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芣苢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1 芣苢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7 10:0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芣苢 同步分层作业
单选题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诗经》是诗,不是经,这在今天是很明确的。但________。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________,另一方面则用于________,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________,________。
①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拿来作教化的工具
②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③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被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④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有些人看到国君或官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诗献给他们
⑤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
A. ①⑤③④② B. ③⑤④②① C. ②④①③⑤ D. ①③⑤②④
2.下列诗句与所咏之物,对应恰当的一组是()
①载将水墨云烟动,柔韧千年胜帛缣。
②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③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
④一管执著指间擎,昼耘夜牧苦经营。
A. ①衣 ②马 ③蛙 ④笛 B. ①衣 ②蛇 ③鸡 ④笔
C. ①纸 ②马 ③鸡 ④笔 D. ①纸 ②蛇 ③蛙 ④笛
3.下列诗句与所咏之物,对应恰当的一组是()
①载将水墨云烟动,柔韧千年胜帛缣。
②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③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
④一管执著指间擎,昼耘夜牧苦经营。
A. ①衣 ②马 ③蛙 ④笛 B. ①衣 ②蛇 ③鸡 ④笔
C. ①纸 ②马 ③鸡 ④笔 D. ①纸 ②蛇 ③蛙 ④笛
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 何以知之 B. 何陋之有
C.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D.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玉环的花容月貌让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描写出杨玉环 倾城倾国之美貌。
B. 青年学者们相聚在一起,指点古今, 知人论世,大有拯救当今社会非吾辈莫属之感。
C. 万里长城虽已失去其原有的军事价值,但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可不能 自毁长城,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
D. 这对患难姐妹因战乱而分离,本指望着 比翼连枝,谁料想竟是殊途阻隔,老境凄凉。
6.下列词语书写和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霎时(shà) 船 櫂(zhào) 纤维(xiān) 清规戒律 委屈求全
B. 嫉妒(jí) 肄业(yì) 潜蛟(qián) 溘然长逝 方枘圆凿
C. 瞥见(piē) 踯 躅(zhú) 伶 俜(pīn) 旁稽博采 销声匿迹
D. 勖勉(xùn) 混 沌(dùn) 拾 掇(duō) 孜孜不倦 大笔如椽
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基因编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医学技术,具有非常诱人的应用前景。 ① ,任何一个全新的医学探索都充满了未知, ② 就是一个集各种善恶于一体的“潘多拉的盒子”,在带来某些积极改变的同时, ③ 会导致一些灾难性的后果。 ④ 这项技术的实施,很可能不局限于治病救人, ⑤ 用于改造人类,让人类朝着一种不可控的方向畸形发展。 ⑥ ,是否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胚胎,充满争议。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然而 或许 却 尽管 而且 因此
B. 可是 否则 也 由于 而且 基于此
C. 因为 否则 却 一旦 还会 因此
D. 但是 或许 也 因为 还会 基于此
A. A B. B C. C D. D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 。 , 。 , ,成为我们今天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
①诗歌一直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关
②中国诗歌历史悠久
③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不断
④中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
⑤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⑥在漫长的岁月中
