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选择题
1.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齐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儿女们的漂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这反映了当时荷兰( )
A.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
B.浪漫主义艺术风靡一时
C.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
D.启蒙运动塑造社会风貌
2.下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此表可知,该时期( )
进口货物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年 1731—1740年
胡椒 20.1 4.3
茶叶 0.02 9.26
咖啡 0.63 5.35
棉纺织品 62.59 65.35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3.(2023·江苏·13)1522年,葡萄牙向西班牙提出抗议,认为其船队进入香料群岛摩鹿加侵犯了葡萄牙领土,西班牙予以回绝,双方各执己见。1529年,两国依靠地图学和航海经验最终签订条约,划出了一条纵贯太平洋的分界线,纷争暂时得以平息。该条约的签订( )
A.是欧洲均势外交的体现
B.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开始
C.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
D.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
4.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
A.深信“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5.(2023·广东·13)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
B.社会从传统到现代
C.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
D.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6.(2024·宜春)英国从17世纪开始征收蔗糖关税,并实行蔗糖进口差别关税政策(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影响英国推行差别关税政策的主要因素是( )
外国蔗糖税率相对英属西印度蔗糖税率倍数
时间 1661—1705年 1705—1747年 18世纪末
外国糖税 税率倍数 270% 340% 220%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殖民帝国建立的推动
C.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推行重商主义的需要
7.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西班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这些现象对西班牙产生的影响是( )
A.美洲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B.推动了国内物价的下降
C.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D.使西班牙失去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8.中世纪人们普遍谴责谋利的行为,教会禁止放贷取利,认为这是一种“可恶可厌的罪恶”。但到了16世纪,人们已经承认“温和的、可以接受的高利贷行为”。人们观念的改变源于( )
A.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B.宗教改革的影响
C.价格革命的影响
D.商业革命的需要
9.有同学看到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发现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在1400年的时候尚未进入排行榜,1700年的时候不仅都跻身排行榜,而且排名靠前,分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六。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圈地运动的开展
B.资产阶级革命
C.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D.工业革命的扩展
10.据统计,1500—1650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2.5倍。这种现象( )
A.促进了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B.表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C.增强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D.使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
11.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地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12.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疾病在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西方史学家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对“哥伦布大交换”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改变了当地居民的传统饮食
B.扩大了物种交换传播的范围
C.推动了人类移民浪潮的出现
D.重新打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材料二 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货物的品种日益增多,从而带来了消费的选择。香料、丝绸等商品,大大超过了欧洲社会消费的需要,胡椒的价格自1650年以来,一直在跌落。而茶叶、糖、咖啡、烟草和甜酒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茶叶则是普通欧洲人最重要的饮料,英国人发明了把中国茶与西印度群岛生产的糖混合起来喝的新习惯,在营养方面进行了一场革命。糖在15世纪的欧洲是最昂贵的奢侈品。为了提高糖的产量,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种植甘蔗成功,开始了大规模人工种植甘蔗的时代。美洲糖产量的增加,降低了糖价,满足了欧洲消费市场的需要,却引发了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从16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从南美引入了马铃薯,获得了高产的、富于维生素的廉价食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启安等主编《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欧洲“消费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6分)
14.从不同角度看历史问题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六章 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
1500—1600年
……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有关近代西欧新航路开辟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选择题
1.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齐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儿女们的漂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这反映了当时荷兰( )
A.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
B.浪漫主义艺术风靡一时
C.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
D.启蒙运动塑造社会风貌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物质决定意识,正是由于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殖民霸主,海外贸易繁荣,艺术上才出现了“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等题材,说明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A项正确;材料不是憧憬未来的浪漫主义,况且浪漫主义出现的时间是18世纪末,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垄断公司,排除C项;材料和启蒙运动无关,排除D项。
2.下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此表可知,该时期( )
进口货物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年 1731—1740年
胡椒 20.1 4.3
茶叶 0.02 9.26
咖啡 0.63 5.35
棉纺织品 62.59 65.35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解析] 依据材料表格信息,17—18世纪东印度公司进口的胡椒明显减少,茶叶、咖啡的数量在增长,棉纺织品稍有增加,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西欧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之路,茶叶、咖啡的增多,表明民众的消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C项正确;依据材料时间,这一时期仍属于工场手工业时代,生产方式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此时工业革命还没有发生,排除D项。
3.(2023·江苏·13)1522年,葡萄牙向西班牙提出抗议,认为其船队进入香料群岛摩鹿加侵犯了葡萄牙领土,西班牙予以回绝,双方各执己见。1529年,两国依靠地图学和航海经验最终签订条约,划出了一条纵贯太平洋的分界线,纷争暂时得以平息。该条约的签订( )
A.是欧洲均势外交的体现
B.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开始
C.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
D.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
[解析] 材料指出,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依靠地图学和航海经验于1529年通过签订条约,明确划出了一条纵贯太平洋的分界线,纷争才暂时得以平息”,表明该条约的签订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斗争,没有体现欧洲均势外交,排除A项;1493年教皇子午线的出台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排除B项;根据所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排除C项。
4.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
A.深信“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解析] 由材料信息“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可知,该航海家是哥伦布。依据所学知识,哥伦布深信“地圆说”,决定向西航行去印度,结果到达了美洲,故A项正确;哥伦布航行不会途经非洲最南端的海角,故B项错误;哥伦布没有到达真正的东方,故C项错误;达·伽马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故D项错误。
