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6-15 16:1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除 法(一)认 识 竖 式
教学内容:P2~P3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每个人准备若干圆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二)、探索新知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同桌同学合作摆20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
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20 ÷ 5 = 4
4 ——商
除数 被除数
2 0 ——除数与商的积
0 ——余数
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四道小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体会平均分后有余数
演示20个苹果
小组讨论:有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呢?
学生用圆片分一分,讨论怎样用竖式表示。
全班交流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第3题试一试中的第(1)题”。
学生讨论:淘气的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6还可以接着分”,正确的式子应是笑笑做的。
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题。
(四)、总结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第二课时:除法(二)试商方法
教学内容:P4 ~ 5 “分草莓”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
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
练一练:10÷5 16÷5 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探究试商方法。
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列算式:55÷8
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填空:P4“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P5“练一练”的第1 ~ 5题。
四、总结
第三课时:除法(三)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P6 ~ 8 “租船”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
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 )×6<25 8×( )<38 7×( )<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
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5(条)……1(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4×5+1=21。
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4×4+5=21。
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3×4+9=21。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5.练习:P6“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3元。问题:1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10÷3=3(时)……1(元)
答:1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1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巩固练习: P7“练一练”的第1 ~ 4题。
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
4.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总结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8 ~ 9 练习一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板书:除法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开火车对答案。
第2、3题
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4题
先提问:画面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集体订正。
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巡视学生的书写格式,特别检查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第6题
此题使被除数数目较小,可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后分类。
第7题
(1)帮助学生理解图意: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2)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派车的可能性有5种,只要求学生说出一种。至于怎样派车比较合理,只要学生说得出道理就可以。
第8题
本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题实际上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先观察图,让学生找出规律。第(1)、(2)题学生可通过看图和接着画确定颜色。第(3)题通过规律:5个圆为一组,第25颗正好是第5组的最后一颗,因此是蓝色的。
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则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探索“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
二、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括号,需要先算乘、除的混合运算式题(两步式);利用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关键: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运算顺序。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掌握以内眼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四、课时划分:6课时
教学进度:第3~4周
第一课时: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P10 ~ 11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如: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需付多少钱?
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瓶饮料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瓶饮料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尝试独立解决
提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几元?
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3×4=12(元) 20-12=8(元) 答:应找回8元。
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
答:应找回8元。
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小结
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P11“试一试”
第(1)、(2)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第(2)题齐3学生板演并订正。
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也可自己创设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四、总结: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二课时:除加、除减
教学内容:P12 ~ 13 “花店买花”
教学目标: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复习
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 40-6×4
探索新知
出示P12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3. 解决问题。
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 . 24÷8=3(元), 5-3=2(元) 答:(略)
b . 5 - 24÷8
=5-3
=2(元) 答:(略)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5-24÷8 表示上意思。
算式“5-24÷8”中的“24”表示8枝康乃馨(即1束)24元,“24÷8”表示1枝康乃馨多少元。所以“5-24÷8”表示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也可以表示1枝玫瑰花比1枝康乃馨贵多少元?
因此计算“5-24÷8”的时候,应先算24÷8=3,再算5-3=2,用脱式计算式:
5 - 24÷8
=5-3
=2(元) 答:(略)
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尝试解决问题。
提问: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解答。
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巩固练习
P13“试一试”。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P13“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
四、总结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14 ~ 16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熟练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计算器。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板书: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练习。
第2、3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明确问题,然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第4题。
注意图中“5个人”也是解决问题的一条信息。
第5题
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 12÷6=2(元) 3>2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解法二: 3×6=18(元) 18>12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解法三: 12÷3=4(听) 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听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
答:每听便宜1元。
第6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独立思考有什么规律,然后小组讨论,订正。
第7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练习。
第8题
先审题,指名说说错在哪里,再让学生改错。可指名板演。
三、介绍“数学万花筒”中的内容
总结
第四课时: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17 “过河”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
口答题:
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 计算
32-8÷8 20+16÷4 30-4×5
探索新知
出示P17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 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 )”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 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略)
5.练习
(1)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 (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结果不一样。
独立完成P17“做一做”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巩固练习
1.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6-8×2 (6-8)×2
2.P18 “练习三”的第1题。
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第五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18 ~ 19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投影仪、学生每四人准备1副扑克牌,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指名口答)
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上?(小括号)
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让学生独立解答。
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指导提问。
根据这个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合作)
第4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要求每个班多少人,必须知道什么?
让学生独立解答。
分步列式: 24+29+28=81(人)
81÷9=9(人)
综合算式: (24+29+28)÷9
=81÷9
=9(人)
答:(略)
第5题
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让6学生板演,全班齐练。
第6题
对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第7题
可用列表的方式表示结果。
数学游戏:“24点”
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
三、方向与路线
一、教学内容:
辨认方向。
用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认识简单的路线。
二、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难点: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根据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关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要求: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四、课时划分:
3课时
五、教学进度:
第5周
第一课时: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
P20 ~ 21 “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具准备:方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1、引入。
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
(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 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
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
学生讨论后回答: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
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学生讨论后得出:图书馆在学校得西北面。少年宫在学校得西南面。电影院在学校得东南面,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面。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
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借助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别方向的训练,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教师让学生懂得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并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家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方向。
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书中的几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在书上,学生做,教师巡视。
(每道题不止有一个答案)。
最后,还可以利用中国地图,问问学生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
实践活动
让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观察地点 面朝方向 西北方向 东北方向 西南方向 东南方向
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你知道吗?
