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二三一、荒漠化的含义
1.概念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2.类型
(1)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2)人类滥垦滥牧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一二三思考讨论我国荒漠化土地集中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风沙危害十分严重,荒漠化逐年扩展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只分布在西北地区吗?
提示:不是。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样,受风蚀、水蚀、盐碱化、冻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都有分布,其中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一二三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1)气候。一二三(2)植被。
覆盖率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
↓
由乔木、灌木植被向灌木植被转变,直至荒漠
↓
大面积的地表裸露
↓
土壤失去植被保护以及对水的调节作用一二三(3)人类活动。 一二三二、荒漠化的危害
1.危害范围大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上亿人面临丧失土地的危险。
2.危害程度深
(1)经济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2)生态危害: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生产危害: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引发饥荒。一二三三、荒漠化的防治
1.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3.具体措施举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4.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思考讨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被称为“绿色万里长城”,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提示:“三北”防护林分布在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带,其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等。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
问题导引
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1998—2006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民勤当前面临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提示土地荒漠化。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当的工程建设和采矿等活动导致植被破坏;过度开采地下水、河流用水缺乏科学调度导致水资源短缺。
(2)分析甘肃民勤沙尘暴多发的地理因素。
提示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漠丰富,植被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多大风天气;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荒漠化的含义
对荒漠化的理解应理清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现用框图表示如下。其中,关于引起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特别是中纬度部分地区的气候朝暖、干的方向发展;二是存在一些不利的气象、气候条件,如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大、强劲的大风等。探究一探究二2.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探究一探究二延伸拓展
1.土地荒漠化与土地沙漠化的区别和联系
土地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过程,按其形成原因、分布地区和特点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其中“石质荒漠化”简称“石漠化”,是指在土层瘠薄的石山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都使许多耕地变成裸岩地。在我国,石漠化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在干旱、半干旱的灌溉农业区,由于采取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了土地盐渍化,主要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盐渍化称为次生盐渍化。土地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类型,指单纯风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区。探究一探究二2.气候干旱与荒漠化形成的内在联系
气候干旱是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探究一探究二例题1
“从春刮到冬,大风埋村屯,小风石头滚。”这是我国西北某省部分县市区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1)该省的这部分县市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湿地萎缩
(2)20世纪70年代以后,上述生态问题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 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据大风、石头、沙尘暴等信息判断该省的这部分县市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2)题,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结合图中草原的破坏判断人为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该省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1)B (2)B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二荒漠化的防治
问题导引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导致草场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及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说出上图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提示土地(草地)退化。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
(2)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提示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提示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和“草库伦”,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荒漠化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多种措施并举,以保护和提高植被覆盖率为基础,以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为条件,减缓人地矛盾,从而达到防治荒漠化的目的。探究一探究二②工程措施。 (1)封沙。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如下所示。
①生物措施。 探究一探究二(2)禁止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因地制宜,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通过兴建沼气池,利用太阳能、风能,推广省柴灶等措施来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从而达到保护植被的目的。
①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②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探究一探究二(3)合理利用水资源。
①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②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
③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4)生态移民: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适当生态移民。探究一探究二例题2
读“三北”地区沙漠沙地与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和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是 ,加上 特别是 的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2)在我国的沙漠中较难治理的是 ,原因是什么??
(3)呼伦贝尔附近的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这些沙漠容易治理和利用的原因是什么??
(4)防治荒漠化应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在半干旱农牧过渡区和干旱农作区,应将调整 结构和防风沙措施相结合,在干旱地带的沙漠边缘的绿洲,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合理分配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发展 农业。?
(5)分析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措施。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再加上高大山脉的阻挡,使其成为降水稀少、异常干旱的地区。第(2)题,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异常干旱,水资源缺乏或难以利用,从而使其成为我国最难治理的沙漠。第(3)题,呼伦贝尔附近的沙漠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该地水资源条件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这些沙漠相对容易治理和利用。第(4)题,防治荒漠化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农业要侧重发展节水农业。第(5)题,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治理措施主要从控制人口、调整产业结构、合理放牧、加大投入等角度分析。探究一探究二答案:(1)远离海洋 高大山地 青藏高原
(2)塔克拉玛干沙漠 水资源比较缺乏或者很难利用,几乎寸草不生。
(3)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水分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
(4)土地利用 节水
(5)主要原因:自然条件恶劣,干旱,风大,沙多,植被稀疏;人口增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治理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合理放牧,防止过度开垦,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加强管理,加强执法力度。探究一探究二方法技巧
“对症下药”,分析荒漠化治理的具体措施1-2 3-5 6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2题。
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 D.全球变暖
2.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解析:由该环境问题的形成条件可以推知该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在我国最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地区。
答案:1.A 2.B1-2 3-5 6下图是我国部分区域简图。读图,完成第3~5题。?
3.图中①②③④地区中,荒漠化主要是由水蚀作用引起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对于荒漠化带来的危害,说法正确的是( )
A.就全球看,荒漠化影响范围不大
B.荒漠化只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C.导致生物的生产力下降
D.荒漠化只会影响本地区1-2 3-5 65.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除在喀什实施“城北防护林”工程,新疆还将着重以伊犁河水蚀区、塔里木河中下游综合治理区、艾比湖周边风蚀治理区、塔里木盆地边缘风沙治理区为重点,推进土地荒漠化防治。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大面积退耕还林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1-2 3-5 6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第3题,③地区为黄土高原,主要是水蚀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因为该地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第4题,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影响范围大,涉及人口多;荒漠化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带来严重的生态和社会问题;荒漠化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沙尘会被大风带至其他地区,因此,荒漠化不只是影响当地。第5题,在塔里木盆地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不现实;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受水源限制。
答案:3.C 4.C 5.D1-2 3-5 66.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重点对北方地区的荒漠化问题,尤其是土地沙化问题进行集中治理,为此确定了中长期目标:到2030年,在巩固前期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人进沙退;到2050年,争取使凡能治理的荒漠化土地都基本得到治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沙漠和沙地分布图。1-2 3-5 6材料二:部分省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单位:万平方千米)。
材料三:部分省区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分布图。1-2 3-5 6(1)①荒漠的名称是 ,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2)(双选)①地和②地荒漠化比较严重,其荒漠化产生的共同原因主要有( )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
C.水资源的利用不当 D.过度农垦
(3)结合表格对比分析新疆和内蒙古在荒漠化土地和明显沙化趋势土地面积上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4)内蒙古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可采取哪些措施? 1-2 3-5 6答案:(1)塔克拉玛干沙漠 深居内陆,周围高山阻挡,降水稀少,风力作用强。
(2)BC
(3)如下表所示。
(4)合理发展畜牧业,防止过度放牧;加强人工草场建设;退耕还草;已沙化土地采取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