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插秧歌 同步分层作业
单选题:
1.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薄言掇之 掇:拾取,摘取 B. 薄言袺之 袺: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
C. 唤渠朝餐歇半霎 渠:他 D. 秧根未牢莳未匝 渠:布满、遍及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薄言掇之 掇:拾取,摘取 B. 薄言袺之 袺: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
C. 唤渠朝餐歇半霎 渠:他 D. 秧根未牢莳未匝 渠:布满、遍及
3.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笠是兜鍪蓑是甲
A. 应是绿肥红瘦 B. 秦时明月汉时关 C. 只恐夜深花睡去 D. 白银盘里一青螺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试题。
插 田 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 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 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 诗的七八西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温之孽子也。其母马氏尝与同辈夜坐,于月下见流星坠铜盆水中,忽如二寸火珠,冏然明净,竟以瓢接取,马氏得而吞之,若有感,遂有娠。及生玄,有光照室,占者奇之,故小名灵宝。奶媪每抱诣温,辄易人而后至,云其重兼常儿,温甚爱异之。临终,命以为嗣,袭爵南郡公。年七岁,温服终,府州文武辞其叔父冲,冲抚玄头曰:“此汝家之故吏也。”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年二十三,始拜太子洗马,时议谓温有不臣之迹,故折玄兄弟而为素官。
太元末,出补义兴太守,都不得志。尝登高望震泽,叹曰“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弃官归国。自以元勋之门而负谤于世,乃上疏,疏寝不报。
玄在荆楚积年,优游无事,荆州刺史殷仲堪甚敬惮之。及中书王国宝用事,谋削弱方镇,内外骚动,知王恭有忧国之言,玄潜有意于功业,乃说仲堪曰:“国宝与君诸人素已为对,唯患相毙之不速耳。今既执权要,与王绪相为表里,其所回易,罔不如志。孝伯居元舅之地,正情为朝野所重,必未便动之,唯当以君为事首。君为先帝所拔,超居方任,人情未以为允,咸谓君虽有思致,非方伯人。若发诏征君为中书令,用殷顗为荆州,君何以处之?”仲堪曰:“忧之久矣,君谓计将安出?”曰:“国宝奸凶,天下所知,孝伯疾恶之情每至而当,今日之会,以理推之,必当过人。君若密遣一人,信说王恭,宜兴晋阳之师,以内匡朝廷,已当悉荆楚之众顺流而下,推王为盟主,仆等亦皆投袂,当此无不响应。此事既行,桓文之举也。”仲堪持疑未决。俄而王恭信至,招仲堪及玄匡正朝廷。国宝既死,于是兵罢。玄乃求为广州,会稽王道子亦惮之,不欲使在荆楚,故顺其意。
(节选自《晋书·桓玄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
B. 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
C. 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
D. 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
6.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服终,意同“服阙”,指守丧期满。古代按生者与死者的亲疏关系,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
B. 洗马,古代官名,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汉时亦作“先马”,“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的“洗马”与此义相同。
C. 补,补充空缺官职。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比较多,如“擢”“拔”“摄”等指升官,“谪”“徙”“左迁”等指降职。
D. 九州伯,上古九州的方伯,方伯,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桓玄用“九州伯”和“五湖长”感叹自己地位卑微。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桓玄是桓温的庶子,出生时有灵异之兆,自幼为桓温所喜爱,桓温临终前,遗命年幼的玄承袭其封爵南郡公。
B. 由于时议桓温晚年有篡位的迹象,朝廷就免去桓玄兄弟的官职,几年后才让桓玄出任义兴太守,桓玄很不如意。
C. 桓玄认为,虽然殷仲堪被先帝提拔,超越常规担任一方的长官,但众人并不认为殷仲堪是地方长官的合适人选。
D. 桓玄知道王恭面对王国宝乱政有忧国之言,便劝说仲堪派人联络王恭,让王恭兴师匡扶朝廷,但殷仲堪犹豫不决。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奶媪每抱诣温,辄易人而后至,云其重兼常儿,温甚爱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以元勋之门而负谤于世,乃上疏,疏寝不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插 秧 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注,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9.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B. 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秋苗的情形。