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第二课时:认识路线
教学内容:
课本第22页~第23页例题、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能力目标:通过借助认识路线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
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准备: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告诉学生班级所面向的方向,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教师说一个方向,学生马上伸手指向相应的方向,要求学生指得又对又快。
如教师说:“东南方向。”学生马上伸手指向东南方向。
进行方向练习后,教师让同桌一名学生用学过的方向词描述摆的位置,另一名学生用学具摆。
同桌活动后,教师让学生上台示范。
二、新授
1、引入。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辨认了方向,同学们认识了方向后就可以利用方向来认识路线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路线吧!
2、认识路线。
教师出示书中例图。教师向学生介绍这是1路车的行车路线图。教师请学生观察图,说一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学生打开书读一读淘气和笑笑都说了些什么呢?学生读懂后,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淘气从广场出发到动物园的行车路线,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请学生上台边讲边指路线图,重点强调行车路线的方向。
学生回答后.教师请学生在课本第22页填一填,填后再让学读一读。
再看图,4人一组说一说笑笑从动物园出发到广场的行车路线。
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当小小解说员,说出行车方向和路线。
教师让学生想一想这两条路线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自己要坐车,想从哪一站上车到哪一站下车呢?行车的路线是怎样的?
4人一组讨论,每个同学轮流说,其他同学帮忙将行车路线写下来。再请学生上台指图说自己是怎么坐车的。
3、试一试。
学生小组交流第(1)题和第(2)题后,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回答第(1)题。教师指导学生一起数4站,找出在哪站下车。
第(2)题,教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向前数3站,认为是从光明街上车的,有的学生向后数3站,认为是在育才路上车的。
三、练一练
1、做第1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让学生观察路线图,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还可以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小红行走的路线方向。
教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小红是如何上学、放学的?可以说说小故事。比一比,看谁说得好。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让学生上台说一说小红上学、放学的路线,书在说时,教师应注意学生所说的行走路线是否正确,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沿途景物说故事。
学生说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上学、放学两条路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
2、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教师出示挂图。
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这张图,并且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都看到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图后,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说一说。
第(1)小题,教师让学生读题后,懂得要把自己放在“中心公园”观察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观察它们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得好,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第(2)小题,居民区的居民怎样走可以到达海底世界?教师让利小组内进行讨论,每个同学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在图中标出路当方向,也可以将路线方向写在纸上。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后,教师让学生当回岛上的居民,说一说自己要去海底世界该怎么走。
3、做第3题
让学生画出自己回家的路线图
四、小结
说一说今天你学习到哪些数学知识?
第三课时:练习四
教学内容:
课本第24页~第25页练习四第1题~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叙述某一建筑物的具体位置。
2、能力目标: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湖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
3、情感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熟练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让学生利用学具盒中的圆片、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小棒等学具在桌子上按同桌用方向词描述的位置信息摆一摆,同桌检查摆得对不对。或者教师让学生先用学具在桌子上按照不同方向摆好,再让同桌看着桌子上的图,用方向词描述每个图片的位置。同桌之间可轮流进行活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具盒中的小圆片等学具表示公共汽车的站点,和同桌一起设计一张公共汽车的路线图,边设计边说出路线图。教师还可以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路线图,再将设计好的路线图进行展示。
二、练习
1、做第1题。
教师出示图及小黑板中的题目,教师让学生观察图,观察图时应引导有序地观察。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横看有两条街:北京街和光明街;竖看有两条路:平安路和幸福路。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分别有这些建筑物;小军家、医院、育才小学、邮局、图书馆、光明中学、公园、商场和电影院。
学生得到这些信息后,开始练习。
(l)第(1)小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要求,4人一组讨论这道题怎么回答,让小组其他同学听一听,也说一说。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确:第(1)小题以图书馆为中心,周围的小军家、医院、育才小学邮局、光明中学、公园、商场、电影院分别在图书馆的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名学生来说一说如何回答这道题。学生回答得好,教师应给予鼓励。
学生回答后,教师还可以利用这张图,让学生充分交流,说一说图书馆在图中的位置。
学生可以想出很多种描述图书馆位置的方法。学生可以说出图书馆在小军家的东南方、在商场的北面、在电影院的西北方,在公园的东北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三个建筑物,用同样的方法描述它的位置。
(2)第(2)小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哪个词理解有困难呢?学生指出:交叉路口这个词。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叫交叉路口。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交叉路口就是两条路交叉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在黑板上加以说明。
教师让学生结合题目找出光明街和平安路的交叉路口,并在图中用“O”圈出来。教师让学生在图中说一说是如何找出这个交叉路口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加以说明。教师让学生独立回答第(2)小题,并在书中填一填。
学生填完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填出来的?
(3)做第(3)小题。
教师让学生读题后,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从小军家出发到电影院有几条路线可以到达呢?说一说路线图。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学生答案不统一,有好几条线路可以走,教师应对想出路线的学生给予鼓励。
最后,教师让学生选出最满意的线路。学生选出后,教师让学生说明理由,学生回答:因为我们选出的这条线路最近。教师对于学生的想法应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做第(4)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后,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一下。学生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确定起点和终点,自己说出怎样走。讨论后,在书中填一填。
学生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上台说一说想从哪里到哪里,怎么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做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看图后说一说,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看图后,教师指名让学生来说一说。学生回答:我在图中看到了1号楼、花园,其他的小区建筑都还没有定呢。教师说明:那么就让我们来设计一下吧!
