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16世纪欧洲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有学者提出:在16世纪前半期西欧物价上涨率最高;16世纪中叶西欧金银流入量不断扩大,但这个时期西欧的物价却并未随之持续上涨;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西班牙金银输入量最大,但其物价是相对稳定的。这一认识( )
A.表明“商业革命”刺激了货币需求
B.否定了贵金属流入欧洲的影响
C.反映了“价格革命”成因的复杂性
D.证实了欧洲对美洲殖民的残酷
2.17世纪后半期,英国的书籍、报纸、杂志、戏剧、音乐、绘画等各种文化品消费不断增加。到18世纪,文化艺术不再是宫廷的文化消费,而是成为分散在咖啡馆、画室等文化活动场所的大众化消费品。这一变化 ( )
A.标志着英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
B.源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
C.为英国社会转型创造了条件
D.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下移
3.1787年宪法自诞生之日起,一方面确实成了全体美国人的“共同纲领”,另一方面形成了以南北地域为分野和各自表述的宪法之辩。发生在费城的那场奇迹,并未终结“辩论”,正相反,它成了后世所有政治斗争的根源所在。这说明1787年宪法( )
A.并未加强中央集权
B.激化了南北方矛盾
C.具有种族歧视色彩
D.存在制度性的缺陷
4.1543年出版的《人体的构造》一书,搭配有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的构造,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
B.自然科学已摆脱神学束缚
C.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
D.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
5.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是寻求( )
A.人身自由 B.推翻专制
C.思想自由 D.主权在民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上述材料表明( )
A.德国是工业落后国家
B.德国经济发展在欧洲领先
C.英国经济落后于德国
D.德国统一后经济发展加速
7.(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牛、山羊和马引入美洲后,为美洲印第安人提供了皮革和羊毛以及新的动物蛋白质来源;马和牛提供了重要的畜力,使人们第一次可以在美洲土地上开垦耕种;有轮子的车辆和更多种类的驮畜也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
A.导致了美洲人口数量的激增
B.是以动物物种交流为主
C.影响了美洲地区的社会生活
D.导致美洲自然经济解体
8.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议会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这一制度( )
A.有利于维护英国政局长期稳定
B.使政府工作透明度有所降低
C.有利于推动政府改善工作
D.说明内阁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
9.17世纪,英国人把对戏剧和诗歌的兴趣转移到散文上来,从过分修饰和虚构的场景中转向不加修饰的现实场景,更加重视真实性和现实性,而不再是华而不实的想象。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
A.重商主义
B.近代科学革命影响
C.理性主义成为主流
D.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0.西方某政治家指出:英国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它是议会推选的统治全国的委员会,更严格地说,它是下院多数党的一个委员会,少数党是没有代表在内的。这说明英国政治体制( )
A.分权制衡的机制形同虚设
B.确立了内阁至上的基本原则
C.议会的中心地位受到挑战
D.具有行政与立法相统一色彩
11.农民经济虽从1861年改革后在农业生产中占有统治地位,但它的发展却受到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工役制、农村公社和土地重分制等农奴制残余的限制,阻碍了农民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表明 ( )
A.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农业成为主体
B.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封建残余浓厚
C.农奴制改革是对农奴的一场掠夺
D.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经济意义不大
12.下图是铸造于1903年的一枚便士硬币。硬币一面刻有不列颠女神形象,没有受到损毁;另一面上是爱德华七世的侧面像,但他的形象遭到了损毁。印满国王整个头部的粗糙大写字母是“VOTES FOR WOMEN”(“女性要有选举权”)。该硬币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英国( )
A.民主政治的进程发展迅猛
B.君主制受到了质疑
C.妇女在政治中的地位重要
D.民主政治存在缺陷
二、综合题
13.沙龙是指17—18世纪西欧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沙龙的历史既是一部文化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法国沙龙的核心人物是著名的朗布依埃侯爵夫人,沙龙谈话主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被称为文化沙龙。出入者多为社会名流,充满贵族气息、矫揉造作和高雅高尚的刻意追求。