A. ②⑤⑥①④③ B. ④①③⑥②⑤ C. ③⑤②⑥④① D. ⑥④①③②⑤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①选自《诗经 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可食。②薄、言:都是 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捋(luō):成把地握取。⑤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⑥襭(xié):把衣襟 掖在腰带间装物。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B. 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从一颗一颗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谓一路辛劳,反映出当时的劳动妇女身负沉重的压迫。
C. 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
D. 《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1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李华与张红闹别扭,摒弃前嫌时,李华说:“让我们握手言和,结为秦晋之好吧。”
B. 请放心,我会准时光临宴会,送上我对你们这些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学子的祝福。
C. 这次办理出国手续,多亏了你帮忙。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你在家恭候。
D. 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后,同桌安慰小芳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振作精神,下一次考试你的成绩一定会有进步的。”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要揭示艺术作品内在的奥秘,不是凭借现成的资料,而是把艺术形象的情感逻辑和现实的理性逻辑加以对比。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可是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歪曲”的。正是因为“歪曲”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
有些作品,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光用感觉还原就不够了。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两句诗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这时用感觉还原就文不对题了,应该使用的是情感逻辑还原。诗的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理性逻辑是客观的、冷峻的,是排斥感彩的,对任何事物都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理性逻辑的高级形态,即辩证逻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不变的。把恋爱者的情感看成超越时间、地点、条件的东西是无理的,但是,这种不合理之理,恰恰又符合强烈情感的特点。
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无理对于科学来说是糟糕的,是不妙的,可对艺术、审美情感来说则是妙极了。因为无理了,超越了理性了,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理性的一个特点是全面性,不能片面、绝对化,而情感的一个特点恰是绝对化,不绝对化不过瘾。所以宋朝诗评家严羽才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自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而且可以违反矛盾规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中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按通常的逻辑来说是绝对不通的,要避免这样的自相矛盾,就要把他省略了的成分补充出来:“有的人死了,因为他为人民的幸福而献身,因而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很符合理性逻辑,但却不是诗了。越是到现代派诗歌中,扭曲的程度越大,现代派诗人甚至喊出“扭曲逻辑的脖子”的口号。在小说中,情节是一种因果,一个情感原因导致层层放大的结果,按理性逻辑来说,理由必须充分,这叫充足理由律。可是在情感方面充足了,在理性方面则不可能充足。说贾宝玉因为林黛玉反抗封建秩序,思想一致才爱她,理由这么清楚,却一点感情也没有了。
在现代派小说中,恰恰有反逻辑因果的,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整个小说的情节的原因和结果都是颠倒的,似乎是无理的。情节的发展好像和逻辑因果开玩笑,反因果性非常明显。种种荒谬的情节,仔细研读,你会发现,在表面上绝对无理的情节中,包含着一种深邃的道理,当然,可能阐释的空间是多元的。余华之所以不写鼻子打歪了的痛苦,是因为他要表现人生有一种特殊状态,是感觉不到痛苦的痛苦,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痛苦不已,而在性命攸关的大事上麻木不仁。这是人生的荒谬,但人们对之习以为常,非但没有痛感,反而乐在其中。这是现实的悲剧,然而在艺术上却是喜剧。
