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选择题
1.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 )
A.输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
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
2.下图海报描绘的是1919年苏俄工人自愿发起的星期六义务劳动。这一活动被列宁称为“伟大的创举”。该创举体现了( )
A.工业化生产蓬勃开展
B.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
C.通过劳动推动苏俄解放
D.工农对国家的认同加强
3.列宁曾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有( )
A.通过工业化以改变阶级结构
B.发展军事工业提升国防实力
C.实行家庭经营促进农业发展
D.恢复市场作用增强经济活力
4.(2023·广东·15)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部( )
A.源自卫国战争需要
B.导致经济比例失衡
C.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D.是引入市场竞争的结果
5.1935年8月,苏联某煤矿采煤工斯达汉诺夫与上级指派的两名助手分工合作,使用普通风镐,创造了当时采煤量的世界纪录,矿场给予他按采煤数量计算的工资奖励,而不是通常的计时工资。此后全苏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领取计件工资的工人比例上升到90%左右。从中可以认识到( )
A.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
B.先进技术的应用创造生产奇迹
C.劳动竞赛支撑经济的不断发展
D.市场经济助力生产积极性提高
6.(2023·辽宁·15)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在大部分厂房还是废墟时,就已开始生产,仅1946年就生产了6000台拖拉机。到1950年,全市的机械制造等工业生产已完全恢复,产量超出战前水平的30%以上。这体现了当时苏联( )
A.重视重工业的发展
B.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型
C.集体化进程的加快
D.工业生产技术的领先
7.1932—1937年,苏联集体农庄机耕率由19%提升到71%,谷物的机播率由20%提升到54.3%,机械收割率由10%提升到43.8%。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
A.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C.摆脱了粮食供应困难
D.工农业比例渐趋均衡
8.在1917年的《四月提纲》里,列宁设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从而提出了和平发展方针。列宁提出这一设想的主要依据是( )
A.存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俄国沙皇已经宣布退位
C.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D.两个政权实现和睦相处
9.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
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
10.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与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11.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该政策属于( )
A.苏联模式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2.1917年12月,苏俄宣布取消沙俄与英国签订的瓜分波斯和土耳其的秘密条约,并呼吁:“立即起来打倒你们国土上百年来的占领者吧!”“在革新世界的道路上,我们期待着你们的同情和支持。”该举措( )
A.使中东地区摆脱了殖民枷锁
B.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涨
C.着眼于改善苏俄的国际环境
D.瓦解了英国的殖民主义体系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4月16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箱(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德国最高指挥部推测,这些革命者将破坏亲协约国的临时政府,他们的推测证明是正确的。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尤其引起争论的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材料二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向这一政策挑战,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还是希(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到1917年年底时,许多人准备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而战斗,以便摆脱临时政府,因为临时政府阻碍人们获得极为想望的和平、土地和面包。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吴象婴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为什么德国最高指挥部的“推测证明是正确的”。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列宁提出的主张为什么“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7—1940年苏俄(联)工业总产值发展速度(对比:1917年的百分比)
年份 全部工业 生产资料生产(第一部类) 消费产品生产(第二部类)
1917年 100 100 100
1921年 44 35 49
1924年 63 64 62
1925年 102 99 104
1927年 155 157 154
1928年 185 192 180
1929年 222 247 206
1931年 326 439 256
1933年 394 555 295
1936年 740 1152 487
1937年 823 1250 561
1938年 921 1405 623
1940年 1193 1918 74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1917—1940年苏俄(联)经济发展划分阶段,并对划分的阶段进行阐述。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选择题
1.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 )
A.输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
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
[解析] 根据材料“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及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当时经济十分困难,为了赚取外汇,采取了某种程度的妥协,B项正确;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不能说明苏俄输出了革命文化,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苏俄打破了外交孤立,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艺术与经济之间的兼顾,排除D项。
2.下图海报描绘的是1919年苏俄工人自愿发起的星期六义务劳动。这一活动被列宁称为“伟大的创举”。该创举体现了( )
A.工业化生产蓬勃开展
B.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
C.通过劳动推动苏俄解放
D.工农对国家的认同加强
[解析] 根据材料“1919年苏俄工人自愿发起的星期六义务劳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人们义务劳动是为了加快战争的胜利,推动苏俄的解放,C项正确;苏联工业化开始于1925年,此时并未开始,排除A项;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指1921年以来的新经济政策,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农民,排除D项。
3.列宁曾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有( )
A.通过工业化以改变阶级结构
B.发展军事工业提升国防实力
C.实行家庭经营促进农业发展
D.恢复市场作用增强经济活力
[解析] 根据材料“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实施工业化能够促进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巩固无产阶级的统治,这是“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A项正确;提升国防实力并不能挖掉国内资本主义的“老根”,排除B项;根据材料“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可知,发展个体农业不会“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排除C项;恢复市场并不能“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排除D项。
4.(2023·广东·15)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部( )
A.源自卫国战争需要
B.导致经济比例失衡
C.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D.是引入市场竞争的结果
[解析] 根据材料“1932年……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以后,苏联的工业建设随之大规模展开,新建的工厂企业与日俱增,新兴的工业部门也不断增多,特别是重工业的门类迅速增加,有鉴于此,苏联领导人认为单靠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国民经济委员会这个单一系统管理所有工业企业已经不适应了,于是开始实行工业管理体制大改组,成立分管工业的人民委员部,通过行政手段高度集中地利用有限资源来加速发展急需的工业,这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C项正确;1932年虽然苏联处在帝国主义国家包围之中,面临战争威胁,但卫国战争并未开始,排除A项;持续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比例失衡,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的部门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把计划调节同市场调节对立起来,排斥市场竞争,排除D项。
