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卡玛林斯卡亚》欣赏,体验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特点的成因,并能够对俄罗斯音乐感兴趣;
2.通过分段聆听、对比音乐主题情绪风格,哼唱主题旋律,根据作品风格排序等手段,识记并能演唱两个音乐主题,了解其曲式结构;
3.熟悉作曲家格林卡及创作影响。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交响乐这一体裁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在欣赏一部比较陌生或篇幅较长的作品时,学生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昏昏欲睡的情况,《卡玛林斯卡亚》全曲长达6分钟,学生很可能会出现上述现象;为了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地听懂音乐,教师必须将赏析过程精练,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恰当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悉、学唱《卡玛林斯卡亚》的音乐主题,明晰《卡玛林斯卡亚》的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掌握俄罗斯民间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和两个音乐主题有机结合的创作手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通过情景创设导入课堂
1.教师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请同学们判断是哪个国家的歌曲?
2.同学们还知不知道俄罗斯有哪些音乐体裁?
活动2【导入】总结铺垫
总结铺垫:
俄罗斯是一个音乐文化十分丰富的国家,如:钢琴、小提琴、芭蕾舞都自成一个学派,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手风琴、踢踏舞影响广泛,成为标志性的艺术种类。
接下来,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感受俄罗斯的音乐魅力,走入——《俄罗斯民族风情》。
活动3【活动】《俄罗斯民族风情》课堂教学设计
一、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学习第一个音乐主题:
1. 观察它是几拍子?
2. 教师范唱,同学们学唱。
活动4【测试】聆听乐段A.B
(一)乐段A
①主题出现几遍?它是怎样变奏的?
②主题每次出现演奏的乐器是什么?
③它的速度是怎样的?力度是怎样的?
④情绪是怎样的?
(二)乐段B
1. 请同学们倾听乐段B,对比乐段A,回答问题
①主题变奏几次?
②每次主题变奏的乐器是什么?
③它的情绪是怎样的?比A段有什么不同?
活动5【讲授】体验第一个音乐主题环节总结
2.同学们说的特别好,两个主题的旋律悠长、舒缓,带着淡淡的哀伤。俄罗斯本是一个乐观开朗的民族,但是,长期的战争纷乱和沙皇的残酷统治,使歌曲的风格有了忧郁凝重的气质,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气质和强烈的尊严感。
活动6【活动】体验学习第二个音乐主题
二、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学习第二支旋律
1.哀伤的旋律过后,请同学们随着老师再学习第二个主题,观察它是几拍子?
2.教师范唱,同学们学唱。
3.请同学们观看《作曲家格林卡》片段,提出问题:
①背景音乐是什么?视频中是什么场面?
②力度怎样变化的?画面是怎样与之匹配的?
提示:脚步声判断人的行走方向;用学习过的动作模仿
③哪些乐器伴奏?
民乐种类繁多,如民间乐器风笛、芦笛、三角琴等。三角琴是一种长颈三角形的拨弦乐器,有6种不同大小的形状,声音短促、清脆、活泼。
活动7【讲授】体验第二个音乐主题风格总结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演唱的正是俄罗斯一支民间舞蹈音乐《卡玛琳斯卡亚》的音乐主题,俄罗斯人民能歌善舞,在节日喜庆、民俗集会上都少不了热闹的歌舞表演,体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活动8【测试】聆听、对比乐段C.D
(四)乐段C、乐段D
1.请同学们聆听一段管弦乐演奏的乐段C,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能数出变奏的次数?变奏的乐器依次是?
②它的速度是怎样的?它的力度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③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2.请同学们倾听乐段D,对比乐段C,回答以下问题:
①它的旋律有了怎样的变化?变奏了几次?变奏的乐器是?
②它的情绪呢?与乐段C有什么不同?
活动9【测试】作品整合、测评学生对乐段的整体把握
(五)整合
1.我们聆听了几个乐段,也分析了每段音乐的风格特点,下面,给大家一个小话题,请大家用以上乐段排列顺序,用音乐的语言叙述这个小故事:一位新嫁娘马上要离开自己的家出嫁了,亲友们前来道贺,大家欢聚在一起跳起舞蹈,簇拥着新嫁娘,和她一起离开家门。
①请同学们根据音乐风格讨论出乐段的排序。
②教师引导:引子的作用是引出音乐主题,请同学们判断接出音乐的段落是哪段?
③讨论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是段落A;因为它们的风格接近。
④教师总结:同学们想的都特别好,我们共同来总结一下:引子 +A + C + B + D
活动10【讲授】作品曲式介绍、作曲家介绍
2.其实,我们排列的乐段正是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创作的管弦乐作品《卡玛琳斯卡亚》,运用民歌《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和舞蹈音乐《卡玛琳斯卡亚》创作并以第二个主题命名的作品,采用了两个主题变奏二次交错而成的“双重变奏曲”。
3.格林卡的介绍:出生在一个庄园地主的家庭里,经常从农村歌手和农奴乐队那儿听到娓娓动听的民歌,这些朴素优美的俄罗斯民歌深深地打动着格林卡,使他从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为他一生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这些民歌引导他写出民族歌剧《伊万·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二者确立了俄国古典歌剧的两个基本分支──人民历史剧和神话史诗剧,《卡玛林斯卡雅》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柴可夫斯基曾说过,整个“俄罗斯派交响乐部孕育于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雅》之中。”
活动11【测试】完整地聆听作品,测试学生对音乐主题的识记程度
4.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请在音乐主题变更的时候举手示意。
活动12【活动】作品创作手段的探究拓展
5.思考
①作曲家是如何将两个不同的音乐主题有机结合的?
②请观察作品的曲式结构图,看看作曲家是怎样将乐段A和C、B和D结合的?
活动13【导入】作品创作特点总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思维
作曲家充分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的元素,结合西方专业的作曲手法,开启了俄罗斯专业音乐的创作之路,正如他所说:“创作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艺术家,不过是把它编成曲子而已。”
请同学们说说,从格林卡的创作履历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借鉴?
活动14【讲授】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索的是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和他的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它的音乐主题及创作方法,了解俄罗斯的音乐风格,课下能够搜集俄罗斯优秀的音乐作品,我们下节课再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