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孤雁
杜甫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舟中。
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这首《孤雁》诗, 表达的就是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诗歌所写事物是什么?它的最大特征是什么?
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自主思考以下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1.用自己的语言将本诗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
2.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孤雁”这一意象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离群的孤雁,不饮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的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同伴。
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又有谁会同情形单影只的失群孤雁呢?昔日的同伴都在云端里飞得很远了。
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孤雁一边追一边望,望向天的尽头,似乎又看见了同伴的身影。心中哀伤不已,好像又听到了同伴的鸣叫声。
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野鸭们完全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停。
“孤雁”的形象
它那样孤独、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甚至连吃喝都可以忘记,更不顾处境的安危;它虽命途坎坷却心在九霄,宁愿在万里云霄中飞翔,也未曾留意暮雨寒潭,诗情高昂激切,思想境界很高。
你眼中的杜甫
经历
外貌
情怀
——四海漂泊,生活困顿;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忠君爱国,忧国忧民。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文学的永恒主题——孤独
你知道历史上哪些孤独的作家,或者文学作品中哪些孤独的形象呢?
屈原: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苏轼: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西西弗斯——“永无止境的失败,永无止境的孤独”。
海明威《老人与海》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高尔基:“一个人越是不同凡俗就越伟大,也越孤独。”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还有他们……
什么是孤独?
孤独,不是简单的身体的“孤单”,而是一种心境,一种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沉淀的人生态度。孤独不是迷茫,也不是无奈,它是心灵的感悟,灵魂的升华。孤独不是六亲不认,不是故作清高,不是自我封闭,而是一种对待世界和自我的态度——我有坚强的自我,以应对世上任何的困难和挫折。
只有经历过真正的孤独,人才可以成长,才可以成功。
你怎样对待“热闹”和“孤独”?
我不沉迷于追星,我不沉迷与网络游戏,我不沉迷于逛街闲聊,我只想安静的读一会儿书,或者独自一个人坐在夕阳下,幻想一下未来。抛弃庸俗世界,拥抱真实自我。忍受孤独,享受孤独,品味孤独,在孤独中去理解生命的真谛。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的诗歌《孤雁》,分析了诗歌中意象的特征和诗人寄托在其身上的感情,初步感知了“孤独”这一文学主题。希望各位同学能适时的让自己进入“孤独”的状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伟人那博大的胸怀,学习他们高尚的情操,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