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2重点难点3学情分析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师生互动
牛刀小试,通过聆听,让同学们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活动2【活动】游戏
根据校园歌曲的四个特征,对号入座,猜歌名,增添课堂活力
活动3【讲授】台湾校园歌曲
教学过程:
一、整体性教学阶段
1、欣赏歌曲《童年》
2、教师设问,学生讨论。
(1)该歌曲的曲名是什么?曲作者是谁?
(2)校园歌曲产生于什么地方?校园歌曲有什么特点?
(3)熟悉的台湾校园歌曲有哪些?
二、分析性教学阶段
1、什么是校园歌曲?
“校园歌曲“一词最早见于1978年4月的台湾杂志,它是针对低级,污秽的通俗歌曲与洋歌而创作的。这种健康向上,立意新鲜,曲调优美,形式简单的歌曲一经出现便传遍各个校园。内容以写景较多,借景抒情,或爱国情怀,思念旧友。
校园歌曲是有台湾逐渐发展到内地的、吸取我国民谣特点,融汇国外乡村歌曲的健康素材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通俗歌谣体”体裁。他在内容上多反映校园生活、表达校园师生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
2、台湾校园歌曲的兴起
兴起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台湾校园歌曲是台湾歌曲的一部分,并且对台湾地区通俗歌曲的产生有着“先行者“的意义。
台湾“校园歌曲”也称“校园民歌”、“现代民歌”、“乐府民歌”,或者称为“创作歌谣”。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它在台湾各大学校园诞生以来,对西方通俗歌曲泛滥的台湾歌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得到了台湾人民的喜爱。这并不是偶然,据一些华侨报纸曾介绍说:“过去台湾青年感叹:民族苦难之刀将我国传统与现代一刀斩断,浅浅台湾海峡一水之隔,把台湾海岛与大陆河山隔得如亘古之遥远。”“30年来学院派的音乐家几乎没有为社会大众贡献一首歌,台湾青年自称是‘无歌的一代’,只有唱《茉莉花》、《叫我如何不想她》等一些过去在大陆流行的歌曲。20世纪60年代末期,对现实不满的台湾青年学生开始以吉他伴奏,唱美国热门的歌曲或抗议(越南战争)歌谣,成为“洋歌的一代”,他们弹得很响,但并不动人,还是把它抛弃。“尤其是青年学生们认识到‘唱别人的东西总没有办法来满足自己内心的寂寞’,于是,青年学生从没有歌曲的时代,进入到我们自己写、自己找一条歌的时代。”
最早的校园歌曲的作者是杨弦,他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谱成曲,内容是怀乡的,演唱后深受人们欢迎。校园歌曲的另一位著名作者是李双泽,在一次西方歌曲演唱会上,痛心疾首,当场摔破美国文化象征的“可口可乐”瓶子,高喊“唱我们自己的歌”。从那以后,一批青年学生挥笔疾书,自己写,自己伴奏,自己演唱,开启了校园歌曲的历程。
3、台湾校园歌曲的特征
台湾校园歌曲不同于西方流行音乐风格,也不同于港台地区的通俗歌曲——“时代曲”。它汲取了我国民歌的特点,融汇了国外如“乡村歌曲”那样的一些健康的音乐素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通俗歌谣体”体裁。它结构简练,篇幅短小,旋律歌腔不多,常常是一音一字,朗朗上口,从而具有纯真、质朴的乡土气息。它的节奏也较为整齐,没有当代外国音乐运用的大量切分,它有着我们民族音乐的隽永美的特点,常常透露出年轻人的青春活力、幻想以及淡淡的忧郁的性格特征。
a)爱国思乡
“自己中国的歌”,是校园歌曲的一个重要特点。
《龙的传人》:反映了强烈的向往中华民族血统文化和万里锦绣河山的思恋之情。
《橄榄树》:反映乡愁。音乐委婉动听,带有忧郁的色彩。
b)歌唱友情
真挚含蓄,意深情长。
《小茉莉》、《兰花草》、《风,告诉我》
c)纯真怀旧
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乡间的小路上》《外婆的澎湖湾》《垄上行》《小雨中的回忆》
d)感悟人生
通过对生活的感悟表达对现实的哲理性思索。
《新鞋子与旧鞋子》、《趁你还年轻》
三、总结性教学阶段
台湾校园歌曲从1974年开始兴起,1977年和1978年发展得最为迅速,1979到1980年到达顶峰。短短数年,风靡各地,产生了300多首歌曲。后来由于骨干人员的散失,由于商品化的影响,校园歌曲也已渐渐衰落。但是这种为抵制“洋歌”和低级通俗歌曲而产生的“唱自己的歌”的思想和历程,这些由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哺育出来的音乐艺术,这些纯朴、感人,抒发年轻一代心中的眷念、理想、情趣以及忧愁的肺腑之声,在中华民族现代音乐史上,必将占有一席位置,并且也对后来台湾通俗歌曲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