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破阵子
春景
【宋】 晏殊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著名词人。
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 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 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五十三 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罢相, 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 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等地的地方长官,后升任兵部尚 书。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 元献。
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门下,韩琦、 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他庭前“门前桃李重欧苏, 堂上葭莩推富范”的对联,是他选贤任能的真实写照。 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份。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吃饭。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猛地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不由得对王琪说:“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在墙上,再琢磨个下句。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 王琪连忙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
晏殊就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听了,马上就说:“您干吗不对个——‘似曾相识燕归来?’”
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像去年见过面。
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太妙了!”
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归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好处。这两句的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非常和谐好听。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婉约派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李清照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别恨”:晏殊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情长”:柳永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李煜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破阵子春 景 晏殊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在甜美地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两句
有什么作用? 1、点明季节
2、用“燕子”“梨花”两个典型意象渲染出秀美明丽的春景。
3、奠定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为下片人物的出场和“斗草”作了铺垫。“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赏析写景妙处。1、“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意盎然与生机勃勃;
2、 “碧苔”写春色之美, “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从视觉、听觉写了清明的景色。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1、表情:笑,“巧笑 笑从双脸生”
2、心理描写:“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 今朝斗草赢。”
3、场面描写:斗草反映出少女朝气蓬勃、天真烂漫的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总结 上片写景,下片写人,以景衬人。
这首词不仅描绘了初春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还刻画出古代少女的生活片段,反映出少女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 这首词不仅是一幅独具特色的田园风景画,还是一幅与古代劳动妇女生活有关的地方风俗画。课件28张PPT。《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教学环节一:资料介绍 资料一: 辛弃疾( 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资料二: 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唐代乐曲中有《破阵乐》。《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破阵乐》有象武事……舞者至百二十人,被pī甲执戟jǐ,以象战阵之法。资料三: 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好友陈亮在鹅湖会见,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
资料四: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教学环节二:吟诵词作1.齐读诗歌。
麾huī、炙zhì
的dí 卢、霹雳 pī lì2.再读,注意断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 读出雄壮的味道。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朗读指导: 首句“醉里挑灯看剑”读得深沉一些。
“八百里”/"五十弦"我们在读时,要读出那种壮味,声音放大。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读到“飞快”立刻加快语速,“霹雳弦惊”读时声调加重,语速也要加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读都德稍微喜悦一些。
4. 读出悲壮的味道。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教学环节三:译读词作 1.补充注释,理解内容: (1)挑灯:把灯芯挑亮。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2)梦回:梦醒。
(3)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点兵:检阅军队。
(4)赢得:博得。身后:死后。
(5)可怜:可惜。知识卡片一: 用典,即运用典故,引用历史中的故事,或典籍中的词句。
运用典故,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典故一:八百里
典故二:五十弦
典故三:的卢马
典故四:霹 雳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词句中“挑灯看剑”、“连营分炙”、“塞外弦翻”、“沙场点兵”……每一组词语无不向我们展示着一幅雄壮的画面,请你联想或想象的描述,要善于补白,诗意地描绘你喜欢的一画面。2. 描述画面。教学环节四:评读词作 分析、欣赏这首词的美妙之处(字词的巧用、典故的妙用、意象的别致、结构的奇变……)。
知识卡片二: 意象是诗歌中作者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
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小结: 从题材上看,描述的都是军营中的生活情境和战场上出奇制胜、所向披靡的战斗场面,威武,粗犷,勇猛,雄健。
从意象上看,剑、角、五十弦、的卢马、强弓箭雨等,有形有声,脉络清晰,寓意、情感自然融合,撼人心魄。 从用典故上看,巧妙化用,委婉含蓄,但意思明了,发人深思。
从感情上看,豪迈,壮美,又苍凉、悲愤。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背读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