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文章。课文从第1自然段提出假说,到第2自然段寻求化石证据,再到第4自然段介绍演化过程。作者的介绍逐层深入、逐渐铺开,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让我们领略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神奇魅力。本课中有不少句子表达很准确,体现了作者表达的严谨。本课插图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形态不同的恐龙,将文中对恐龙的介绍形象展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和提问策略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理解能力相比低年级孩子有了很大提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恐龙十分感兴趣。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或者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恐龙,学生积极性很高,为这一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贵有疑”,在教学中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通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本课教学安排中,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严谨,采用去词、换词等方法,让学生说说不同来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严谨。
教学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能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能力目标:体会课文准确的表达,学习运用对比列举的方式介绍事物。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大胆推测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世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并简明扼要的介绍是本文的重点;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课文准确的表达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数字教材、多媒体课件、手绘恐龙卡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一)利用投屏功能,出示AR恐龙实景视频激趣。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给它打个招呼吧。看到它,你有什么问题想提问?(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势,展现学生眼前的立体恐龙,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恐龙的世界去探索恐龙世界的奥秘。上节课我们分别从课文内容,词语理解,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这几方面对课文提出了以下问题,并解决了其中一部分。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剩下这几个问题。请大家来和我生读三个问题。(设计意图: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一要点,用上节课学生们共同提出的问题来导入,复习旧知的同时,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老师:一个是笨重,凶猛异常的恐龙,一个是轻灵敏捷的鸟儿。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大量的化石显示(出示化石图片),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学生读)
(二)这句话能不能这样说——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支”和“漫长”能否去掉
(三)过渡:“恐龙最终变成了鸟类”是一个已经被证明的事实,这个事实被证明的过程是不是很容易的呢?它是怎样被证实的呢?
二.了解假说提出和证明的过程
(一)出示数字教材,听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答案。
(设计意图:发挥数字教材的优势,让学生通过听一听,找一找的方法,把恐龙演化成鸟类被证明的过程熟记于心。通过提炼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使表达严谨的说明文增添感情的温度。)
(二)你觉得这个发现怎么样?(重大,振奋人心)
老师:文中有一个词语概括了同学们刚刚说的所有词语,是哪个词语?
(三)什么叫“点睛”之笔?龙点上眼睛就飞走了,说明这一笔非常重要、关键。这么重要的一笔是谁点的?(我国科学家)读到这里,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什么感觉?
男生读“辽西的发现向世人们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三.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过渡:恐龙向鸟类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看看这个演化过程。
(一)概括演化过程
1.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圈画出最能体现恐龙演化过程的语句,凡是和过程有关的信息的,如关键时间,代表性恐龙和它们的特点都是关键信息。并思考恐龙向鸟类演化大致有哪几个阶段?
2.组织学生交流并总结。
(1)第一种恐龙出现和狗般大小
(2)繁衍成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
(4)学习飞行(依次出示四幅图片)
(二)品读句段,深入理解演化过程
1.第一种恐龙长什么样?就像我们现在的哪种动物呢?(课件出示)
老师:这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这句中的“大约”能不能去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是本课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本环节通过去词、换词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经过数千万年的繁衍,它的后代演变成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这个家族里有怎样的成员?
学生说,老师出示图片。
文中是这样写的:
课件出示: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蒙层出示,加深学生对形态各异恐龙的印象)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3.师生配合朗读。
老师:这篇文章不仅表达准确,这一段的表达也很值得我们研究,先写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又分别写具有代表性的恐龙,像这样的写作结构是?总分(师相应板书)。
老师:下面再来读这几句话,谁来说说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恐龙的形态各异的。学生答。
老师:大家再来读这几句话,重点体会红色部分,说说在写法上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大家发现得很好,也就是说同一个角度作者是对比着写的。
4.下面我们来模仿作者的写法来描写一下你看到的海底世界。
要求:(1)从不同的方面写。(2)分写时对比着写。
5.学生练习,反馈交流,师生点评。
6.再次出示图片
老师:这里边的所有恐龙都变成鸟类吗?
学生:只是一些猎食性恐龙。
7.出示句子“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的也越来越像鸟类……”
“一些”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了,再次让我们感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师: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写猎食性恐龙的变化的呢?(板书:身体上、飞翔能力)
8.用“——”画出猎食性恐龙身体上的变化。
“骨骼中空,身体轻盈”
“脑颅膨大,行动敏捷”
“前肢能像鸟翼一样拍打”
“体表长羽毛”
9.对于飞翔能力的获得,科学家的假设是一致的吗?有哪些假设?
学生答:树栖的恐龙在树木间跳跃,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地面上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中学会了飞翔。
10.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老师:那哪一种是正确的?
老师:像这样的句子文中有很多,让我们再来回顾这些句子。
出示句子:
(1)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3)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4)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5)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老师:虽然关于恐龙如何获得飞翔能力的过程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
创设情景,学生担任小解说员,简要介绍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小解说员”这样的情境,增强了语言训练的趣味性。使语言实践训练的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科学家们的心愿
老师:恐龙飞向蓝天已得到证实,但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揭示,科学家们现在还在努力寻找更多有关恐龙飞向蓝天的证据,然后把这一历史进程更全面,更深入地展现在大家面前。生命的进化不会停止,我们探寻新知识的脚步也不会停止。希望孩子们能好好学习,因为世界上还有太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探索。
五.布置作业
1.把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讲给父母听。
2.再找一些关于恐龙的资料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漫
长 各个时间段 总分
恐龙图片 不同方面
一支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