喜剧的超现实的荒诞,是一种扭曲的逻辑。然而这样的歪曲逻辑,启发读者想起许多深刻的悖谬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哲学命题:为什么本来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被抢了你却感觉不到痛苦?为什么自己的一大车子东西被抢了而无动于衷,却把别人的一个小背包抢走还沾沾自喜呢?缺乏自我保卫的自觉,未经启蒙的麻木、愚昧,从现实的功利来说,是悲剧,从艺术哲学的高度来看,则是喜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最为荒诞的现象背后潜藏着深邃的睿智:没有痛苦的痛苦是最大的痛苦。
(摘编自孙绍振《批判与探寻:文本中心的突围和建构》)
材料二:
许多作家都在刻意追求人物性格的塑造,而成功者往往是少数。一般的写作书上说,这是因为作家没有抓住人物的个性,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共性上,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如何才能抓住个性呢?这是要进一步追究的问题。其实个性是一个有广泛概括性的概念,可以有思想的个性,也可以有民族的个性,但这不是人物个性的焦点,人物个性的焦点是情感的个性,亦即情感的独特的逻辑性。
作家要服从人物,主要是服从人物的独特情感。这种情感有它独特的逻辑性,不但是作家不能任意左右它,就是人物自己的意志和理性也不能随便改变它。
鲁迅虽然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神化诸葛亮不满,但是,他对关云长的形象特别称赞。这是因为,关云长在理智上不是那么强大,时常感情用事。他的理智时时与感情矛盾,而且经常被感情所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特别引用关公在华容道释放曹操那一段。这一段把关公放在理智与情感的尖锐矛盾之中。在这以前,作者特别交代,诸葛亮不相信关公能够完成俘虏曹操的任务,而关公却主动要求派遣他去,并且立下了军令状。这对关公的理性来说,已经到了别无选择的地步了,可是到了关键时刻,作者却听任关公的感情选择了违背理性的行动。情感逻辑达到这样的一贯性和彻底性,人物性格就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度。
(摘编自曹明海《语文教学解释学》)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普遍的共性,这与艺术家的感觉恰恰是相反的。
B. 鉴赏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应该使用情感逻辑还原,光用感觉还原就不够了。
C. 小说的情节是一种因果,一般符合“充足理由律”,但从情感逻辑角度看,情节必须违反逻辑因果。
D. 超现实荒诞喜剧是运用扭曲的逻辑,让读者在表面绝对无理的情节中,领悟其中包含的深邃的道理。
1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术欣赏和科学分析有着各自不同的追求,故而阅读文本时,不能同时运用这两种方法。
B. 唐玄宗和杨贵妃死后化为比翼鸟,变为连理枝,不符合客观理性逻辑,却符合情感逻辑。
C. 诗评家严羽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是对现代派诗人“扭曲逻辑的脖子”口号的注释。
D. 人物情感的独特的逻辑性是成功塑造人物个性的关键,抓住这一点,就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
13.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中人物性格相对没有达到饱和度的一项( )
A. 小说《水浒传》中,醉闹五台山的鲁智深。
B. 电视剧《红楼梦》中,怒摔宝玉的贾宝玉。
C. 小说《三国演义》中,痛哭典韦的曹操。
D. 电视剧《西游记》中,勤挑行李的沙和尚。
1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15.请运用文中“无理而妙”的观点分析《上邪》中的“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 。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
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
(有删改)
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始A吾B幼C且D少E为F文G章H以I辞J为K工L及M长N乃O知P文Q者R以S明T道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文中表被动,与“见重于当时”“见仁见智”中的“见”意思相同。
B. 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均属这一文体。
C. 今,文中为现在、当下,与《诗经·采薇》中“今我来思”的“今”意思相同。
D. 亟,文中为屡次,与“亟不可待”的“亟”意思不同,读音也不同。
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晋以来,世风日下,人们耻于言师。而韩愈却不顾流俗,收召后学,抗颜为师,结果招致众人笑骂,被当作狂人。
B. 柳宗元亲见庸、蜀之犬吠日,以此为喻,既讽刺那些聚骂并反对从师的流俗之辈,也表达了自己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C. 柳宗元向韦中立讲述了自己的为文之道,强调要去除“轻心”“息心”“昏气”“矜气”,使文章含蓄而明快,流畅而凝练,清雅而庄重。
D. 文章围绕“取其实而去其名”的论点,分两部分展开论述,前部分论尊师重道,后部分谈写作理论。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 2)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
20.面对韦中立“欲相师”的请求,柳宗元表明了怎样的态度并提出了怎样的做法?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艾草枯黄了,静静立在山坡上。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或是用艾叶熬了水给孩子洗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 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 。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
