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了解中国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核心概念:圆形方孔钱、交子、白银货币化、法币、人民币、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 2.关键问题 (1)中国古代、近代、现代货币与货币政策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与国家治理、社会发展有何关系 (2)近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是怎样形成与发展的 对国际经济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重要概念]
1.交子: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成都16家富户主持印造了一种纸币,代替铁钱在四川市场上流通,叫作“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仁宗时,交子收归官办,设立本钱,定期限额发行,仍在四川使用。徽宗时,改交子名称为“钱引”,而且不备本钱,取代了早期的纸币交子。
2.法币改革: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主要内容有: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元流通,并将白银收为国有。
3.世界货币体系: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作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它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整方式。世界货币体系的出现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对货币支付需求变化的反映,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而不断演进。
4.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其特点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5.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教材史料]
1.教材第一目“秦朝统一货币示意图”解读。
思路引导:(1)原因:战国时期,币制十分复杂,阻碍了各国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捍卫王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2)意义。
①有利于赋税征收和经济交流发展。
②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③奠定中国古代两千多年钱币形制基础。
2.教材第一目第一则“历史纵横”解读。
思路引导:(1)变化:由标示重量到标示“通宝”“元宝”和年号。
(2)标示“通宝”“元宝”掩盖了钱名重量与实际币重不符的矛盾,提高了货币的流通速度,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标示帝王年号,显示了铸造发行时间,加强了国家认同,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进步。
3.教材第一目“银元”“法币”“金圆券”图片解读。
思路引导:(1)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实行法币改革。
①变化: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从白银变为纸币(法币)。
②评价:适应了世界货币发展的形势(金银本位制崩溃);有利于中央政府控制全国金融,促进国内经济统一;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和物价有一定的作用;刺激了生产复苏(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官僚资本借此敛财聚富,导致通货膨胀严重。
(2)金圆券币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失败的原因。
①背景: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军费开支巨大;物价暴涨,法币迅速贬值;国民党政府陷入严重财政危机。
②原因:随意迅速且大幅降低金圆券的含金量,放弃金圆券发行总量的约束;过度寄希望于美国的援助;物价暴涨、战争失败与财政危机交织;改革建立在剥夺人民财产的基础上。
4.教材第一目第二则“历史纵横”解读。
思路引导:(1)人民币发行的特点:市场性、计划性。
(2)人民币发行的意义:结束了民国时期货币发行紊乱的历史局面;有利于解放区之间的经济流通;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经济、统一财政、稳定政权奠定了基础。
5.教材第一目“史料阅读”解读。
思路引导:意义:为人民币的规范使用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使人民币进一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维护了人民币作为我国法定货币的地位。
[教材问答]
1.教材第二目“思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是如何重建的
思路引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旧的世界货币体系崩溃。1944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2.教材第二目“学思之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有什么重要作用
思路引导: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和经济秩序;促进国际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推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3.“问题探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思路引导: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国际金融;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强化了美元经济霸权。
4.“学习拓展”:阅读材料,谈谈亚投行的成立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思路引导:为亚洲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促进亚洲基础设施发展,增强联系;推动亚洲区域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国际经济治理体系革新;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
关键问题一:中国古代、近代、现代货币与货币政策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与国家治理、社会发展有何关系
一、中国不同时期货币的演进
时代 历程
夏、商 1.夏(二里头遗址):海贝,仿制贝 2.商朝后期:铜铸币
春秋 至秦朝 1.春秋战国时期: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2.秦朝: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
西汉 汉武帝:“五铢”铜钱
唐朝 唐初:“开元通宝”钱
北宋 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元朝 纸币为单一流通货币,称为“钞”
明、清 1.明朝前期:铜钱、纸币并行 2.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3.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晚清到 民国 1.晚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2.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南京 国民政府 1.1935年法币改革:发行法币,禁止银元流通,白银收为国有 2.1948年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银圆券,均以失败告终
中华人民 共和国 1.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形成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2.影响: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思维深化] “交子”出现的意义
“交子”的出现,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任务一 合作探究——不同时期中国货币的发展演变
材料一 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有似于士君子之行,是以用铜也。
——《汉书·律历志》
材料二 “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携带)”“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常预桩留本钱一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纸币),公私均一,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元末人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散曲《醉太平》小令:“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黄河)变钞(钞票贬值)祸根源,惹红巾(起义军)万千……”
——摘编自李攸《宋朝事实》
材料三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就是建立在一种双金属通货制的基础之上,日常购物用铜钱,较大的商业交易用白银。16世纪白银成为通用货币,大部分税收都以银子来计算交付,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清代。铜钱要铸造,而银子不用铸造。这两种货币金属的兑换率随着供应情况很容易波动,对所有百姓有直接的影响。虽然纸币最早产生于中国,但明初几次试发纸币都不成功使得纸币不受欢迎,很快清朝政府就下令禁止再发纸币。
——摘编自韩书瑞《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材料四 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1935年11月,国民党政府宣布币制改革: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并规定其他发行银行原有流通市面的钞票,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凡手中持有的银币或生银应到指定银行兑换;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到1936年底,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货币的主流材质、样式分别是什么样的。并简述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宋朝和元朝纸币流通的作用有何不同。由此你对纸币发行有何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货币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结论] (1)材质:铜钞。理由:社会公认,形态稳定,价值适中。
样式:圆形方孔。理由:传承圜钱,方便流通、制造。
(2)不同:宋代交子流通,便于民众携带,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元朝滥印纸钞,造成货币贬值,掠夺民众财富,引发农民起义。
认识:政府纸币发行应立足储备金,要维护纸币的信誉和金融稳定;纸币的发行量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不能滥发纸币。
(3)状况:采用双金属通货制;白银成为主要通用货币;纸币几经发行但最终被废止。
原因:铜钱和白银自身优良的特点;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纸币易贬值。
(4)原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巩固统治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影响:稳定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缓解经济危机;加强政府经济控制力;与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但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为战争大量发行法币,掠夺财富,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战国前期,布币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刀币主要流通于齐、燕、赵等国。战国中期以后,大部分诸侯国铸造圆形穿孔的货币,统称为圜钱。这反映了( )
