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聊城高一下期末]“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材料中“政策”的实施(3分)( )
A.促进了欧洲国家合作
B.反映了欧洲经济的急剧下滑
C.延缓了世界大战爆发
D.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
3分)( )
时间 事件
1922年 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1931年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5年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 日本军人制造兵变,法西斯控制政权
1938年 德国吞并奥地利
A.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
B.经济大危机的后果及影响
C.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疯狂扩张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3.[2023·福建福州高一下期末联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签约各国都保证用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这揭示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3分)( )
A.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B.美、苏、中、英四国的共同努力
C.美、苏等世界大国积极参战
D.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同作战
4.[2023·江苏泰州高一下期末]雅尔塔体系保卫战后和平与发展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大国合作来实现的,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表决程序来实现。这一设计(3分)( )
A.奠定了美苏主导构建的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B.有助于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
C.削弱了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
D.不利于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主权与利益
5.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B.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C.这个同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D.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特殊作用
6.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其根本目的在于( )
A.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
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
D.将冲突地区置于国际社会的共管之下
7.有人这样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8.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开罗宣言》 的发表( )
A.标志着中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表明中国的抗战从此得到美、英等国的援助
C.从国际法角度确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D.表明中国抗日战争正式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9.基辛格指出:“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与此相符的是( )
A.极力主张遵循“大国一致”的原则
B.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
C.靠软实力和价值观来维持世界秩序
D.着重强调秩序构建过程中的正义性
10.(2023·浙江统考)“集中大量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苏联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宁格勒和基辅等,把苏联红军的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进而击败苏联”,这是“巴巴罗萨计划”的基本内容。该计划的实施( )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B.使苏联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
C.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D.直接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1.雅尔塔体系在地球上划了“两条线”:一条线划在欧洲,线以东是战争中由苏军和当地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解放的地区,线以西是战争后期美、英、法军所到之处;另一条线划在远东,是美苏间背着中国蒋介石政府达成的协议。这“两条线”( )
A.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
B.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C.使和平解决争端具有更强操作性
D.原则上承认被压迫国家独立权利
12.(2023·湖北联考)关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美国计划首先“让英国人去打头阵,进行战略试探,等到美国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并出现适宜的战场形势时,再投入主力加入作战”。英国则希望苏德相争坐收渔利,同时借助美国力量恢复北非和南欧势力,以各种借口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这反映了( )
A.美国为战后主导世界体系做准备
B.英国世界优势地位面临美国挑战
C.一战时期美英存在矛盾利益分歧
D.二战英美盟国既合作又相互斗争
二、非选择题
13.[2023·河北邢台高一下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都根源于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的形成。列强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几个大国试图对全世界进行控制与争夺。他们以为本民族“谋利益”和“传播文明”的名义,对东方众多弱小与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侵略和掠夺,从而对整个世界进行瓜分,建立起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摘编自徐蓝《资本主义利益争夺和帝国主义国际秩序引发战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新的国际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其外在表现,则是美苏之间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1)结合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并概括其原因。(6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聊城高一下期末]“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材料中“政策”的实施(3分)( )
A.促进了欧洲国家合作
B.反映了欧洲经济的急剧下滑
C.延缓了世界大战爆发
D.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
解析:据材料“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可知,该政策是“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故选D项;二战后欧洲国家开始联合成立煤钢共同体,此时英国、法国同德国、意大利等处于敌对状态,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治事件,非经济问题,排除B项;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爆发,排除C项。
3分)( )
时间 事件
1922年 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1931年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5年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 日本军人制造兵变,法西斯控制政权
1938年 德国吞并奥地利
A.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
B.经济大危机的后果及影响
C.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疯狂扩张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解析:据“意大利法西斯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侵华战争”“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疯狂扩张,故选C项;德意日三国当时都是独立国家,与民族解放运动无关,排除A项;墨索里尼上台发生在经济大危机发生之前,排除B项;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D项。
3.[2023·福建福州高一下期末联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签约各国都保证用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这揭示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3分)( )
A.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B.美、苏、中、英四国的共同努力
C.美、苏等世界大国积极参战
D.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同作战
解析:据材料“各国都保证用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同作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协同作战,与正义与否无关,排除A项;二战胜利的原因是反法西斯国家的共同努力,不仅仅是四国努力,排除B项;材料强调二战胜利是由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共同配合,并非世界大国的积极参战,排除C项。
4.[2023·江苏泰州高一下期末]雅尔塔体系保卫战后和平与发展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大国合作来实现的,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表决程序来实现。这一设计(3分)( )
A.奠定了美苏主导构建的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B.有助于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
C.削弱了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
D.不利于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主权与利益
