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时作业(含答案)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时作业(含答案)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5 16:4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23·全国乙卷·34)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
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
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
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
2.英国学者彼得·哈格特为阐明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各类地理因素编绘了一张假想国地图。下图所示为其中的四类因素。1938年,法西斯德国制造了苏台德问题,进而占领了苏台德地区。这一事件的起因可以归类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23·湖北·1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曾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不再仅仅依赖武力,而是更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
B.非洲人民的广泛觉醒
C.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
D.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
B.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命
C.政府宣传引发的社会对立
D.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
5.如图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
A.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
B.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
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
6.(2023·北京·15) 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522号决议,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此举符合联合国( )
A.托管制度
B.“大国一致”的原则
C.安理会投票程序
D.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
7.1933年,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了动画片《三只小猪》,该片获得1934年第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其主题曲《谁会害怕大灰狼》成为人人哼唱的流行曲。这部短片当时受到美国民众欢迎是因为(  )
A.动画电影制作技术创新
B.鼓舞了反法西斯斗争的士气
C.与其社会境遇产生共鸣
D.罗斯福新政使经济重现繁荣
8.1940年,作家理查德·赖特在长篇小说《土生子》中描述了一个美国黑人的处境:主角别格渴望融入主流社会,但却困难重重。在小说的开头部分,作家特意描写了别格与黑人青年扮演“白人官员”的游戏,他们一会儿扮演将军,一会儿扮演美国国务卿,一会儿扮演美国总统。作家的这一描述(  )
A.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B.揭示了美国社会的两面性
C.表明民主思想已深入人心
D.呼吁扩大黑人的参政权
9.如图是法国设计师弗里德里克·亨里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海报。该海报反映的主题是(  )
A.法国是反法西斯主要国家
B.盟国团结一致消灭法西斯
C.四大国分区占领德国领土
D.战时同盟关系已分崩离析
10.1941年8月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致电斯大林。电文中说,他们两人曾“一起商量了我们两国如何能对贵国对纳粹进攻所进行的辉煌保卫战给予最大帮助的问题”。这表明英美两国(  )
A.高度赞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贡献
B.摒弃了与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C.积极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扩大
D.认识到联合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性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A.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D.加快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12.《青年近卫军》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45年。它描写了1942年7月,德军进逼克拉斯诺顿城和当地居民撤退时的情景,以及“青年近卫军”对德军展开的一系列斗争。据此可知,该小说(  )
A.宣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理想
B.成为苏联卫国战争获胜的精神动力
C.开创了苏联现代主义革命文学的先河
D.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2月滇缅公路被切断后,印度成为美国援华租借物资新的转运地,中印间的“驼峰空运”成为将租借物资从印度运入中国的唯一途径。由于驼峰航线的运输能力有限,大量援华物资积存在美国和印度。为了避免援华租借物资的继续积压,美国政府规定,在驼峰航线以外的对华交通线开通之前,从美国订购和运出援华租借物资的数量将受到严格限制,不得超过能在短期内进入中国或将印度储备维持在合理水平的数量。根据美国对外经济事务局的拨让政策,租借物资在美存储90天就可以自动转拨。因此,大量滞留在美国的机床和发电设备等重型设备均被收回并转拨他用。而对于已经运抵印度的援华租借物资,美方亦根据自身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不断将之调拨至他们认为在战争过程中最有效利用的地方,并不时通过这种方式介入中国内政。
——皇甫秋实《中美调整租借物资管理
模式的尝试与局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给中国提供租借物资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政府关于援华租借物资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23·全国乙卷·34)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
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
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
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
[解析] 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至1933年美国爆发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使得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助长了法西斯势力以及各种破坏组织的出现,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盛行的经济思想为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发展,且胡佛执政时期一直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开始”一词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措施,排除C项;美国此时并未进行扩军备战,排除D项。