幼年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黄色的布衣裳,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她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秋风里交头接耳地说话。奶奶说,将野菊花在太阳下晾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安神。我的竹篮里只采了薄薄一层,就嫌累了,蹲在草里找蒲公英。蒲公英一枝枝白了头,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轻轻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
21.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静静、薄薄、轻轻”,说说它们和“静、薄、轻”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3.文中两处画波浪线句子,都有“如……”,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就是在追溯文明的长河。鼓起船帆,借远古吹来的风或顺流而下,或逆风而上;划动船桨,借湖海荡起的波或驶向彼岸,或回归炊烟升起的地方。 《诗经》以其无邪之思,给我国历代诗人带来滋养 ; ① ; ② ; ③ 。
请认真阅读并理解上段文字,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表达生动。每处不超40个字。
25.下面一则“一周天气播报”,语言俏皮且啰唆,不够简明。请你将画线部分改写为一则简明的“天气播报”,不超过60个字。
冷冷冷!这个星期过得真是有点艰难。
好不容易周三盼来一天阳光,结果昨天又是阴沉沉的一天。浙江省气象台说,昨天上午浙北大部都出现了轻度或中度污染,空气质量有点糟糕,随身包里最好常备一只口罩,挡风防霾。
好在今天的天气状况比昨天要好一些,多云到阴。气温也会开始缓慢回升,划重点,缓慢!所以冷肯定还是冷的,今天最低气温还是只有1℃,但白天最高气温会回升到10℃,后面两天双休日升温继续。不过,虽说气温要回升了,但毕竟已经是冬天了,只是从“非常冷”回到“正常冷”,大家还是要根据温度变化,做好保暖措施。天气方面,双休日由于受到暖湿气流影响,又要下雨了。明天周六,多云转小雨,6—12℃;后天周日,小雨,7—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通读语段,可知第一空应填的句子与“但”前面的语句为转折关系,故①句应为首句。由⑤中的“表情达意的工具”及第三空后的句子可知第三空应填⑤句。由③句内容与⑤句内容形成并列关系,可推知第二空应填③句。②句与“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一句联系紧密,故第四空填②句,④句是对⑤句的举例说明,可作为尾句。故正确的排序应为①③⑤②④。
故选D。
2.【答案】C
【解析】①载水墨、韧千年、胜帛缣是宣纸的特点。②伯乐、龙行等信息可以判断所咏为“马”。③“距”为雄鸡爪子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武距”形容雄鸡的脚步,“文冠”形容鸡冠,“五色翎”形容漂亮的羽毛,“一声啼散满天星”则写出雄鸡晨鸣的特点。④“一管”言其材质为竹,“执著指间擎”是说用于手执,“昼耘夜牧苦经营”强调其用于书写,特别是“苦经营”是费思量、苦心筹划的行为,有别于“笛”。
3.【答案】C
【解析】①载水墨、韧千年、胜帛缣是宣纸的特点。②伯乐、龙行等信息可以判断所咏为“马”。③“距”为雄鸡爪子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武距”形容雄鸡的脚步,“文冠”形容鸡冠,“五色翎”形容漂亮的羽毛,“一声啼散满天星”则写出雄鸡晨鸣的特点。④“一管”言其材质为竹,“执著指间擎”是说用于手执,“昼耘夜牧苦经营”强调其用于书写,特别是“苦经营”是费思量、苦心筹划的行为,有别于“笛”。
4.【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A宾语前置,调:以何知之,译:凭什么知道他。
B宾语前置,调:有何陋,译:有什么简陋的呢。
C译:那路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军们的车。
D宾语前置,调:将子无怒,以秋为期,译: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作为婚期。
故选C。
5.【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
A倾城倾国:比喻女子美貌。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B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不可简单理解为懂得他人,评点世事。
C自毁长城: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这是望文生义。
D比翼连枝:比喻夫妇亲密不离。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故选A。
6.【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解答字音字形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形近字。
A项,委曲求全;
C项,伶俜(pīng);
D项,勖勉(xù)。
故选B。
7.【答案】D
【解析】根据前后句子内容的暗示和逻辑的关联,①处前后形成转折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不能用“因为”;②处有揣测的意味,但与前句在语意上没有形成相反的关系,不能用“否则”;③处前面有“同时”,表明与前句是并列关系,而不是转折关系,不能用“却”;④处所在句是对前一句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可以用表因果关系的词,不能用表假设的词;⑤处前后是递进关系,但用“而且”过于生硬;⑥处两个词都可以,但“基于此”更强调前面原因的基础性。故选D。
