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西 宁兰 州 M 济南 筑 询 a
百安● 开时 钟
出比 O苏州
或 o J11 政易 安庆 杭 州 张 南 海
5H 长 沙 南语昌 铃鱼路:本 配
矫
C
大
版
2019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
阳架
清 朝 疆 域
( 1 8 2 0 年 )
伯 利
将早慈区
杂率大臣辖起
内蒙古盟期
省辖区
注:青海办事大臣脏西宁;
离辽总警脑江字”
治南息 芳州端 车形 酶 万
并东年
C古林
海
◎乌里雅苏合
太
W-
洋
(钢天服 ●
尊天C
试阳1
确
京 师
( 北 点)
②保定
揭绵
台湾府☆
F
台湾 岛
喇萨 心拉产
H
◎ 伊 犁
面放前
鼋嘉
桂 探
出
亚
册的
四
西
导 入:放牛娃、做过和尚、起义军首领、开国皇帝……
1、明朝建立的背景: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干。官法滥,刑法 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 —— 元 · 《醉太平·堂堂大元》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1351年,元末农民起义爆发
2、明朝建立的概况:
北控蒙古、西有西域、东北征服了女真族、西南方管辖
西藏,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明代极盛时国土面
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1368年
定都应天府,明成祖时迁都到北京
一 、明朝的建立
时间:
国都: 疆域:
时间: 1368年
都城: 应天(南京)
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攻占大都
2.建立概况
明太祖
胡惟庸
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
威胁,以“擅权枉法”罪 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
牵连被杀的官员贵族达3万 余人,史称“胡狱”。
明太祖时,为右宰相,在位期 间,擅自决定官员的升降,而且 呈给皇帝的奏章要经过他的审查, 凡对他不利的, 一律不予上呈。
二、 明朝的内政改革
刘基
1、 中央机构的变化
(1)撤机构
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
六部分理全国
政务
内阁辅政
都指挥司
(军政)
按察司
(监察)
布政司
(行政)
三司分权
权归中央
中书省 ……
行中书省
皇 帝
中央
地方
■0■■■■
(2)设机构—— 内阁的设置
材料一洪武十七年(1384年),自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 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 讲两三件事的,共计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结合材料分析国家政务处理有何问题 ( 设机构的原因)
皇帝政务繁忙,工作压力大。
材料 明太祖置殿阁(华盖殿、英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 ,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
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摘编自《明史·职官志》
结合材料分析明政府设立了哪些机构(性质、职责、运作程序)
新设机构:设内阁;
性质:秘书咨询机构(顾问咨询机构,非决策机构);
职责:票拟权(注意权力的演变)
运作程序:阁臣票拟到皇帝批红
侍从 顾问 明太祖
参与
机密 事务 决策
明成祖
大权尽归内阁
票拟权
明代内阁制度演变图
明宣宗 明神宗
(内阁权力)
批红
(时期)
扩大
宰相制度赋予,法定
皇帝个人信任,非法定
一级决策者(机构)
咨询机构,无决策权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 不 能 制 约 皇 权
比较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
( 1)相同点:两者的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2)不同点:
(3)司礼监
材料一 洪武十七年(1384年)四月:“司礼监,掌宫廷礼仪, 凡正旦、冬至等节,命妇朝贺等礼,则掌其班位仪注及纠察内 官人员违犯礼法者。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司礼今为十二监中第一署,其长与首揆对柄机要,睑 书、秉笔与管文书房,则职同次相。其僚佐及小内使,俱以内 翰自命,若外之词林。内官监视吏部,掌升造差遣之事。今虽 称清要,而其权俱为司礼矣。” ——《万历野获编》
材料三 明武宗时候,司礼监太监“遂专掌机密,凡进御章 奏及降敕批疏,无有不经其出纳者”。 ——《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 然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
——《明史·职官制》 (1)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回答司礼监权力的变化。
(2)司礼监权力的变化带来什么影响
司礼监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干预明朝的中央 决策,给明朝政治、经济、军事、司法造成了恶劣的后果。
(4) 设立厂卫机构,加强监督
材料一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 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 “诚然,卿不朕欺。” ——《明史·宋涤传》
材料二 临安钱宰,会选《孟子》节文,公退微吟曰:“四鼓冬冬起 著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察 者以闻。明日,文华燕毕,进诸儒,谕之曰:“昨日好诗,然局尝
嫌汝, 何不用‘忧’字 ”宰等谏愧谢罪,后未几,皆遣还。
——摘编自叶盛((水东日记》
结合材料分析厂卫机构的职责:
【问题】结合所学分析明朝废相的影响
利:加强皇权,防止权臣专权;使中央集权得以加强,社会得以稳 定。
弊:造成皇权过于集中,缺乏对皇权的有效制约导致皇帝独断暴政
和宦官乱政,社会黑暗;
微 臣 领
中国古代政体演变
秦汉政治体制 唐宋政治体制 明清政治体制
微 领
依 臣 领
微 臣
天
微 臣 领
微 领
得 领
符
PH
张居正为宋神宗 时的内阁首辅, 当政10年,很有 作为。但是他最 后的结局是死后 被抄家,家人发 配边疆充军。
万 历 十 五 年
万历十五年
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
[ 美 】 黄 仁 字 著
【 增订纪念本 】
美 } 黄 仁 宇 著
器 中 平 局
通 * 年
:
二、 明朝的内政改革
2、 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
元朝
行省制度(行走的中书省)
军政大权
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
央的统治
明 朝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监察、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 事)
三司互不统属,直接对朝廷负责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2.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
位和威望, “示中国 富强”,同时也用中 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 的奇珍
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
界上的强国
三、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宝船(模型)
3.概况(1)时间、次数:1405—1433年、7次
(2)范围: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 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南京
刘家港
榜葛剌
西 洋
印 度 洋
吕宋
苏禄
淳 泥
占城
满刺加
木骨都束
古里
用途:慷概送礼,展现
大国风度,发展友好关
系;用于贸易,互通有
无,互补互利
装载物品:
丝绸、瓷器、茶叶、漆
器、金银货币等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
方
郑和下西洋
南京次河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 岸一带
先后7次
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
西洋
时 间
海船规模
洋
洋
郑和
度
5.评价: 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
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
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
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地位: 郑和的远航,
时间之长,规 模之大,堪称 世界航海史上 的空前壮举
时间早
次数多
人数多
郑和下西洋 世界航海史
在
上船只多
是空前的
船只大
范围广
设备先进
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你得出什么结
论
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造船技术的发达
(3)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4)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
勇于探索的精神