2.英国学者彼得·哈格特为阐明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各类地理因素编绘了一张假想国地图。下图所示为其中的四类因素。1938年,法西斯德国制造了苏台德问题,进而占领了苏台德地区。这一事件的起因可以归类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台德地区位于欧洲中部,是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邻近德国讲德语居民所居住的地区,至1918年为止,以德意志人为主的苏台德地区和以捷克人为主的波西米亚地区同属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战败,该国被一分为三,即: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归属捷克斯洛伐克,而当地350万讲德语的居民从奥匈帝国的主体民族,一下降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少数民族,苏台德问题由此而起,此后纳粹德国制造苏台德事件的事由也源于此,因此,苏台德事件从起因来看,符合④的描述,D项正确;苏台德地区的主要资源是常规资源,没有具有国际意义的资源,排除A项;鉴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实力,苏台德地区虽然靠近德国,但其并不构成威胁,排除B项;纳粹德国有出海口,不属于内陆国,排除C项。
3.(2023·湖北·1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曾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不再仅仅依赖武力,而是更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
B.非洲人民的广泛觉醒
C.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
D.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与一战相比,二战是反法西斯战争,战争性质的变化使得殖民国家可以通过宣传的方式来鼓励殖民地国家参与二战,D项正确;A项表述不严谨,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的原因是自身实力下降,排除;非洲人民在一战后就已经在不断觉醒,这并不是他们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
B.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命
C.政府宣传引发的社会对立
D.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英国士兵召开“模拟议会”,是顺应资产阶级制度确立的大趋势,属于进步意识,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可以用来说明正义战争唤醒了进步意识,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国的阶级矛盾”,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埃及和英国此时是否进行了“政治革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对立”问题,排除C项。
5.如图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
A.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
B.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
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
[解析] 漫画反映了罗斯福对胡佛下达逐客令,意思是罗斯福改变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故选B项;漫画无法体现货币贬值的信息,排除A项;根据“我的确同情任何将要失去住所的人”可知,一些贫困的人可能无家可归,说明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国家干预政策的成效还没有体现,排除C、D两项。
6.(2023·北京·15) 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522号决议,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此举符合联合国( )
A.托管制度
B.“大国一致”的原则
C.安理会投票程序
D.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
[解析] 据材料“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可知,联合国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进行援助和投资,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符合其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D项正确;托管制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托管领土居民的进步以及托管领土朝自治或独立方向逐渐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大国一致”的原则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表决程序原则,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安理会的投票程序,排除C项。
7.1933年,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了动画片《三只小猪》,该片获得1934年第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其主题曲《谁会害怕大灰狼》成为人人哼唱的流行曲。这部短片当时受到美国民众欢迎是因为(  )
A.动画电影制作技术创新
B.鼓舞了反法西斯斗争的士气
C.与其社会境遇产生共鸣
D.罗斯福新政使经济重现繁荣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正值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了动画片《三只小猪》,其主题曲《谁会害怕大灰狼》抚慰了当时美国人灰色的心灵,是美国人的精神慰藉,它鼓舞人们振奋精神,驱散恐惧与忧虑,积极面对危机,重建家园。由此可知,《三只小猪》这部短片当时受到美国民众欢迎是因为与其社会境遇产生共鸣,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动画电影制作技术创新”,排除A项;材料与反法西斯无关,排除B项;1933年罗斯福刚刚上台执政,“罗斯福新政使经济重现繁荣”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答案:C
8.1940年,作家理查德·赖特在长篇小说《土生子》中描述了一个美国黑人的处境:主角别格渴望融入主流社会,但却困难重重。在小说的开头部分,作家特意描写了别格与黑人青年扮演“白人官员”的游戏,他们一会儿扮演将军,一会儿扮演美国国务卿,一会儿扮演美国总统。作家的这一描述(  )
A.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B.揭示了美国社会的两面性
C.表明民主思想已深入人心
D.呼吁扩大黑人的参政权
