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百合花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 百合花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7 09:5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百合花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关于本课的两篇小说作品,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百合花》不仅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更表现了那个年代中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热爱。
B. 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百合花》就是通过“小战士”“新媳妇”之间的关系,谱写了一曲战地恋歌。
C. 《哦,香雪》是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抒彩的短篇小说。
D. 《哦,香雪》通过对一群乡村少女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山村带来的波澜。
2.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说明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对偶、反复)
B. 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坡而像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人一定要惊讶。(比喻、排比)
C.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夸张、对偶)
D.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设问、夸张)
3.依次填入下列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______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______讲故事或作报告,______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______不写稿子,_____应像一篇文章。
A. 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 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C. 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 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4.【甲】瞬息爆发的闪电,可以照亮静谧的夜空;突然萌生的灵感,激发人们创作不朽篇章。在科学研究领域,偶然迸发的智慧火花,往往能催生意想不到的创新。展望科技史,那些曾经点亮文明星空的光亮,至今令人难忘。阿基米德发现浴盆里的水因自己坐入而外溢,顿悟测量王冠中黄金成分的办法,提出浮力定律;瓦特看到壶盖被水蒸气推开,脑海中闪过电光火石般的灵感,继而开创了蒸汽时代。
【乙】 不少真理的探索、创造的诞生,看上去竟然 得益于偶然事件。
【丙】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想要在科学上有所作为 ,只需等待偶然迸射的智慧火花呢。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喋血(xuè) 桀骜(āo) 磕磕绊绊(kē) 忸怩(nie)
B. 怯懦(nuò) 踌躇(chú) 似的(shì) 包扎伤口(zā)
C. 半晌(xi ng) 瞅见(chǒu) 着恼(zháo) 长歌当哭(dāng)
D. 创伤( chuàng) 寥落(liǎo) 叱咤风云(zhà) 发髻(jì)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目前的北京积聚了过多非首都功能,导致大城市病问题突出,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着力点是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理大城市病的办法。
B. 本届文化旅游美食节本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俭办会为原则,尽可能整合地方优势资源办会,尽可能简化节会中每项活动的程序,减少活动环节。
C. 由于医保巨额财政补贴风险正在逐步地显现,使医保基金中长期支出压力加大,2016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个人缴费比例或将上升。
D.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提出的重大倡议和构想,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成为两会代表关注的热点。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这部纪录片对我非常有兴趣,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大片。
B. 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C. 本次招聘,多数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医院的中高层管理岗位,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D. 学生能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将决定他未来人生的成败。
8.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孩子们的脸,像朝阳下初开的百合花,显得如此的鲜嫩、光洁。(比喻)
B. 车过故乡,钱塘江隔岸的青山,万笏朝天,渐渐露起头角来了。(借代)
C. 池塘里,只剩下些残叶,荷花们蜷缩在淤泥里,做着春天的梦。(拟人)
D. 杨梅有多么奇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排比)
9.“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面镜子,镜子里有---”父亲摸摸饱经忧患而早白了的头发,说:“有个老头子。”以上语段写“父亲”运用了什么样的人物描写方法?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 B.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C.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 D.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10.下面的句子不属于神态描写的一项是()
A.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B.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C. 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
D.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 召 儿
孙 犁
我们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我们来了一群人,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
我组织民校妇女识字班,课程第一是唱歌,歌唱会了,剩下的时间就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
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个名字:“吴召儿!”
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她红着脸转过身来,笑着问我:“念书吗?”
“对!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大家注意!”
她端正地立起来,两手捧着书,低下头去,就念开了,书念得非常熟、快、动听。就是她这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不知怎的一下就印进了我的记忆。下课回来,走过那条小河,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激动的水流的声响,听到在这山草衰白柿叶霜红的山地,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鹂的叫唤。
十一月“反扫荡”。我当了一个小组长,我们的向导老不来。我跑到村长家里去找,村长散披着黑羊皮袄,见我就笑着说:“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
“女的就女的吧,在哪里呀?”我说。
一个女孩子跑出来,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真是,”村长也在抱怨,“这是‘反扫荡’呀,又不是到区里验操,也要换换衣裳!红的目标大呀!”