进入18世纪,沙龙表现出不同于前一世纪的风格。首先,女性在沙龙中拥有更多的权利并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其次,参与沙龙的人从作家、哲学家、政治家到科学家、宗教人士等;再次,沙龙类型也更多样,如哲学沙龙、百科全书派沙龙、政治沙龙等。沙龙社交谈话涉及的领域也更为广泛,由教育的作用、文学的探讨转为哲学、科学、宗教的思考中心。除此之外,沙龙社交也涉及政治领域,法国大革命时沙龙成为革命思想传播的场所,各种党派在沙龙中聚合,宣传自己的革命理论和政治信仰。
19世纪的沙龙尽管还保存着形式上的存在,但已失去了往昔的繁荣和地位。
——摘编自[法]斐莲娜·封·德·海登-
林许《沙龙——失落的文化摇篮》等
(1)编写一幕发生在18世纪法国沙龙聚会时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法国当时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6分)
(2)结合法国沙龙的变化,说明沙龙的历史是一部社会史。(8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著名学者沃特金斯在《西方政治传统》一书中曾指出,宪政民主体制的理论与实践根植于一个假定,即群众能通过理性协商达成足以维持社会生活的共同协定;自由民主宪政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即社会中占决定性多数的群体认识到自由讨论和妥协的道德价值,而约束对多数原则的应用,使其不致危害少数的重要利益。……到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中的妥协机制以及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协商与妥协艺术,是把历史上依次崛起的、最初是反体制的各阶级、群体顺利纳入宪政体制的重要力量;而作为宪政对立面的独裁政治的出现,则根源于一些人坚持其天启信仰,拒绝向对立学说、观点做任何妥协,并设法将其信仰强加于人。
——摘编自《政治认同与社会和谐》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16世纪欧洲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有学者提出:在16世纪前半期西欧物价上涨率最高;16世纪中叶西欧金银流入量不断扩大,但这个时期西欧的物价却并未随之持续上涨;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西班牙金银输入量最大,但其物价是相对稳定的。这一认识( )
A.表明“商业革命”刺激了货币需求
B.否定了贵金属流入欧洲的影响
C.反映了“价格革命”成因的复杂性
D.证实了欧洲对美洲殖民的残酷
解析 选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现象是“价格革命”,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至17世纪初,随着金银输入量的不断扩大,西欧物价却趋于稳定,说明“价格革命”的成因具有复杂性,故选C项;通货膨胀现象反映的是“价格革命”,而不是“商业革命”,排除A项;不论物价是否稳定,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对欧洲是有一定影响的,材料没有否定贵金属流入欧洲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与大量贵金属流入量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述及“美洲”,排除D项。
2.17世纪后半期,英国的书籍、报纸、杂志、戏剧、音乐、绘画等各种文化品消费不断增加。到18世纪,文化艺术不再是宫廷的文化消费,而是成为分散在咖啡馆、画室等文化活动场所的大众化消费品。这一变化 ( )
A.标志着英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
B.源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
C.为英国社会转型创造了条件
D.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下移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可知17—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逐渐大众化,这是英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等阶级购买力增强的结果。英国文化消费繁荣有利于英国国内市场的扩大,是英国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工业革命一道为英国社会转型提供条件,故选C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英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排除A项;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材料中文化消费的大众化是在17—18世纪逐渐形成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人文主义思想,排除D项。
3.1787年宪法自诞生之日起,一方面确实成了全体美国人的“共同纲领”,另一方面形成了以南北地域为分野和各自表述的宪法之辩。发生在费城的那场奇迹,并未终结“辩论”,正相反,它成了后世所有政治斗争的根源所在。这说明1787年宪法( )
A.并未加强中央集权
B.激化了南北方矛盾
C.具有种族歧视色彩
D.存在制度性的缺陷
解析 选D 美国1787年宪法允许南方奴隶制的存在,成了之后所有政治斗争的根源,说明1787年宪法确立的民主政治制度并没有保证真正的民主和平等,所以说这部宪法存在制度性的缺陷,故选D项;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原则,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排除A项;美国1787年宪法是在南北方代表妥协的基础上出台的,在当时缓和了南北方的矛盾,排除B项;美国1787年宪法确实具有种族歧视的色彩,但这不是“后世所有政治斗争的根源所在”,排除C项。
