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课件(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课件(2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15 13:3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九上第七单元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学习意义学生心理教学方法新课导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生认知说课流程新课流程板书总结说课反思学习方法教材地位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课标要求学习意义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材地位教材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争霸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它改变的了世界力量的对比,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俄国的各种矛盾,为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承上启下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学习意义教材地位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为争霸世界,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要坚决反对这种以暗杀或其他恐怖袭击为手段的方式。
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灾难。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平来之不易,应尽量避免战争的发生,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意识。也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平的外交手段才是符合整个人类的利益的。课标要求学习意义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材地位教材分析重点难点2011版: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2001版: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材内容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材地位教材分析重点难点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发、凡尔登绞肉机、一战结束等史实。
2、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
3、通过对一战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性质的能力,抓住事物的本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和殖民地占有量的对比,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为争霸世界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导致一战的爆发。
2、充分运用历史地图、图片资料来学习历史发展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教材内容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材地位教材分析重点难点3、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和一战性质。
4、通过图片、数据、文字等资料,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三、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和平的威胁。
2、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社会发展个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意识教材内容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材地位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确定依据:学生认知学生心理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活跃,大多喜欢有趣的历史故事或着有深远意义的战争,讨厌空乏的讲述,喜爱自己探索。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能够产生叫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认知学生心理学情分析初三学生经过七、八年级历史的学习,对历史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学会了分析和思考历史问题,也会运用历史观点看待历史问题,但在完全认清历史现象的本质还存在一定困难。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法学法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讲解法和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有机结合。
1、必要的讲解法:一些基本史实,学生不易直接理解的历史概念等采用传统的讲解法。
2、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阅读课文及资料—分析理解—得出结论。
3、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法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
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讨论新课流程板书归纳说课反思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它的寓意是什么?据前苏联学者统计,从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这3357年间,人类有3130年在打仗,只有227年是和平的。
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你知道吗?这么多战争中最大规模的两次战争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是和平的吗?新课流程板书归纳说课反思新课导入教学过程一探:大战根源—— 一战的爆发原因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师直接讲述,避免复杂难懂的理论性知识。只要提到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本质即可。新课流程板书归纳说课反思新课导入教学过程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见下表。 材料二、 从1870年到1913年,美国的工业生产由原来的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德国由原来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英国则由原来的第一位降至第三位。……英国占有了最大份额的殖民地,德国则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列强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寻找同盟者。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三: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 ,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设计意图:展示三则材料,创设如下情境:
情景1:你是德国的统治者,你会有什么要求?
情景2、假如你是英法的领导人?你会同意德国的要求吗?
情景3:面对强大的对手英法,孤单的德国一个国家该怎么办?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理解,互相讨论得出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向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发起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寻找盟友,逐渐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结论。
教师总结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新课流程板书总结说课反思新课导入教学过程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三国协约:
英国、法国和俄国课堂活动:学生绘制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新课流程板书总结说课反思新课导入教学过程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帝国主义国家扩军备战,大战一触即发“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美国历史学家新课流程板书总结说课反思新课导入教学过程九上第七单元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探:大战进程——大战开始学生活动:根据课前自主学习收集的资料,课堂向其他同学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经过。小组讨论:普林西普的行为性质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2、一战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创设情境,学生表演:奥匈帝国和德国知道萨拉热窝事件后的激动心情,感受列强对这场战争的急切心态。新课流程板书总结说课反思新课导入教学过程三探:大战残酷——“凡尔登绞肉机” 一名幸存的中士写道,“炮弹把道路炸得千疮百孔,把树枝削得大片横飞……倒在苹果树下的那一个,整个面孔已被削掉,头部血肉模糊。……鼓声咚咚,愈擂愈急。‘冲啊!’士兵们齐声呐喊着:‘冲啊!’这是个惊心动魄的时刻。我的头皮象触了电似的,头发根根直竖。……士兵们呼喊着——如痴似狂!”
——引自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新课流程板书总结说课反思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四探:大战影响——一战的结束1、一战规模:空前结合一战示意图,和战场变化,参加国家、参战人口。学生分析得出一战规模空前。2、美中加入协约国:1917年教师讲述:美国参加壮大了协约国力量,战争天平向协约国倾斜。中国是“一战”战胜国,与前面所学知识做一些联系。3、一战胜利: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结合动脑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一战的性质,生生合作,合作探究,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新课流程板书总结说课反思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四探:大战的影响展示材料,一战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资料和图表,学生分析得出一战带来了灾难,同时教师指出一战中一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衰落下去,世界格局发生改变。为后面学习做铺垫。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卷入33国15亿人口。军事行动涉及的领土达400万平方公里,战线长度有2 500~4 000公里。1914年,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7.045亿,动员完毕时陆军兵力达977.7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为1.3亿人,动员完毕时陆军兵力为634万人。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 218万余人,损失2 210万余人,其中死亡515万余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 285万人,损失1 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38万余人,各国因饥饿等多种原因死亡人数1000多万。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 863亿余美元 。新课流程板书总结说课反思新课导入教学过程以史为鉴:大战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战争,结合现在国际动荡局势中的战争,反思战争,探讨如何在人类的发展中避免战争的爆发。形成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的认识。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新课流程板书总结说课反思新课导入教学过程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发凡尔登绞肉机一战结束一战性质一战影响新课流程板书总结说课反思新课导入教学过程说课反思
本课教学中,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运用创设情景,问题探究法,利用课文和资料,由学生思考分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分析总结历史。欢迎批评指正!
谢谢评委和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