(1)做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先让学生将附页三中的图1剪下来。再动手贴,教师巡视指导。
(2)做第(2)题。
让学生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小区,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三、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练习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
四、生活中的大数
一、教学内容: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二、重难点、关键
1、重点: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难点: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
3、关键: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清晰的数位概念,了解和掌握数位的意义。
三、教学要求: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数学活动,认识万以内书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完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四、课时划分:
7课时
五、教学进度:
第6~7周
数一数(一)
教学内容:P26~P28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挂图、20个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100以内的数(可5个5个,10个10个地数)
2、复习计数单位,并说说几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新授
1、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大数
2、教学数数
(1)出示挂图,读读这个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比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要大)
(2)说说你所知道的大数
学生举例……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数
3、认识计数单位“千”
数数1层正方体有多少个(100个)
一百一百地数~1千(10个100是千)
小结:一千的计数单位是“千”
做P27的练习
4、认识计数单位“万”
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
你是这样数出来的?
一万的计数单位是“万”
5、小结:
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6、作业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数一数(二)
教学内容:P28~29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摆一摆”“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2、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准备:
教师:10本书,正方体模型
学生: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百一百地数,到1千(顺数或倒数)
2、10个100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新授
1、说一说
(1)一本书是100页,10本这样的书是几页?
(2)一所学校一千人,10所这样的学校有多少人?
2、填一填
完成书本P28的练习
3、说一说
学生指导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
4、涂一涂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拨一拨(一)
教学内容:P30~P31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在计算器上拨数的活动,了解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拨一拨、数一数
二、新授
1、教学读数、写数
教师板书:298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字。
说说为什么这样拨。(200代表2个百,90代表9个十……)
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三百零二
学生完成P30的练习
2、学生学习“三千八百”
(用同样的方法,不过是一百一百地数)
3、指名读数,并跟拨计数器,还可以在桌子上写数
(不带零的数,中间有1个或2个零的数,末尾带零的数)
想一想
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
中间有一个或两个、三个零,只读一个零
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5、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每位是几就写几。
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
三、试一试
1、学生完成第(1)小题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自己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2、学生完成第(2)题
指导学生观察图,让学生发现这里有100块糖一袋,有10块糖一袋。
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
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
3、完成第(3)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先用计数器拨一拨,数一数再书写。
学生上台板演。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今天我们学习了拨珠子,数大数,写数
教师鼓励学生回家后多数一数,写一写
随堂作业
1、从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2、从一千零二,一个一个地往回数,数到九百九十六
3、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975、( )、995、1005、( )、1025
997、( )、( )、1000、1001、( )
3800、( )、4000、4100、( )、( )
拨一拨(二)
教学内容:P32~P33
教学目标:
通过“拨一拨”、“数一数”以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兴趣。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书的顺序,会读、会写。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内容
同桌合作,一个拨,一个读。
说说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指名说)
二、练习
1、完成习题1的练习
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题2的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文精神教育。
学生上台板演,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完成习题3,和练习题4的练习
4、做数学游戏
学生观察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
怎样算出机灵狗得了多少分?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淘气与笑笑各得了多少分?
说说谁得第一名?
学生回答:淘气得了第一名
三、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我们复习了读数,写数,我们还知道古代四大发明
作业
比一比
教学内容:P34~P35
教学目标:
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通过估计,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数字卡片、
学生:10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桌用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每次每人抽出一张,谁先说出大数,谁就赢。
2、交流判断大数的经验。
二、新授
1、教学“比一比”
出示1084、982说说谁大,谁小?
学生说: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1084>982
教师出示另一些数,学生进行比较。
总结规律:
数的比较:
数位比较多的一个数比较大
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的数大的大(数位相同)
如果数位和最高位都相同,我们比较下一位。
2、练一练
学生完成P34在O里填上<、>、=
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填
3、试一试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怎样能比较快地比出大小?
教师总结:
先将这些数按数位多少分一分,再将相同数位的数进行比较。
99<345<387<809<1725<4300
4、想一想
指导读题,理解题意
最小的四位数1000,最大的四位数9999
5、数学游戏:
告诉同桌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数,……
请一个学生上台示范,全班再分组做。
6、练一练
完成练习题1、2两道题
三、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会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四位数与三位数怎样比
都是同数位的数怎样比
如果很多数在一起比较大小,该怎样做
四、作业
1、最小的四位数是( ),最大的四位数是( )
2、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 )
3、在287、7650、80、285、1651、79这几个数中,二位数的有( ),三位数的有( ),四位数的有( )
4、427 O 527 1620 O 620 888 O 988
29 O110 99 O 999 6080 O 3090
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P36~P3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
2、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
小黑板、0~9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用0~9的数字卡片摆一摆三位数与四位数,同桌比较大小。
二、练习:
1、完成练习题1和练习题2
指导读题,看计数器上珠子的位置,完成练习。
完成练习题2
找出规律,自己动手填一填,集体订正。
2、完成3、4题的练习
第3题:指导读题,理解题意。说说不同数位上,同一个数有什么不同。
第4题:读数时要注意“零”的读法:7002、4050、10000……
3、完成第5题
理解题意,说说自己有什么信息的获得。
说说自己是为什么这样选择
4、完成第6题
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小结:
说说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P37~P39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具体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数位,练习三位数读、写,以及比较大小,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数字卡片,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游戏
学生数字游戏,4人或2人一组进行活动,用数字牌摆数。
二、练习
1、完成习题7、8题
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作业。
完成习题8,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习题9
学生估计,50字太少,5000字又太多,大约有500字左右。
3、完成习题10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第一份是100,第二份是2,第3份是3)
4、数学游戏:
学生用抽签的形式代替转盘,自己做这个游戏
说说这样赢的机会比较大?