C. 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 D. 尾联写田夫嘱咐送饭人回去赶快喂鹅鸭。
10.《插秧歌》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歌(节选)
刘学簧
农夫楫楫清波阔,秧稻茸茸森石发,
父儿呼唤手拔齐,千把万把根连泥。
四更乘月躇陇陌,晓烟渐散东方白。
归来吃得饭一盂,担到田头汗似珠。
插 秧 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1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诗和杨诗都描绘了劳动场景,都洋溢着家人一起参与劳动的生活气息。
B. 刘诗前两句将农夫的动作描写和秧苗的形象描写有机结合,生动逼真。
C. 杨诗“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可见一家人不同分工。
D. 杨诗以“兜鍪”和“甲”分别借代“笠”和“蓑”,暗示插秧紧张和繁忙。
12.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两首《插秧歌》在内容上的异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2.【答案】B
【解析】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3.【答案】D
【解析】例句和D项使用的是比喻。A项“应是绿肥红瘦”是借代;B项“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C项“只恐夜深花睡去”是比拟。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B“蜿蜒起伏”错,“田塍望如线”意为远远望去,田埂笔直如线。故B错误。
5~8.【答案】D、C、B、①奶妈每次抱桓玄去见桓温,总要几个人交替着抱才能到达,说他是普通儿童的两倍重,桓温非常喜欢桓玄,觉得他很不一般。 ②(玄)认为自己出身于有首功的门第却被世人诽谤,于是上疏申辩,他的奏疏被搁置,没有回音。
【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及长”是时间状语,之后应断开,排除 AB;“博综”,意思是博通,“博综艺术”是动宾结构,意思完整,之后应断开;“善”,动词,善于;“属文”作“善”的宾语,结构独立,意思完整,之前应断开,排除 C。画线句的意思:恒玄听后就掩面哭泣,众人都对他这反应感到诧异。桓玄长大后,相貌奇伟,神态爽朗,博通艺术,亦善写文章,对自己的才能和门第颇为自负,总认为自己是英雄豪杰。众人都非常忌惮他,朝廷也怀疑他而不予任用。故 D正确。
故选D。
2.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摄”是代理官职,不是升官;“徙”指调动官职,不是降职。故C错误。ABD正确。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朝廷就免去桓玄兄弟的官职”错,文中是“故折玄兄弟而为素官”,“素官”指无实权的清闲官职。
故选B。
4. 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这道题翻译时要注意:①“诣”“易人”“兼”“异”。②“桓玄”“负谤于世”“寝”“报”。
9~10.【答案】B、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为下文的“雨从头上湿到胛”做铺垫,突出农事之艰苦,体现了农家吃苦耐劳的精神,也突出了农事紧张这一题旨。
【解析】1. B选项“秋苗”错误,应是“春苗”。
2. 第三句是对雨具的刻画,天公不甚作美,连连洒下雨水,正在插秧的农家夫妇只好戴上斗笠,披上蓑衣。这里,作者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是为了变化生新,而且也是暗示:插秧简直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正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样在与天奋斗,与地拼搏。同时,两个形象化的譬喻的叠用,还化板滞为飞动,造成一种前人所盛赞的“活泼泼”的气势。
同时,这句话为下文的“雨从头上湿到胛”做铺垫。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突出农事之艰苦,体现了农家吃苦耐劳的精神,也突出了农事紧张这一题旨。
11~12.【答案】D、【参考答案】(1)相同点:都写到了劳动时的繁忙景象。(2)不同点:①刘诗侧重写拔秧,并描写了当时自然环境,以及农人起早劳动的艰辛。②杨诗侧重写插秧,描绘的是雨中抢插秧苗的紧张忙碌的情形。(意思对即可)
【解析】1. D选项“借代”错误,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2. 刘诗,“农夫楫楫清波阔,秧稻茸茸森石发,父儿呼唤手拔齐,千把万把根连泥”描写了拔秧劳动时繁忙的场景;“四更乘月躇陇陌,晓烟渐散东方白”是自然环境描写,描写农人乘月到田间起早劳作的场景。“四更”是时间,强调劳作时间之早,“乘月”“晓烟渐散东方白”描绘了劳作的自然环境,突出农人早起就投入繁忙劳作的生活。
杨诗,侧重写插秧,描绘的是雨中抢插秧苗的紧张忙碌的情形。全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结合以上分析,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做比较赏析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