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5 10:5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1.核心概念:“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方案、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G20)、金砖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 2.关键问题 (1)新中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外交成就 (2)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政策做了怎样的调整 取得了哪些重大外交成就
[重要概念]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3年12月周恩来首次提出,1954年中印两国在《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正式提出。此后,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上海合作组织:于 2001年成立,是由中国倡导建立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开放性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形成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材史料]
1.教材第二目“史料阅读”解读。
思路引导:史料的主要观点是搞好内部经济建设,促进国家发展,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2.教材第三目“历史纵横”解读。
思路引导:(1)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凸显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战略思想的外交实践,同时,也说明中国全方位推进对外关系发展。
(2)二十国集团的影响。
①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合作。
②二十国集团的成立为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应对经济危机、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带来了新动力和新契机。
[教材问答]
1.教材第一目“思考点”: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
思路引导:(1)“另起炉灶”: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有利于打破外交孤立,客观上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政权巩固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关系的基本格局。
(2)三条外交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具体体现;标志着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
2.教材第三目“学思之窗”:阅读以上数据,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
思路引导:(1)中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日益扩大:从1950年的19个建交国到1976年的111个建交国,增长幅度大,到202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增长至182个。
(2)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不断取得的累累硕果,无不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
②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③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3.教材第三目“思考点”:为什么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 其动因是什么
思路引导:(1)原因: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日益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同世界迫切需要加强相互了解、认识和理解。
(2)动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4.“问题探究”:结合课文内容,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选择
思路引导:(1)当今世界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向变化,即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二是逆潮流变化,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变”的本质是世界秩序的重塑和全球治理机制的完善。
(2)我们的选择是积极推动世界的正向发展,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国不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
关键问题一:新中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外交成就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前提:新中国成立。
2.新中国成立之初
(1)三条方针。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①含义: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②原因: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 ③表现: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收回对中国主权影响最大的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
“一边倒” ①含义: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②作用: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名师点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三条外交方针提出的原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为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
(3)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推行冷战政策,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包围和禁运。
(4)中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
(5)出于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乃至世界和平的考虑。
(2)外交成就。
①与苏联等国建交。
②1954年,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③1955年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
④1956年,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1)背景: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的支持和援助,赢得了这些国家的友谊和信任,也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2)外交成就。
①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②逐步冲破西方国家封锁。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4.20世纪70年代
(1)自1970年起,中国同意大利、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
(2)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之后,中国迎来建交高潮。
[名师点拨] 20世纪70年代外交新突破的原因
(1)两极格局中多极化趋势出现。
(2)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有所上升。
(3)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调整对华政策。
(4)中国调整对美政策,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易错辨析]
(1)“恢复”与“加入”联合国: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国际法,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替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资格,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并不等于中美建交:中美正式建交不是在1972年,而是在1979年。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任务一 合作探究——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视角1 新中国初期的三条外交方针
材料一 “一边倒”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
——摘编自关锦炜《新中国成立初期
“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
材料二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独立自主”与“一边倒”政策是否矛盾。说明理由。
[结论] (1)主要原因: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发展经济的需要;战后两极格局之下,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遏制中国;中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同;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意义: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使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有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2)不矛盾。理由:“一边倒”政策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是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视角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外交调整
材料三
[问题]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9—1979年中国外交形势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变化的因素。
[结论] (3)变化: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增加,尤其是欧洲、美洲、非洲国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快速增长。
因素:外交意识形态逐渐淡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的政治地位提高;中美关系的改善,带动欧美国家与中国建交;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交政策进行调整;中国的国家实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1949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规定:“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这一规定(  )
A.是基于新中国的国情而确定的
B.旨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C.已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
D.密切了中国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解析:C 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工作指示明确,将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视为外国侨民,这一指示一方面否定了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另一方面指出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充分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C项正确;新中国尚未成立,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涉及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体现了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意图,排除B项;材料与苏联无关,排除D项。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向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赠送熊猫;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向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赠送熊猫。20世纪70年代的“熊猫外交”(  )
A.开始突破“一边倒”方针
B.促使双边外交局面的形成
C.成就主要源于重返联合国
D.反映了外交方向的新变化
解析:D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的“熊猫外交”突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范围,开始面向资本主义国家,这说明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再局限于意识形态,反映了外交方向的新变化,D项正确。
[深化拓展]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1.革命性: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等方针,从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3.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以及国家间的不同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与运用,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
2.意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准则,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发展。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问题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政策做了怎样的调整 取得了哪些重大外交成就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1.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1)国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
(2)国际: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2.具体措施与成就
发展与 大国关系 (1)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3)进入21世纪,中国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巩固与发展 周边关系 (1)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 (2)1997年,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 (3)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取得新进展
与发展中国 家合作 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推动区域和 国际合作 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背景
(1)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
(2)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2.特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成就
(1)建立与不同国家的合作关系。
发达国家 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
周边国家 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非洲国家 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2)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①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3)中国方案。
①一贯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②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
③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④倡议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⑤中国通过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⑥中共二十大提出,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任务一 合作探究——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材料一 回顾70年峥嵘岁月,中国外交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是时代主题上,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关系……二是政治格局上,“从对抗格局的成员转变为基于和平与发展的全球伙伴”,编织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良好局面……五是世界方位上,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摘编自郑立樵《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
材料二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其外交思维与逻辑主要可划分为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这种历史转变不仅映射出对时代主题的研判发生着变化,也反映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以自身古典优秀国家间政治思想资源并伴以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为指导,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建立的国际事务话语机制进行着有益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在独立自主前提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所有国家开展正常外交这一原则始终未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段时间内的革命式外交到中共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引领式外交……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捍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以及构建稳定有序的和谐世界为目的与宗旨。
——摘编自李博一《百年变局下的
中国外交话语:转型与重构》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外交演变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入新时期后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举措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变与不变”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的重大历史贡献。
[结论] (1)特点:由注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到超越意识形态的和平外交;由对抗结盟到合作的战略伙伴;由被孤立封锁到深度融入世界舞台。
举措: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等。
原因:改革开放使中国国力增强;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变:外交思维的变化(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到引领式外交);对时代主题的研判;改造资本主义主导的国际事务话语机制。
不变: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交往等。
历史贡献:革命式外交,巩固新政权,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在两极格局下维护世界和平。
参与式外交,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引领式外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全球治理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贡献中国智慧。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1982年,邓小平把中国外交政策总结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进一步强调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21世纪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  )
A.新型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
B.顺应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C.国际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D.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改变
解析:B 从1982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再到21世纪初,我国外交政策不断调整的目的就是维护国家利益,适应当时国家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材料与“新型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国际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无关,排除A、C两项;D项说法错误,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并未改变,排除。
2.2021年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中国一贯践行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彰显大国担当。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最多的国家,维和官兵用青春和热血,向世界展现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形象,被国际社会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这表明我国(  )
A.积极促进国际新旧秩序交替
B.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C.坚定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
D.积极推动全球治理问题解决
解析:B 据题干可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展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形象,得到国际社会的赞誉,这体现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故选B项。
[深化拓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
1.不结盟:中国不跟任何国家缔结针对第三国的盟约,这确保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独立性。
2.平等性:中国的外交,对强国弱国、大国小国一视同仁。
3.独立性:中国的外交,遵循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等原则。
4.无附加条件:在中国的外交手段中,对外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是区别于西方国家的最显著特点。
[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