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配套教学设计(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配套教学设计(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5 11:28:4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内容:
20世纪表现主义音乐及其代表人物勋伯格,音乐作品《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和第二首、《一个华沙的幸存者》片断欣赏。现代音乐流派和创作技法介绍。
2教学目标
1、欣赏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的《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和特征。
2、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中的文字材料及参加音列逆行等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音乐知识,从而加深对表现主义音乐特点的认识。
3、结合表现主义画家康定斯基、克里姆特的几幅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探索表现主义音乐和美术之间的关系。
3学情分析
20世纪的现代音乐,门类繁多、千奇百怪,表现主义音乐只是现代主义音乐中的一种。由于表现主义音乐可听性不强,作曲技法复杂,专业程度较深,与传统经典音乐有较大的差异,它的音乐表现手段并不象常见的调性音乐那样容易把握,音乐风格比较怪异,可听性不强,学生学习兴趣不太大,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再加上老师本身对表现主义音乐了解很少,钻研不深,对教材知识的把握不大,因此,在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目标内容的落实等方面,困难较多难度较大。
但是,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在这节课上,我尝试以各种非音乐的元素导入,以表现主义的音乐与绘画的怪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音画结合、词汇归纳、参照对比、通感联觉、练习创作等)和教学方法(如对比法、设疑法、快速阅读法、归纳法、词汇表达法等),通过引导学生直接感受、体验、比较作品音乐风格的迥异,画面的抽象特征,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表现主义艺术作品的意境,进而加深对表现主义音乐特征和风格的认识。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表现主义绘画作品,欣赏勋伯格的《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和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对表现主义音乐、绘画等作品的感受、对比、探究,结合音列逆行等练习,引导学生了解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音乐知识,从而加深对表现主义音乐特点的认识。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堂导入:
教学过程:
课 前:(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课前音乐教室内播放《往事》音乐,营造气氛。
一、课堂导入:(以逆向思维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1、导语:
师:同学们,人们都说:“音乐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在聆听的过程中音乐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妙的感觉。大家平时都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你们认为怎样的音乐才是美的?
生:喜欢旋律优美、好听、容易学唱的歌曲。
生:喜欢听清雅、安静的轻音乐。
生:我认为旋律流畅、节奏活泼或平稳的、没有刺耳噪音的音乐都不错。
师:衡量音乐美不美的标准是什么?好听不好听?世间的音乐是否都是好听的呢?事实上,有那样一些音乐,它们很特殊,你们听……
2、听一段音乐
播放《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预兆》
师:用一个词来描述这段音乐给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生:恐怖、紧张、可怕、诡异、奇怪、黑暗……
3、看一幅名画
出示名画《生与死》,要求: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给你的直观感受。
(教师适当提问,加以引导)
师:你能看懂画的是什么吗?这副画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生:画了很多人,有男人、女人和孩子......
生:左边画的是个骷髅,好恐怖......
生:画的都是丑陋的东西,表现画家对世界的仇视......
师:这是奥地利表现主义绘画大师-克里姆特的代表作《生与死》。这幅画要表达的意思是:人的一生很短暂,从出生到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生与死只有一墙之隔。幼儿、少女、健壮的男子、衰年的老妇人以及温柔的母亲,几个不同历程的形象紧紧依偎在一起,挤成一团,在宇宙中间它们只是一滴徐徐降下的水滴。这些形象告示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从生长、发育、求爱到衰老甚至死亡,这一切都是短暂的。爱情、欢乐、悲哀、名誉,在宇宙中都是转瞬即逝的。
活动2【讲授】预设铺垫:
二、预设铺垫:(通过有意识的提问,引出新课内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总结、归纳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1、设疑引入:
师:以前看见过这幅画吗?好看吗?
生:不好看,让人感觉恐惧……把人画得有点丑陋……
师: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那段音乐,觉得它好听吗?
生:(摇头)嗯,不好听……很怪异……让人感觉不舒服。
师:既然不好听也不好看,作者为何要创作出这样的艺术作品?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时期什么风格流派的艺术作品吗?作者又是谁呢?
生:……(十分好奇,很想了解。)
2、复习回顾:
师:19世纪前欧洲的音乐发展史:古代和中世纪音乐--巴洛克时期音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民族乐派音乐--印象派音乐。我们可以从中悟出欧洲经典音乐发展的规律为:不断地继承―发展―创新。
也许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都是问号。带着这些问号,我们翻开课本P152页,请你们快速阅读这一页的文字,了解一个20世纪出现的新的艺术流派—表现主义音乐。
请在课本P152页这段文字中,找出一个让你印象最深刻的词。
生:翻天覆地……
师:勋伯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音乐家?有如此的能耐能引起20世纪整个欧洲经典音乐翻天覆地的变化?