A.当时货币发展的多元化
B.统一的货币已经出现
C.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增强
D.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解析:C 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前期,各地区流通不同的货币,战国中期以后,大部分国家都铸造圆形穿孔的货币,这说明战国中期以后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加强,交往频繁,即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增强,故选C项;据材料信息可知,货币由多元向一元方向发展,排除A项;秦始皇统一货币,排除B项;货币经济是指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此时货币经济并不占主导地位,排除D项。
2.下图为中国古代铜钱铸造量统计图(单位:万贯)。图中某一时期铜钱铸造量大减主要是由于( )
A.实物交换逐渐兴起 B.新型货币流通市场
C.外国白银大量流入 D.国家赋役统一征银
解析:B 据所学知识可知,横轴所示时间为北宋,北宋某一时期铜钱铸造量大减,主要是因为北宋出现纸币,故选B项;实物交换兴起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需求,起源于原始社会,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外国白银大量流入是在明清时期,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国家赋役统一征银的标志是明朝时期张居正实施的一条鞭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3.2021年一季度,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中,人民币排在第五位,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为2.5%,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时上升1.4个百分点。这说明( )
A.金融市场一体化逐渐成型
B.美元的霸主地位已不复存在
C.资本流动全球化不断加剧
D.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
解析:D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中,人民币排在第五位,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上升,说明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均无法体现,排除。
[深化拓展]
一、 中国货币发展演变的规律和原因
1.规律
(1)由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
(2)由形制杂乱到形制统一。
(3)由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
(4)由文书重量到货币符号。
(5)由金属货币到信用货币。
2.原因
(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主要原因:国家统一,商品经济的发展。
(3)其他原因:货币的材质,货币铸造和印刷技术。
二、货币政策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国家治理之间关系密切,甚至直接关系政权兴衰。
1.秦朝统一货币,促进了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2.汉武帝收回铸币权,打击了王国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3.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政权垮台。
4.明清顺应形势,实现白银货币化,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农耕经济繁荣。
5.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滥发法币,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崩溃,是导致国民政府败亡的重要原因。
6.长期以来,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关键问题二:近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是怎样形成与发展的 对国际经济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角度 以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货币制度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背景 1.世界市场扩大: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2.英国实力: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1.旧体系瓦解: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崩溃 2.经济发展需要:重建战后秩序,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 3.美国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建立 1.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 2.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形成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1944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特点 (内容) 1.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不易贬值 2.“双自由”:人们可以根据规定自由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 1.“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2.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
作用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1.世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 2.美国: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崩溃瓦解 原因 1929年,经济大危机冲击 西欧、日本经济崛起,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后果 (影响) 1.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2.多货币中心:英、法、美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1.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2.美元仍是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
[知识点拨] 世界货币体系建立、发展的启示
(1)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
(2)国际货币的演变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
任务一 合作探究——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视角1 金本位制
材料一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摘编自姜春明、佟家栋主编《世界经济概论》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结论] (1)原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经济实力强大。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有利于确立和维护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视角2 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二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摘编自姜春明、佟家栋主编
《世界经济概论》
[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背景以及该体系的特点。
[结论] (2)背景:金本位制崩溃;吸取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恢复战后经济的需要;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特点:实行固定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19世纪后期,世界上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国际间货币结算频繁复杂
C.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
D.英国经济占世界主导地位
解析:D 19世纪后期形成的国际金融体系以英镑为中心,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英国经济占世界主导地位,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国际间货币结算频繁复杂并非世界货币制度以英镑为中心的原因,排除B项;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是具体表现,并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
2.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黄金生产成本的上升和黄金商业用途的增加,每年用作货币的黄金数量只以2%的速度增长,而国际贸易则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长。由此推知( )
A.黄金作为货币的历史将会结束
B.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必然走向瓦解
D.人们会到银行挤兑黄金
解析: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但是材料反映出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黄金的生产成本上升,且黄金作为货币的增长速度和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不一致,这就意味着黄金的价格一定会出现较大波动,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固定汇率,由此推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必然走向瓦解,美元的特殊地位会受到冲击,故选C项;黄金始终能以各种形式在世界范围内流通,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黄金波动情况,看不出各国的政策,排除B项;黄金的价值受多方面的影响,仅由材料的内容不能直接判断人们是否会去挤兑黄金,排除D项。
[深化拓展] 客观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1.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该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结束了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维持了战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2.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和国际资本流动,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的贷款暂时缓解了战后许多国家的收支危机,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
3.有利于美国霸权: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国外进行经济扩张,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其他各国的经济主权。
[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