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司马光》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5 20:4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能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对比故事,感受特点
一、听叙事歌曲《司马光》,引出课题
1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叙事歌曲。
2.歌曲听完了,想想歌曲唱的是谁的故事?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的课文,题目就是司马光。
4. “司”是本课中要求会写的字,我们要注意把它写好。(范写:第一笔横折钩,第二笔是短横,下面的“口”要稍向左突出。)
“司”外面的横折钩像一个人侧身而立,横是高举手臂,搭在口上发号施令,这个样子像统领三军的司令,因此“司”有统治、管理之义。但在这里,“司”和“马”合起来是一个复姓。(板书:马)
姓“司马”,名字叫“光”,合起来就是课题。(板书:光)
5.齐读课题。
6.学生分享预习时搜集到的资料。
二、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1.以前听过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吗?
预设: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2.这个故事是司马光小时候的真实事情,在900多年前古人把它写成了文章,我们来看一看,和以前听到的故事对比,有什么明显区别?
预设:篇幅短小、语言简练。
3.再看看,你还有什么发现?
预设:难读、难懂。
4.因为这是中国古代人们写文章时使用的书面语言,像这种语言形式叫文言文。
板块二 读好停顿,理解意思
三、学习课文
1.因为文言难读,我们在读课文时,可以速度慢一些,但要做到字字清晰、句句响亮。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至少读三遍,读完后坐姿示意。
2.指名学生尝试读课文。
3.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好词句间的停顿,请同学们跟着老师,配上音乐,再来读一读。
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再来读,这次默读,读的时候可以圈圈画画,简单地批注一下,也是读懂课文的好方法。
5.看到大家坐姿端正、面带微笑,应该是有了收获,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1)群儿戏于庭,谁能说说什么意思?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哪个字是玩耍?“戏”,给它组个词(游戏、嬉戏)。在文言文的阅读中,不理解的字给它组个词就能理解,这是组词法。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这个“庭”是庭院的意思,课文写得很清楚,找找看在哪里?读古诗、文言文时,下面往往都有注释,我们要学会借助注释。
仅这一句,我们就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两个好方法。
(2)接着来,一儿登瓮。“瓮”是什么?看注释,瓮是口小肚大的陶器。(画图)古人常用来盛水、米、酒等。
一儿登瓮,什么意思?(板书:登)这个孩子爬到瓮上之后,发生了什么?
“足跌没水中”,怎么了?哦,不小心掉到了瓮中,被水淹没。(板书:跌 没)
(3)此时,一起玩的孩子们有什么反应?
“众皆弃去”,什么意思?所有的孩子都丢下那个小孩,跑走了。也许是害怕,也许是找大人去了,总之是“皆弃去”。
(4)这时候,还有一个人留着,“光持石击瓮破之”。
谁呀?司马光,他留下来干什么?“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的反应分三步:持石、击瓮、破之,但中间没有任何标点符号,语言节奏非常紧凑,体现了光救人时的果断。
抱起石头,用力砸向瓮,把瓮砸破了。这句话中,有两个瓮,大家找找。(一个是击瓮的“瓮”,这个是明显看得见的瓮。破之,是把瓮砸破了,“之”在这里也指瓮。这个“之”字很神奇,在这儿代表瓮,放在其他句子中可能就是别的意思了。)
(5)把瓮击破了,水迸,迸是涌出来,水一下子全涌出来,那个孩子就得救了。
6.学习文言文,用组词法、借助注释、联系生活,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内容。带着我们的理解,看着动画,尝试背诵课文。
板块三 感悟品质,升华主题
四、感悟人物品质
1.课文中有很多表示人物的词语,比如第一句中的“群儿”,就是一群孩子,把“群儿”圈出来。
2.继续往下读,边读边圈出表示人物的词语。
3.你都圈了哪些词语 (一儿、众、光、儿)
“光”我们都知道是司马光,其余的有两个说的是同一个人(一儿、儿),对,就是这两个词,说的是谁?(掉到瓮里的孩子)
4.还剩两个词,群儿、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说的都是一群孩子,想想在本文中,哪个表示的人更多?
为什么?
预设:“众”不包括司马光和掉瓮里的孩子。
5.同样都是孩子,当同伴落水有危险时,“众皆弃去”,而光却“持石击瓮破之”,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智勇双全
6.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来夸夸司马光:
从( )这句话,可以看出司马光( )。
7.我们说司马光聪明机智,不仅因为司马光救了落水的同伴,还在于救人的方法。让我们带着对光的佩服,借助板书,背诵课文。
8.拓展作业:课下阅读《宋史》,了解更多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