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配套教学设计(6)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配套教学设计(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5 11:29:45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认识勋伯格,师生共同赏析《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预兆》等作品,体验音乐中情感,引导学生感受、了解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
2.通过对比欣赏,从旋律、节奏、力度等因素中感受并归纳出表现主义的音乐特点,充分感受表现主义音乐对传统音乐的颠覆。
2.初步了解、感知无调性音乐及十二音体系。
2学情分析
1. 知识方面
从第七单元起我们已经学习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包括民族乐派)——印象主义等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音乐及其特点。学生对西方音乐史有一定的了解,为学习表现主义音乐奠定了基础。
2.能力方面
我校高中学生对知识接受能力较好,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具备了知识拓展提高的能力。
3. 情感方面
本班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探究欲望,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共同探究获得新知。
3重点难点
通过赏析、对比了解表现主义音乐和传统音乐的区别,从而感受并理解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及其对传统风格的颠覆。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 初识“表现”
设问1.我们一起来品评下面两段音乐,谈谈你对这两段音乐的感受。
播放音乐:(1)《小夜曲》片段
(2)《乐迷彼埃罗》片段
设问2.我们再品评一下美术作品。
小结:当时新兴出现的怪异艺术风格,就是表现主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表现主义音乐。
活动2【讲授】(二)要素入手 体验“表现”
1.欣赏《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预兆》(1909年)
设问:作曲家想要表达怎样的情绪?(你感受到什么情绪?)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学生交流听后感,并从历史角度探究形成这样怪异风格音乐的原因。
教师小结并简介勋伯格。
设问:请从音乐要素分析,《预兆》和传统音乐的区别。
(1)回顾传统音乐特点,以《小夜曲》为例。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音乐特点。
(2)复听《预兆》,通过对比感知感受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音乐特点,把握音乐风格。
活动3【活动】 (三)实践体验 理性探究
导语:1915年——1923年勋伯格进入了创作上的沉默期,传统音乐格局已被打破,然而新的格局尚未形成。1923年勋伯格创作的《钢琴组曲》把无调性音乐升级为一个新音乐体系。
设问:什么是十二音体系?
学生从书中找到理论解释。
导语:我们一起来尝试创作一个十二音体系的作品吧。
1.请6位同学分别任意给一个音(不能重复),形成音列的原形。
2.根据音列的原形分组编写它的逆行、倒影、倒影逆行。
3.展示学生成果,并在钢琴上演奏这段作品。
活动4【测试】(四)主题升华 拓展延伸 
导语:有了这样的体系,作曲家就可以根据这个体系创作大型的音乐作品。接下来我们欣赏到的片段就是用十二音体系创作的大型作品《一个华沙幸存者》。
设问:用十二音体系创作的音乐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紧张、恐惧
设问二:为什么作者还要创作这样的音乐?
小结:正如勋伯格所说:“艺术家并不创作其他人认为是美的作品,而是创作他内心深处强烈的冲动迫使他不得不创作的作品。”
勋伯格的艺术胆略对二十世纪的音乐产生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播放《猫和老鼠》片段。
师生合作总结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总结:可以说勋伯格打开了二十世纪现代主义音乐的大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