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选择题
1.[2023·山西忻州五校高一下期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事件都倾向于发展成两个阵营之间实力的较量。一个特定的民族事件,如奥匈帝国弗朗西斯·费迪南大公的遇刺,已经无法由当事方在自身范围内解决。据此可推断,当时(3分)( )
A.集团对抗助推了一战的爆发
B.欧洲各国关注世界和平发展
C.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对比悬殊
D.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矛盾激化
2.[2023·山东淄博高一下期末]一战期间,英国对信鸽实行管控与保护并重的政策。从参战到1916年,英国一直暂停赛鸽活动。之后英国恢复了赛鸽训练和一定限制下的比赛,其主要考虑是军中信鸽的来源或许会因赛鸽活动的禁止而受到影响。这反映出英国(3分)( )
A.广泛动员参与一战
B.信鸽是军事通信的主要手段
C.民主权利受到限制
D.技术创新速度因战争而减缓
3.[2023·江苏宿迁高一下期末]1919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参加了巴黎和会条约审议工作,他认为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由一群残忍的胜利者做出的最邪恶的事情,实属自我毁灭行为。这一认识的依据是该条约(3分)( )
A.导致了新兴民族国家独立
B.对战败国的惩罚过于苛刻
C.维护了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D.使欧洲丧失世界优势地位
4.[2023·北京丰台高一下期中]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第四款规定,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该条款签署的目的是(3分)( )
A.废止德、奥在华租界和侵略特权
B.纠正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C.维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D.取消日本在中国山东攫取的各项特权
5.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某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旨在说明( )
A.德国军事实力强大 B.战争的残酷性
C.战争成为新技术催化剂 D.贝当为投降德国辩解
6.一战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核心地位。与此同时,美国和日本向它发起挑战,并最终超过了它;俄国也徐徐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这反映出( )
A.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 B.俄国世界霸权的确立
C.战后世界格局的改变 D.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
7.“马恩河之战后,双方开始向沿海地带机动,但无任何战略意义,只是把战线延长到海边。双方统帅部分别于11月15日和17日下令转入防御,建立筑垒阵地,从此西线机动战完全结束,转入阵地战。”该战场形势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用来说明( )
A.一战演变为持久战的原因
B.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目的
C.阵地战是最主要作战形式
D.同盟国不再推行任何机动战
8.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B.中国是国际联盟的会员国
C.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
D.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9.《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 )
A.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B.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
C.明确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
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
10.(2023·山东临沂)下图为1917年4月发表的漫画《挑选服装》,漫画中山姆大叔的外衣已经破旧不堪,他站在一排新衣面前进行挑选。三件样衣,从左至右依次是:“与德国单独作战”“美国军队加入协约国”“对协约国提供经济援助”。该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
A.欲放弃中立政策
B.担心介入欧洲的纷争
C.综合国力的强大
D.与德国矛盾不可调和
11. (2023·重庆期中)三国同盟形成之初,德国曾向意大利许诺,将来由意大利接管英法的全部海外殖民地。1915年,英法秘密与意大利取得联系,表示如果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阵营,意大利可以获得奥匈帝国的大片领土。同年,意大利与英法签订《伦敦条约》,开始加入进攻同盟国的行列。这反映出( )
A.意大利外交灵活务实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特征
C.殖民争夺的激烈残酷
D.两大军事集团推动大战爆发
12.(2023·河南濮阳)一战之前,外国对华投资的年均增长率的变化幅度同英美两国的经济周期一致,表现为英美两国经济扩张则加大对华投资,经济不景气则减少对华投资。一战之后,外国对华投资的年均增长率的变化幅度则只与美国经济周期保持一致。这一变化说明( )
A.西方列强侵华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一战对英国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C.世界金融中心已从英国转移到美国
D.一战后美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增大
二、非选择题
13.[2023·江苏如皋高一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战的遗留问题,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5月,《凡尔赛和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做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6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
材料二 一战中,军人死亡超过1 000万,战争耗费近3 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战后,不同国家、不同阶级和阶层,就如何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和立场出发,提出了各种新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针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的诉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战胜国对德国的处置方式。(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5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选择题
1.[2023·山西忻州五校高一下期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事件都倾向于发展成两个阵营之间实力的较量。一个特定的民族事件,如奥匈帝国弗朗西斯·费迪南大公的遇刺,已经无法由当事方在自身范围内解决。据此可推断,当时(3分)( )
A.集团对抗助推了一战的爆发
B.欧洲各国关注世界和平发展
C.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对比悬殊
D.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矛盾激化
