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二三四一、湿地概述
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3.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我国湿地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一二三四思考讨论湿地是否只存在于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提示:不是。干旱、半干旱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也有湿地的分布,如沙漠中的塔里木河、艾尔湖(澳大利亚)及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湖等。一二三四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价值
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一二三四三、湿地资源问题
1.原因:人类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
3.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明显降低。?
4.萎缩的洞庭湖。一二三四思考讨论东北三江平原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昔日被称为“北大荒”,新中国成立后被开垦为“北大仓”,结合洞庭湖萎缩的危害,思考“北大仓”的开垦对当地会产生哪些影响?
提示:(1)增加了耕地面积,扩大了粮、油、糖等农副产品产量;(2)沼泽属于湿地,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北大仓”的开垦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使生态环境问题增多。一二三四四、保护湿地
1.湿地破坏的危害: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保护湿地的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洞庭湖“变”大的措施及其带来的效益。一二三四思考讨论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你认为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会起什么样的作用?
提示:(1)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2)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3)降解有毒有害的物质,净化水质等。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湿地及其价值
问题导引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分布区。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分析图中三江平原湿地的形成原因。
提示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2)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该地生态环境的作用。
提示调节气候,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或保护生态系统)。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湿地的功能探究一探究二温馨提示
我国典型的湿地资源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例题1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地湿地的类型可能有( ),属于 (填“天然湿地”或“人工湿地”)。?
A.沼泽 B.滩涂 C.河流 D.湖泊
E.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
F.水库 G.稻田
(2)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
(3)湿地具有很高的功能与价值,试分析图中湿地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用。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①地地处沿海,纬度低,且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湿地应为滩涂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属天然湿地。第(2)题,②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流落差小;属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量充沛,河网密布;位于沿海,多滩涂。第(3)题,湿地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众多鸟类的栖息地等方面。
答案:(1)BE 天然湿地
(2)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3)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众多鸟类的栖息地等。探究一探究二方法技巧
1.“三看法”判断一地是否为湿地
一看水位,湿地水位应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如海或洋不属于湿地,但滩涂等属于湿地。
二看水体,湿地水体应为液态水,属水陆之间的过渡带,如青藏高原上的冰川不属于湿地。
三看成因,湿地可以人工形成,如三峡水库、长江下游的稻田。探究一探究二2.如何分析某一湿地的成因
(1)自然因素:①地形:地势平坦或因山脉等阻挡,排水不畅;②气候:降水量大或蒸发弱;③土质、土层:有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地面易形成积水;④水文、水系:河水流至下游失去明显的河床;⑤某些河流的凌汛现象,使河水泛滥成湿地。(2)人为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工湿地,如稻田、水库、池塘。
3.歌诀法记忆湿地的价值
湿地价值有经济,农副产品多鱼米,航运旅游富价值。生态功能有意义,调蓄洪水调大气,生物多样净污质。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问题导引
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地集中,人口稀少。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对三江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垦,大量的湿地变成了耕地,使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结合材料探究:
(1)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气候失调,旱涝灾害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应采取什么措施保护三江平原的湿地资源?
提示禁止开垦湿地,退耕还湿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探究一探究二2.湿地破坏的危害及其保护
湿地的破坏,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其危害和相应保护措施如下图所示。探究一探究二延伸拓展
东北地区湿地利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一探究二例题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广西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保护区的红树林正作为旅游资源被适度开发。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材料二:通过对海南省海口市我国最大连片红树林保护区生态环境调查发现,咸水鸭等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导致红树林大量枯萎,海南岛防御台风和海啸的能力受到严重削弱。同时,海南海岸防护林遭遇开发热,在三亚,红树林正遭受砍伐和破坏。
材料三:为复原海上绿色屏障,保护堤围和配合市镇湿地公园建设,广东省中山市预计于2015年完成滩涂红树林造林面积133.3公顷,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生长稳定、生态功能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探究一探究二(1)有红树林分布的沿岸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红树林所起的作用是 。根据材料可知红树林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 。?
