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5 10:4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核心概念: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工厂制度 关键问题: (1)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给人类劳作方式带来了什么影响 (2)工业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重要概念]
1.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相比,不仅表现在生产规模、技术分工上的进步,关键是手工工场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是与手工作坊的本质区别。
2.工业革命:是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的物质生产方式的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它既是生产技术的全面变革,也是引起生产关系深刻变化的社会革命,它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变迁,社会面貌为之一新。
3.工厂制度:是指资产的运营或经营活动主要以工厂为基本单位的企业组织制度或组织形式。近代工厂制度建立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一举改变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资本家从市场上招募大批劳动者进入工厂,他们出卖自身劳动力,成为资本的雇佣劳动者、资本的奴役工具。
4.实业救国论: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实业救国论于19世纪末提出,风行于20世纪初,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实业泛指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等。辛亥革命时期,报刊竞相宣传“实业救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人们认为国家振兴实业,须改良各种行政机关、调整和统一货币、疏通货物流通渠道、收集社会贤能归实业界、制定特别保护奖励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业救国论,同时否定采取革命手段的必要性。
[教材史料]
1.教材第二目“史料阅读”(第一则)解读。
思路引导:材料清晰地描述出工业革命给伦敦带来的变化:人口猛增,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商业中心;交通运输业发达;对于研究工业革命与城市化有重要价值。
2.教材第二目“史料阅读”(第二则)解读。
思路引导:该史料理性思考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社会的冲击(工业革命影响的双重性),代表了工业革命中当事人的深刻反思。
[教材问答]
1.“思考点”:工厂制度对工业生产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思路引导:分工明确、管理科学,便于集中管理工人,挖掘了工人的劳动潜力,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2.“学思之窗”: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思路引导: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业革命中,新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革命导致交通和通信的进步,拓展了市场,加速了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为工业解放出大量劳动力。
3.“思考点”:工业革命是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的
思路引导:(1)工业革命催生了工厂制度,人们不得不按时上下班。
(2)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使人更加集中,从而按部就班地生产生活。
(3)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工具使人们更加重视时间,守时成为人们的新习惯。
4.“问题探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恩格斯为什么这么说。
思路引导:工业革命的开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技能,才能适应工业时代的要求。
5.“学习拓展”:观看这部电影,想一想它反映了工业时代怎样的问题。
思路引导:《摩登时代》反映了工业时代工人饱受折磨、处境悲惨的残酷现实问题。工厂制度下,工人受规章制度的严格约束,身心受到摧残。生产流水线的应用,增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业时代的工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精神压力大,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工人处境悲惨。
关键问题一: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给人类劳作方式带来了什么影响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1.机器大生产
(1)背景: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2)标志: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
(3)特点: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2.工厂制度
(1)背景:工厂的出现。
(2)特点
①时间:工人实行倒班制。(保证机器昼夜运行)
②纪律:规章制度严格。(强化纪律意识)
③生产:流水线。(工人协同,工厂主监管)
④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3)影响: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3.近代中国的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
(1)产生: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2)初步发展: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任务一 合作探究——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材料 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动力的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工具的变革,生产工具的变革必然导致生产的经营和管理上的变化。因此,纺织、冶炼、机器制造、造纸、玻璃等行业建立了一系列工厂,工厂制度开始形成。19世纪50年代,英国已有棉纺织厂1 932家,毛纺织厂1 497家,绒、麻、丝织工厂1 070家。工厂已成为全国占重要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其工业产量已占全国生产总值的33.8%。工厂制度的确立,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加速了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化。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工厂制度的确立,为社会阶级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直接造就了第一代工业家。
——摘编自邹冠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模式的转换及影响》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厂制度建立的原因。指出与分散的手工工场相比,工厂制度有哪些特点。对工业生产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结论] 原因:机器大生产的实行;生产关系的变革;工厂的普遍建立。
特点:①工人:工人集中,实行倒班制;②管理: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工厂主监督管理整个生产过程;③生产:流水线作业、分工细致、协作高效;④原料:生产资料集中,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⑤生产方式: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
作用: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工厂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大量取代人工劳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工厂制度下,近代标准化生产出现,使各个生产环节有机联系起来,促进了科学管理,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  )
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
D.机器大生产更具有竞争优势
解析:D 1808年正值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从印度进口棉花,纺织的棉布比印度低廉劳动力所产的棉布还要便宜,这说明机器大生产的优越性,D项正确;此时印度并没有开启工业革命进程,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信息和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无关,排除C项。
2.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一种可以同时纺织许多根线的装置,最初靠水力运转,后又采用蒸汽作为动力,这样就需要安装重型设备。于是,有人就将发动机、纺纱机连同工人都集中在一起,搬进大房子里。这种大房子,就是后来通常所说的工厂。由此可知,“工厂”制度的创立(  )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扩展
B.使生产彻底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
C.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D.导致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垄断组织产生
解析:C 根据材料可知,工厂制将机器、工人等集中到一起,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实行流水线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工业革命由英国向其他地区扩展,排除A项;“彻底摆脱”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导致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垄断组织产生”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的角度,比较手工工场与工厂制度的异同