4.1543年出版的《人体的构造》一书,搭配有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的构造,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
B.自然科学已摆脱神学束缚
C.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
D.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
解析 选D 根据题干材料“搭配有精美的版画插图……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人们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故选D项;19世纪,现实主义成为主流,排除A项;16世纪,自然科学尚未完全摆脱神学束缚,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排除C项。
5.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是寻求( )
A.人身自由 B.推翻专制
C.思想自由 D.主权在民
解析 选C 根据题干材料“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缺少思想”,可知康德所强调的是思想上的自由,故选C项。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上述材料表明( )
A.德国是工业落后国家
B.德国经济发展在欧洲领先
C.英国经济落后于德国
D.德国统一后经济发展加速
解析 选D 根据题干材料“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国内市场统一,促进资本主义加速发展,故D项正确。
7.(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牛、山羊和马引入美洲后,为美洲印第安人提供了皮革和羊毛以及新的动物蛋白质来源;马和牛提供了重要的畜力,使人们第一次可以在美洲土地上开垦耕种;有轮子的车辆和更多种类的驮畜也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
A.导致了美洲人口数量的激增
B.是以动物物种交流为主
C.影响了美洲地区的社会生活
D.导致美洲自然经济解体
解析 选C 题干材料表明新物种诸如牛、山羊和马引入美洲后,对生产力、交通运输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说明其影响了美洲地区的社会生活,故选C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物种交流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非常丰富,并非以动物物种交流为主,排除B项;新物种的引进提高了美洲的生产力水平,但并未直接导致美洲的自然经济解体,排除D项。
8.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议会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这一制度( )
A.有利于维护英国政局长期稳定
B.使政府工作透明度有所降低
C.有利于推动政府改善工作
D.说明内阁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可知质询答复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答,这有利于规范政府的行为,监督政府的工作,推动政府改善工作,故选C项;质询是规范、监督政府行为的制度,和维护英国政局长期稳定关系不大,排除A项;质询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排除B项;内阁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9.17世纪,英国人把对戏剧和诗歌的兴趣转移到散文上来,从过分修饰和虚构的场景中转向不加修饰的现实场景,更加重视真实性和现实性,而不再是华而不实的想象。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
A.重商主义
B.近代科学革命影响
C.理性主义成为主流
D.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解析 选B 解析: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使人对客观事物看法出现了转变,能以更理性的态度面对现实,故英国人的兴趣发生转移,更加重视真实性和现实性,B项正确;重商主义与材料没有关系,A项错误;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主旨,成为主流是在18—19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与人们兴趣的转移没有必然联系,D项错误。
10.西方某政治家指出:英国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它是议会推选的统治全国的委员会,更严格地说,它是下院多数党的一个委员会,少数党是没有代表在内的。这说明英国政治体制( )
A.分权制衡的机制形同虚设
B.确立了内阁至上的基本原则
C.议会的中心地位受到挑战
D.具有行政与立法相统一色彩
解析 选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以首相为首的内阁行使行政权,而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由议会下院获胜的多数党担任,且首相具有立法创议权,因此内阁具有行政与立法相统一的色彩,故选D项。
11.农民经济虽从1861年改革后在农业生产中占有统治地位,但它的发展却受到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工役制、农村公社和土地重分制等农奴制残余的限制,阻碍了农民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表明 ( )
A.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农业成为主体
B.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封建残余浓厚
C.农奴制改革是对农奴的一场掠夺