3、在音乐声中了解勋伯格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风格、作品等。
师:勋伯格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迅猛发展的时代,生产力水平急剧提高,带动了整个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固有的政治经济秩序产生了剧烈的振动,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接踵而来,以最残酷最野蛮的方式显示出工业文明那不可抗拒的规律。面对这种现实,人们的理想、信仰、道德观、价值观,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内心常充满惊恐不安的躁动,表现主义作为这个特殊时代特有的产物,必然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也显得异常的特殊。
简单了解勋伯格的三个创作时期:
4、聆听《一个华沙幸存者》:
下面让我们聆听由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创作的作品《一个华沙幸存者》,感受作曲家用音乐向纳粹提出的强烈抗议。(同时播放《一个华沙幸存者》的音乐和知识简介内容。)
带问题聆听:
(1)开始的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关注乐器音色。
(2)作品中人声的加入,尤其是最后的男声合唱,它的作用是什么?他使你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介绍表现主义音乐:
文字和录象中多次提到表现主义音乐中勋伯格首创的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音乐体系。
(1)无调性音乐:(对比了解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的不同特征。)
聆听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音乐主题和勋伯格的《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预兆》,感受、对比调性音乐和无调性音乐在旋律、节奏、和声、调性、配器等音乐要素、风格上的差异。
结合课本P156页文字,小结无调性音乐特征。
(2)十二音音乐体系(快速阅读课本P156页文字,了解十二音音乐特征。)
基本原则:平等对待十二个音
基本创作方法:1、不重复 2、自由编成一个音列 3、逆行、倒影、倒影逆行
活动3【活动】参与练习、深入体验:
三、参与练习、深入体验:(通过参与练习和创作,初步了解掌握十二音体系的基本创作手法。)
1、指导学生在五线谱上做逆行、倒影、倒影逆行练习。
原 形 逆 行
倒 影 倒影逆行
师:如果说我们以最中央的C音为中轴线,那么上面这个音的影子在哪儿呢?上面这排音,如果让它们反向走,该怎么写?下面这排音,也写出反向走的音列……
四、聆听音乐、感受体验:(在已学音乐知识基础上,更深入理性地感受无调性音乐的特征和音乐风格。)
师:与传统调性音乐相比,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容易给人怪异、不谐和之感,难以用欣赏调性音乐的方式来把握。(组织学生快速阅读书中154-155页的文字内容。)
对比聆听: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预兆》和第二首《往事》,找出表现主义音乐的独特性?
思考:1、运用已学知识,找出各音乐中最具无调性音乐特征的东西。
2、乐曲中分别出现了哪些乐器的音色?它们分别以怎样的音质和方式出现?
3、对比描述两段音乐的不同情绪。试着哼一哼其中的旋律。
活动4【练习】知识扩充、加深理解
五、知识扩充、加深理解:(由书上的名言引入有关现代音乐各流派和创作技法等知识介绍,扩展知识面。)
1、名言导入:师:同学们,看到课本154页上勋伯格的一段名言了吗?
思考:勋伯格的内心深处到底有着怎样强烈的冲动?迫使他不得不创作这样的音乐作品 这跟什么有关?
欧洲的经典音乐发展到20世纪,社会充满了矛盾和竞争,加上战争的爆发、社会经济、个人在发展中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变化,出现了一批创新求异的艺术家。他们把对社会的敌意、对现实的不满、抗拒、叛逆,都尽情、毫不掩饰的发挥出来,把人的百态表现得丑陋、变态、怪诞。在艺术上,表现得消极、悲观、阴暗、沉闷,整个世界在他们眼里都是丑陋的,美的事物已不存在。他们开始艺术创作方式上和传统技法、风格决裂,追求标新立异,用音乐来表达内心的苦闷,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因而出现了众多的“现代”音乐流派和创作技法。
2、简单列表介绍 “现代”音乐流派和创作技法。
举例:如 凯奇的偶然音乐--《4分33秒》 谭盾的《水乐》《纸乐》《地图》等。
■拓展探究:(结合现代主义绘画,了解现代音乐美术之间的关系)
出示康定斯基的头像,师问:知道康定斯基是什么人吗?俄国抽象派绘画大师,表现主义绘画的创始人。
师:请看课本154、156页三幅画,表现主义抽象派绘画大师康定斯基(俄)的《即兴》系列31、35。你能看懂他画的是什么吗?
生:点、线、面(色彩大块的涂抹),毫无规则,没有具体的形象,很抽象,看不清楚……
1、结合这几幅画,你认为现代音乐和现代美术之间有无共通之处呢?
六、归纳小结:(通过对本堂课的归纳小结,强调勋伯格在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体系的形成和创新中的重要贡献,更深一步的揭示无调性音乐的本质。)
师: 今天,我们了解了表现主义音乐流派,及勋伯格的音乐作品。勋伯格真是位了不起的音乐家,他自学成才,并敢于大胆创新,完全改变了已经延续了数百年之久的西方传统的音乐创作理论基础,开创了无调性音乐的先河,首创了十二音音乐体系,创作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致使传统风格体裁从此土崩瓦解。虽然在求新求异的过程中,经受了很多的批判和指责,但他并没有停止他的创新和追求。勋伯格不愧为是位“屹立在通往现代音乐入口处的巨人”。
1、出示李岚清《音乐笔谈》312页中的名言:“其实不只是音乐,任何改革创新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改革创新需要有勇气和坚强的毅力,甚至做出牺牲,才能取得成功。勋伯格的改革创新,也正印证了他同时代的大作曲家西贝柳斯在赫尔辛基教书时说对学生们说过的话:“永远都不要管批评家说了些什么”。“记住,没有一座雕像是为了纪念批评家而设的。”
2、你对表现主义音乐的态度如何?讨论并说说理由(5种答案供选择。)
⑴十分喜欢 ⑵比较喜欢  ⑶一般 ⑷不喜欢 ⑸很不喜欢
七、升华主题:(认识创新的重要性、揭示音乐的本质,画龙点睛,一语破惑!)
师: 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觉得勋伯格的音乐不好听吗?到底什么样的音乐才是美的?音乐的动听不动听以什么来衡量呢?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任何东西,凡是显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勋伯格的音乐正是20世纪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情感发生变化最直接的体现,贵在他的大胆创新以及对后来音乐发展的影响。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八、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课后探究、创新、自主学习)
1、课后试着在五线谱上编排一个音列,并作出这个音列的倒影、逆行和倒影逆行。
2、选择收集勋伯格及其他现代音乐各流派音乐家的文字、音响、图片资料,自行聆听体验、比较、探究。
九、结 束 语:
最后,在音乐声中用瓦格纳的名言点题 结束本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