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综合复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综合复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7 10:0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综合复习
一、单选题
1.阅读下图,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B. 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 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 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2.下列选项中,对下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 过程特别艰难,可能预示着这一次收获很大。
B. 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困难。
C. 对努力挣得的东西,人们会牢牢地抱住不放。
D. 懂得知足常乐,会使生活中的困难更少一些。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家文化是一种植根于世代传承的家庭家族文化土壤、体现我们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文化,基本构成包括家训(家教)、家风、家礼、家德、家学和家史文化等,钱氏世家文化也是这些家文化元素的统一体。
据检索,钱氏世家各个支脉的家谱中,多有家训族规,其中三篇家训是其典型代表。一是该家族始祖吴越王钱镠的《武肃王八训》(以下简称《八训》),这是该家族最早的家训。家训总结了当时不少大族家教家风不良致使破家亡家的教训,告诫子孙睦亲齐家,仁和处世,尊祖敬宗,恪守家风。二是《武肃王遗训》(以下简称《遗训》),该家训是钱镠临终前对子孙的嘱托。钱镠在介绍自己从军理政50余年经历后,告诫子孙体国恤民,“莫爱财无厌征收,毋图安乐逸豫,毋恃势力而作威,毋得罪于群臣百姓”。《遗训》将维护国家统一、使百姓免受干戈之苦的谆谆嘱托、民为邦本的意识和浓浓的家国情怀融入家训之中。三是广德钱氏前清举人钱文选辑录的《钱氏家训》。在继承家训的基础上,总结钱氏各族家庭教育实践经验,采辑历代先贤治家教子处世的格言警语修订而成,保留了《八训》和《遗训》的基本教化理念,是留给钱氏家族子孙的重要精神遗产,成为钱氏后人的人生行为指南。
从钱武肃王的家训中,可见其家德文化优良。《八训》列举了江西钟氏养子不训、亡败其家,河中王氏、幽州刘氏兄弟自相鱼肉、构讼破家、子孙皆绝等家族的沉痛教训,告诫子孙“兄弟如手足”“兄弟相同上下和睦”。钱文选辑《钱氏家训》之“家庭”篇更强调“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该家族《埃山钱氏宗谱》中“治家”条也有云,“处家之道,当恩义兼至”“兄弟乃一体所分,全要休戚相关”等等。这种家德文化对子孙的成人成才起着重要作用。
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世代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的风气、风尚、风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良好家风一旦形成,就能使家人耳濡目染,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约束和激励子弟在家庭生活中继承父祖的优良品德和传统。钱氏世家尤其重视家风培育,武肃王《八训》和《遗训》中都强调,“绍续家风、宣明礼教,子孙若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破吾家门”,“坏我家风,须当鸣鼓而攻”。
我国的家文化特别注重积累、传承,家学渊源使得子弟较早接受文化的开蒙教育,精湛的器物文化、艺术创作技能依靠家庭的代代相传,学术研究及其思想理论成果在家族后代子孙的传承中发扬光大。班彪与儿子班固、女儿班昭都是史学大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是书法大家,苏洵与苏轼、苏辙父子都是文学大家。钱氏世家亦然,其家学传承的成功是家族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
今天的中国,家庭虽然小型化了,但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依然是人们的生活场所和社会基本单位,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情感归宿。唐朝名相张九龄云:“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全面梳理、汲取钱氏世家文化的积极成分,有利于促进家庭建设和家风培育。