5.1935年8月,苏联某煤矿采煤工斯达汉诺夫与上级指派的两名助手分工合作,使用普通风镐,创造了当时采煤量的世界纪录,矿场给予他按采煤数量计算的工资奖励,而不是通常的计时工资。此后全苏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领取计件工资的工人比例上升到90%左右。从中可以认识到( )
A.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
B.先进技术的应用创造生产奇迹
C.劳动竞赛支撑经济的不断发展
D.市场经济助力生产积极性提高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分工合作和按采煤数量计算工资奖励的做法,激发了煤矿工人的工作热情,体现了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A项正确;材料中斯达汉诺夫与两名助手使用普通风镐进行采煤,不属于先进技术的应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涉及市场经济的影响,排除D项。
6.(2023·辽宁·15)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在大部分厂房还是废墟时,就已开始生产,仅1946年就生产了6000台拖拉机。到1950年,全市的机械制造等工业生产已完全恢复,产量超出战前水平的30%以上。这体现了当时苏联( )
A.重视重工业的发展
B.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型
C.集体化进程的加快
D.工业生产技术的领先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在战争废墟中快速恢复生产,并且产量超出战前水平的30%以上,这体现了当时苏联重视重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苏联重工业的发展,没有体现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型,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重工业的发展,没有体现集体化进程的加快,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如何,排除D项。
7.1932—1937年,苏联集体农庄机耕率由19%提升到71%,谷物的机播率由20%提升到54.3%,机械收割率由10%提升到43.8%。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
A.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C.摆脱了粮食供应困难
D.工农业比例渐趋均衡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说明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故选B项。
8.在1917年的《四月提纲》里,列宁设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从而提出了和平发展方针。列宁提出这一设想的主要依据是( )
A.存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俄国沙皇已经宣布退位
C.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D.两个政权实现和睦相处
【解析】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和平发展方针,不使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据此提出和平过渡的方针,故A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列宁对国内政局的判断,与国际形势无关,排除C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排除D项。
9.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
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是由于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盲目扩大与人民实际购买力降低之间的矛盾加剧,因此美国可以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做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
10.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与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方面是应对国内战争的需要,另外一方面为了“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就是想让苏维埃政权直接进入共产主义,故D项正确;该学者并没有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不符合实际,反而认为是“国内战争的需要”,排除A项;该学者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适应了国内战争的需要,排除B项;正是因为战后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了政治经济危机,苏俄才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排除C项。
11.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该政策属于( )
A.苏联模式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根据材料“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可以判断是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D项。
12.1917年12月,苏俄宣布取消沙俄与英国签订的瓜分波斯和土耳其的秘密条约,并呼吁:“立即起来打倒你们国土上百年来的占领者吧!”“在革新世界的道路上,我们期待着你们的同情和支持。”该举措( )
A.使中东地区摆脱了殖民枷锁
B.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涨
C.着眼于改善苏俄的国际环境
D.瓦解了英国的殖民主义体系
【解析】材料表明,苏俄宣布废除沙俄与英国签订的瓜分波斯和土耳其的秘密条约,并呼吁当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其着眼点是争取当地人民的支持,改善苏俄的国际环境,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4月16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箱(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德国最高指挥部推测,这些革命者将破坏亲协约国的临时政府,他们的推测证明是正确的。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尤其引起争论的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材料二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向这一政策挑战,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还是希(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到1917年年底时,许多人准备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而战斗,以便摆脱临时政府,因为临时政府阻碍人们获得极为想望的和平、土地和面包。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吴象婴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为什么德国最高指挥部的“推测证明是正确的”。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列宁提出的主张为什么“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参考答案:(1)原因:列宁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等主张,实质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危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从而“破坏亲协约国的临时政府”。
(2)原因: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同时,俄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这种内政不统一、外部战争继续的情况下,列宁的主张看起来是荒谬的。
(3)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但俄军在前线遭到惨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七月事件,残酷镇压革命群众和布尔什维克党人。这说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解决人们渴望的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只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7—1940年苏俄(联)工业总产值发展速度(对比:1917年的百分比)
年份 全部工业 生产资料生产(第一部类) 消费产品生产(第二部类)
1917年 100 100 100
1921年 44 35 49
1924年 63 64 62
1925年 102 99 104
1927年 155 157 154
1928年 185 192 180
1929年 222 247 206
1931年 326 439 256
1933年 394 555 295
1936年 740 1152 487
1937年 823 1250 561
1938年 921 1405 623
1940年 1193 1918 74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1917—1940年苏俄(联)经济发展划分阶段,并对划分的阶段进行阐述。
参考答案:示例
阶段1:1917—1921年经济低谷阶段。
阐述:从整体工业总产值和两部类数据看,均呈现急速下降趋势。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为巩固新生政权,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战后的经济危机。
阶段2:1921—1928年恢复增长阶段。
阐述:工业总产值稳步提升,两部类生产均衡发展。1921年苏俄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允许私营企业和外国资本的发展;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推动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阶段3:1928—1940年快速增长阶段。
阐述:工业总产值进一步提升,第一部类生产资料迅速提升,消费品生产稳步增长,但两部类发展失衡。苏联从1928年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的方针;到1937年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