5、实践活动:
学生估计有多少片树叶,说说自己怎样估计。
三、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练习都复习了什么知识?
五、 测 量
一、教学内容:P40~P48
二、教学目标:
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测量中,统一建立度量单位。
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 ,知道分米、毫米。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能估计一些物体长度,并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难点: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关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课时划分:
6课时
五、教学进度:
第8~9周
铅笔有多长
教学内容:
北师大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估测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软尺、学生尺、铅笔、1分的硬币等
课前准备: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用手比划1米、1厘米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铅笔)
1、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支铅笔的长度,并说一说猜测的原因。
2、学生说一说。
活动一:认识1分米的长度以及厘米和分米的关系。
1、学生利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10厘米)
2、教师讲解:10厘米我们可以给他一个新的名字:1分米,那么1分米是多少厘米呢?
3、引导学生写出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式:1分米=10厘米(板书)
4、师讲解上面的这个关系式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dm=10cm(板书)
活动二:体验1分米的长度
1、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并且指给同桌看一看。
2、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条1分米的线段。
3、看一看自己所画的1分米线段,然后用手比划一下,并且在尺子上进行验证。
4、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分米。
活动三:认识分米和米的关系
1、请同学们在一条长1米的软尺上找到1分米,并指给同桌看看。
2、在软尺上面找一找有多少个1分米。
得出:1米=10分米。(板书)
3、引导学生利用字母表示上面的关系式1m=10dm(板书)
活动四:认识毫米
1、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厚度
2、际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不到1厘米)
教师讲解:不到1厘米的长度,我们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毫米”来表示。
活动五:了解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观察尺子上的小格,看看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2、学生观察并进行汇报,得出:1厘米=10毫米(板书)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并和同学们一起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
4、引导学生利用字母表示这个关系式:1cm=10mm(板书)
活动六:体验1毫米的长度
1、教师利用1分的硬币演示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抽出硬币,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就是1毫米)
2、学生自己实验。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毫米。
(VCD光碟的厚度,图钉的厚度等等)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毫米,请同学们课后量一量,看看哪些物体的长度比较接近1分米、1毫米,好吗?
附板书设计: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1dm=10cm 1m=10dm 1cm=10mm
1千米有多长
一、教学内容:P42~P43
二、教学目标:
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具:
卷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为止,我们学习了什么长度单位?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走一走: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与100米有多远。
估一估:学生猜测一下,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多长时间
想一想:1000米大约有多长
1000米=1千米 字母表示式1000m=1km
填一填: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小组交流,完成
(5)练一练
完成习题1、2、3题
教师读题,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回答,认识了新单位:千米,千米可以用km表示。
1km=1000m 1千米=1000米
(四)作业
随堂练习的习题
练 习 课
一、教学内容:P44
二、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鼓励学生独立测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并进行验证。
三、教具准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相关数学知识
(二)练习
1、完成习题1,习题2
用手势表示或用语言表示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有多长。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2、完成习题3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应该怎样做。
3、实践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自己先估计
自己测量
同伴测量
完成后,教师在全班进行交流,比比谁估计准。
(三)小结
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整理与复习(一)
一、教学内容:P45~P47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通过教学,使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进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
三、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准备一份自己最满意的作业
四、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复习
学生分小组说说自己学过知识
可以由这些图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二)我的成长足迹
教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次数学活动,最满意的一次作业……
(三)练一练
1、完成习题1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
引导学生发现这几道题都是有余数的除法。
2、完成习题2
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批改。
3、完成习题3
学生理解题意,在地图上找到“长江”、“黄河”
让学生读读这两条河的长度,说说这两个数的组成。
4、完成习题4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同桌互说4路车往返路线。
说说应该怎样做
5、做第5题
学生读懂题目,做练习题。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5×3=15(元) 3棵12元 (3棵12元的便宜)
12÷3=4(元) 4<5 (所以3棵12元的便宜)
6、完成习题6
学生说说图意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多请几名学生说说想法
7、完成习题7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
8、做练习题8
选择适当的答案
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鼓励说得比较好的学生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读数、写数、方向和路线
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
(四)作业
随堂练习的作业
实 践 活 动
一、教学内容:P48~P49
二、教学目标:
通过“走进乡村”这一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以及从图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数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三、学具、教具准备: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看到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一下,说说这些地方各在小桥的什么方向?
说说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线
找到淘气与笑笑,说说他俩的位置,猜猜他们可能到哪去。
说说他们会走什么样的路线?
分小组,每个小朋友提1个数学问题
请其他同学回答
全班交流,指名回答问题
(二)小结
今天的活动,让同学们发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领学生走进果园
学生观察图,说说自己在果园中看到什么?
说说准备怎样装车?
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笑笑问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去过果园,让我们去鸡场看一看吧。
在鸡场里看到什么信息?
公鸡120只,母鸡1040只,产蛋记录表
根据你看到的信息提出一些问题
四人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
鸡产21、22、23、24日一共产蛋多少只?
908+1002+890+980=?(存入问题银行)
鸡场一共有多少只鸡?
