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Ⅲ湘教版1.3区域发展差异同步课件(3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Ⅲ湘教版1.3区域发展差异同步课件(3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2-15 22:4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一二三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1.四大地区
(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一二三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差异。一二三一二三(3)工业化差异。
①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快,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②东部地区工业产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③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占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
(4)城市化差异。
①城市化水平: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②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东部地区显著地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同类城市。一二三(5)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全方位开放开发战略,在区域不平衡发展的背景下,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对外开放差异。一二三二、南方与北方
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区域差异一二三思考讨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乡村四月》)当前,限制诗句描述区域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诗句描写的是江南春季的景象,它属于南方地区。因此,当前其限制性因素有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一二三三、西部大开发
1.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区位分析
(1)优势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
(2)制约因素: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一二三一二三思考讨论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宁夏银川召开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研究制定工作座谈会。会议全面总结了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研究制定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继续大力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积极推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和东西合作交流等方面,安排部署了当前及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制约因素?基础工作是什么?
提示: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开展边境贸易的地区优势;制约因素有基础设施差,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等。基础工作是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问题导引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6月13日的划分办法,为科学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下表为四大地区2012年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元)。注:东部地区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2012年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哪个地区?
提示最高的是东部地区,最低的是西部地区。
(2)从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看,东部地区高于其他地区,原因是什么?
提示东部地区面向大海,具有海运优势,且地势平坦,地域联系便捷;历史上,中国文化、经济、政治中心东移;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首先在东部地区兴起,东部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基础;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东部地区首先吸引外资,外向型经济发展时间早、速度快。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四大地区的比较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例题1
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探究一探究二材料二: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探究一探究二(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探究一探究二(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
对江苏的影响: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结合图1和图2,可以清楚地比较两省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矿产资源的不同特征。第(2)题,由材料一中的“有效风功能密度”信息,分析两省区的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第(3)题,由材料二分析两省区的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第(4)题,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技术力量强,但矿产资源缺乏;而新疆位于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新疆、江苏的相互协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第(5)题,霍尔果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有国家政策支持,这些都是其有利的发展条件。探究一探究二答案:(1) 探究一探究二(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二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地区差异
问题导引
我国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因而区域内部各地的自然景观、社会经济存在很大差别。该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可以划分为南、北两部分。
结合材料探究:
(1)气候差异是南、北方自然差异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南、北方分别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提示南方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属温带季风气候。
(2)南、北方的农业耕作制度有何差异?耕地类型有何差异?
提示南方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北方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南方与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
(1)地形:北方以高原、平原为主;南方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2)气候差异。探究一探究二(3)河流水文特征差异。 (4)植被与土壤:南方地区的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和水稻土为主要土壤;北方地区的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黄土和黑土为主要土壤。探究一探究二2.南方与北方工农业生产的差异 探究一探究二例题2
读我国某一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表,完成下列各题。(1)该地区的耕作制度是(  )
A.一年一熟或两熟
B.一年两熟或三熟
C.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D.三年两熟探究一探究二(2)下面的等值线图与该地区相符的是(  )
(3)造成该地区农作物收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供应不足
B.冬、春时有沙尘暴侵袭
C.地下水位变化大
D.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从表中农作物的品种及生长季节可知该地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其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第(2)题,秦岭—淮河一线以北1月均温在0 ℃以下,年降水量多为400~800毫米,属半湿润区,平均海拔较低,纬度较高,无霜期短。第(3)题,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为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因而影响农业生产。
答案:(1)C (2)A (3)D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差异,把全国划分
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不属于划分四大经济地区依据的是(  )
A.自然条件 B.人口数量
C.经济发展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2.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区对应一致的是(  )
A.吉林、辽宁、浙江——东北地区
B.内蒙古、山西、西藏——西部地区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地区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地区
解析:第1题,划分四大地区的依据是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第2题,结合四大地区的范围可知,浙江属于东部地区,山西属于中部地区,江西属于中部地区,故选D项。
答案:1.B 2.D1-2 3 4-5 61-2 3 4-5 6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一线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B.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是热带雨林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1月0 ℃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该线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该线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B1-2 3 4-5 6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地处西部地区的成渝、关中—天水、广西北部湾三大经济板块已逐步成型,有望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实现率先发展,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据此完成第4~5题。
4.当前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5.我国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 3 4-5 6解析: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金、技术、人才匮乏。东、西部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一是开发性投资;二是发挥地区优势,引进人才,推动区域产业的发展。
答案:4.A 5.D1-2 3 4-5 66.读青海省与广东省的轮廓示意图,完成下表。 1-2 3 4-5 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差异。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上,属于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深居内陆,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少,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因此城市化水平较低。广东省位于东部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地理位置优越,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均较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