(摘自陈延斌《吴越钱氏世家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材料二: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犹如无处不在的空气,弥漫在家庭的每个角落;犹如绵绵细雨,滋润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家风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个人和家庭层面说,家风影响着每个家庭、每个成员的生活,浸润着家庭成员的精神和心灵,对家庭中每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生活方式等都有深刻影响;从社会和国家层面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国风的基础。
什么样的家风才算好家风?如果说100个家庭有100个家风,那么也可以说100个好家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引领家庭成员向上向善。好家风就是要“积善”并且要谨防“积不善”,这是判断好家风的标准。
好家风由家庭文化、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很多要素构成。向上向善的家庭具有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等良好美德与行为,向上向善的家庭会主动拒绝不良行为。有人认为家风是自家的事,“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但家风也要有家国情怀,要把个人发展、家庭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要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因此,好家风还要处理好“虚”与“实”、“小家”与“大家”这两对关系,这才是好家风的模样。
行为是家风的外部呈现,当我们描述某个家庭的家风时,常常会说一些具体行为,如“他们家爱运动,一家人经常去跑步”“他们家很友善,见面总是主动打招呼”“他们家挺懒,家门口从不打扫”……这些呈现出来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不同的家风,家风的内核是价值观,家风的外显是行为,价值观通过行为呈现出来,固定为习惯并传承下来,最终成为家风。
建设良好家风要落到具体行动上,要先构建好和谐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要重视沟通,还要形成好的学习氛围,要更重视规则和习惯。
(摘自孙宏艳《好家风要“有模有样”》)
3.下列对吴越钱氏人才辈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越钱氏将民本意识和家国情怀融入家训,形成优良的家德文化,进而影响代代后人。
B. 吴越钱氏注重家风的培育,以优良家风来约束、激励子弟继承父祖的优良品德和传统。
C. 吴越钱氏特别注重家学传承,优良深厚的家学渊源使得子弟较早接受文化的开蒙教育。
D. 始祖吴越王钱缪通过三篇家训总结了各大族的家教经验,并以此作为子孙行为的指南。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为说明“家风”,材料一运用下定义的方法,材料二运用比喻的方法。
B. 同为论证“家风”之重要性,材料一以引证为主,材料二以正反对比为主。
C. 两则材料都论述了“家风”,都认为优良的家风于家于国都有重要作用。
D.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关注到了“好家风”既要“积善”,又要谨防“积不善”。
5.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费孝通《乡土中国》论述家庭:“‘家庭’这个社群是暂时性的。”
B. 曹雪芹《红楼梦》:“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
C. 曾国藩留下十六字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D. 巴金《家》:“家隔开夜的恐惧,没有隔开夜。家隔开雨的寒冷,没有隔开雨。”
6.《礼记·大学之道》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请结合材料一对这句话的涵义加以分析。