解析:据材料“一个特定的民族事件,如奥匈帝国弗朗西斯·费迪南大公的遇刺,已经无法由当事方在自身范围内解决”,可知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故选A项;当时欧洲各国激烈争夺殖民地,并不关注世界和平发展,排除B项;帝国主义各国实力需要通过各国工业发展情况进行对比,排除C项;材料强调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烈,并不是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的矛盾,排除D项。
2.[2023·山东淄博高一下期末]一战期间,英国对信鸽实行管控与保护并重的政策。从参战到1916年,英国一直暂停赛鸽活动。之后英国恢复了赛鸽训练和一定限制下的比赛,其主要考虑是军中信鸽的来源或许会因赛鸽活动的禁止而受到影响。这反映出英国(3分)( )
A.广泛动员参与一战
B.信鸽是军事通信的主要手段
C.民主权利受到限制
D.技术创新速度因战争而减缓
解析:根据材料“其主要考虑是军中信鸽的来源或许会因赛鸽活动的禁止而受到影响”,可知英国在一战时期对信鸽的保护和禁赛政策主要目的是保障军中信鸽来源的稳定,反映了英国政府在动员一切力量参与战争,优先保障军事战争的需要,故选A项;一战期间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已经广泛使用,排除B项;对信鸽的管控和禁赛主要服务于军事战争的需要,不属于民主权利的范畴,排除C项;战争的客观需要会加剧军备竞赛,客观上促进技术创新,排除D项。
3.[2023·江苏宿迁高一下期末]1919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参加了巴黎和会条约审议工作,他认为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由一群残忍的胜利者做出的最邪恶的事情,实属自我毁灭行为。这一认识的依据是该条约(3分)( )
A.导致了新兴民族国家独立
B.对战败国的惩罚过于苛刻
C.维护了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D.使欧洲丧失世界优势地位
解析:据材料“一群残忍的胜利者做出的最邪恶的事情,实属自我毁灭行为”可知,该条约对战败国德国的惩罚过于苛刻,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加剧了德国民族复仇情绪,为二战埋下了伏笔,故选B项;导致了新兴民族国家独立是积极影响,而材料强调的是消极影响,排除A项;巴黎和会短期内维持了欧洲的稳定和平,但与“实属自我毁灭行为”不符,排除C项;二战使欧洲丧失世界优势地位,沦为二、三流国家,排除D项。
4.[2023·北京丰台高一下期中]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第四款规定,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该条款签署的目的是(3分)( )
A.废止德、奥在华租界和侵略特权
B.纠正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C.维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D.取消日本在中国山东攫取的各项特权
解析:据材料“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的规定,实际上是列强为了维护“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这使得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结束,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故选C项;题干中的规定实际上是为了维护“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1917年北洋政府已经废止了德、奥在华租界和侵略特权,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华盛顿会议确实是在会外纠正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但那是中日之间的关系,与《九国公约》的规定不符,排除B项;取消日本在中国山东攫取的各项特权是在华盛顿会议期间,由英美从中斡旋达成的结果,与《九国公约》的规定不符,排除D项。
5.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某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旨在说明( )
A.德国军事实力强大 B.战争的残酷性
C.战争成为新技术催化剂 D.贝当为投降德国辩解
【解析】材料“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故B项正确。
6.一战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核心地位。与此同时,美国和日本向它发起挑战,并最终超过了它;俄国也徐徐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这反映出( )
A.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 B.俄国世界霸权的确立
C.战后世界格局的改变 D.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
【解析】一战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形成以欧美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故A项错误;俄国此时并未确立世界霸主的地位,故B项错误;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并不等于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故D项错误。
7.“马恩河之战后,双方开始向沿海地带机动,但无任何战略意义,只是把战线延长到海边。双方统帅部分别于11月15日和17日下令转入防御,建立筑垒阵地,从此西线机动战完全结束,转入阵地战。”该战场形势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用来说明( )
A.一战演变为持久战的原因
B.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目的
C.阵地战是最主要作战形式
D.同盟国不再推行任何机动战
【解析】根据材料“双方统帅部分别于11月15日和17日下令转入防御,建立筑垒阵地,从此西线机动战完全结束,转入阵地战”可知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目的,排除B项;材料信息表明德国的速胜计划破产,转入阵地战,不能说明阵地战是最主要作战形式,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同盟国以后是否推行机动战,排除D项。
8.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B.中国是国际联盟的会员国
C.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
D.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英在亚太地区与日本的矛盾尖锐,为了遏制日本势力扩张,美、英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故D项正确。
9.《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 )
A.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B.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
C.明确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
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这意味着各国为了本国利益,可以进行“自卫”战争,说明《非战公约》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故A项正确;《非战公约》并未限制军备竞赛,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非战公约》不能有效地制止战争,并非主要说明《非战公约》明确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非战公约》不能有效地制止战争,并非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排除D项。
