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意境。2、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3、诵读。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喜欢诵读,比较热情,但诵读无方法,学习诗歌更无方法。对诗歌理解把握不太好。更谈不上注重诗歌的意境。本节课教读注重学习诗歌的方法,诵读方法。
3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诵读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言:
同学们,一起来读这四个字,(生:诵读欣赏)我们来解字识标。诵、读、欣赏分别是什么意思?(生答)今天,我们来享受美好事物——蝉、雁,领略它们带给我们的趣味。
诵读欣赏(一):
蝉 虞世南
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轻声朗读诗歌
第一个要求:停顿
1、读准字音。
2、用/标出朗读停顿的地方。
二、自由朗读诗歌
第二个要求:重音
学习提示
读古诗,结合注释、诗下简析理解诗意,品味意境。
同学们有哪些疑惑、感悟。
三、放声朗读诗歌
诗歌第三个要求:声情并茂
请学生思考问题。
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吗?
知人论诗 资源共享
虞世南生于南朝,中年生活在隋朝。隋炀帝虽然爱虞世南的才气,却并不欣赏他的刚正性格,不重用他。 晚遇明主,秦王李世民引虞世南为知己,才被起用。这首诗可能受唐太宗知遇之恩 而作,所以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的形象。
范读,齐读。
四、纵情诵读诗歌
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朗读。
五、积累经验
1、朗读诗歌三个要求:停顿、重音、声情并茂
2、 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教师小结导入下首诗:诵读欣赏诗歌注意:停顿、重音,咏物诗关键是要仔细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才能声情并茂。
诵读欣赏(二)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一、学以致用 小试牛刀
用诵读欣赏的方法读懂诗歌《孤雁》。
1、自读。(反复朗读,不少于3遍。)
2、互读。(同桌互读取长补短。)
注:努力读出每一联作者不同的情绪或情感。
二、深情诵读 情景再现
用你的朗读表现你对课文的理解。
诵读欣赏(三)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咏物诗刻骨不如神韵”,唐人郑谷这首咏鹧鸪的名作就是如此。请同学们课下认真诵读欣赏《鹧鸪》,并日记本上写下感言,展示华夏子孙的才华。
小结:
诗歌用它的雅言传承着中华的文明,用他的经典浸润着华夏的子孙。现代的炎黄儿女愈发喜爱这些经典的雅言,并赋予他时尚的元素。请听;古诗新唱
如果你有时间有兴趣请登陆古诗新唱网,每人学唱一首古诗,让古诗新唱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板书设计
诵读欣赏
蝉 清 高
咏 人
雁 孤 哀
活动2【活动】诵读欣赏
《诵读欣赏》一课,体现了课改精神,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实践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方,教学环节严密、流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基本知识得到积累,基本技能得到培养,课堂气氛和谐,教学效果良好。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