(2)结合材料分析海南岛红树林被破坏的原因。
(3)材料一中保护区管理部门在红树林景区为游客提供望远镜,或修建浮桥(见材料一图),请分析这些做法的好处。
(4)结合材料分析,针对我国红树林破坏严重的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红树林属于湿地,具有提供农副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作为众多鸟类的栖息地等作用。第(2)题,结合材料二分析可知,当地沿海地区过度开发、工程建设以及过度养殖是海南岛红树林破坏的主要原因。第(3)题,这样既可以合理利用红树林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增加收入,又能较好地保护红树林及生态环境。第(4)题,结合材料三及学过的湿地保护措施,从法律法规、人们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破坏的红树林等方面分析。探究一探究二答案:(1)减小风浪,保护堤岸 美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是众多鸟类及珍稀生物的栖息地等
(2)沿海地区过度开发、过度养殖,砍伐红树林,破坏其生态环境。
(3)对经济:合理利用了红树林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增加了收入;对环境:能较好地保护红树林及生态环境。
(4)制定保护红树林的相关法规,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防止环境污染;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破坏的红树林等。1-2 3-4 5 62015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我们的未来”,我国许多地区举行了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第1~2题。
1.下列景观不属于湿地的是( )1-2 3-4 5 62.湿地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下列旅游资源以湿地为主题的是( )
A.三江源 B.黄山
C.锡林郭勒草原 D.云南路南石林
解析:第1题,D图为森林,不属于湿地。第2题,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多沼泽湿地。
答案:1.D 2.A1-2 3-4 5 6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据此完成第3~4题。
3.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围湖造田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源减少1-2 3-4 5 6解析:第3题,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洞庭湖湖床抬升,加之围湖造田,使得洞庭湖水面缩小。第4题,湖泊环境恶化后水灾频发,主要是因为湖泊蓄水能力下降,调蓄功能降低。
答案:3.A 4.B5.沙雅县为稳定湿地面积,维护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平衡,积极开展新疆塔里木河上游湿地自然保护工作。沙雅县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
①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②防止保护区以南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扩大和就地起沙 ③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④调节气候 ⑤保护耕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沙雅县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防止保护区以南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扩大和就地起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稳定湿地面积,维护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平衡,积极开展新疆塔里木河上游湿地自然保护工作,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答案:A1-2 3-4 5 61-2 3-4 5 6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若尔盖草地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湿地草原”,现在这里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噩梦,一片片沙化的伤疤在绿色草地上蔓延。几十年来,沼泽已经难觅踪迹,300多个湖泊干涸了200多个,湿地面积萎缩超过60%,草原沙化面积已达到10.5万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13%,还在以每年11.65%的速度增加……
材料二: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让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1-2 3-4 5 6材料三:若尔盖湿地位于四川省西部,主要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是中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1)图示为该地区7月等温线的分布状况,推测该地区的地势有何特征。
(2)导致若尔盖湿地土地沙化的人为原因还有哪些?
(3)人们大面积开挖沼泽中的泥炭,会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4)有人说“生态移民是缓解湿地压力的最有效途径”,你认为该说法有道理吗?说明理由。1-2 3-4 5 6解析:本题以若尔盖湿地为背景,主要考查湿地破坏的原因、危害及保护。第(1)题,根据该地的位置、温度西北低东南高的特点和地势高低与气温的关系,可推测出该地的地势特点。第(2)题,湿地沙化的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角度来分析。第(3)题,大面积开挖沼泽中的泥炭导致的环境问题可从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等方面分析。第(4)题,应结合生态移民的概念和若尔盖地区的现实条件及生态移民的可行性(所需资金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
答案:(1)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
(2)滥捕滥猎、滥垦滥牧、生物入侵、城镇建设等。
(3)生态平衡被破坏、沼泽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4)有道理。若尔盖湿地的退化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行为造成的,如果将这里的居民整体迁出,将完全解除人类活动对它的压力。(没有道理。生态移民所需资金巨大,但若尔盖地区生态脆弱,经济水平落后,难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生态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