解析:小说片段揭示了黑人渴望政治权利的自然流露,但这与黑人生存状况构成巨大反差,由此可见美国的民主制度仍存在不足之处,种族歧视的风气与其宣传的民主思想共存,说明其政治具有两面性,B项正确;小说片段揭示了黑人对政治权利渴望的自然流露,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体现,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的民主制度的不足之处,“民主思想已深入人心”与材料主旨不一致,C项错误,排除;作家的描述虽具有讽刺意味,但并未呼吁扩大黑人的参政权,D项错误,排除。
答案:B
9.如图是法国设计师弗里德里克·亨里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海报。该海报反映的主题是(  )
A.法国是反法西斯主要国家
B.盟国团结一致消灭法西斯
C.四大国分区占领德国领土
D.战时同盟关系已分崩离析
解析:海报中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国家共同对抗法西斯国家,体现了盟国团结一致消灭法西斯的主题,B项正确;法国是反法西斯国家之一,排除A项;材料指的是共同抵抗法西斯,排除C项;材料中各个反法西斯国家是团结一致的,排除D项。
答案:B
10.1941年8月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致电斯大林。电文中说,他们两人曾“一起商量了我们两国如何能对贵国对纳粹进攻所进行的辉煌保卫战给予最大帮助的问题”。这表明英美两国(  )
A.高度赞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贡献
B.摒弃了与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C.积极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扩大
D.认识到联合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性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几乎席卷了除苏联之外的整个欧洲大陆,而且英国本土及海外势力范围遭到空前严重的打击,故英国急切地想摆脱孤军奋战的困境;美国当时虽还没有参战,但已成为纳粹德国的打击目标,多方面地遭到德国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德国入侵苏联为英美表达联合苏联作战的意愿提供了契机,使英美认识到联合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性,D项正确;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都发生于1942年,排除A项、C项;作为资本主义国家,英美两国不可能摒弃与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排除B项。
答案:D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A.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D.加快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解析:根据材料“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众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通过斗争纷纷摆脱了帝国主义殖民枷锁而取得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步崩溃,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而非社会主义运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没有体现对交战国人民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二战对科技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
答案:B
12.《青年近卫军》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45年。它描写了1942年7月,德军进逼克拉斯诺顿城和当地居民撤退时的情景,以及“青年近卫军”对德军展开的一系列斗争。据此可知,该小说(  )
A.宣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理想
B.成为苏联卫国战争获胜的精神动力
C.开创了苏联现代主义革命文学的先河
D.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
解析:根据材料中“描写了1942年7月,德军进逼克拉斯诺顿城和当地居民撤退时的情景;以及‘青年近卫军’对德军展开的一系列斗争”可知,《青年近卫军》通过对青年近卫军组织对敌斗争的描写,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歌颂了伟大的卫国战争,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凶残本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国际共产主义理想的宣扬”,排除A项;《青年近卫军》歌颂了伟大的卫国战争,但“成为苏联卫国战争获胜的精神动力”夸大了该小说的作用,排除B项;“开创了苏联现代主义革命文学的先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答案:D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2月滇缅公路被切断后,印度成为美国援华租借物资新的转运地,中印间的“驼峰空运”成为将租借物资从印度运入中国的唯一途径。由于驼峰航线的运输能力有限,大量援华物资积存在美国和印度。为了避免援华租借物资的继续积压,美国政府规定,在驼峰航线以外的对华交通线开通之前,从美国订购和运出援华租借物资的数量将受到严格限制,不得超过能在短期内进入中国或将印度储备维持在合理水平的数量。根据美国对外经济事务局的拨让政策,租借物资在美存储90天就可以自动转拨。因此,大量滞留在美国的机床和发电设备等重型设备均被收回并转拨他用。而对于已经运抵印度的援华租借物资,美方亦根据自身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不断将之调拨至他们认为在战争过程中最有效利用的地方,并不时通过这种方式介入中国内政。
——皇甫秋实《中美调整租借物资管理
模式的尝试与局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给中国提供租借物资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政府关于援华租借物资的政策。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1942年2月滇缅公路被切断后,印度成为美国援华租借物资新的转运地”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珍珠港事件爆发、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国战场的地位及美国态度转变等角度进行分析。
(2)评价:根据材料“不得超过能在短期内进入中国或将印度储备维持在合理水平的数量”“不断将之调拨至他们认为在战争过程中最有效利用的地方,并不时通过这种方式介入中国内政”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支援中国抗战、巩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体现大国利益至上的原则及一定程度干预中国内政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珍珠港事件发生,美国放弃中立政策;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国抗日战场是二战中太平洋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战有效打击日本法西斯势力),罗斯福对华抗战的支持。
(2)为中国的抗战提供了一定的物资保障;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体现了大国利益至上的原则;一定程度干预中国内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