120+1040=?(存入问题银行)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解决问题也不错。其中有两个问题我们无法解决,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争取早日解决问题。
(五)作业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85÷9 30÷7 27÷8 64÷9
2、用脱式计算
46-5×9 (14+11)÷5
=46-45 =25÷5
=1 =5
81÷9+14 63÷(6+3)
=9+14 =63÷9
=23 =7
56÷8+77 64÷(18-10)
=7+77 =64÷8
=84 =8
六、加与减(一)
一、教学内容:P50~P63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
三位数的加法
三位数的减法
二、教学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情境中渗透德育。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加、减法的算理尝试多种算法,掌握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使学生掌握加减法中的进位和退位计算方式。
鼓励学生的算法多样化。
四、课时划分:
12课时
五、教学进度:
第10~11周
买电器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
2、对“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这一算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计数器、电器图片、数学卡片。
学具:速算题纸、自我评价表、四张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放假了,你们玩得高兴吗?都去哪里了?好朋友淘气假期有一个特别的打算,请你们来到课堂做小参谋,你们愿意和淘气一起上课吗?拿出你们最棒的表现、喊出最洪亮的声音。看谁是淘气的好朋友。上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淘气搬新家了,请同学们一起去买家用电器,(出示课题,播放课件)
二、自主探究,交流算法。
1、看一看:商场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呢?(课件出示4种电器)
2、猜一猜:要想买电器,先要知道他们的——价格,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猜。
彩电——8张100元人民币;
冰箱——千位是1,百位是2,十位、个位是0;
洗衣机——整百数,比彩电要低一些;
电风扇——几百几十的数,比200少一些。
3、提问:看着这些家用电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提问,老师板书
(1)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共花多少钱?
(2)1台洗衣机比1台电视便宜多少钱?
(3)1台冰箱比1台电视贵多少钱?
你听得最认真,淘气一定喜欢和你做朋友。你的问题不错,声音也非常好听。你能像这样提问题吗?可以吗?
4、探索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问题: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共花多少钱?
(1)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
(2)板书:500+800=
(3)小组讨论:计算“800+500”你有什么好办法?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4)各小组展示算法。你们小组有什么好办法?
5、试一试: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请用你认为最简便的方法算一算其余两道问题,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1200-800”说算理。
三、实践应用,体验成功。
(一)回家的路线图
1、选好了电器,淘气要回家了,从商场到淘气家共有三条路,走哪条路最快呢?让我们帮助淘气选一选吧。
320+530= (说算理)
2、选好了路,淘气要出发了,分别在40米、300米(说算理)、680米处遇到红灯,离淘气家还有多远? (淘气太着急了,离家还有多远?)
(二)帮助“>、<、=”找家
1、我们还有三位小伙伴今天也搬新家,他们是“>、<、=”可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快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2、学生独立填写。
3、全班交流。你有什么判断的好方法?
(三)速算小博士比赛。
1、我们—年—班的同学算得真快呀,可谁是最快的呢,(按课件)就让我们在速算比赛中一决高下。快拿出2号题纸,计时1分钟,开始。)
2、学生进行1分钟速算比赛,同桌互判。
时间到,看谁坐得又快又好?接下来我们要选一些认真、公正的小裁判,选谁呢?
3、学生互相评价。
请小裁判们看评分标准。共10道,对8/10道得——,对5/7道得——,对5道以下,但能自己改对,奖励1个笑脸。请认真检查,为自己的同桌判一判吧。
对8~10道 对5~7道 对5道以下,但能改对
你的同桌得到几个笑脸,你想怎样鼓励他?悄悄地鼓励一下。
(四)投飞镖游戏
1、刚才比赛太紧张了,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投过飞镖吗,准吗?今天李老师和你们一起投,请电脑做你的手。怎样才能投中呢?学生说题意。
2、第一组:老师射,指名2人,发现规律(要想百发百中,这些数一定藏着什么秘密?)重复书中的问题。指名2人,试一试。
第二组:换1组,想想怎样射得准?小组商量一下。你是怎样想的?指名2人。
第三组:想一想,看谁是神投手?指名2人,
第四组:指名3人。
(五)你说我算。
1、师生互动:还想继续吗?我这里有很多数学问题,谁来抽一张?
2、同桌互动:你想抽一张吗?每一桌的信封里都有几张卡片,你抽一张,同桌也抽一张,比一比谁说得多。
3、自主互动:请听课的老师抽一张,你再和同桌比一比。
八、自我评价:
这节课学完了,有什么收获不小吧!请自我评价一下吧。(在树上画出收获的果子。)下课后,把你的收获画在苹果树上,有一个收获,画一个苹果。
回收废电池(一)
一、教学内容:P52~P53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三位数加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引导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渐养成验算习惯。
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渗透环保教育。
三、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教师出示口算卡
(2)学生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2、说一说
课件显题
3、看计数器填数
(二)探索新知
1、提出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环保教育
(2)提出数学问题
你从图中的统计表中得到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1)列出算式
(2)展示算法多样化
3、练习:
课件演示,下面算式正确吗?错的请改正。
1 2 5 7 6 4 3 1
3 2 3 + 1 0 6 + 2 1 3
4 8 8 X 8 6 2 X 8 4 4 X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52试一试练习题
用竖式计算
430+57 125+371 36+511 75—27
(四)小结
个位要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百位与百位对齐。
(五)探索新知(二)
课本显出P53回收废电池图
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你认为这节课与刚刚所学内容有什么不同?
