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时作业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时作业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5 10:1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选择题
1. 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
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
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2.(2023·全国甲卷·29)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 )
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3.(2023·全国甲卷·30)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4.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5.如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时间 部分活动
1922年1月 组织并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2月 开办上海平民女校,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
1922年5月 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2年7月 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
1922年9月 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A.坚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
B.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
C.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D.教育发动群众进行革命
6.(2023·江苏·7)陈毅在纪念文章中肯定了列宁建立反帝“联合战线”和领导世界革命的意义。指出列宁逝世一年来中国革命运动继续蓬勃发展,尤其是工农阶级表现出“领导国民革命的力量,使一般敌人惊吓恐惧”。此时的“工农阶级”( )
A.积极声援五四爱国运动
B.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C.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7.观察五四运动时期的漫画《共诛卖国贼》(下图),该漫画主要揭示出五四运动时期(  )
苹果中的虫子附文为“卖国贼”,右下侧三只鸟附文分别为“商界”“学界”和“工界”。
A.革命力量逐步走向联合  B.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实业救国思潮渐趋兴起 D.社会主要矛盾根本改变
8.郁达夫曾经说道:“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其言论表明五四运动(  )
A.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B.增强了民众的民族自信
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 D.提升了个人的主体意识
9.1924年,李大钊十分关注北京的学生社团情况,指出“尚有值得善意注意者,如各校内或各校间之体育团体、剧团。此等团体如能使同志多多加入,联络感情,宣传主义,吸收同志,最为有效”。他意在强调(  )
A.学校是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
B.要正确引导北京学生运动
C.利用学校社团壮大革命力量
D.依靠群众进行国民大革命
10.五四运动后,列强对中国民间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外交官芳泽谦吉到中国来要先拜访学生代表;代表英美法三国到中国来组织新银行团的拉门德,花费了大量时间征求中国各民众团体的意见。这从侧面表明(  )
A.列强意识到平等对待中国是大势所趋
B.五四运动推动了国民公民意识的觉醒
C.列强对华外交的重心由官方转向民间
D.民众的态度可以左右政府的对外政策
11.中共湖南区委通过《战士》周报动员和组织工农群众投身战争,推动农民协会等各种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组织建立,团结教育了国民党左派,为党领导全省农村大革命,巩固和扩大革命统一战线奠定了重要基础。由此可知,该刊的发行(  )
A.配合了北伐战争的开展
B.推动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
C.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D.促使苏维埃政权力量壮大
12.1927年3月,一批留洋归国的大学教授南投南方政权,此后南行之报道,不断见诸报端。“自北伐军兴,近一两月来各地知识阶级往广东投效的摩肩接踵……自北伐军占阳夏,由沪往粤投效者三日之内达三百人,由京往粤投效者六百人,类皆大学学生”。上述情形的出现是因为(  )
A.北伐军沉重地打击了奉系军阀势力
B.广东地区是国民大革命的中心地区
C.爱国知识分子为国民大革命所感召
D.北伐战争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培养“贤妻良母”式的女性是当时的教育宗旨。五四运动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贤妻良母”作为女子教育的终极目标,不能使妇女具有独立的人格,这种教育宗旨塑造的只是“一多知识之顺婢、良仆供男子驱策耳”。五四之前,“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社会的女性”。五四时期,随着杜威“平民主义”教育理论的传入,国内随即掀起了一股平民教育的热潮,“贵族式”的教育受到了冲击,在京、沪等地开始兴办平民女校。为了解决平民女子就学的经济问题,又发展出了女子工读运动,一些妇女还得到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机会。自清末兴女学以来,女子教育在教育机构中与男子分属不同的教育体系(双轨学制),除了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外,大学不允许女子进入学习。1919年5月,甘肃女青年邓春兰率先上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要求增收女生。1920年2月,经过考试北京大学录取了9名女生,邓春兰就是其中之一。大学开禁女学促进了中学女子教育的改革,1921年广东省中等学校、北京高师附中、长沙第一师范招收了女生,标志着中学男女同校的风气正在全国形成。
——摘编自贾仟军《五四运动时期
的女子教育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时期女子教育变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时期女子教育变革的表现及其意义。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选择题
1. 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
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
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19年11月”“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对中西文化进行了反思,在反思中西文化中更加认同马克思主义,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不涉及对五四运动的反思,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文化的矛盾,只是讲中国人反思中西文化,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无法判断新式标点成为时尚,故D项错误。
2.(2023·全国甲卷·29)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 )