8.【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选择题比直接排序难度稍低一些。这种试题一般先进行分组组合,再对组合句进行排序,从而完成排序。
【解析】
②⑤句为一组,⑤句承接②句解说中国诗歌历史悠久;⑥句是一个介宾短语,通观各句,只能做①句的状语,所以⑥①句为一组;④句为各句的小结句,按理应排最后,但横线后“成为”的主语只能由③充当。实际上,根据选项的句子顺序,确定了前两组句子,答案已经呈现出来了。
故选A。
9.【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B“反映出当时的劳动者身负沉重的压迫剥削”错误,于文无据。故B错误。
10.【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中的得体的能力。“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具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做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表达得体要考虑以下几点:(1)要考虑对象。即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修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语言形式。(2)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工作场合、日常生活、娱乐场所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3)要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语言表达自然有别。如广播稿是念给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语、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少用生僻的词等。再如失物招领启事语言要简洁,寻物启事语言要较详细等。(4)要考虑语体。不同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语体分谈话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体分为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
A“秦晋之好”泛指两家联姻,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故A错误。
B“光临”是敬辞,用在此处不得体。故B错误。
C“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此处应用“等候”。故C错误。
D正确。
故选D。
11~15.【答案】C、B、D、【参考答案】首先把情感逻辑和理性逻辑进行对比,接着阐述情感逻辑的两大特点——绝对化和反逻辑规律(或违反矛盾规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理性逻辑);最后指出情感逻辑还原的意义,在于荒诞的现象背后潜藏着深邃的睿智。、【参考答案】①无理而妙指的是,看似不合理性逻辑、不科学的艺术作品,超越了理性,使情感充分自由。②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看,诗中说的五种不大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是不符合理性逻辑的。③但这种缺乏理智、夸张怪诞的奇想,却能更充分表现了这位痴情女子对爱情的生死不渝,充满了磐石般坚定的信念和火焰般炽热的激情,让情感表达更过瘾,更绝对化。
【解析】1. C选项“情节必须违反逻辑因果”说法错误,原文“在现代派小说中,恰恰有反逻辑因果的,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文中指情节可以违反逻辑因果,不是必须违反。
2.A选项“不能同时运用这两种方法”错误。材料一第一段的表述是“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歪曲’的。正是因为‘歪曲’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但并未说阅读文本时,不能同时运用这两种方法。
C选项“这是对现代派诗人‘扭曲逻辑的脖子’口号的注释”错误。材料一第三段写“理性的一个特点是全面性,不能片面、绝对化,而情感的一个特点恰是绝对化,不绝对化不过瘾。所以宋朝诗评家严羽才说:‘诗有别才,非关理也。’”,第四段写“自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而且可以违反矛盾规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越是到现代派诗歌中,扭曲的程度越大,现代派诗人甚至喊出‘扭曲逻辑的脖子’的口号”,可见二者不是注释关系,而是体现情感逻辑的两大特点,其本质是一样的。
D选项“就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过于绝对。“人物情感的独特的逻辑性”只是成功塑造人物个性的必要条件。
3.原文提及“情感逻辑达到这样的一贯性和彻底性,人物性格就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度”。
D选项电视中,沙和尚在取经路上,挑着担子一直默默付出,任劳任怨,没有太多超越理性的行为,缺乏一定情感的独特的逻辑性,相对ABC的人物,饱和度稍有欠缺。
4. 材料一共六段。
第一段“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第二段“诗的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理性逻辑是客观的、冷峻的,是排斥感彩的,对任何事物都采取分析的态度”,把情感逻辑和理性逻辑进行对比。