三位数(进位加)应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指名学生答:
哪一位相加满10就向前进“1”
5、 练习(下列题正确吗?不对的请改正)
5 5 6 4 2 5 3 1 6
+ 3 0 7 + 2 9 + 2 1 4
8 5 3 7 1 5 5 3 0
(六)巩固练习
完成P53试一试练习题
全班练习后指名板书
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夺红旗
125+→□+64→□+111→□+45→□+66→□
学生独立尝试做,集体订正
(七)全课总结
(八)作业
回收废电池(二)
一、教学内容:P54
二、教学目标:
继续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估算,判断结果的对错,掌握调换加数再算一遍的验算方法。
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明确竖式时要注意问题。
三、教具学具:
口算卡、课件、计数器(学生)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开火车)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通过竖式,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用调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验算结果。
(二)探索新知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列出算式:99+129
展示算法多样化
97+129 97+129 97+129
=100+129-3 =97+130-1 =90+130+7-1
=229-3 =227-1 =220+7-1
=226 =226 =227-1
=226
97+129
=90+120+(7+9) 9 7 1 2 9
=90+120+16 +1 2 9 + 9 7
=210+16 2 2 6 2 2 6
=226 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3、总结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哪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进1
练 习 课
一、教学内容:P55
二、教学目标:
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发展提问、解决问题习惯。
学生养成计算前先估算的习惯,养成认识验算的习惯。
三、教具、学具: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
导入新课
(二)指导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口算,把得数填在课本里
学生口答,让学生说说计算思路
2、指导学生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认真审题,对竖式结果进行估算。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
怎样检查这四位同学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结:
连续进位的加法,有时需要三次连续进位,一般同学们第一次进位比较注意,第二次进位容易忽略。
4、指导学生做“练一练”的第3题
5、指导学生做练一练第4题
这是一道思考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理解题,再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卡片,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本题答案很多,尽可能让学生探讨出各种答案。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小小图书馆
一、教学内容:P56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引导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三、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用竖式计算
注意问题:(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上加10再减。
(二)设境导入
1、获取信息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能提出什么问题?
2、提取、整理信息
(三)探索新知
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列出算式,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交流计算方法
独立练习,让学生独立解答
连环画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5、小结:
竖式计算三位数的减法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怎样才能算得又快又好?
(五)作业
三位数的减法(一)
一、教学内容:P57~58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引导学生探索减法的验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验算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三、教具准备:
口算卡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用200、300、500这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法。
提问:
笔算三位数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P57页的两幅图
提出问题
讨论问题:
引导学生先在小组讨论,然后进行集体订正。
4、 再提出问题,交流想法:到底应找回多少钱?
5、 练习
(三)巩固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46-284 831-381 635-319
(四)全课总结
提问:怎样验算减法算式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五)计算下面各题
1、口算
32+40 77-23 61-30 62+38
45-15 200+400 500-50 90-38
2、竖式计算,并验算
708-146 805-576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3、用100、200、300写两道加减法算式。
(六)探索新知
提出问题
小组内讨论算法
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性
再提出问题,交流想法,展示算法多样性
小结:
做减法计算题时,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验算
你认为在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注意检查和验算
(七)巩固练习
完成P58试一试
解决问题
一种电视机原价1000元,现价798元,现在比原来便宜多少元?(你能用多种方法验算自己的计算结果?)
3、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八)全课总结
(九)作业
三位数的减法(二)
一、教学内容:P59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启发学生勇于和同伴交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引导学生感受多种验算方法,养成自觉验算习惯。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400、200、600三个数写出两道加法,两道减法算式
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1、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怎样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怎样验算?
2、全班集体交流,展示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练一练”第1题
指导学生做“练一练”第2题
指导学生做“练一练”第3题
(四)全课总结
一道加法算式的计算方法有几种,举例说明。
(五)作业
练习七
一、教学内容:P60~60
二、教学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算法,体验合作快乐。
三、教学准备:
0~9数字卡片,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加与减(一) 练习课
(二)指导做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七第1题
学生先审题,再以开火车形式口算
取“整十、整百”的数的口算,让学生说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题2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1)、(2)、(3)、(4)题
怎样找到最大最小的数,怎样确定两数和最大?
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3、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独立完成,自觉验算,与同伴交流
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要注意什么问题?
4、指导学生完成第4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思考并解答,发现问题后再展开讨论。
可画线段帮助学生理解,还要处理好“1000米”这个多余条件。
5、完成习题5
观察题中的条形统计图
指导学生说题意
提出问题并解答
6、完成习题6
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小组交流
7、完成习题7
先让学生说说“便宜”一词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连续退位的计算题应注意问题。
8、指导学生做习题7、8
学生独立计算,对得数进行大小排列
说说自己的解答过程,启发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
9、学生做习题9
教师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表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学生独立思考(1)、(2)、(3)小题
10、指导学生完成课本63页数字游戏
出示4、9、5三张卡片
写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并求差
954-459=495
(3)让学生任意选三个不同的数(一位数),写出最大数,最小数以及最大、最小数的差,再用差中三个数重组最大数和最小数,这样反复算下去,看看有什么规律。
11、全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继续做“神奇的495”数字游戏
(五)作业
七、认识图形
一、教学内容:
P64~73
二、教学目标:
结合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以上三种角。
通过比较、测量、归纳,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线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欣赏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正方形、长方形设计图案。
三、重点、难点、关键
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直角、锐角、钝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以上三种角。
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组织学生展开操作活动,在运动中引导学生建立图形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课时:
6课时
五、教学进度:
第12~13周
认 识 角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页至6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角。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谁愿意说说你喜欢做什么游戏?
生: 老鹰捉小鸡……
师:同学都喜欢做游戏,那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拼图游戏,好吗?
生:好。
师:拿4根小棒,想想看你能把它们围成什么图案呢?
生:正方形、菱形
师:拿掉1根小棒,你能将它们围成什么图案呢?