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解析] 根据本题材料“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并结合五四运动相关史实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劳心者治于人”展现出对工人阶级的重视,源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材料反映出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陈独秀主张工人阶级用革命手段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明确叙述工人的待遇得到极大改善,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北伐战争时期,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D项。
3.(2023·全国甲卷·30)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解析] 根据材料“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C项正确;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排除A项;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实现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排除B项;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毛泽东逐渐发展这种思想,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4.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解析] 根据“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可得出,中共三大认识到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认识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都受到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压迫,因此要调整策略,开展国民革命运动,A项正确;B项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材料没有强调要统一认识,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要联合开展国民革命,而不是扩大阶级基础,更何况也没有“矛盾变化”,排除D项。
5.如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时间 部分活动
1922年1月 组织并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2月 开办上海平民女校,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
1922年5月 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2年7月 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
1922年9月 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A.坚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
B.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
C.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D.教育发动群众进行革命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组织工人罢工,开办女校,组建青年团,成立农会等方式,发动工人、农民、妇女、青年等广大群众开展革命运动,D项正确;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材料所述中国共产党的部分活动集中在1922年,与扶助农工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才开始,排除B项;土地革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C项。
6.(2023·江苏·7)陈毅在纪念文章中肯定了列宁建立反帝“联合战线”和领导世界革命的意义。指出列宁逝世一年来中国革命运动继续蓬勃发展,尤其是工农阶级表现出“领导国民革命的力量,使一般敌人惊吓恐惧”。此时的“工农阶级”( )
A.积极声援五四爱国运动
B.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C.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解析] 列宁逝世是在1924年,此时应是1925年,这一年国共两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故此时的“工农阶级”应是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排除C项;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排除D项。
7.观察五四运动时期的漫画《共诛卖国贼》(下图),该漫画主要揭示出五四运动时期(  )
苹果中的虫子附文为“卖国贼”,右下侧三只鸟附文分别为“商界”“学界”和“工界”。
A.革命力量逐步走向联合  B.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实业救国思潮渐趋兴起 D.社会主要矛盾根本改变
解析: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五四运动,指向学科素养中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要求学生解读材料中的五四时期漫画及其附文“卖国贼”“商界”“学界”和“工界”,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引发,“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联合广大工商业者,革命力量渐趋联合,A项正确;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潮不能概括材料中学生、工人等参与五四运动的全貌,排除C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虽有时有所侧重,但没有根本变化,排除D项。
8.郁达夫曾经说道:“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其言论表明五四运动(  )
A.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B.增强了民众的民族自信
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 D.提升了个人的主体意识
解析:题干中强调了五四运动最大成功是“个人”的发现,“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表明五四运动提升了个人的主体意识,D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对个人主体意识提升的作用,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增强了民众的民族自信、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在题干信息未体现,A、B、C三项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
9.1924年,李大钊十分关注北京的学生社团情况,指出“尚有值得善意注意者,如各校内或各校间之体育团体、剧团。此等团体如能使同志多多加入,联络感情,宣传主义,吸收同志,最为有效”。他意在强调(  )
A.学校是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
B.要正确引导北京学生运动
C.利用学校社团壮大革命力量
D.依靠群众进行国民大革命
解析:依据材料“1924年”可知,国民大革命刚刚兴起;依据材料“此等团体如能使同志多多加入,联络感情,宣传主义,吸收同志,最为有效”可以看出李大钊主张学校社团应参与国民革命,其目的是利用学校社团壮大革命力量,C项正确。材料中李大钊主张学校社团应参与国民革命,以壮大革命力量,不能说明“学校是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北京的学生社团情况,没有涉及北京学生运动,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学生社团,没有涉及群众,排除D项。
10.五四运动后,列强对中国民间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外交官芳泽谦吉到中国来要先拜访学生代表;代表英美法三国到中国来组织新银行团的拉门德,花费了大量时间征求中国各民众团体的意见。这从侧面表明(  )
A.列强意识到平等对待中国是大势所趋