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 加剧,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 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 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 抢劫日益猖獗,沿海各地遭到 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
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 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二)戚继光抗倭
日本倭寇
1.背景
2 . 概 况
(1)戚继光整顿军队
①目的: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
②举措:大力整
顿军队,招募农
民和矿工,进行
严格训练,操练
新阵法
③ 结 果: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
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材料二: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
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 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戚继光用兵, 威名震寰宇 。然当张居正、谭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 路则废。任将之道,亦可知矣。
根据材料和教材,分组讨论戚继光平息倭寇的情况。
( 2)戚继光抗击倭寇
材料一:
鸳鸯阵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 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 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1561年,倭寇侵犯浙
江。戚继光率军在台
州九战九捷,平定浙
东倭患
戚继光与其他 抗倭将领带领 军民消灭福建 、广东两地倭
寇
连环画《抗倭
英雄戚继光》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侯 英 雄 赋
分组讨论: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民族
向心力
(4)戚继光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00■■■■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上述材料体现了戚继光怎样的高尚品德
(1)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拯救百姓于水火,并
不是追求个人功名
( 2)他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 质
戚继光,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 莱)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 族英雄。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 登州卫指挥金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 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 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
2.结果:
1553年,葡萄
牙殖民者攫取
了在我国广东
澳门的居住权
1.背景:从16世纪开始, 一些欧洲殖民者, 相继来到 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仅略活动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妈祖阁
■ 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 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 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 明 朝重新修筑了长城。1571 年 ,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 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
■ 藏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思藏 。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 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 了宣慰司、元帅府等机构, 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
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 ,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 干都司,并广泛对东北地区 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四、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内陆边疆
三、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一)内陆边疆
明 朝 疆 域 图
政权邢族界
nunnn 长城
1433年左右的明朝形势图
日本海
_女真族
鞑
亦 力 把 里
藏族
蒙古族
瓦 刺
效几开
明
靼
1. 北方:蒙古族
(1)瓦剌与明朝冲突:土木之变1449年
(2)鞑靼俺答汗和议1571年:和平贸易
部首领也先
俺答汗和 三娘子修 建的美岱
召
阿拉坦 汗 ( 俺 答汗) 铜像
三娘子庙 中三娘子 画像
美岱召中的三娘子庙
2.西南:藏族
(1)僧官制度;
大宝法王,噶玛噶举派
大乘法王,萨迦派
大慈法王,格鲁派
阐化王,帕竹噶举派
赞善王,萨迦派
护教王,萨迦派
阐教王,止贡噶举派 辅教王,萨迦派
行都指挥使司
宣慰司
元帅府
招讨司
万户府
千户所
(2)军政机构
3.东北:女真—满洲
(1)设官置守
(2)女真崛起: <1>统一女真 <2>建立后金 <3>改称满洲 <4>称帝改清 <5>入关统一
镶黄旗 策白牌 镇蓝旗 银红旗
正黄旗 正白旗 正蓝旗 正红旗
(1)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3)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1)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 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 离失所
(二)明清易代
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政治 腐败
导 ,致
社会
动荡
明代中后期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流民图
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背景
材料: 17世纪的中国气候处于小冰河时期,此时万历后期
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 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 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 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 中原气候持续恶化,天下大乱,狼烟烽起。
除了材料所说,还有哪些原因导致明末农民大起义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面对灾荒, 官府催征如故
(2)过程:李自成的队伍发 展迅速,成为起
义的主力军
3、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① 建立政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
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③ 建立大清:1635年,皇太极改族 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② 金明交战:后金军队
接连取胜,使明朝北 部受到严重威胁
努尔哈赤
皇太极
(2)清兵入关
① 概况:明朝灭亡以后,镇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
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兵联合夹击李自成的 军队
② 结果:
李自成在山海
关交战失利后 , 转战各地, 最后失败
(1)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形成内阁制,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也导致宦官专权严重
(2)明朝对内陆边疆问题的处理得当之处
巩固强化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处理不好的地 方导致王朝被取代。
(3)明朝面临着海外贸易发展的新的历史 机遇,但在短暂的郑和下西洋之后坚持闭关 锁国与海禁政策,引发倭寇猖獗,丧失与西 方殖民者争夺市场的机遇。
传统
问题 的新 发展
新挑 战的 传统 应对
本课小结
元灭明兴
废丞设阁
宦官专权
郑和下西洋
倭患
早期的外来侵略
边疆的治理
明灭清兴
[1.明朝的政治 制度的变化
2. 海上交通与 沿海形势
3. 内陆边疆与
明 清 易 代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时间:1368—1644
明朝的
内 政
明朝的
外 交
和平 方式
暴力
方式
(二)
内容
明朝的
内 政
我们从落思扬帆
谢 谢 观 看
诱思导学*主体探究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