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5 16:5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1953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办法》,这次人口普查登记与选民登记同步进行。有当事人回忆说:“大家男女老少,都穿了新衣服,像过节日一样,挂灯结彩,敲锣打鼓,然后到人口调查登记站来申报自己的人口项目。”这反映了
A.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新风貌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D.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正式形成
2.列宁曾指出:“凡是居民生活习惯特点或民族成分不同的国内的各个区域,都应该享有广泛的自我管理和自治,其机构则用普遍、平等、秘密的投票方式来建立。”这为我国某一制度的实施提供理论借鉴,下列对这一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人民民主专政的最早尝试 B.逐渐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格局 D.优势在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
3.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新中国( )
A.与日本正式建交 B.改善同美国的外交关系
C.参加日内瓦会议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949年11月25日,新生政权仅用半个月就结束了新一轮的全国大规模的物价飞涨局面。上海一位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评价道:“六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这说明新中国( )
A.完全掌握了市场主动权 B.赢得了社会各界认可
C.确立计划体制应对危机 D.实现了国家财经统一
5.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援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发展重工业可行性低的问题,但财政资源有限的问题仍有待解决。为此,政府的应对措施是(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稳定物价 D.三大改造
6.毛泽东在与全国工商联负责人谈话时曾指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只要社会需要,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该讲话的发表
A.确定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 B.为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C.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 D.有利于指导三大改造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7.1971年7月,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尼克松后来回忆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主要是因为
A.继日本之后,美国也结束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取代旧的世界格局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美国支持
D.中美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8.中国的某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经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对此,陈毅元帅也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这一科技成果是
A.中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C.“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9.从1950年冬季开始,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新解放区农村广泛展开。到1952年底,中国大陆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这一时期的土地改革
①使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②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③巩固了人民政权④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0.“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1.观察“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出现‘社会主义’一词的社论分布与占比表”,分析1953年成为重要分界点的原因是
年份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出现“社会主义”的社论数 19 28 31 91 197 222 214 252 192
同年度占比(%) 13.9 16.4 22.3 39.1 70.1 59.4 57.7 65.6 65.3
A.银元之战的胜利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开展 D.一五计划的实施
12.1957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要求城乡户口管理部门严格户籍管理,切实做好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工作。此后中国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严格限制农民向城市迁移的时期。这一政策客观上
A.延缓城市化进程 B.发展了农业生产
C.维护了社会稳定 D.推动了工业发展
13.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的《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A.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B.农业生产合作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
14.下图所示的是1962年《人民日报》的一幅宣传画——《交通新貌图》。该作品( )
交通新貌图
A.是研究经济政策调整的一手史料 B.借鉴了现代主义绘画风格
C.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得到迅速发展 D.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
15.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指出,衰退下的通货膨胀是目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现象。过去我们对外贸易百分之七十五面向苏联、东欧国家,百分之二十五面向资本主义国家。现在反过来了,这个趋势是定了。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资本主义的研究。“这个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改善
C.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
16.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央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
A.注重了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 B.确立了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
C.突出了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D.标志着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
17.到1961年底,包括包产到户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改革试验,在许多地方出现和推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B.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C.导致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改变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推广
18.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上采取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到后建交的方式。这表明当时
A.外交上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B.成熟的外交思想已经形成
C.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已失败 D.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扩大
19.“大灾年”恰逢“大选年”,美国国内政治内斗空前激烈。为转移视线,推卸责任,转嫁矛盾,美国某些政客打起了中国算盘,一如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实施孤立封锁政策一样最终破产。二战后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破产于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初 D.70年代末80年代初
20.在中共党史上,曾有过三次大的工作重心转移,每次转移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曾在一次会议中强调,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座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该讲话出台的背景是
A.国民大革命失败 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C.“文化大革命”结束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并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
材料二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从民主的形式、范围、性质三个方面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所体现的两种民主的主要不同之处。
材料四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有何特点?
22.问题探究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
通过邓小平这一结论,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三、论述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降临,中国传统社会开始解体,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徐徐展开。一批思想敏锐、不满于现状的知识分子纷纷从旧的思想牢笼中突围出来,向西方学习(后来扩展到俄国),接纳民主思想,并进行改造、消化和重构,以此启蒙民众,并为社会转型指引方向。
这些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严复、胡适、中国民主同盟等中间党派的人士在内,基本属于启蒙主义的民主范畴。第二类,如梁启超的立宪主义、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基本属于民族民主主义。第三类,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民主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主义。三种类型的区分,体现了各自的特点,不过都是中国社会的产物,都有着改造中国社会的抱负。
这些民主思想,引领中国人民经过长达百余年的艰苦卓绝斗争,最终获得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变革。
——改编自陈先初《晚近中国民主话语的多维构建和历史演进》
评析材料中有关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观点(任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B
2.D
3.D
4.A
5.D
6.D
7.D
8.B
9.B
10.B
11.C
12.C
13.B
14.A
15.B
16.A
17.B
18.A
19.C
20.B
21.(1)西方教权与君权并列,中国是君权与神权合一;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拥有一切权力;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2)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专政。
(3)政治民主化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民主化受到西方的影响;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民主化的进程艰难。
2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
23.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引领中国人民的斗争,最终获得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包括以严复、胡适为代表的,中间党派的认识在内,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主义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但也极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革命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终获得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近代中国伟大的历史性变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