生:三角形
师:再拿掉1根小棒,你还能将它们围成图案吗?
生:不能
师:让学生将小棒两头接住,拼成怎样的图形。
(出示课件)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角。
(板书:角)
二、新授:
1、做角: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拼成了角,那现在你想不想亲自动手制作一个角?
生:想。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看一看,观察一下,这个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师: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出示课件)
2、画角
师:同学们的小手可真灵巧,那你们想不想用你那灵巧的小手把角画下来呢?
现在就请你在本子上画出你心目中的角。
注意在画的时候要用上你的小尺子。
生:动手画。
(找生板书)
师:同学们画的可真漂亮,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出这个角的?
学生演示:
首先画出顶点,然后从这个点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直线组成了一个角。
师:你真了不起,不仅画的好而且说的也好。
师:看到同学们画得这么棒,老师也想画了一个角,你们想不想看看我是怎么画的?
(出示课件:画角)
3、分辨角: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知道了角的组成部分,根据你刚才所学的知识分辨一下屏幕中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4、角的大小
师:现在你们看看屏幕上这三个角一样吗?
师:你们为什么说它们不一样呢?
师:对,角也是有大小的。
师:你能比较一下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出示课件)
师:现在我们就拿出活动角和三角板来玩玩,然后观察一下,你能说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
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口的大小有关。
三、巩固练习:
师:看到同学们学习的劲头这么足,小淘气想和大家一起到游乐园去玩玩。
(出示课件)
咿,这是怎么回事,大门怎么是关着的呢?
原来只要数出这几个字母中一共有几个角,大门就会自动打开。同学们你们能数出来吗?
生:能
师:同学们真聪明,同学们这么热心肠,小淘气还有个问题想请教,走,我们一起看看去。
(出示课件)
师:你们真棒,帮助小淘气解决了这么多难题,为了表示谢意,他想和你们一起做个小游戏,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许多的小秘密,请你试着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表示角,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两个人合作,我们比一比看看谁找到的角最多。
四、小结: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角,只要你细心的去观察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课后,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个小任务,请你回去后仔细地观察一下,把你听说过的见过的所有的角都记录下来。
题目就叫做:我所知道的角。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一、教学内容:P66~67
二、教学目标:
通过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练一练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以上角。
学会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
培养动手、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具、学具
每人一张纸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过哪些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角的知识。
(二)揭示新知
课件演示以下三个实物,让学生指出图中的角。
比一比
(1)直观认识三种角。
这是直角 这个角比直角小,是锐角 比直角大是钝角
(2)动手折出三种角
(3)说一说:
结合实际说一说课室有什么角。
(三)巩固练习
1、做P67练一练的练习题。
(1)完成习题1
让学生打开书本,认真观察,独立辨认,学生把角的名称写出来。
(2)全班交流答案
2、指导学生完成习题2的练习
练习时,让学生先观察,能直接判断的可直接判断。不容易看出的,可引导学生用手中折的直角或三角尺当工具进行辨认。
3、扩大学生阅读知识面
让学生自己先阅读“你知道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阅读的感想。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很多地方找到角,许多角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大家学到什么内容?
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一个直角有( )个顶点,( )条边。
一块三角尺有( )个角,其中有( )个( )角,有( )个( )角。
把直角、锐角、钝角从小到大排列
( )<( )<( )
思考题:
两根小棒可以摆成几个直角?试一试
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P68~69
二、教学目标:
熟记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出直角、锐角、钝角。
培养乐于交流,合作的意识。
培养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放大镜和一块手表。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角的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题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完成习题2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怎样判断。
3、完成习题3:学生独立完成,投影仪出示答案
4、指导学生完成习题4:收集学生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口述方法。
5、指导完成习题5
观察3:00与9:00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角是否一样大。
分组拨一拨,找出哪两个时刻时针、分针所成的角是一样大,并把角的名称写下来。
发现什么规律,两个时刻相加正好是12
6、完成习题6、7
(三)全课总结
长 方 形 与 正 方 形
教材内容:P70~7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引导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使学生学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教学准备:三角板,直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
2、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揭题:长方形和正方形(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探究
1、初步感知,提出疑问
你以前见过他们吗?那你能找到藏在我们教室里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吗?
(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果你认为他找对了,就鼓掌表示同意)
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藏在我们教室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你怎么就能一眼认出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呢
(可提示:他们分别有几条边和几个角呢?那么是不是所有四条边四个角组成的图形都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呢 )
(3)我们班的同学真会观察,那么你们观察到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2、验证,探究
(1)现在我们每个人手上就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同桌合作想办法来验证刚才你的发现?比一比哪些同学验证的方法多,而且有方便
(2)学生独立操作,验证发现,教师作一定的指导
汇报:学生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征
(教师整理板书)
A、边的特征,你的方法
量一量: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到“对边”相等。认识“长”,“宽”,“边”的概念
折一折:是怎么折的
(不作重点要求,教师做适当的提示)
B、角的特征,你的方法(你是怎么用三角板摆的 )
C、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的特征,大家的表现都不错,那谁的表现最好呢?(送出第一分“礼物”)
3、画一画
我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1)独立画一画
(2)汇报交流
三、观察、体验
通过刚才的验证和画长方形与正方形,发现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他们是有区别的,其实长方形和正方形不光有区别,他们还有联系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看看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1、请你猜一猜(推一推、拉一拉)
教师演示
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数一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的个数
你是怎样数的
你发现了什么
四、小结
你觉得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
平行四边形
一、教学内容:P72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准备:
长方形框架、七巧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探索新知
1、做一做
(1)教师演示:出示长方形框架
这是什么图形,然后拉动,变成新形状。提示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动手操作,做一做。
(3)认识平行四边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实物(观察新图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平面图
2、想一想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对边相等,四个角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直角。
3、说一说
说一说平时见到的平行四边形
4、画一画
5、拼一拼(用七巧板)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用什么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
(四)作业
在现实中寻找平行四边形
欣赏与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73页
教学目标:
1、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
2、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3、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
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图形?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等)
你知道怎么辨别这些图形吗?指名回答出图形的特征。
二、新课
(一)欣赏图案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案,请同学们欣赏欣赏。
1、教师出示第一幅图,学生欣赏一分钟。
问:这幅图像什么?