D.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经济意义不大
解析 选B 解析:材料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农业的发展,但更重要的一层意思是说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这表明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故选B项。
12.下图是铸造于1903年的一枚便士硬币。硬币一面刻有不列颠女神形象,没有受到损毁;另一面上是爱德华七世的侧面像,但他的形象遭到了损毁。印满国王整个头部的粗糙大写字母是“VOTES FOR WOMEN”(“女性要有选举权”)。该硬币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英国( )
A.民主政治的进程发展迅猛
B.君主制受到了质疑
C.妇女在政治中的地位重要
D.民主政治存在缺陷
解析 选D 解析: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枚主张女性参政的硬币表明英国民主政治尚不完善,故D项正确;材料表明英国民主政治的进程十分缓慢,A项错误;B项说法与史实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女性要有选举权”说明当时女性没有选举权,妇女政治地位低,C项错误。
二、综合题
13.沙龙是指17—18世纪西欧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沙龙的历史既是一部文化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法国沙龙的核心人物是著名的朗布依埃侯爵夫人,沙龙谈话主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被称为文化沙龙。出入者多为社会名流,充满贵族气息、矫揉造作和高雅高尚的刻意追求。
进入18世纪,沙龙表现出不同于前一世纪的风格。首先,女性在沙龙中拥有更多的权利并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其次,参与沙龙的人从作家、哲学家、政治家到科学家、宗教人士等;再次,沙龙类型也更多样,如哲学沙龙、百科全书派沙龙、政治沙龙等。沙龙社交谈话涉及的领域也更为广泛,由教育的作用、文学的探讨转为哲学、科学、宗教的思考中心。除此之外,沙龙社交也涉及政治领域,法国大革命时沙龙成为革命思想传播的场所,各种党派在沙龙中聚合,宣传自己的革命理论和政治信仰。
19世纪的沙龙尽管还保存着形式上的存在,但已失去了往昔的繁荣和地位。
——摘编自[法]斐莲娜·封·德·海登-
林许《沙龙——失落的文化摇篮》等
(1)编写一幕发生在18世纪法国沙龙聚会时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法国当时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6分)
(2)结合法国沙龙的变化,说明沙龙的历史是一部社会史。(8分)
答案 (1)示例
对话主题:三权分立体制有利于防止国王暴政。
对话内容
甲:听说了吗 孟德斯鸠先生最近出版了一部新著。
乙:听说了,叫《论法的精神》,他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甲:太棒了,还不是因为当今国王专制独裁,倒行逆施吗!
乙:现在好了,国王要被关进“笼子”里,不能再为所欲为了。
甲:估计国王不会心甘情愿的。
乙:没错,那可就要天下大乱,要革命喽!
(2)说明:法国沙龙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国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发展进程。
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共和政体确立的影响,沙龙谈论的主题涉及政治领域,各种党派在沙龙中聚合,宣传自己的革命理论和政治信仰。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工业革命的开展,沙龙历经兴衰。随着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得到宣传,沙龙由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转变为各类人士参与的场所;妇女在沙龙中起到的作用及沙龙谈论主题领域的扩大反映当时社会思想的变化。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著名学者沃特金斯在《西方政治传统》一书中曾指出,宪政民主体制的理论与实践根植于一个假定,即群众能通过理性协商达成足以维持社会生活的共同协定;自由民主宪政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即社会中占决定性多数的群体认识到自由讨论和妥协的道德价值,而约束对多数原则的应用,使其不致危害少数的重要利益。……到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中的妥协机制以及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协商与妥协艺术,是把历史上依次崛起的、最初是反体制的各阶级、群体顺利纳入宪政体制的重要力量;而作为宪政对立面的独裁政治的出现,则根源于一些人坚持其天启信仰,拒绝向对立学说、观点做任何妥协,并设法将其信仰强加于人。
——摘编自《政治认同与社会和谐》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答案 示例
观点:宪政民主体制的理论与实践相互妥协。
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政治主张,经过反复较量,双方达成了妥协,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1787年,美国的大州与小州、中央与地方、北方与南方等不同的政治势力达成妥协,通过了联邦宪法,确立起联邦制共和政体;法国共和派和君主派经过长期的斗争,最终达成妥协,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综上所述,多元主义意味着多种利益诉求、政治主张的碰撞与交融,在多元社会环境中,妥协是推动现实政治进步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