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3·湖北·15)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
货款 国别 法国 荷兰 南斯 拉夫 智利 捷克斯 洛伐克 丹麦 伊朗 卢森堡 墨西哥 波兰 巴西
申请额 5.0 5.35 5.0 0.4 3.5 0.5 2.5 0.2 2.09 6.0 1.0
批准额 2.5 1.95 0 0.16 0 0.4 0 0.12 0.341 0 0.75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
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2.(2023·全国甲卷·35)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
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
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
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
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
3.如图是1953年苏联报刊上发表的一幅漫画,它揭示了( )
A.热核武器竞赛的现实 B.意识形态的斗争
C.热战一触即发的危险 D.冷战对峙的加剧
4.下表反映的是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交流协议,举办国家展览的情况。这表明( )
展览国 展览 地点 主要展品
美国 莫斯科 食品、服装、体育用品、书籍、音响设备
苏联 纽约 喷气式飞机、拖拉机、汽车、水力发电装置
A.美国的物质文化更具吸引力
B.美苏借助文化交流渗透冷战
C.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D.苏联的重工业实力远超美国
5.(2023·江苏·15)1960年9月,民主德国对西柏林通道实施无限期边界管制,联邦德国随即宣布暂时中止两国之间的贸易、服务协定。后经过不断协商,到12月底双方重新恢复协定,民主德国废除了对西柏林的限制措施。这一事件的解决( )
A.导致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B.凸显了双方政策的务实性
C.助推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D.有利于战后欧洲经济复苏
6. 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共识是“拥护宪法等于和平与革新,修改宪法等于反动与保守”;进入8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对“宪法限制日本作出国际贡献”的观点表示赞同。这种变化反映当时日本( )
A.修改宪法无法阻挡
B.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C.大国主义思潮抬头
D.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7.1949年,苏联组织了文艺界和科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撰写文章,揭露美国内政的真相。这些文章特别注重揭露美国民众的真实生活,如《美国外交官的真实故事》《美国生活方式》《注定要失败的阴谋》等。苏联此举( )
A.利用文化对抗代替政治斗争
B.意在应对美国文化冷战策略
C.表明文学作品以反美为题材
D.着力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
8.1954年美国参联会的米勒德·扬将军在与加州大学戏剧学系的萨维奇教授会谈时提到“许多人只有通过戏剧媒介才能被‘打动’”。1956年6-7月间,参联会亦派出代表与好莱坞导演及演员们会面,共同商议“如何借助好莱坞电影传播‘战斗的自由’理念”。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好莱坞电影在海外的市场
B.提高好莱坞电影的产量质量
C.利用电影灌输冷战的意识形态
D.改变美国电影类型化的趋势
9.1959年,美国新闻署在世界多地利用书籍、小册子等纪念林肯总统诞辰150周年,把林肯塑造成自由、正义的象征,希望国际社会“正确看待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的历史性变化”。美国新闻署这一举措旨在( )
A.抵消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B.赢得冷战宣传的优势地位
C.助推国内民主政治完善
D.彻底解决存在的种族问题
10.1969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指出:“我们的东方政策实际上有三重目标: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到1972年,联邦德国先后与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署条约,实现国家间关系正常化。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西方阵营加快分化 B.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C.德国统一条件成熟 D.欧洲一体化进程深入
11.下表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
时间 事件
1960—1973年 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和委内瑞拉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达成产量和价格同盟,借以打破西方财团垄断。1973年,欧佩克阿拉伯成员国实施石油禁运,以遏制西方国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支持以色列
1961年 不结盟运动形成
1964年 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了联合宣言,自此称为77国集团
1971年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A.地区霸权主义走向衰落 B.联合国地位发生变化
C.缓和与紧张并存的局势 D.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12.1973年9月,《人民日报》载:不结盟国家和人民在反帝反殖,反对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保卫民族资源的斗争中,取得重大胜利。不结盟国家的队伍不断壮大,在国际事务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一报道旨在( )
A.用和平演变代替冷战
B.肯定不结盟运动的现实意义
C.强调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D.批判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冷战的发展,整个世界也正在发生着一些极为深刻的变化。西欧各国随着经济上的迅速复苏和政治自信心不断增强,越来越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以法、德两个宿敌的和解为基础,从经济上的欧洲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日本由于其经济的“起飞”而导致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加剧,要求建立日美对等关系的呼声高涨。1960年,美日签订《新日美安全条约》,恢复了日本的部分主权。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终于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原子武器的国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是第三世界形成的起点。随后产生的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是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志,它们对两极格局造成冲击。20世纪70年代后,美苏继续冷战,但多个力量中心仍在发展。
——据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种宏观论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70年代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演变对中国的影响。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3·湖北·15)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
货款 国别 法国 荷兰 南斯 拉夫 智利 捷克斯 洛伐克 丹麦 伊朗 卢森堡 墨西哥 波兰 巴西
申请额 5.0 5.35 5.0 0.4 3.5 0.5 2.5 0.2 2.09 6.0 1.0
批准额 2.5 1.95 0 0.16 0 0.4 0 0.12 0.341 0 0.75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
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解析] 据表格信息可知,申请世界银行贷款的国家很多,但是得到批准的基本是资本主义国家,结合题干时间二战后初期,说明世界银行决策行为受到冷战思维影响,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推断世界银行配合马歇尔计划实施,排除A项;据表格信息可知,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的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不是不发达国家,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不相关,排除D项。
