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一二三一、区域经济联系概述
1.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区域经济合作
(1)概念: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也是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
(2)形成:一般在国家的主导下进行,或者是通过地方政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协商联系而形成。一二三3.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范围和目的不同,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一二三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东、西部经济合作明显加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西部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长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 东、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
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
4.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东部输出资金、技术、管理等
?
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一二三三、资源跨区域调配
1.地理背景
(1)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
①西部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能源资源优势突出。
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二三2.主要工程
(1)南水北调。一二三(2)西气东输。
①概况:以新疆塔里木气田为主气源,以我国东部沿海及中部地区为主要消费市场,以干线管道、重要支线和储气库为主体,连接沿线用户。
②线路:一线工程西起新疆,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和江苏,最后到达上海;二线工程干线西起新疆,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和江西,最后到达广东。一二三一二三(3)西电东送。
①西电东送是指开发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有下列三条输电线路。一二三②原因:我国水能资源分布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
③意义: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煤炭资源调配为例)
(1)调出地:煤炭资源减少、地面沉降、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
(2)调入地:大气污染、废渣处理等环境问题。一二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从区域产业发展来看。(2)从地域分布来看。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
欠发达地区环境污染加重三一二思考讨论广东边远地区为什么具备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
提示:广东省边远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也很丰富。近些年来,这些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许多地区已经具备了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型产业的能力,吸引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企业的迁入,产生了良好的产业集群效应。三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资源跨区域调配
问题导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输水,全长1 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南水北调?
提示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点,而北方人口、耕地较多,工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缺乏。
(2)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提示中线基本可以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水源地水质较好;输水过程中,水不易受污染。
(3)受水地区使用调来的水,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什么作用?
提示受水区因水量增加,有利于回补地下水,遏制并逐步改善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了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4)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为解决我国能源、水资源分布(生产)与消费不匹配的问题,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探究一探究二(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探究一探究二(2)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方法技巧
(1)图示法记忆南水北调的“三线”分布。探究一探究二(2)图示法记忆西电东送的原因和意义。 探究一探究二例题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全长9 102千米,项目总投资1 422亿元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2010年开始向广东输气。这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把来自中亚的天然气送到珠江三角洲及中南地区,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一探究二材料二:我国海外气源及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图。 探究一探究二(1)引入海外气源或塔里木新增气源是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建设的基础。你认为海外气源除哈萨克斯坦、里海地区外,还有可能来源于哪里?为什么?
(2)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是重点之一,试分析其优势。
(3)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支线经过青海、四川进入湖广地区,其原因是什么?对两地区的发展有何意义?
(4)与第一条西气东输管线相比,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有何优劣?探究一探究二解析:图中箭头表示天然气的来源及运输方向,由图可推断西气东输第二条线路的国外气源地为俄罗斯、中亚和西亚,这些地区石油、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大。从国外进口能源不仅要考虑运输费用和安全问题,还要考虑与能源输出国的关系,以保证能持续、稳定地提供能源。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是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西气东输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天然气研发也可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与第一条管线相比,第二条管线线路更长,覆盖区域更广,跨越地形、水文条件复杂区更多,因此投资更大,施工难度更大。探究一探究二答案:(1)西亚及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地区。
原因:这些地区天然气储量大,是能源富足区,商品率高;距离我国近,是我国陆上邻国或相邻地区,运输较为安全稳定。
(2)两国天然气储量大;陆上邻国适宜建设运输管道,并且不经过第三国家,能源安全有保障;可以不间断运输。
(3)青海柴达木盆地及四川盆地属于我国四大天然气分布区。
意义:可促进两地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两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两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当地天然气的使用,减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4)优势:气源更充足,可覆盖华中、华南能源短缺区。
劣势:西段所经地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投资大。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二产业转移
问题导引山东省在批复了依托黄河三角洲在东营兴建大规模加工制造业基地的请求后,又强力推出了“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新概念,要把山东半岛建成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制造业基地。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提示国内生产困难,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等。
(2)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对山东半岛有何影响?
提示增加地区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环境污染。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探究一探究二2.产业转移的影响 探究一探究二方法技巧
图示法记忆三种常见产业转移类型
(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转移。探究一探究二(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探究一探究二(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区域内部的产业迁移)。探究一探究二例题2
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箭头指向可知,M地区制造业的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M地区只保留了研发中心和专业的研究院所。第(2)题,产业转移对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地理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答案:(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1-2 3-5 6读珠江三角洲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2题。?
1.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
B.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
C.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
D.虚线箭头代表能源和资金
2.珠江三角洲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可能影响是( )
A.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
B.不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
C.减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压力
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1-2 3-5 6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可知,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劳动力。第2题,珠江三角洲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利于粤西地区的产业升级,能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质量,减轻环境压力,但不会导致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
答案:1.B 2.C1-2 3-5 6阅读材料,完成第3~5题。
材料一:“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和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主干管道起于四川达州,止于上海市,全长1 702千米。
材料二:“川气东送”工程示意图。1-2 3-5 63.除天然气外,图示地区具有全国意义的资源还有( )
A.森林、草场 B.水能、有色金属
C.铁矿、煤炭 D.铝土、石油
4.天然气作为能源,与煤炭相比( )
A.对大气污染严重 B.使用方便
C.燃烧效率低 D.开发利用难度小
5.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 )
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 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2 3-5 6解析:图示地区是我国水能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的地区。天然气作为气态能源,较煤炭在使用上要方便得多,同时燃烧效率高于煤炭,开发利用难度大,污染轻。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能源需求量很大,合理布局多条输气管道至上海,可保证上海对优质能源的需求。
答案:3.B 4.B 5.D1-2 3-5 6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阵地。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中国的前沿阵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1-2 3-5 6材料二:珠江三角洲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示意图。
(1)在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珠江三角洲作为产业转入区的原因是? 。 (字母)是珠江三角洲在第一次产业转移过程中接受的产业,主要为 ? 产业。?
(2)第一次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有何影响?1-2 3-5 6解析: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但是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挥政策和侨乡的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经过10年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实力大为增加,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逐渐丧失,再加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主导产业。1-2 3-5 6答案:(1)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优惠的政策
A 劳动密集型
(2)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缩短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进程。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其他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一体化。改变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环境,使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由原来的乡村变成高度工业化的地区,同时使部分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加重。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劳动力转向第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