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这些图形是怎样组合的?有什么规律?
这幅图案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2、接着出示第二幅图,学生欣赏一分钟。
问:这幅图像什么?
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这些图形是怎样组合的?有什么规律?
这幅图案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3、接着出示第三、四、五幅图,学生分别予以欣赏并分析。
4、教师小节。
这些图案都是由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所组成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配上丰富的色彩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由此看出,图形也是很美的。
(二)、设计图案
1、刚才我们欣赏了几幅美丽的图案,那你们想自己来设计吗?下面我们就来自己设计。
在设计之前先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图形,什么颜色,怎样来组合,可以仿照着老师的图案来设计,有自己独特设计方法的当然更好。
想好之后再动手来画。
我们要看看谁设计出来的图案最美丽、和谐,最独特,与众不同。
2、学生自己设计图案。
3、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予以评价。
三、小节、评价。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设计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下课之后我们可以互相欣赏一下。
八、加与减(二)
一、教学内容:P74~86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三、重点、难点、关键
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加法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加和减法中的连续退位减。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
能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引导学生先在大致范围估算。
训练运算技能时,注意习量不要太大,速度上也不要提过高要求。
四、课时划分:
7课时
五、教学进度:
第14~15周
连加(一)
一、教学内容:P74
二、教学目标:
探索连加的方法,并正确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发展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口算卡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计算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P74表格,引导学生观察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你能从表格中获取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2)列出算式,引导估算。
2、尝试计算解决问题。
3、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4、独立练习(完成“试一试”练习题)
(三)巩固练习
125+483+207 36+257+175
全班齐练,二人板演,发现问题即时解决。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选用随堂练习作业
连加(二)
一、教学内容:P75~76
二、教学目标:
巩固连及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提高正确率和速度。
引导学生运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
引导学生运用连加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完成连加练习
(二)指导练习
1、完成P75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2、指导学生完成P75练习题2
第1小题可能用下面两种估算方法,尽管得数有所差别,但都应视为正确做法。
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计出结果说明。
先估算再口答。
3、完成练习题3
4、完成练习题4
5、完成练习题5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在计算过程中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四)作业:
课本P76中的小调查(以小组为单位)
连减
一、教学内容:P77~78
二、教学目标:
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运用连减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口算卡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开火车计算
2、计算
80-25-17 75-(17+13)
(二)探索新知
1、情境导入
出示P77页运白菜图
理解题意,提出问题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3、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850-256-288 850-(256+288)
= 594-288 = 850-544
= 306(棵) =306(棵)
引导小结: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计算时要注意进位问题和退位问题
板书:连减
4、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P77页“试一试”
全班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7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计算正确
全班交流
2、完成第2小题的练习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解决问题。
3、完成第3题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进行全班交流
4、完成练习题4的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第1小题,周三、周四里程表上时间相同是因为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引导学生认识求小军的爸爸哪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时,要计算出相邻两天的里程差。
交流时,引导学生认识两种解答方法。
用题2求出的每天里程数相加
周日与周一的表中数相减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选用随堂练习的作业
756-368-132 840-(60+580)
788-(138+262) 1000-365-185
加减混合
一、教学内容:P79
二、教学目标:
发展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口算卡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1)
小刚每月生活费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
学生独立估算:800+600-1000=4000(元)
大约节余400元
实际算算,全班交流:
786+632-980=438(元)
3、解决实际问题(2)
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960元的洗衣机,要攒几个月?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960-438=522 522-438=84 三个月
438+438=876 960-876=84 三个月
4、小结
5、练习
(四)全课总结
加减混合运算(不带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怎样?
(五)作业
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P80~82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巩固整十整百的加减口算,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九的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题2
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独立解决
引导学生讨论第3小题
利用三位谁减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四位数相减时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
3、完成练习题3
让学生独立完成,鼓励算法多样化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完成练习题4
(1)引导学生理解电表读数的意思。
说明:用现在的数—上月的数=这个月用电数
(2)让学生独立解决3个小问题。
(3)集体交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5、完成练习题5
学生独立填写
集体交流,由于答案不是唯一的,所以学生可以展开讨论,交流不同答案。
6、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
7、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A、2米=200厘米 200-50=150(厘米)
200-75=125(厘米) 150-125=25(厘米)
B、第一河可以不经过计算,直接答出第一条比第二条长
因为两条彩带同样长,用去的多,剩的就少用去的少,剩的就多。
第一条比第二条少用25厘米,所以剩下的就比第二条长25厘米。
8、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选择适当数据。
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多提一些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
(四)作业:
收集你家每月电表读数,算算上月用电数,并估计本月的用电数。
2、整理与复习(二)
一、教学内容:P83~84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对第七单元(认识图形和第八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进一步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回顾
1、回顾与整理“认识图形”知识
课件演示课本P83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