项目 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不 同 点 时期 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 手段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
管理 制度 缺乏规章制度 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规模 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而言,规模较大 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而言,规模较大,工人集中
影响 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 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
共同点 都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问题二:工业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1.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1)表现:大城市工业人口猛增。
(2)问题: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生活环境相当恶劣。
(3)解决: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名师点拨] 工业化如何影响城市化
(1)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满足了城市人口的粮食所需。
(2)工业化带动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3)工业化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快各种资源向城市集中。
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1)工业革命中英国的人工运河、铁路运输发展迅速。
(2)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国际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3.促进了乡村的改变,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1)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2)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4.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
(1)原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2)表现: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往往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
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原因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现 西方国家: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
中国:自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以来,中国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这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6.消极影响
(1)表现
①工人劳动时间过长。
②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
③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2)结果
①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任务一 合作探究——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材料一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等整理
材料二 跟随蒸汽机而来的是叶轮机、汽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相继发明和应用;跟随铁而来的是钢的制造和使用;跟随火车、汽船而来的是汽车、飞机的发明和飞驰……据统计,1887年东伦敦中心区有44%、北伦敦中心区有43%、南伦敦中心区有47%的居民处于贫困线以下。城市住房十分拥挤。英国工业化初期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煤烟尘和水蒸气的结合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
——摘编自吴雪《回眸工业时代
开端——浅析工业革命影响》
[问题]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工业革命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结论] 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促进了乡村的改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文化素质逐渐提升;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经过一系列斗争,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第一个烟囱的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人,至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变化反映了(  )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全过程
C.英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解析:D 随着现代化工厂的建立,曼彻斯特的人口急速增加,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而非殖民扩张的影响,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英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
2.19世纪初期,英格兰需要按时上班的人付费雇用“敲门人”来叫醒自己。“敲门人”会按约定好的时间,拿着摇铃在门前一直摇到吵醒客户并回应了自己之后,才肯离开。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B.技术变革导致人们时间观念增强
C.资本家制定的严格的厂规使阶级矛盾加剧
D.工业革命危害了产业工人的健康
解析:B 工业革命之后,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和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之后,准时准点成为人们生活的准则,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B项正确;工业革命之前钟表就已发明,且钟表的发明与生活节奏加快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英格兰人时间观念增强,没有资本家制定的严格的厂规使阶级矛盾加剧的信息,排除C项;D项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他们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受着各级军士和军官的层层监视……这种专制制度越是公开地把营利宣布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它就越是可鄙、可恨和可恶。”该材料反映了(  )
A.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B.欧洲列强在殖民地的残酷掠夺
C.作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弊端
D.作者希望建立平等的理想社会
解析:C 材料体现了工人阶级受到资本家的剥削,反映了作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C项正确;根据材料“这种专制制度越是公开地把营利宣布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可知工厂的这种管理方式目的是营利,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排除A项;材料是关于工厂生产管理的,不能反映欧洲列强在殖民地的残酷掠夺,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作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没有提及作者希望建立平等的理想社会,排除D项。
[深化拓展]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全面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生产力: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欧美资产阶级逐步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社会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3)城市化: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逐步转向工业文明,城市化进程加快。
(4)思想:推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
(5)世界市场: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产业结构:农业比重缩小,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增大。
(7)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家庭规模缩小,生活内容丰富,生活质量提高。
(8)教育:促进教育普及,劳动者文化素质提高。
2.消极影响
(1)无产阶级遭到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导致了工人运动的兴起。
(2)亚非拉等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受到日益严重的掠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人与自然的矛盾开始日益突出。
[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