7.作为家庭中的晚辈,你可以为建设良好家风做些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李石,字子坚,辽阳人,贞懿皇后弟也。海陵迁都燕京,石随例入见。海陵指石曰:“此非葛王之舅乎?”葛王,谓世宗也。石知海陵忌宗室,秩满,托疾还乡里。世宗留守东京,海陵使副留守高存福伺察世宗动静,石因劝世宗先除存福,然后举事,世宗从之。大定元年,以定策功为户部尚书。阿琐杀同知中都留守蒲察沙离只,遣使奉表东京,而群臣多劝世宗幸上京者。石奏曰:“正隆①远在江、淮,寇盗蜂起,万姓引领东向,宜因此时直赴中都,据腹心以号令天下,万世之业也。惟陛下无牵于众惑。”上意遂决,即日启行。安化军节度使徒单子温,平章政事合喜之侄也,赃滥不法,石即劾奏之。既退,宰相或问石奏事何久,石正色曰:“正为天下奸污未尽诛耳。”闻者悚然。石司宪既久年浸高诏曰太后兄弟惟卿一人故命领尚书事军国大事涉于利害识其可否细事不烦卿也进封平原郡王上表乞骸骨,以太保致仕。十六年,薨,谥襄简。山东、河南军民交恶,争田不绝。有司谓兵为国根本,姑宜假借。石持不可,曰:“兵民一也,孰轻孰重?国家所恃以立者,纪纲耳。纪纲不明,故下敢轻冒。惟当明其疆理,示以法禁,使之无争。”趣有司按问,自是军民之争遂息。北京民曹贵谋反,大理议廷中,谓贵等阴谋久不能发,罪止论斩。石是之。又议从坐,久不能决。石曰:“罪疑惟轻。”入,详奏其状,上从之,缘坐皆免死。北鄙岁警,朝廷欲发民穿深堑以御之。石曰:“北俗无定居,出没不常,惟当以德柔之。不可疲中国有用之力,为此无益。”议遂寝。明昌五年,配享世宗庙廷。
(选自《金史·李石传》,有删改)
【注】①正隆,金海陵王的第三个年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司宪既久/年浸高/诏曰/太后兄弟惟卿一人故命/领尚书事/军国大事/涉于利害/识其可否/细事不烦卿也/进封平原郡王/
B.石司宪既久/年浸高/诏曰/太后兄弟惟卿一人/故命领尚书事/军国大事/涉于利害/识其可否/细事不烦卿也/进封平原郡王/
C.石司宪既久年浸高/诏曰/太后兄弟惟卿一人/故命领尚书事/军国大事/涉于利害/识其可否/细事不烦卿也/进封平原郡王/
D.石司宪既久年浸高/诏曰/太后兄弟惟卿一人故命/领尚书事/军国大事/涉于利害/识其可否/细事不烦卿也/进封平原郡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室,指国君或皇帝的宗族,历代专设官员来主管宗室的事务,如“宗正”。
B.太保,官名,周代始置,古三公之一,位次太傅。亦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
C.中国,在古时含义不一,初时本指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有时也指京师为“中国”。
D.配享,指功臣祔祀于帝王宗庙;也指孔子弟子或历代名儒祀于孔庙。文中指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石行事周密,协助世宗举事。世宗留守东京,海陵王派副留守高存福暗中监视世宗动静,李石劝世宗先除掉高存福,后举行暴动,世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B.李石考虑深远,提出不同意见。在多数群臣劝世宗驾临上京时,李石建议应趁此机会直接奔赴中都,向天下发号施令,建立千秋万代的大业。
C.李石正直敢言,弹劾贪污官员。平章政事合喜的侄子徒单子温担任安化军节度使,李石弹劾他,宰相很不满,问为何弹劾时,他的回答义正词严。
D.李石熟悉北地,建议十分中肯。北人要进犯,朝廷想发动百姓挖深沟来抵御,李石认为北人居无定所,可用怀柔政策待之,他的建议得到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民一也,孰轻孰重?国家所恃以立者,纪纲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议从坐,久不能决。石曰:“罪疑惟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沈从文的墓碑是一块大石头,正面刻着他这样两句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有一种在20世纪的中国的关于自我的典型叙述,就是在生命经验的过程中,猝然遭受某种转折性的震惊时刻,因而“觉醒”。这种“觉醒”是“现代”的“觉醒”,“觉醒”以前糊里糊涂,“觉醒”之后______,焕然新生。但是,这种断裂式的“觉醒”没有发生在沈从文身上。他的“我”,不是抛弃“旧我”后新生的“新我”,而是以往所有的生命经验一点儿一点儿积累、扩大、化合而来的,到了一定程度,就______地确立起来。这样确立起来的自我,有根源,有历史。“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么来的?生命的来路______。可以说,它们基本的不同在于断裂式“觉醒”的“新我”是靠否定自己的历史而确立的,而沈从文的自我是通过肯定自己的历史而确立的。
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______ ______ ______
