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少教多学”课题研讨课
滨淮中学 王通明
导学:说一说关于大雁的诗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体会古诗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2、学习诗中反衬和象征手法。
3、背诵并默写这 首诗。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盛唐现实主义大诗人。其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因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人们称为“诗史” 。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被人们誉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是 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被称为“ ”,他本人被称为“ ”。
子美
唐
现实
诗史
诗圣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写作背景: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
自学 :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初步理通诗歌的大意。
2、诗人在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大雁形象?请联系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看法。(这是一只 的大雁,我从 句中或 字可以看出)
★诗人借孤雁要表达什么感情?
活动一:朗读诗歌 理解内容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 雁 杜甫
★理解内容: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饮水啄食
心绪,念头,指不明白。
同伴
云海弥漫的天空
哀鸣声声
天涯尽头
同情、怜惜
乱叫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诗人在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大雁形象?请联系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看法。(这是一只 的大雁,我从 句中或 字可以看出)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例如: 诗人开篇唤出“孤雁”,说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这是多么执着的大雁啊!
孤独、执着、有追求等
活动二:再读诗歌 体会情感
★诗人借孤雁要表达什么感情?
写作背景:
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孤雁的同情,抒发了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研学:品读诗歌 理解形象
小组合作讨论:
★本首诗的题目是“孤雁”,诗人为什么在尾联还要写野鸦呢?
★ 你觉得诗中的“孤雁”和“野鸦” 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此联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孤雁念群之情是那样浓烈,心中是那样悲痛,追求是那样迫切,但一群野鸦全然不懂,纷纷鸣噪不停。诗人既以“孤雁”自比,“野鸦”则象征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它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它虽命薄却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屑与“鸣噪自纷纷”的野鸭为伍,宁愿孤独追寻的高志志向。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追群的执着
离群孤雁的痛苦、悲伤
对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的厌恶
主题:作者以孤雁自比,表达( )的痛苦、悲伤之情,也表达了对( )的厌恶之情。
乱离飘泊中失群人
无情平庸者
比较阅读:
试比较《登高》、《登岳阳楼》与孤雁的相似之处。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反馈:
1.赏析尾联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诗人既以“ ”自比,那么“野鸦”象征 。运用 手法,表达了 情感。
2.背诵、默写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