“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
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我们先到哪里?”
“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吴召儿。
“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她说,“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
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
“这都是我们的同志。”吴召儿大声对她姑说,“快给他们点火做饭吧!”老婆子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吴召儿和她姑有说不完的话。
“你爹给你买的新袄?”姑问。
“他哪里有钱?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
以后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
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
一清早放晴,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我去截兔崽子们。”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代生活里放光的。
1949年11月(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我们”组织民校妇女识字、唱歌、碰球,既表现了我党主张男女平等的思想,对群众的文化教育,更表现出融洽的军民鱼水之情。
B. “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一只黄鹂的叫唤”表明吴召儿认真动听的读书声给“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C. 吴召儿发现敌人的行动轨迹后,立即让“我”去集合人员,自己只身跑去截击敌人,把自己伪装起来,这说明她对敌人作战经验丰富。
D. 小说结尾给“我”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和无尽牵挂,但“我”坚信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会被永远铭记。
1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吴召儿出场时在背后掩藏东西,这为后文写她勇敢杀敌埋下了伏笔。
B. 小说写“我”与吴召儿第二次见面时,她穿着红棉袄,挎着白挂包,包里装着三颗手榴弹,运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了一个英姿飒爽、时刻准备战斗的战士形象。
C. 小说对“村长”和“姑姑”这两个次要人物的描写着墨不多,都运用了外貌和语言等相关描写,从侧面烘托吴召儿的形象。
D. 小说倒数第八段描写了雨之“暴”,风之“狂”,凸显了山顶环境的恶劣,为下文表现吴召儿不怕暴雨、不畏困难的形象做了铺垫。
13.小说为什么要多次描写“红棉袄”?请简要分析。
14.本文以战争为主题,写得却不那么血腥残酷,而是洋溢着诗意与温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具体表现的。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穆公大悦,遂与烛武歃血为誓,反使杞子、逢孙、杨孙三将,留卒二千人助郑戍守,不告于晋,秘班师而去。
晋营于函陵,攻围如故。郑伯谓烛武曰:“秦兵之退,子之力也。晋兵未退,如之奈何?”烛武对曰:“闻公子兰有宠于晋侯,若使人迎公子兰归国,以请成于晋,晋必从矣。”石申父曰;“武劳矣,臣愿代一行。”乃携重宝出城,直叩晋营求见。文公曰:“若欲我退兵,必迎立公子兰为世子,且献谋臣叔詹出来,方表汝诚心也。”
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叔詹对曰:“臣闻‘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今晋人索臣,臣不往,兵必不解。是臣避死不忠,而遗君以忧辱也。臣请往!”郑伯曰:“子往必死,孤不忍也!”叔詹对曰:“君不忍于一詹,而忍于百姓之危困,社稷之陨坠乎?舍一臣以救百姓而安社稷,君何爱焉?”郑伯涕泪而遣之。
晋侯见叔詹,喝曰:“汝执郑国之柄,使其君失礼于宾客,一罪也;受盟而复怀贰心,二罪也。”命左右速具鼎镬,将烹之。叔詹面不改色,拱手谓文公曰:“臣见得尽言而死。”文公曰:“汝有何言?”詹对曰:“君侯辱临敝邑,臣常言于君曰:‘晋公子贤明,其左右皆卿才,若返国,必伯诸侯。’及温之盟,臣又劝吾君:‘必终事晋,无得罪,罪且不赦。’天降郑祸,言不见纳。今君侯委罪于执政,寡君明其非辜,坚不肯遣,臣引‘主辱臣死’之义,自请就诛,以救一城之难。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仁智忠勇俱全,有臣如此,在晋国之法,固宜烹矣!”乃据鼎耳而号曰:“自今已往,事君者以詹为戒!”文公悚然,命赦勿杀,曰:“寡人聊以试子,子真烈士也!”不一日,郑伯立公子兰为世子,晋师方退。
(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有删改)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B. 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C. 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D. 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子,指古代诸侯王嗣子之称号,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的称号。
B. “解”是“解除”的意思,与“庖丁解牛”的“解”字含义相同。