解析:据材料“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表决程序来实现”可知在国际事务中,五个常任理事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选B项;根据材料可知是五个常任理事国而非仅美苏两国,排除A项;安理会是联合国的一部分,是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表现,排除C项;五个常任理事国通过“一致决策”实现合作与互相制约,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长远看符合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主权与利益,排除D项。
5.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B.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C.这个同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D.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特殊作用
【解析】美、英、苏、中在宣言中签字排序的特殊性,反映了其他国家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特殊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
6.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其根本目的在于( )
A.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
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
D.将冲突地区置于国际社会的共管之下
【解析】维和行动固然能起到防止地区冲突升级、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的作用,但其根本目的与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一致,故选B项。
7.有人这样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解析】根据材料“竟出卖了小国主权”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史实可知,二战爆发前夕,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以满足法西斯的利益,但是最终没有避免战争,反而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故选B项。
8.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开罗宣言》 的发表( )
A.标志着中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表明中国的抗战从此得到美、英等国的援助
C.从国际法角度确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D.表明中国抗日战争正式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解析】《开罗宣言》 明确指出台湾等地要归还中国,这就等于从国际法角度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故C项正确;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在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排除A项;B、D两项均与《开罗宣言》的发表无关,排除。
9.基辛格指出:“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与此相符的是( )
A.极力主张遵循“大国一致”的原则
B.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
C.靠软实力和价值观来维持世界秩序
D.着重强调秩序构建过程中的正义性
【解析】由材料“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可知,基辛格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故B项正确;主张遵循“大国一致”的原则与材料中“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不符,排除A项;“靠软实力和价值观”与雅尔塔体系按国家实力确立战后世界秩序的实际不符,排除C项;基辛格强调要重视“合法性和权力”“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强调正义性,排除D项。
10.(2023·浙江统考)“集中大量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苏联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宁格勒和基辅等,把苏联红军的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进而击败苏联”,这是“巴巴罗萨计划”的基本内容。该计划的实施( )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B.使苏联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
C.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D.直接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从而使苏联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B项正确;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排除A项;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也直接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11.雅尔塔体系在地球上划了“两条线”:一条线划在欧洲,线以东是战争中由苏军和当地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解放的地区,线以西是战争后期美、英、法军所到之处;另一条线划在远东,是美苏间背着中国蒋介石政府达成的协议。这“两条线”( )
A.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
B.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C.使和平解决争端具有更强操作性
D.原则上承认被压迫国家独立权利
解析:根据材料“一条线划在欧洲,线以东是战争中由苏军和当地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解放的地区,线以西是战争后期美、英、法军所到之处;另一条线划在远东,是美苏间背着中国蒋介石政府达成的协议”可知,雅尔塔体系在地球上划的“两条线”,是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划分世界范围,进行“冷战”的表现,明显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B项正确;材料中描述“两条线”的特征,没有描述影响严重损害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以及解决争端的操作性,排除A、C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承认被压迫国家独立权利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2.(2023·湖北联考)关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美国计划首先“让英国人去打头阵,进行战略试探,等到美国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并出现适宜的战场形势时,再投入主力加入作战”。英国则希望苏德相争坐收渔利,同时借助美国力量恢复北非和南欧势力,以各种借口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这反映了( )
A.美国为战后主导世界体系做准备
B.英国世界优势地位面临美国挑战
C.一战时期美英存在矛盾利益分歧
D.二战英美盟国既合作又相互斗争
解析:根据材料“让英国人去打头阵,进行战略试探,等到美国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并出现适宜的战场形势时,再投入主力加入作战。……英国则希望苏德相争坐收渔利,同时借助美国力量恢复北非和南欧势力,以各种借口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可知,二战时期英美合作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同时又各自有自己的利益打算,合作与斗争同时并存,D项正确;材料体现英美之间对开辟第二战场的不同意见,而非美国为战后主导世界体系做准备,以及英国世界优势地位面临美国挑战,排除A、B两项;材料描述的是二战,而不是一战,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3·河北邢台高一下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都根源于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的形成。列强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几个大国试图对全世界进行控制与争夺。他们以为本民族“谋利益”和“传播文明”的名义,对东方众多弱小与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侵略和掠夺,从而对整个世界进行瓜分,建立起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摘编自徐蓝《资本主义利益争夺和帝国主义国际秩序引发战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新的国际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其外在表现,则是美苏之间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1)结合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并概括其原因。(6分)
解析:(1)据材料一“列强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几个大国试图对全世界进行控制与争夺”可知两次世界大战都根源于帝国主义的形成(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由大国争霸斗争引起;据材料一“他们以为本民族‘谋利益’和‘传播文明’的名义”可知旗号相似,是民族主义在西方国家恶性发展的结果;据材料一“从而对整个世界进行瓜分,建立起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可知战后都存在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其外在表现,则是美苏之间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可知从欧洲中心的格局演变为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可知二战影响;据材料二“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可知雅尔塔体系的奠基,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据材料二“其外在表现,则是美苏之间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可知冷战的推动。
答案:(1)相同点:两次世界大战都根源于帝国主义的形成(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由大国争霸斗争引起;旗号相似;是民族主义在西方国家恶性发展的结果;战后都存在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2)变化:从欧洲中心的格局演变为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原因:二战影响;雅尔塔体系的奠基;冷战的推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