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节:流行风 配套教学设计(77)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十三节:流行风 配套教学设计(77)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5 11:26:4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风的流行歌曲发展阶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接受并喜爱具有民族传统音乐风格的歌曲。
2、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感受、体验、表现歌曲,并鼓励学生对当下民族风的流行歌曲进行鉴赏与评价。
2学情分析
本课就通过分析中国音乐文化的现状,探讨了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发展的三个时期,并从歌词、曲风等方面进行分析中国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并存发展的趋势,提高学生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能力,最后对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发展进行展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时期民族风的韵味。
教学难点:
1、对各个时期流行音乐乐曲风格的感受。2、提高对流行音乐的审美能力。
4教学过程
4.1 导入:
《最炫民族风》音乐片段起,师生随意热舞和歌唱。正式上课出示课题——“中国流行音乐民族风”。20世纪20年代初期:
(1)教师小号吹奏《夜上海》、《夜来香》串烧。
学生判断出乐曲是20世纪20年代旧上海的音乐。
(2)师:“你们想知道这个时期流行还流行什么音乐吗?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
(3)让学生回答听了《毛毛雨》音乐回答其鉴赏的感受:中国民歌小调,西洋乐队伴奏。
(4)教师介绍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的曲作者黎锦晖是中国流行音乐之父。教师总结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流行音乐的风格。20世纪80年代西北风时期:
(1)20世纪80年代刮什么流行风?播放《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2)师生分析出《黄土高坡》所属地域,特征。西北风的歌曲和20年代旧上海的细腻唱法进行对比哪种唱法更适应西北人民那种豪迈的性格和质朴的情怀。
(3)组织学生体验西北汉子那种爽朗的性格,唱《黄土高坡》的第一句。21世纪中国风时期。
(1)师:到了21世纪,从一曲《东风破》开始,揭开了中国风的三古三新,
(2)介绍三古三新:古就是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则是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
(3)播放《东风破》,并问学生乐曲中的古韵味。
师:“这首曲子运用“圆月、旧地、古道”等景物,参照古诗,用“意象”来表现出作者的情感。词作者方文山通过古诗词的古典美与现代流行歌词相互贯通,让古典重现无尽的魅力。”
(4)看绘画作品,按画中的意境师生一块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并接着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并让学生歌曲如何体现民族味。即根据古词进行编曲成为流行音乐。
(5)欣赏《卷珠帘》并回答听后的意境感受。并让学生唱上2句,总结出《卷珠帘》并不像其他很多歌曲那样听几遍就会,原因就是其调式调性为中国七声雅乐羽调,与现代音乐是有距离的。
(6)感受了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后体验三新:欣赏流行音乐版《在那遥远的地方》,师生共同体验“呼麦”。《在那遥远的地方》利用中国民间音乐素材,将中国民歌进行重新配器,大量运用新唱法,甚至融入多种音响效果,也能成为新的流行音乐。
(7)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并让学生唱其中的部分旋律,引出赵季平先生运用了民间音调融入了时代的流行元素,创造出了全新的流行音乐作品——《好汉歌》。
(1)民族音乐以其简练不乏厚重的语言叙述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情感,我们中国的五声调式音阶:宫商角徵羽。
(2)民族音乐不仅为国人所接受,也逐步与世界各民族的多元文化融合、交流,成为人类共享的精神瑰宝,比如这一首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就是一首由中国五声调式所创作的乐曲,下面一起来欣赏《我和你》。
(3)编创:师:“那么,我们来一起尝试着和前面《好汉歌》那样进行改编《我和你》,当然我们依然利用五声调式进行改编歌曲~”
(4)学生编创《我和你》的展示,教师辅导完成作品的学生利用Ipad中最简单的简谱软件,教师利用钢琴,可以进行师生合作演奏新作品。
讨论与评价环节(自主选择回答):
结语:
好的音乐可以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道德品质,提高人民的音乐鉴赏能力。(——贺渌汀。 )
所以我们要以鉴赏的角度去欣赏流行音乐,才能传播更多优美、高尚,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讨论与评价环节(自主选择回答):
论题1:选一首你最喜欢的民族风的流行歌曲唱一唱并与大家分享你喜爱的理由。
论题2:请你预测一下民族风的流行音乐发展趋势如何?
论题3:你怎么评价“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