2.(2023·全国甲卷·35)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
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
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
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
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美国该项目在分发种子的同时把西方的观念传播给受助的民众,可以看出美国注重西方观念的宣传,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加强对第三世界地区的争夺,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和宣传,仍然属于冷战,美苏对抗并没有升级,排除A项;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是为了宣传西方观念,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排除B项;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是为了宣传西方观念,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不利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排除C项。
3.如图是1953年苏联报刊上发表的一幅漫画,它揭示了( )
A.热核武器竞赛的现实 B.意识形态的斗争
C.热战一触即发的危险 D.冷战对峙的加剧
[解析] 根据图示内容可知,苏联宣传美国把炮弹装饰成和平鸽的模样,这是美苏在舆论宣传和意识形态领域对抗的表现,B项正确;图示内容揭示的是美苏之间意识形态的对抗,不是热核武器竞赛的现实,排除A项;美苏之间一直没有爆发热战,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冷战对峙加剧,排除D项。
4.下表反映的是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交流协议,举办国家展览的情况。这表明( )
展览国 展览 地点 主要展品
美国 莫斯科 食品、服装、体育用品、书籍、音响设备
苏联 纽约 喷气式飞机、拖拉机、汽车、水力发电装置
A.美国的物质文化更具吸引力
B.美苏借助文化交流渗透冷战
C.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D.苏联的重工业实力远超美国
[解析] 根据材料,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交流协议,举办国家展览,美国在莫斯科展出的主要展品多是贴近日常生活的消费品,苏联在美国举办的文化交流中展出的展品主要是重工业产品,说明双方都意在通过展览向对方民众宣传本国制度的优越性,即美苏注重运用文化交流渗透冷战,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影响和效果,得不出美国的物质文化更具吸引力,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美苏两国,不能证明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的重工业情况,不能得出苏联的重工业实力远超美国,排除D项。
5.(2023·江苏·15)1960年9月,民主德国对西柏林通道实施无限期边界管制,联邦德国随即宣布暂时中止两国之间的贸易、服务协定。后经过不断协商,到12月底双方重新恢复协定,民主德国废除了对西柏林的限制措施。这一事件的解决( )
A.导致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B.凸显了双方政策的务实性
C.助推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D.有利于战后欧洲经济复苏
[解析] 据材料“不断协商”“到12月重新恢复协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冷战的重点在欧洲,为了避免战争,同时出于发展的需要,对抗双方在处理冲突时有一定的克制机制,凸显了双方政策的务实性,B项正确;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西方阵营逐渐分化,材料不涉及这些信息,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美苏关系对抗逐渐加剧,而不是全面缓和,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政策的调整,主旨是双方政策的务实性,不是战后欧洲经济复苏,且20世纪60年代欧洲经济已经复苏并发展,排除D项。
6. 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共识是“拥护宪法等于和平与革新,修改宪法等于反动与保守”;进入8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对“宪法限制日本作出国际贡献”的观点表示赞同。这种变化反映当时日本( )
A.修改宪法无法阻挡
B.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C.大国主义思潮抬头
D.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解析] 材料信息是,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态度,由20世纪60年代初的肯定和拥护到80年代越来越多人的否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是随着日本经济崛起,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反映,故C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修改宪法,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故D项错误。
7.1949年,苏联组织了文艺界和科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撰写文章,揭露美国内政的真相。这些文章特别注重揭露美国民众的真实生活,如《美国外交官的真实故事》《美国生活方式》《注定要失败的阴谋》等。苏联此举( )
A.利用文化对抗代替政治斗争
B.意在应对美国文化冷战策略
C.表明文学作品以反美为题材
D.着力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
解析:材料反映出二战结束后苏联与美国意识形态冲突加剧,苏联利用文学作品与美国对抗的情况,B项正确;文化对抗是为了辅助美苏政治斗争,而不是代替政治斗争,排除A 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与“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无关,排除D项。
8.1954年美国参联会的米勒德·扬将军在与加州大学戏剧学系的萨维奇教授会谈时提到“许多人只有通过戏剧媒介才能被‘打动’”。1956年6-7月间,参联会亦派出代表与好莱坞导演及演员们会面,共同商议“如何借助好莱坞电影传播‘战斗的自由’理念”。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好莱坞电影在海外的市场
B.提高好莱坞电影的产量质量
C.利用电影灌输冷战的意识形态
D.改变美国电影类型化的趋势
解析:结合材料中“1954年美国参联会”“借助好莱坞电影传播‘战斗的自由’理念”等信息可知,美国政府利用好莱坞电影来渗透“战斗的自由”思想成为一重要灌输手段,有助于电影受众反共意识形态的整体确立,C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不是美国政府及军方的目的,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9.1959年,美国新闻署在世界多地利用书籍、小册子等纪念林肯总统诞辰150周年,把林肯塑造成自由、正义的象征,希望国际社会“正确看待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的历史性变化”。美国新闻署这一举措旨在( )
A.抵消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B.赢得冷战宣传的优势地位
C.助推国内民主政治完善
D.彻底解决存在的种族问题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59年”和“把林肯塑造成自由、正义的象征”“正确看待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的历史性变化”,结合此时处于美苏冷战期间,可知美国新闻署这一举措旨在宣扬美国的新形象,从而赢得冷战宣传的优势地位,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美国新闻署这一举措旨在赢得冷战宣传的优势地位,C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中“彻底”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10.1969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指出:“我们的东方政策实际上有三重目标: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到1972年,联邦德国先后与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署条约,实现国家间关系正常化。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西方阵营加快分化 B.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C.德国统一条件成熟 D.欧洲一体化进程深入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联邦德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冲击了美国对西欧国家的战略限制,西方阵营分化趋势加快,A项正确;联邦德国政策调整冲击了两极格局,但材料无法佐证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排除B项;两德统一是在1990年,“成熟”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联邦德国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关系缓和,不能反映欧洲一体化进程,排除D项。