5.(2023·广东·13)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
B.社会从传统到现代
C.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
D.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解析] 根据材料“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探险活动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指的是“地理大发现”、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过程,D项正确;17、18世纪,欧洲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冲击,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欧洲大陆的主要封建国家也陆续进行改革或革命,材料并未体现相关内容,排除A项;推动社会从传统到现代、促使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的是工业革命,排除B、C两项。
6.(2024·宜春)英国从17世纪开始征收蔗糖关税,并实行蔗糖进口差别关税政策(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影响英国推行差别关税政策的主要因素是( )
外国蔗糖税率相对英属西印度蔗糖税率倍数
时间 1661—1705年 1705—1747年 18世纪末
外国糖税 税率倍数 270% 340% 220%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殖民帝国建立的推动
C.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推行重商主义的需要
[解析] 依据材料“英国从17世纪开始征收蔗糖关税,并实行蔗糖进口差别关税政策”,结合图示可知,英国对英属西印度征收的蔗糖税较轻,但是对外国输入蔗糖征收的税率则较高,这使得外国蔗糖进入英国市场要缴纳更多的关税,说明英国实行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C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英国从17世纪就已经开始征收蔗糖关税,排除A项;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而在此之前,英国已经实行蔗糖进口差别关税政策,排除B项;重商主义强调对外贸易中要多出口,少进口,或不进口,以积累财富,排除D项。
7.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西班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这些现象对西班牙产生的影响是( )
A.美洲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B.推动了国内物价的下降
C.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D.使西班牙失去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解析:根据材料“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西班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但是西班牙人并没有进行扩大再生产,因此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并不是所有美洲地区都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排除B项;题干材料与世界贸易中心地位无关,排除D项。
8.中世纪人们普遍谴责谋利的行为,教会禁止放贷取利,认为这是一种“可恶可厌的罪恶”。但到了16世纪,人们已经承认“温和的、可以接受的高利贷行为”。人们观念的改变源于( )
A.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B.宗教改革的影响
C.价格革命的影响
D.商业革命的需要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中世纪人们普遍谴责谋利行为,而到16世纪人们接受了高利贷行为,这种改变的发生是因为当时西欧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人们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宗教改革,排除B项;价格革命、商业革命亦不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根源,排除C、D两项。
9.有同学看到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发现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在1400年的时候尚未进入排行榜,1700年的时候不仅都跻身排行榜,而且排名靠前,分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六。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圈地运动的开展
B.资产阶级革命
C.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D.工业革命的扩展
解析:根据材料“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在1400年的时候尚未进入排行榜,1700年的时候不仅都跻身排行榜,而且排名靠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发生商业革命,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C项正确。
10.据统计,1500—1650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2.5倍。这种现象( )
A.促进了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B.表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C.增强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D.使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引发价格革命,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故选C项;A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
11.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地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在美洲的殖民扩张是美洲外来人口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人口结构的改变,即外来人口与原住民比例的变化,无法得出原住民遭到屠杀的信息,故A项错误;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但不是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欧洲人在美洲分布广泛并不是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12.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疾病在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西方史学家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对“哥伦布大交换”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改变了当地居民的传统饮食
B.扩大了物种交换传播的范围
C.推动了人类移民浪潮的出现
D.重新打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并未重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口号的提出是在当代,D项错误,符合题意;“改变了当地居民的传统饮食”“扩大了物种交换传播的范围”“推动了人类移民浪潮的出现”均是正确表述,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材料二 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货物的品种日益增多,从而带来了消费的选择。香料、丝绸等商品,大大超过了欧洲社会消费的需要,胡椒的价格自1650年以来,一直在跌落。而茶叶、糖、咖啡、烟草和甜酒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茶叶则是普通欧洲人最重要的饮料,英国人发明了把中国茶与西印度群岛生产的糖混合起来喝的新习惯,在营养方面进行了一场革命。糖在15世纪的欧洲是最昂贵的奢侈品。为了提高糖的产量,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种植甘蔗成功,开始了大规模人工种植甘蔗的时代。美洲糖产量的增加,降低了糖价,满足了欧洲消费市场的需要,却引发了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从16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从南美引入了马铃薯,获得了高产的、富于维生素的廉价食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启安等主编《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欧洲“消费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1)变化:主要贸易路线由陆上转为海上;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范围由地区性贸易转变为世界性贸易(或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贸易发展更为迅速。(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习惯;提高了欧洲人的生活质量;丰富了欧洲市场的商品种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引发了奴隶贸易;刺激了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任答三点即可)
14.从不同角度看历史问题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六章 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
1500—1600年
……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有关近代西欧新航路开辟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参考答案:示例
观点:近代西欧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了新航路开辟的前列。
论述:1500年前后,伴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需求日益迫切。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大量的航海人才,同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为增加财富和传播基督教积极支持海外冒险。于是,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迪亚士和达·伽马最终开通了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开通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因此,受经济、政治、思想、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了新航路开辟的前列。
(提示:也可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原因、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新航路开辟促使近代西欧崛起等角度来提取观点并加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