10.(2023·山东临沂)下图为1917年4月发表的漫画《挑选服装》,漫画中山姆大叔的外衣已经破旧不堪,他站在一排新衣面前进行挑选。三件样衣,从左至右依次是:“与德国单独作战”“美国军队加入协约国”“对协约国提供经济援助”。该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
A.欲放弃中立政策
B.担心介入欧洲的纷争
C.综合国力的强大
D.与德国矛盾不可调和
解析:根据“与德国单独作战”“美国军队加入协约国”“对协约国提供经济援助”可知,美国的选择都是要与德国进行作战,说明美国是要放弃中立政策,A项正确;美国的选择说明它要放弃中立政策,介入欧洲的纷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态度,并不能体现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和与德国的矛盾不可调和,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11. (2023·重庆期中)三国同盟形成之初,德国曾向意大利许诺,将来由意大利接管英法的全部海外殖民地。1915年,英法秘密与意大利取得联系,表示如果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阵营,意大利可以获得奥匈帝国的大片领土。同年,意大利与英法签订《伦敦条约》,开始加入进攻同盟国的行列。这反映出( )
A.意大利外交灵活务实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特征
C.殖民争夺的激烈残酷
D.两大军事集团推动大战爆发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欧洲)。根据材料“三国同盟形成之初,德国曾向意大利许诺,将来由意大利接管英法的全部海外殖民地。1915年,英法秘密与意大利取得联系,表示如果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阵营,意大利可以获得奥匈帝国的大片领土。”可知,德国向意大利许诺将英法殖民地由其接管,而一战期间,英法许诺意大利可以获得奥匈帝国的大片领土,从中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的海外殖民地,体现了一战的本质特征,即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一战的本质特征,而非外交灵活,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的确是对殖民的争夺,但材料没有体现其激烈残酷,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关于两大军事集团推动大战爆发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2.(2023·河南濮阳)一战之前,外国对华投资的年均增长率的变化幅度同英美两国的经济周期一致,表现为英美两国经济扩张则加大对华投资,经济不景气则减少对华投资。一战之后,外国对华投资的年均增长率的变化幅度则只与美国经济周期保持一致。这一变化说明( )
A.西方列强侵华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一战对英国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C.世界金融中心已从英国转移到美国
D.一战后美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增大
解析:一战前,在对华投资中,英美两国并驾齐驱,但是一战后,外国对华投资的年均增长率的变化幅度则只与美国经济周期保持一致,这说明一战对英美两国的影响不同,英国实力削弱,美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力增大,D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列强对华侵略的格局变化,排除A项;B项表述绝对,排除;通过材料无法看出世界金融中心的转移,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3·江苏如皋高一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战的遗留问题,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5月,《凡尔赛和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做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6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
材料二 一战中,军人死亡超过1 000万,战争耗费近3 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战后,不同国家、不同阶级和阶层,就如何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和立场出发,提出了各种新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针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的诉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战胜国对德国的处置方式。(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5分)
解析:(1)第一小问诉求,据材料一“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可知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据材料一“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可知要求修改和约(减轻对德国的处罚);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第二小问评析,据材料一“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可知处理方式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据材料一“全国上下群情激奋”可知为法西斯主义或极端民族主义抬头埋下隐患;据材料一“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可知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2)据材料二“一战中,军人死亡超过1 000万,战争耗费近3 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可知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据材料二“战后,不同国家、不同阶级和阶层,就如何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和立场出发,提出了各种新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可知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高涨;据材料二“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可知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据材料二“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可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答案:(1)诉求: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要求修改和约(减轻对德国的处罚);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评析:处理方式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为法西斯主义或极端民族主义抬头埋下隐患;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
(2)影响: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高涨;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