10.文中画横线部分的两个“我”字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正的文化自信,并不是 ① 、盲目排外,而是要开放包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兼收并蓄、 ② ,不断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涵养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新时代中国青年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世界、融入世界,在对外交流合作中更加理性包容、自信自强。中国青年要在各种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参与全球青年事务治理,积极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交往。广大青年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真正的文化自信,更不是 ③ 、简单复古,而是要坚持守正创新。创新是最好的传承,而青年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今日之中国,“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呼唤广大青年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青年要 ④ 、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青春的动能和活力。
好风凭借力,正是扬帆时。广大青年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奋发有为,定能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1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3.文中“文博热”“文创风”引号用法相同,下列四处引号用法和文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前人评论说:“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
B. 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该院发布了《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C.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D. 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的一组是( )
A. 罅隙 沧桑 稠密 酣畅淋漓 B. 峥嵘 狭隘 吐哺 雕栏玉器
C. 墙櫓 执坳 孱头 雄资英发 D. 摈弃 虔诚 窸窣 催眉折腰
五、作文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如果一个人被铁链紧紧地锁住了,那翅膀对他有什么用处呢?”——【德】沙米索
②“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没有堤岸,哪来江河?”——【美】金斯伯格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整个图形分为两部分,内部直线勾画的不规则三角形代表“现有的VR体验”,外面虚线勾勒的等边三角形代表“期许的VR体验”,由此可知C、D两项表述正确。内部勾画的三个箭头线分别是“沉浸的知觉体验”“自如的行为体验”“梦幻般的精神体验”,代表VR技术提供的三个维度的体验,由此可知A项表述正确。由图可知,现有的VR技术在三种体验上的发展并不均衡,但并没有体现出发展速度,所以B项表述没有依据。故选B。
2.【答案】A
【解析】画面上是一只兔子在拔萝卜,它已经拔出了一些小萝卜,正在奋力地拔一个大萝卜。地面下的大萝卜象征的是大收获,而不是“困难”。排除B、D两项。大萝卜还在地里,并未拔出,还不属于“挣得的东西”。排除C项。故选A。
3~7.【答案】D、B、C、【参考答案】①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建设好家庭,培育好家风,就能保障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②吴越王钱缪正是先修撰家训整顿家庭,后治理好他的国家,证明了“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道理。、【参考答案】①要多学习,了解并传承家庭中的优良传统。②要多与父母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③要多积善,重视规则和习惯,涵养自身品德。④要把个人发展、家庭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家国情怀。
【解析】1. D选项“始祖吴越王钱缪通过三篇家训”错,从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始祖吴越王钱缪只有前两篇家训。三篇家训指的是钱氏世家的家训族规。
2. B选项“材料二以正反对比为主”错误,材料二在论述家风的重要性时并未涉及反面论述。
3. 材料一观点是“家文化是一种植根于世代传承的家庭家族文化土壤、体现我们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文化”“我国的家文化特别注重积累、传承”。
