗透着强化中央集权的意图 D.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
16.下图为古代某一时期的水路交通系统。该水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保障国家中心安全 B.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合理布局交通网络 D.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17.李庆余等人在《美国现代化道路》中写道:“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这是因为( )
A.汽车的普及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乡村的繁荣
C.汽车时代加速了城市人口的饱和 D.汽车时代致使城市环境污染加重
18.1924到1928年间,科隆到波恩这段公路上的车流量超过该路的承受能力。1929年,一条新型的“机动车专用路”开始建造,动用了5500多名失业人员,最终于1932年8月通车。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A.这条“机动车专用路”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B.“新型”主要是指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
C.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道路的建设与发展
D.该路通车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
19.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这是一条连接河南郑州市与重庆市的高速铁路。该高铁通车后,京郑渝昆高速铁路通道将实现全线贯通,并与京广、陇海、兰渝等铁路大通道联网,从而极大缩短重庆及三峡库区与西南、西北、华中、华北等地的时空距离。这表明( )
A.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B.交通工具的革新使区域性联系日益密切
C.人们的市场和竞争意识正在逐渐形成
D.中国的经济版图彻底地突破了地域界限
20.近代中国《图画日报》中(见下图)载,“此局建于同治十一年,当李文忠公督北洋时,为挽回洋商利权计,辟中国固有之航业,奏请设立……当时召集官商资本六十万两,购轮船八艘,航行天津、长江、广东三处。……经各股东联合团体,开股东会公举股董议决此事,故现尚不知如何办理也”。据此可知,该局( )
A.属于官督商办的军事工业 B.属于民用性质的股份制企业
C.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D.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21.2018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最新一轮修正案发布。如图所示为本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后的纳税情况。由此可知,此次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 )
A.杜绝了偷税漏税行为 B.实现了社会的共同富裕
C.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D.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22.下图所示为2015~2020年我国高铁客运量及旅客周转量占比情况(单位:%)。据此可判断,我国( )
A.交通体系呈现立体发展的趋势 B.高铁发展冲破了传统运输的弊端
C.高铁核心技术发展领先于世界 D.技术进步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23.商朝的驿使48天能走600千米,清朝的快马一昼夜可行400千米,现在的高铁已经超过350千米每小时,这说明(  )
A.高速铁路适应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B.交通的变迁缩短了人们的通行时间
C.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了交通工具的速度 D.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材料分析题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自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等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清代中叶与民国时期冀鲁豫三省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5.邮驿制度
材料一 从周朝起古代政府在开辟、整修道路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专门传递公文书信的一整套邮驿系统。历代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对邮驿的设直、定额、己直、运行方式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邮驿传递包括政府下达的政令、军事战报信息、官员的文书等各地的灾异信息也通过邮驿传到中央政府。驿站还是运送官方物资的组织机构与官商、专使的客我。驿站一般设在交通要冲驰驿的官员、士、商将各地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价值不菲的信息资源进行交流与传递。天津的杨柳青在设驿站一百多年中不断吸取大运河南端苏州桃花坞年画等文化营养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年画艺术。
——摘编自中国古代邮驿史》等
材料二 元朝的驿站是历代最盛的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直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朝令夕至声闻毕达”。当时中西国际驿路共有三条通往中亚、欧洲。元代的驿站用来运输官府物资普通商人也可以使用驿站。元代管理驿站降兵部外还有通政司管理邮驿。军事化的严格管理使邮驿系统有效地履行传统社会信息传播的任务。急递铺是元代的官方邮递系统传递速度规定为一昼夜400里急件500里。
——摘编自元代邮驿史》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邮驿制度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其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元朝邮驿发达的原因。
三、论述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列两幅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大运河的走势图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1.C
2.C
3.D
4.A
5.C
6.C
7.C
8.C
9.A
10.D
11.C
12.B
13.B
14.C
15.C
16.A
17.A
18.D
19.B
20.B
21.C
22.D
23.B
24.信息1:清代中叶山东的商业城镇多分布于水路交通沿线。
说明:清代中叶,黄河和大运河沟通各地,为商业发展创造条件,故山东商业城镇许多分布于大运河沿线,河南很多商业城镇则分布于黄河沿线。
信息2:民国时期,山东的商业城镇数量较多,且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说明:鸦片战争以前,山东中西部地区因运河经济相对发达,故多数商业城镇分布于中西部地区,民国时期铁路等交通方式的发展,推动东部地区商业发展,城镇数量有所增加。
25.(1)特点:古代邮驿主要为官方服务,作为官方通信系统,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组织管理严密、分工明细。
影响:古代邮驿制度有助于维护统治,方便政令的传达,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社会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为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巩固统一;为国内外商业贸易发展的而发展邮驿。
26.示例一:隋朝大运河南北走向,兼顾东西,是“人字形”的,元明清大运河纵穿南北,横卧东南,呈“一字形”。
阐述:隋朝大运河惠及隋、唐、宋三朝,辐射长安、洛阳、开封、杭州、扬州等世界级大城市,奠定了唐朝的开元盛世和宋朝的经济繁荣。元明清三代政治中心均在北京,并非隋唐宋时期的中原腹地。随着政治中心的北移,迫切需要江南输送的钱粮物资。受到隋唐大运河走向的限制,物资经过多次水陆转载才能到达目的地,运输效率低下,增加物流成本。而江南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隋唐大运河难以适应社会经济交流的要求,必须进行升级改造,截弯取直。
示例二:大运河的开通对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阐述:大运河是隋、唐、宋时期的重要经济命脉,它以漕运为主兼及其它商品运输,不仅节省了巨大的物流成本,还带动了运河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的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生成、巩固和壮大。
示例三:大运河的走势变化体现了元明清三代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趋势。
阐述:隋唐大运河被拉直,顺应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分离发展的需要,对时代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将东西走向的隋唐大运河改建为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不但可以利用高效的航运,进行战略机动、兵员调配、物资供给等军事行动,还能为南方提供军事战略屏障,使北方政治军事重镇和南方经济重心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