C. 寡人,与“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同义,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D. 烈士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烈士”均指刚强不屈、有抱负、志向高远的人。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穆公不仅和烛武歃血盟誓,停止攻打郑国,还派遣自己的将领和士兵守卫郑国,共同对付晋国,衬托出烛武能言善辩的形象特点。
B. 为了让晋军撤退,烛武又为郑伯出谋划策,让他接得到晋侯宠爱的公子兰到郑国做世子,从而得到晋侯的谅解,以达到最终撤军的目的。
C. 晋侯认为叔詹不仅凭借职权让郑伯失礼于宾客,并且接受了盟约后却又怀有二心,要对他处以死刑,没想到叔詹却不惧刑罚,誓死力争。
D. 叔詹和烛武一样,都很讲究谋略。他列举自己在不同时期对郑伯的言行,在晋侯面前树立自己仁智忠勇的形象,最终被晋侯赦免并释放。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郑伯谓烛武曰:“秦兵之退,子之力也。晋兵未退,如之奈何?”
( 2)乃据鼎耳而号曰:“自今已往,事君者以詹为戒!”
19.叔詹说服郑伯让自己前往晋军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四、语言表达
20.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_______________
21.在某校读书交流活动中,有同学说“我就读不进《红楼梦》”,有同学说“我就不爱读《三国演义》”,还有同学说“《论语》读起来才没劲呢”。请针对此现象,任选上述三本书中的一本,结合小说情节或《论语》名句,谈谈如何“走进经典”。要求10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空格处分别补写出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两处字数各不超过40个字)
倡议书
各位同学:
乘坐公交是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众所周知,□□□□□□□□□□□□□□□□□□□□□□□□□□□□□□□□□□□□□□□□。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老人被人群挤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剧。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
文明乘车,从我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
××中学学生会
×年×月×日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涉及句段作用、形象特征、主旨把握等方面。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的基础,明了各个选项的设题角度,仔细辨别,判定正误。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
B.“战地恋歌”表述错误,《百合花》是“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热爱。故B错误。
ACD正确。
故选B。
2.【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A对偶,拟人;
B比喻;
D一般疑问、夸张。
故选C。
3.【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能力,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语句间的关系、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运用什么关联词语。
这段文字由两个复句组成,复句间是并列关系而不是转折关系,据此,可排除用转折连词“可是”连接的B项,也可将用“相反“连接的D项排除,第四空是表假设关系,又排除C项。故BCD错误。
A正确。
故选A。
4.【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C句末应该使用问号。故C错误。
故选C。
5.【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字音的能力。此类题目多考査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祥。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A“桀骜”中的“骜”应读作“ào”,“忸怩”中的“怩”应读作“ní”;
B正确;
C“半晌”中的“晌”应读作“shǎng”,“着恼”中的“着”应读作“zhe”,“长歌当哭”中的“当”应读作“dàng”;
D“创伤”中的“创”应读作“chuāng”,“寥落”中的“寥”应读作“liáo”。
故选B。
6.【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学生要了解常见的语病类型,并能对句子作语法分析。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句式的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等。
A.搭配不当,“走出”与“办法”不能搭配。
B.句式杂糅,将“本着”改为“以”,或将“为”改为“的”。
C.成分残缺,删去“使”。
故选D。
7.【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解答本类试题,首先要根据语感排除简单的语病,然后根据语法分析,看是否有语序、搭配不当及成分残缺或赘余,最后看是否有表意不明、结构混乱和不合逻辑。
A主客倒置,应为“我非常感兴趣的这部纪录片《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故A错。
B句式杂糅,应将“造成的”删去;故B错。
C搭配不当,可将“岗位”改为“职务”。故C错。
ABC错误。
故选D。
8.【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A比喻,把“孩子们的脸”比作“百合花”;
B比喻,把“青山”比作“万笏”;
C拟人,荷花“蜷缩”拟人的动作;
D排比,“多么……的……”句式一致。
故选B。