A选项旨在说明“家庭”社群是暂时性的,材料一并不涉及社群暂时性内容。
B选项旨在说明四大家族之间的密切关系,与材料一无关。
C选项说的是曾国藩对家人的教诲,为人、处事、持家要保持勤俭、刻苦,这种教导与传承,便是家风的体现,与材料一的观点一致。
D选项是指虽然作为房屋意义上的“家”有遮风避雨的功效,但却并没有让人心远离黑暗与寒冷,因而并不是家人内心寻求的精神归宿。这个层面上的“家”显然与材料中作为重要精神遗产的家风,是不匹配的。
4.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意思是,要想治理好国家,必须先把家庭治理好。
结合材料一“家庭虽然小型化了,但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依然是人们的生活场所和社会基本单位,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情感归宿。唐朝名相张九龄云:‘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可知,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建设好家庭,培育好家风,就能保障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
结合材料一“吴越王钱镠的《武肃王八训》……家训总结了当时不少大族家教家风不良致使破家亡家的教训,告诫子孙睦亲齐家,仁和处世,尊祖敬宗,恪守家风”“《遗训》将维护国家统一、使百姓免受干戈之苦的谆谆嘱托,民为邦本的意识和浓浓的家国情怀融入家训之中”“是留给钱氏家族子孙的重要精神遗产,成为钱氏后人的人生行为指南”可知,吴越王钱缪正是先修撰家训整顿家庭,后治理好他的国家,证明了“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道理。
5. 结合材料一“全面梳理、汲取钱氏世家文化的积极成分,有利于促进家庭建设和家风培育”和材料二“要形成好的学习氛围”可知,要多学习,了解并传承家庭中的优良传统。
结合材料二“要先构建好和谐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要重视沟通”可知,要多与父母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结合材料二“好家风就是要‘积善’并且要谨防‘积不善’”“要更重视规则和习惯”可知,要多积善,重视规则和习惯,涵养自身品德。
结合“家风也要有家国情怀,要把个人发展、家庭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要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可知,要把个人发展、家庭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家国情怀。
8.【答案】(1)B
(2)C
(3)C
(4)1)兵、民是一样的,哪个轻哪个重?国家所依仗来立国的,是法制罢了。
2)又商议有牵连的人(的罪行),长久不能定夺。李石说:“罪行有疑点(不能肯定),只有从轻处理。”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石司宪既久”意为李石掌管法令已经很久了,句意完整,其后应当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太后兄弟惟卿一人”可译为:太后的兄弟只有爱卿一人了,句意完整。“故命领尚书事”,可译为:所以命令你统领尚书省的事,句意完整。二者间应断开,排除A项。故选B。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指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错误,“中国”指我国中原地区,位于黄河流域一带。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弹劾贪污官员”错误。据原文“安化军节度使徒单子温,平章政事合喜之侄也,赃滥不法,石即劾奏之”可知,徒单子温贪赃枉法,选项忽略了“不法”。此外,据原文“既退,宰相或问石奏事何久”可知,“宰相很不满”于文无据。
(4)略
【参考译文】
李石,字子坚,辽阳人,是贞懿皇后的弟弟。海陵王迁都燕京,李石按惯例入朝谒见。海陵王指着李石说:“这不是葛王的舅舅吗?”葛王,说的是世宗。李石知道海王陵猜忌宗室,任期届满,以有病为托词归还乡里。世宗留守东京,海陵王派副留守高存福暗中监视世宗动静,李石就劝世宗先除掉高存福,然后举行起义,世宗听从了他的意见。大定元年,李石因拥立世宗有功而拜户部尚书。阿琐杀了同知中都留守蒲察沙离只,然后派使者进东京上表,群臣中多数劝世宗驾临京都。李石上奏说:“海陵王远在江、淮一带,贼寇蜂拥而起,百姓都伸长脖子殷切盼望您,应该趁现在这个机会直接奔赴中都,占据腹心要地来向天下发号施令,这是千秋万代的大业。只请陛下不要被众人的蛊惑牵制。”皇上于是拿定了主意,当日就启行。安化军节度使徒单子温是平章政事合喜的侄子,贪赃枉法,李石上奏弹劾。