第三段通过举例论证“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和引用论证(应用了清代诗话家吴乔和宋朝诗评家严羽的话)阐释了情感逻辑的特点:情感的一个特点恰是绝对化,不绝对化不过瘾。
第四、五段同样通过举例论证“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按通常的逻辑来说是绝对不通的,要避免这样的自相矛盾,就要把他省略了的成分补充出来……”“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阐述情感逻辑的另一特点:自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而且可以违反矛盾规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或“有反逻辑因果”。
第六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最为荒诞的现象背后潜藏着深邃的睿智:没有痛苦的痛苦是最大的痛苦”指出情感逻辑还原的意义:在于荒诞的现象背后潜藏着深邃的睿智。
5. 首先,依据“无理对于科学来说是糟糕的,是不妙的,可对艺术、审美情感来说则是妙极了。因为无理了,超越了理性了,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总结出“无理而妙”的含义:无理而妙指的是,看似不合理性逻辑、不科学的艺术作品,超越了理性,使情感充分自由。
然后对“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从科学理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现实生活中,高山不可能变为平地,滔滔江水不不会干涸断流,天地更不会相合。可见这五种自然现象,是不符合理性逻辑的。
最后对“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从情感逻辑的角度进行分析:这种奇想越是缺乏理智,越是夸张怪诞就越能体现痴情女子对爱情的生死不渝、坚如磐石的信念和火焰般炽热的激情,即“超越了理性,使情感充分自由”。
16~20.【答案】【参考答案】ELN、A、B、【参考答案】(1)(韩愈)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因为被外放)匆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2)这就是我用(文章)来辅佐道的方法。凡是类似上面所说的这些做法,到底是对呢,还是不对呢?、【参考答案】态度:委婉拒绝,不敢为人师。
做法:①不拘泥老师的称呼,而就老师的实质;②把心中知道的都讲出来,供对方选择、采纳。
【解析】1. 句意:当初我年轻又不懂事,写文章时把文辞漂亮当作工巧。到了年纪大一些,才知道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
“幼且少”为并列短语作“吾”的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E处断开;
“为文章”为“以辞为工”的状语,L处断开;
“及长”作时间状语,单独成句,N处断开。
2. A选项错误。意思不同。“见仁见智”中的“见”不表被动,是指见解主张。句意:竟幸运地被您取法。/被当时的人们所看重。/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
B选项正确。
C选项正确。句意: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如今回来的路途中。
D选项正确。文中“亟”读作qì,屡次;/“亟不可待”的“亟”读作jí,“急”的意思。句意: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急得不能等待。
3. B选项“柳宗元亲见庸、蜀之犬吠日”错误。“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作者并没有亲见庸、蜀之犬吠日,亲见的是南越之犬吠雪。
4. (1)“不暇”,没时间,来不及;“挈挈”,匆忙,急切地;“如是”,像这样。
(2)“所以”,……方法;“羽翼”,辅佐;“果”,到底,究竟。
5. 态度:根据“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可知,委婉拒绝,不敢为人师。
做法:根据“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可知,不拘泥老师的称呼,而就老师的实质;
根据“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则可矣”可知,把心中知道的都讲出来,供对方选择、采纳。
参考译文: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假如是因为我的年纪比您大,闻道著书的时间不比你晚,果真想彼此往来谈谈所了解的学问,那我当然愿意把我心中所知道的全都讲出来。您自己随便加以选择,就可以了。如果要我判定是非来教您,我的才能不够,而且又顾忌前面所说的那些情况,我不敢做您的老师是肯定的。
当初我年轻又不懂事,写文章时把文辞漂亮当作工巧。到了年纪大一些,才知道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凡是我所呈给您看的文章,都自认为接近于道,但不晓得果真离道近呢,还是远呢?所以,我每当写文章的时候,从来不敢漫不经心地随便写作,恐怕文章浮滑而不深刻;从来不敢偷懒取巧地写作,恐怕文章松散而不严谨;从来不敢用糊涂不清的态度去写作,恐怕文章晦涩而又杂乱;从来不敢用骄傲的心理去写作,恐怕文章盛气凌人而又狂妄。加以抑制是希望文章含蓄,进行发挥是希望文章明快;加以疏导是希望文气流畅,进行精简是希望文辞凝练;剔除污浊是希望语言清雅不俗,凝聚保存文气是希望风格庄重不浮。这就是我用文章来辅佐道的方法。凡是上面所说的这些,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有可取的地方呢,还是没有可取的地方呢?希望您看看,进行选择,有空就来信告诉我。