11.下表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
时间 事件
1960—1973年 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和委内瑞拉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达成产量和价格同盟,借以打破西方财团垄断。1973年,欧佩克阿拉伯成员国实施石油禁运,以遏制西方国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支持以色列
1961年 不结盟运动形成
1964年 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了联合宣言,自此称为77国集团
1971年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A.地区霸权主义走向衰落 B.联合国地位发生变化
C.缓和与紧张并存的局势 D.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解析:依据材料“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和委内瑞拉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不结盟运动形成”“77国集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可以看出反映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多个政治力量中心,这说明多极化趋势出现,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表格信息不是“地区霸权主义”的体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没有涉及联合国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C项是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的特征,排除。
12.1973年9月,《人民日报》载:不结盟国家和人民在反帝反殖,反对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保卫民族资源的斗争中,取得重大胜利。不结盟国家的队伍不断壮大,在国际事务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一报道旨在( )
A.用和平演变代替冷战
B.肯定不结盟运动的现实意义
C.强调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D.批判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解析:根据“不结盟国家和人民在反帝反殖,反对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保卫民族资源的斗争中,取得重大胜利”的报道内容可得出,材料肯定了不结盟运动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反对霸权主义与争取民族独立方面有着现实的意义,B项正确;中国政府并没有用和平演变代替冷战的想法,排除A项;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的现实意义,而不是强调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排除C项;当时中美关系已经缓和,因此不会公开批判美国,排除D项。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冷战的发展,整个世界也正在发生着一些极为深刻的变化。西欧各国随着经济上的迅速复苏和政治自信心不断增强,越来越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以法、德两个宿敌的和解为基础,从经济上的欧洲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日本由于其经济的“起飞”而导致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加剧,要求建立日美对等关系的呼声高涨。1960年,美日签订《新日美安全条约》,恢复了日本的部分主权。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终于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原子武器的国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是第三世界形成的起点。随后产生的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是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志,它们对两极格局造成冲击。20世纪70年代后,美苏继续冷战,但多个力量中心仍在发展。
——据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种宏观论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70年代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演变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1)因素:根据材料“西欧各国随着经济上的迅速复苏和政治自信心不断增强,越来越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以法、德两个宿敌的和解为基础,从经济上的欧洲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日本由于其经济的‘起飞’而导致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加剧,要求建立日美对等关系的呼声高涨”可知,西欧联合、日本崛起,冲击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根据材料“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终于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原子武器的国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是第三世界形成的起点。随后产生的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是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志,它们对两极格局造成冲击”可知,第三世界兴起、中国振兴,冲击两极格局;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后,美苏继续冷战,但多个力量中心仍在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苏联实力相对削弱,动摇两极格局的基础。
(2)影响:根据材料“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是第三世界形成的起点。随后产生的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是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志,它们对两极格局造成冲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有利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根据材料“随着冷战的发展,整个世界也正在发生着一些极为深刻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后,美苏继续冷战,但多个力量中心仍在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争霸,苏联处于攻势,中苏关系继续恶化;美国处于守势,有利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等等。
答案:(1)因素:西欧联合、日本崛起,冲击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第三世界兴起、中国振兴,冲击两极格局;美国、苏联实力相对削弱,动摇两极格局的基础。
(2)影响:美苏争霸,苏联处于攻势,中苏关系继续恶化;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有利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美国处于守势,有利于中美关系正常化;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