退朝后,宰相又问李石为何长时间奏事,李石严肃地说:“正是因为天下奸邪的人还没有被完全诛杀。”听闻这话的人都感到惊惧。李石掌管法令已经很久了,年纪渐大。皇帝下诏说:“太后的兄弟只有爱卿一人了,所以命令你统领尚书省的事。有关国家军队的大事,涉及利害关系,议定其是否可行,至于琐细的事情,就不烦请爱卿了。”又进封李石为平原郡王,李石上书请求退休,以太保的身份退休。十六年去世,谥号是襄简。崤山以东、黄河以南的军民关系很坏,争田的事没有停止过。有司认为军队是国家的根本,暂且应予宽容。李石持不同意见,他说:“兵、民是一样的,哪个轻哪个重?国家所依仗来立国的,是法制罢了。法制不明,所以下面敢于轻视和冒犯。只有明确划分他们的田地疆界,公布法律禁令,让他们不再争执。”催促官员去查办,从此军民的争夺就停止了。北京百姓曹贵谋划造反,大理寺官员廷议时,说曹贵等人的阴谋长时间不能付诸行动,定罪最重是处斩。李石同意这个意见。又商议有牵连的人(的罪行),长久不能定夺。李石说:“罪行有疑点(不能肯定),只有从轻处理。”他进朝,向皇上详细汇报了情况,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因此与本案有牵连的都免于死罪。北部边疆一带年年告急,朝廷想发动百姓挖深沟用来抵御北人。李石说:“北人不定居,出没无常规,只有以德政对他们采取怀柔政策。不能把京师有用的民力搞得很疲劳,这样做一点好处也没有。”原来修深壕的建议被搁置。明昌五年,李石配享世宗庙廷。
9~11.【答案】【参考答案】①. 恍然大悟 ②. 自然而然 ③. 历历在目、【参考答案】“照我思索”中的‘我’指沈从文;“能理解‘我’”中的‘我’指自己。、【参考答案】在20世纪的中国,有一种关于自我的典型叙述,就是在生命经验的过程中,猝然遭受某种转折性的震惊时刻,因而“觉醒”。
【解析】1. 第一空,根据前文“觉醒”以前糊里糊涂和后文“‘觉醒’之后……焕然新生”,可知觉醒后不再糊涂、突然明白,所以填“恍然大悟”。“恍然大悟”:指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第二空,根据前文“以往所有的生命经验一点儿一点儿积累、扩大、化合而来的,到了一定程度”可知,这里强调自然发展,所以填“自然而然”。“自然而然”指出于自然发展、不经人力干预而收到的效果。
第三空,根据前文“这样确立起来的自我,有根源,有历史”,可知生命的来路非常清楚、一目了然,所以填“历历在目”。“历历在目”指远处的物体或景象看得很清楚或过去的情景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2. 这句话的意思是“依照我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解自己”,第一个“我”指沈从文自身,第二个“我”指看到这句话的人自己。
3. 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语病是语序不当,把“有一种”调整到“中国”和“关于”之间。
并且删去原文中“中国”和“关于”之间的“的”。
12~13.【答案】【参考答案】①唯我独尊(妄自尊大)②取长补短(扬长避短)③故(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因循守旧)④与时俱进、B
【解析】1.
①与“文化自信”相关,可知是说觉得自己的文化是最优秀的,看不起别人,可填“唯我独尊(妄自尊大)”。唯我独尊: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妄自尊大:没有根据的高看自己,狂妄自大;形容人狂妄地夸大自己,轻视别人。
②“兼收并蓄”的目的是吸取别人的长处,可填“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扬长避短: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
③此处与“复古”意思一致,与“创新”相反,是说不能守着老一套不肯改变,可填“故(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故(固)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墨守成规: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因循守旧: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
④与“勇于创新”搭配,是说青年要懂得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可填“与时俱进”。与时俱进: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
2. “文博热”“文创风”引号表特定称谓。
A选项表示引用;
B选项表示特定称谓;
C选项表示特殊含义;
D选项表示反语讽刺。
14.【答案】A
【解析】B选项“雕栏玉器”中的“器”应写作“砌”;
C选项“墙橹”中的“墙”应写作“樯”;“执坳”中的“坳”应写作“拗”;“雄资英发”中的“资”应写作“姿”;
D选项“摈弃”中的“摈”应写作“摒”;“催眉折腰”中的“催”应写作“摧”。
15.【答案】【参考例文】