9.【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人物描写方法的能力。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侧面描写一般是环境烘托和他人的对比、衬托等。
“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面镜子,镜子里有……”是人物的语言,属于语言描写;“摸摸”是人物的动作,属于动作描写;“早白了”是人物的外貌,属于外貌描写。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辨析能力。人物描写方法一般有: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考生应对各描写方法的特点有较透彻的了解,其中“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较容易混淆。肖像描写(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解答】
C是外貌描写,不是神态描写。故C错误。
ABD正确。
故选C。
11~14.【答案】C、C、【参考答案】①烘托吴召儿活泼、率真、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吴召儿说自己“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坚持穿着红棉袄去做向导,可见她活泼、率真。吴召儿在山上跳上跳下去截击敌人时,把红棉袄翻过来以伪装自己,可见她活泼、率真、机智、勇敢。
②给色调单一的景致增添耀眼、靓丽的色彩,体现了作者写作的浪漫主义风格。由“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可知,红棉袄为单调的山间景致增添了一抹色彩,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参考答案】
①情节方面:充满温情的日常生活写得多,如劈柴做饭、上山唱歌、识字班等这些日常生活,与截击敌人融合在一起,战争场面写得少,淡化战争的险恶。
②人物形象方面:“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人物的塑造突出活泼热情、乐观勇敢的性格特点,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③语言方面:注重简洁优美的诗意化表达。如明明是狂风暴雨,却说“像钻进了水帘洞”;又如坐在平石上,“像活在天空里”,语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④环境描写方面:注重营造清新明丽的散文诗般的意境。如开头“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以及后文阻截敌人时的场景画面的描写都注重营造清新明丽的散文诗般的意境。
【解析】1. C选项“这说明她对敌人作战经验丰富”错误。原文“‘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应是说明吴召儿勇敢无畏,而把自己伪装起来应是体现她的机灵。
2. C选项“都运用了外貌和语言等相关描写”错误,写姑姑没有外貌描写。
3. 吴召儿被派去做向导时穿着红棉袄,“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吴召儿说自己“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说着就跑下坡去,她坚持穿着红棉袄去做向导,可见她活泼、率真。“‘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吴召儿反穿着红棉袄在山上跳上跳下去截击敌人时,把红棉袄翻过来以伪装自己,可见她活泼、率真、机智、勇敢。以上对红棉袄的描写均烘托了吴召儿的人物形象。
十一月的大山景色单调,再加上是晚上,更显的色调单一,红棉袄给色调单一的景致增添耀眼、靓丽的色彩,体现了作者写作的浪漫主义风格。“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把“红棉袄”比作是“乱石山中一朵红花”,为单调的山间景致增添了一抹色彩,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4. 情节方面:日常生活与革命生活的融合。“我们来了一群人,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组织民校妇女识字班,课程第一是唱歌,歌唱会了,剩下的时间就碰球”,组织民校妇女识字班,歌唱,碰球。劈柴做饭、上山唱歌、识字班等这些日常生活,与截击敌人融合在一起,战争场面写得少,淡化战争的险恶。
人物形象方面:“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吴召儿笑着把棉袄翻过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人物的塑造突出活泼热情、乐观勇敢的性格特点,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语言方面:如明明是狂风暴雨,却说“像钻进了水帘洞”,注重简洁优美的诗意化表达。又如坐在平石上,“像活在天空里”;“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红棉袄为单调的山间景致增添了一抹色彩,语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环境描写方面:开头的环境描写“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以及后文“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阻截敌人时的场景画面的描写,注重营造清新明丽的散文诗般的意境。
15~19.【答案】C、B、B、【参考答案】(1)郑伯对烛之武说:“秦军撤退,是依靠了你的能力。晋兵不撤退,拿他怎么办呢?”(2)(叔詹)于是攥着鼎耳大声哭号说:“从今以后,服侍君侯的以我叔詹为戒!”、【参考答案】①自己前往,是晋侯的要求,所以不能不去。②自己不去,晋军不会撤退,就会让郑伯担忧受辱,这是作为臣子不忠的表现。③如果因为郑伯不让自己去,而导致亡国,就会让天下对郑伯产生误解。
【解析】1. 句意:石申父入城回复郑文公。郑文公说:“我没有儿子,听说子兰以前有梦征,立为世子,是社稷的福气。但叔詹是我的股肱大臣,怎能离开我左右?”
