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聆听不同年代的流行歌曲,了解体会促使一种流行风形成的各种因素。
2.聆听《好汉歌》与民歌《王大娘钉缸》探讨流行歌曲的创作来源。
3.聆听当今四段不同风格的通俗歌曲,让学生总结出流行通俗歌曲的共同特点。
4.聆听经典怀旧歌曲,让学生通过听歌曲的歌词,以及情境表演感受流行歌曲的内涵
5.通过对比,教会学生有选择性的聆听歌曲,更深层次的聆听歌曲。让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2学情分析
高中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也具备基本的聆听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自主完成对流行风这课的欣赏和探究。
3重点难点
1.聆听不同年代的流行歌曲,了解体会促使一种流行风形成的时代与环境因素。
2.聆听《好汉歌》和民歌《王大娘钉缸》完成流行歌曲创作与民歌的关系的探究总结。
3.聆听当今四段不同风格的通俗歌曲,让学生总结出流行通俗歌曲的共同特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播放《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主题曲《那些年》
(设计意图:采用近期热门电影的主题曲,能马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半首歌基本在学生跟唱下播放完成。)
导入课题《流行风》
活动2【讲授】聆听作品,探究流行风形成的社会因素
分别播放不同年代的流行歌曲,①《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②彭丽媛《谁不说俺家乡好》片段;③90年代流行歌《真心英雄》;④《双截棍》;教师就歌曲题材体裁及演唱方法提问:
①第一首歌是一首关于什么的歌曲?
②第二首歌是什么歌曲?用什么方法演唱?
③第三首和第四首歌曲和我们现在听到的流行歌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④由此可知,一首歌曲能够流行,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主要和哪些因素有关?
作品①是一首革命歌曲,创作于1950年,是为了抗美援朝而创作的一首《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作品②是60年代当红的一首民歌,反应人们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
作品③及作品④分别是90年代和2001年的两首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对四首有代表性的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创作出来的都风靡当时的流行歌曲的聆听与比较,学生可以相对容易的了解并总结出一首歌曲是否流行与历史年代,文化背景,传唱人群这些因素密不可分。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引出民歌也是一种流行歌,并且为当代的流行歌曲创作奠定了基础这一观点。)
活动3【讲授】聆听作品,探究流行歌曲与民歌的关系及创作来源
比较聆听90年代流行歌《好汉歌》与民歌《王大娘钉缸》,总结出很多歌曲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我们的民歌,山歌。他的演唱方式常用的演唱形式是民歌常用的一领众合。
(设计意图:《好汉歌》充满英雄气概,而《王大娘钉缸》充满着平凡的生活气息,两首歌旋律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但风格却截然不同,可以激发学生从民歌中获取创作灵感的乐趣。)
活动4【讲授】聆听作品,探讨当代流行歌曲特点
聆听大陆风:韩红《天路》 周杰伦《半兽人》SJ《sorry,sorry》艾薇儿《smaill》分组讨论:
1.如何形容这几首歌曲的风格特点。
2.结合听过的流行歌曲,从歌曲的内容,演唱,配器说说流行歌曲的特点
①韩红《天路》,韩红是大陆具有代表性的歌手之一,曲风高亢抒情,演唱作品多数反映家乡美,人心美,反映中华美德。
②周杰伦《半兽人》,周杰伦是撑起港台流行乐坛的小天王,曲风嘻哈,咬字有特点,港台的流行作品节奏动感,通常歌舞相融。
③SJ《sorry,sorry》,SJ从一定的角度反映出日韩流行乐坛的某些现状:歌手多以乐团,组合的形式出现,节奏动感,歌舞相融。
④艾薇儿《smaill》,欧美曲风的代表,性感,狂野,金属摇滚风。
(设计意图:4首不同区域的歌曲,辨识度较高,利于学生分析,结合学生听过的歌曲,可以较容易的概括出当代流行歌曲取材于生活,娱乐性强,歌舞结合,节奏动感,配器考究音色丰富,随着时代发展,流行元素多元化,逐渐融合等特点。)
活动5【活动】聆听怀旧经典,引导正确欣赏,尝试创作
1.聆听96年作品《懂你》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母爱,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聆听《愚公移山》感受歌曲中愚公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再次聆听《好汉歌》感受英雄情怀。并跟着歌曲大声唱或进行情境表演。
2.学生列举推荐听过的好歌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反应中华美德的歌曲,引导学生正确听歌,听其精华,去其糟粕。表演、歌唱能增加娱乐性,同时更好的感知音乐。)
活动6【作业】尝试创作小片段
根据《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关系,根据流行歌曲取材于生活,这些特点,尝试创作一小段歌曲,要求反应生活现象,情感鲜明。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让学生体会到歌曲创作的乐趣,激发想象力和爱好。)
活动7【讲授】课堂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课堂感悟,所学知识。
教师总结流行歌曲特点,流行的社会成因和歌曲成因,演唱者特点等,引导学生,正确赏歌,听歌曲内容,旋律,节奏等更深层的东西。取其精华,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成为下一股流行风。
教师课后总结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