乘骐骥以驰骋兮,束缚以达先路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若无堤岸,何来逝川?前车有辙,后车有道,行若无轨,何需大道?世间万物,看似潇洒而行,实则处于束缚之中。骏马驰骋,信马由缰,殊不知,前方已是深渊万丈。唯有给自由以束缚,方可行稳致远。
策马奔腾,而无束缚,摔下即是粉身碎骨。
木心言“从前的日色变得慢”,从前慢,人“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谨守规则,坚守良心。而今时代飞速发展,网络瞬息万变,稍有不慎,突破底线,就是万丈深渊。17岁男孩刘某诚心寻亲,却遭到众多网络暴力,可惜了年轻的生命;华师大一学生在网络上分享自己考研的喜悦,却因一头粉色染发遭到无数谩骂,终致其抑郁,5个多月后不幸离世……文不能言,字字诛心。屏幕后的你指尖轻动,却已让别人粉身碎骨。尼尔波兹曼曾说“每一种技术都既是包袱又是恩赐”,最近更有ChatGPT一夜之间爆火网络,网上冲浪,遨游科技,我们万不可忘了法律道德的束缚,这是保护他人,亦是自我保护。
风驰电掣,却无束缚,稍有不慎,万劫不复。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自古以来就有小人罔顾规则,谋名夺利。虽然他们早已摔下悬崖,遗臭万年,但时光流转,无视束缚的卑鄙者仍策马奔腾,层出不穷。当某些食品加工企业往低价米里违规添加香精冒充泰国香米的时候,当无执业资格的美容人员往消费者面部注射日用化妆品的时候,他们早已罔顾安全底线,忘了法律红线,更不要提人命关天;他们只顾在贪婪的路上策马奔腾,把“黑心钱”装进自己口袋,把风险留给消费者。终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受到全民抵制。毫无约束的贪婪,不仅害了别人,也让自己泯灭于历史的烟尘,万劫不复。
从心所欲不逾矩,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菜根谭》有言:“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航登彼岸。”刹那百转,皆在一念之间。当楚怀王一心变法强国,却忘了“亲贤臣,远小人”的帝王之道;当秦始皇梦想着“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却忘了“勤俭兴邦,奢侈亡国”之理。他们终期于尽,岂不痛哉!而唐太宗时刻不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心约束,终成“贞观之治”;建国74年来,我党时刻保持清醒警惕,约束自身,以法约民,让这九州山河,鸢飞于天,鱼跃于渊,国泰民安。
诚然,不当的束缚反会带来不便,甚至有损于自由。但无束缚的自由绝不是真正的自由,它只会如脱缰的野马,坠入深渊,万劫不复。人如此,企业如此,国亦如此。
万物皆有所待,给自由以束缚,而不是给束缚以自由。
【解析】审题:
第①则材料中“一个人被铁链紧紧地锁住”代表着“束缚”,“翅膀”代表着“自由”;此句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身体被束缚住了,即使他想要追求自由,或者有追求的资本,也无济于事。对此,考生可以思考“束缚与自由”的关系,“束缚”是否一定会阻碍“自由”。第②则材料则着重阐述束缚的重要性,这个句子可以看作比喻句,其中“堤岸”和“江河”具有比喻义,可以象征社会规范、法律对人的约束等。由此可知,本次作文要围绕“束缚与自由”展开。
自由和束缚是一对孪生兄弟,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相互依存,结伴而行。这个世界从来不存在没有束缚的自由,就如同不存在没有堤岸的河流。因此,想要自由,就必须接受束缚。没有不受约束的自由,因为自由都是有边界的。“你可以唱歌,但不能在午夜破坏我的美梦。”只有严格守住自由的边界,才不会干扰他人,进而保证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世界。反之,没有边界的自由,看似空间更大,其实最终必然会变成一场灾难。写作时,需要围绕平衡自由与束缚关系展开。自由是建立在束缚的基础之上的,自由与束缚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了束缚,就不会有真正的自由。
写作时可以安排成“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开篇先引出观点:唯有适度束缚,方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主体安排成分论点的结构,分论点一,束缚是花,自由是果。束缚是自由的前提,唯有花开,方得硕果。分论点二,自由是水,束缚是岸。岸虽阻遏了水的自由流淌,但也避免了水的泛滥成灾。分论点二,自由如骏马,束缚是缰绳。没有了束缚,自由会摔得粉身碎骨。结尾处可以深化:作为新时代公民的我们,接过世纪传承的接力棒,更应慎独自律,在束缚中前行。
立意:
1.束缚是自由的保障。
2.在束缚中接受相对自由,成就人生。
3.自由不逾矩,在束缚中成长。
4.为“自由”上箍,为“成就”加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