“郑伯曰”中,“郑伯”是主语,“曰”是对话标志,在“郑伯曰”前后应断开,排除AD;
“孤未有子”中,“子”做宾语,其后断开;“梦征”指公子兰之母燕姑梦伟丈夫持兰草以赠一事,作“有”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2. B选项错误。解除;肢解分割。句意:晋兵必然不退(即兵患不能解除)。/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
D选项正确。均指刚强不屈、有抱负、志向高远的人。句意:您真是刚强不屈的人啊!/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3. B选项“到郑国做世子”错,根据“闻公子兰有宠于晋侯,若使人迎公子兰归国,以请成于晋,晋必从矣”可知,烛之武只是建议郑伯派人迎公子兰归国,并未说“做世子”。让公子兰作世子是晋文公的要求。
4. (1)“谓……曰”,对……说;“退”,撤退;“奈何”,怎么办。
(2)“乃”,于是、就;“据”,攥着;“戒”,警戒、警告。
5. 根据“今晋人索臣”可知,自己前往,是晋侯的要求,所以不能不去。
根据“臣不往,兵必不解。是臣避死不忠,而遗君以忧辱也”可知,自己不去,晋军不会撤退,就会让郑伯担忧受辱,这是臣下不忠的表现。
根据“君不忍于一詹,而忍于百姓之危困,社稷之陨坠乎?舍一臣以救百姓而安社稷,君何爱焉”可知,如果自己不去,会导致百姓陷于危困,国家就会灭亡。
20.【答案】【示例】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解析】本题考查续写语句的能力。考生解答时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对象,根据给出的首句,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去写。此题的扩展关键是围绕中心内容,从三个人当中任选一人扩写。题中提供的句子是段落的中心句,也是扩写的中心,而供选择的三个人的经历即为论据。三个人的共同点是当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时,都“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但三个人的经历又是有所不同的。这样可以同中求异,联系人物的生活背景去丰富其意蕴,更好地扩展语句。解题时还要注意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文采。
21.【答案】【示例】阅读小说,我们可以通过探究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艺术手法来走进经典。如阅读《红楼梦》时,读到林黛玉回答贾宝玉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这一情节,我们读出了林黛玉的细心多虑、小心谨慎,看到了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环境,感受了《红楼梦》语言描写的魅力。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题目有三个要求:结合小说情节或《论语》名句;说出“走进经典”的方法;字数100字左右。如果选择《红楼梦》或《三国演义》,可以结合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情节来谈“走进经典”的方法,可探究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艺术手法等。如果选择《论语》,可以结合其中的一句或几句名言,来谈“走进经典”的方法,如采用朗读、释义、赏析、联系现实等方法。言之成理,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即可。
22.【答案】文明乘车让出行更安全,更高效,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有益于社会和谐 自觉排队,有序上车;尊老爱幼,主动让座;举止文明,谈吐有礼
【解析】解答此题,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第一处,从后文“可是”看,前后两句应构成转折关系,故前句应填“文明乘车”的优点和意义;第二处,从前文看,应填的是“倡议”的具体内容。此外要根据字数要求调整语句,言之成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