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即使您不因我的帮助有什么收获,我却因为您的帮助而有所收获,又何必以老师来称呼这种关系呢?采取老师的实质,去掉老师的义,不要招致越地和蜀地的狗的惊怪狂叫,或者(像孙昌胤举行冠礼那样)被朝臣嘲笑,那就万幸了。
21~23.【答案】①“静”表示安静,重叠后表示非常安静,突出了艾草枯萎后的生命状态;
②“薄”意为少,重叠后表示很少,突出竹篮里采摘的野菊花数量之少;
③“轻”意为动作轻,重叠后表示动作更轻,突出了蒲公英孩子随风飞行之轻盈。
、两个逗号分隔出三个短句,突出随着时光流逝,自己逐渐离开故土,使无奈伤感之情更强烈。、①“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意思是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如三岁兮”运用夸张,突出见不到心上人度日如年的痛苦。
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表示“思念”就像“潮水”一样汹涌,强调了思念之深。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重点词语表达效果可从这些方面思考:具体语言环境、作品背景、关键性词语、所在句子采用的写作手法、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等。其答题格式为:重点词语+表达效果+情感。“静”,表示安静。重叠后的“静静”表示非常安静,很清净。结合语境“艾草枯黄了,静静立在山坡上”可知,此处突出了艾草“枯黄”的生命状态。
“薄”意为轻微,少。重叠后的“薄薄”表示稍稍,很少。结合语境“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我的竹篮里只采了薄薄一层”,此处突出竹篮里采摘的野菊花的数量很少。
“轻”意为动作轻。重叠后的“轻轻”表示动作更轻。结合语境“轻轻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此处突出了蒲公英孩子随风飞行之轻盈。
2.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句号,表示说完一句话的停顿。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顿号,①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词组间的停顿。②表示次序后的停顿。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冒号,用来提示下文。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完了之后的停顿。感叹号,表示赞美、愤怒、惊奇等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引号,①引用说话或文章晨一段文字。②表示特指的词语或反语、讽刺。书名号,表示书籍、文章、报刊、影片等名称。省略号,①表示说话未完或余意未尽。②表示声音断续。③表示重复词语或列举的省略。破折号,①表示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②表示意思的转折。③表示声音的延续。联想前文“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分析“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可知,此处用两个逗号分隔出了三个短句,强调怀念“童年”“奶奶”“故园”,突出随着时光流逝,自己逐渐离开故土,使无奈伤感之情更强烈。
3. 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一看修辞,二看表达技巧,三看句子特点,四看词语特点,五看整体的语言风格。“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意思是“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他因见不到心上人而产生了度日如年一般的痛苦,突出表现了作者急切的想要见到心上人的感情。
“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绵绵不绝的“思念”比作不断涌起的“潮水”,能引发人的想象,表示“思念”就像“潮水”一样汹涌澎湃,形象生动具体的强调了思念之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4.【答案】【参考答案】①《论语》以其对“仁”的深入理解,给两千多年后的世界涂抹希望;②《大学》以其对“三纲八目”的解释,给古今学子明确了目标;③《史记》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给它所绘就的丰富多彩的人物播洒灵动的种子。
【解析】仿写时一定要与例句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一致,还要注意内容上的关联。
本题,要扣紧“读书,就是在追溯文明的长河”来谈准确揭示所提到的名著的特点;还要注意仿照“《诗经》以其无邪之思,给我国历代诗人带来滋养”的句式,即“名著+以其……,给……”。可选名著《论语》《大学》《史记》,“对‘仁’的深入理解,给两千多年后的世界涂抹希望”是《论语》的特点,“对‘三纲八目’的解释,给古今学子明确了目标”是《大学》的特点,“博大精深的思想,给它所绘就的丰富多彩的人物播洒灵动的种子”是《史记》的特点。
25.【答案】天气持续阴冷,昨天浙北大部出现轻度或中度污染。今天多云转阴,气温1—10℃。大家仍要做好挡风防霾、防寒保暖工作。
【解析】题干明确指出材料“语言俏皮且啰唆,不够简明”,故改写时首先要分析画线部分,提炼内容要点,然后再根据天气播报的风格特点将其改写为一则简明的“天气播报”。从材料中的“冷冷冷”“结果昨天又是阴沉沉的一天”“好在今天的天气状况比昨天要好一些,多云到阴”“冷肯定还是冷的”“只是从‘非常冷 回到‘正常冷 ”等内容可知,画线部分主要讲了这一周天气持续阴冷。第2段内容提及昨天浙北大部出现了轻度或中度污染,同时提醒大家应采取措施挡风防霾。第3段画线内容则重点讲了今天的天气情况,并提醒大家做好防寒保暖。抓住这些内容要点,用流畅、简明的语言表述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