B.五四运动推动了国民公民意识的觉醒
C.列强对华外交的重心由官方转向民间
D.民众的态度可以左右政府的对外政策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觉醒,使列强认识到中国民众力量的伟大,促进五四运动后,列强对中国民间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B项正确;A项中的“平等对待”不符合近代中国的史实,排除;材料只是反映了列强对中国民间态度的变化,不能说明“列强对华外交的重心由官方转向民间”,排除C项;D项中“左右”的说法夸大了民众的作用,排除。
11.中共湖南区委通过《战士》周报动员和组织工农群众投身战争,推动农民协会等各种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组织建立,团结教育了国民党左派,为党领导全省农村大革命,巩固和扩大革命统一战线奠定了重要基础。由此可知,该刊的发行(  )
A.配合了北伐战争的开展
B.推动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
C.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D.促使苏维埃政权力量壮大
解析:根据材料“推动农民协会等各种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组织建立,团结教育了国民党左派,为党领导全省农村大革命,巩固和扩大革命统一战线奠定了重要基础”可知是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推动北伐战争,A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于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之后,排除B项;材料内容是国民革命的内容,不是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排除C项;苏维埃政权建立于193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2.1927年3月,一批留洋归国的大学教授南投南方政权,此后南行之报道,不断见诸报端。“自北伐军兴,近一两月来各地知识阶级往广东投效的摩肩接踵……自北伐军占阳夏,由沪往粤投效者三日之内达三百人,由京往粤投效者六百人,类皆大学学生”。上述情形的出现是因为(  )
A.北伐军沉重地打击了奉系军阀势力
B.广东地区是国民大革命的中心地区
C.爱国知识分子为国民大革命所感召
D.北伐战争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留洋归国的大学教授南投南方政权,各地知识阶级往广东投效,体现了爱国知识分子为国民大革命所感召,C项正确;材料体现爱国知识分子为国民大革命所感召,未体现北伐军沉重地打击了奉系军阀势力和广东地区是国民大革命的中心地区,排除A、B两项;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排除D项。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培养“贤妻良母”式的女性是当时的教育宗旨。五四运动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贤妻良母”作为女子教育的终极目标,不能使妇女具有独立的人格,这种教育宗旨塑造的只是“一多知识之顺婢、良仆供男子驱策耳”。五四之前,“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社会的女性”。五四时期,随着杜威“平民主义”教育理论的传入,国内随即掀起了一股平民教育的热潮,“贵族式”的教育受到了冲击,在京、沪等地开始兴办平民女校。为了解决平民女子就学的经济问题,又发展出了女子工读运动,一些妇女还得到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机会。自清末兴女学以来,女子教育在教育机构中与男子分属不同的教育体系(双轨学制),除了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外,大学不允许女子进入学习。1919年5月,甘肃女青年邓春兰率先上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要求增收女生。1920年2月,经过考试北京大学录取了9名女生,邓春兰就是其中之一。大学开禁女学促进了中学女子教育的改革,1921年广东省中等学校、北京高师附中、长沙第一师范招收了女生,标志着中学男女同校的风气正在全国形成。
——摘编自贾仟军《五四运动时期
的女子教育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时期女子教育变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时期女子教育变革的表现及其意义。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五四时期,随着杜威‘平民主义’教育理论的传入,国内随即掀起了一股平民教育的热潮,‘贵族式’的教育受到了冲击,在京、沪等地开始兴办平民女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启蒙思想和先进教育理论、制度的传入;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之前,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政治、教育领域的变革;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贤妻良母’作为女子教育的终极目标,不能使妇女具有独立的人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根据材料“在京、沪等地开始兴办平民女校。为了解决平民女子就学的经济问题,又发展出了女子工读运动,一些妇女还得到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机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民队伍日益发展和壮大;根据材料“1919年5月,甘肃女青年邓春兰率先上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要求国立大学增收女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大知识女性的争取和斗争。
(2)表现: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贤妻良母’作为女子教育的终极目标,不能使妇女具有独立的人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变“贤妻良母”的教育宗旨;根据材料“国内随即掀起了一股平民教育的热潮,‘贵族式’的教育受到了冲击,在京、沪等地开始兴办平民女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批判“贵族式”教育,提倡女子平民教育;根据材料“为了解决平民女子就学的经济问题,又发展出了女子工读运动,一些妇女还得到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机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子工读运动及留学教育兴起;根据材料“大学开禁女学促进了中学女子教育的改革,1921年广东省中等学校、北京高师附中、长沙第一师范招收了女生,标志着中学男女同校的风气正在全国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变双轨学制,实现“男女同校”。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女性获得了与男性同样的教育权,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女性,女性从封闭的家庭开始走向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代女性的解放和独立等方面概括其意义。
答案:(1)原因:西方启蒙思想和先进教育理论、制度的传入;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政治、教育领域的变革,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民族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民队伍日益发展和壮大;广大知识女性的争取和斗争。
(2)表现:改变“贤妻良母”的教育宗旨,批判“贵族式”教育,提倡女子平民教育,女子工读运动及留学教育兴起,改变双轨学制,实现“男女同校”。(任答三点即可)意义:一定程度上使女性获得了与男性同样的教育权,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女性;越来越多的女性从封闭的家庭开始走向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近代女性的解放和独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