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复习范围:知识梳理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 字词
永垂不朽 瞻仰 巍峨 顶天立地 矗立 徐徐 丰功伟绩 镏金 庑殿 上溯 镶嵌 挑衅 怒形于色 勇往直前 峻峭 天堑
2、文学常识:
作者周定舫。正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纪念碑的主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提示了本文说明的对象,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
3、 本文的思路是: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抒写瞻仰感受。
4、 本文的写作顺序:采用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兼顾其他顺序的组织材料的方法。
5、 理解语句:
文中碑文里“三年以来”、“ 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有什么含义?
《巍巍中山陵》
1、 字词
巍巍 叱咤风云 断垣颓壁 栩栩如生 巉岩 嵯峨 灵柩 竣工 深邃 牌坊 琉璃 参错 穹隆
2、文学常识:
作者刘叙杰,这是一篇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心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2、 本文按照由外向内、由总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展开说明,先说明中山陵园的地理环境,后说到陵园的总体设计,再说明陵墓。
3、 准确理解“巍巍”的涵义
《凡尔赛宫》
1、 字词
摒弃 磅礴 镶嵌 挥洒淋漓 静谧 恬静 心旷神怡 粼粼 参天 婷婷
轶事 加冕 异曲同工
2、 文学常识:
作者吉祖英,本文说明了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突出表现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3、本文插入历史轶事,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短文两篇》
1、 字词
隅 登仙 憩 耸构 高标 河汉 重檐翼馆 闼 霞敞
2、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腾王阁和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唐人阎伯理写的《黄鹤楼记》,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此文选自《文苑英华·黄鹤楼记》,它以“仙”字贯穿全文,多用对偶句式。
3、《于园》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琅 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这篇园林小品按照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写于园,清新空灵,兼雅趣与谐趣于一身。
4、 文言实词
(1) 遂以名楼 名:命名
(2) 坐窥井邑 窥:看
(3)富人于五所园也 园:建筑园子
(4)非显者刺 刺:投名帖
(5)主人处处款之 款:殷勤招待
5、 文言虚词
(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于:在
(2) 遂以名楼 以:用、把
(3) 观其耸构巍峨 其:代词 代黄鹤楼
(4) 处处款之 之:人称代词 我们
第二课时
复习范围:阅读理解
(一)
《短文两篇》练习
1、 阅读短文《黄鹤楼》,回答下列问题。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 )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 ),高标(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 )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在文章空白处填上所缺的字词。(4分)
2、解释下列带点的字词。(16分)
隅( ) 遂 ( ) 翼 ( ) 其( )
窥( ) 倚( ) 耸构( ) 附( )
3、翻译下列语句。(9分)
观其耸构( ),高标( )
重檐翼馆,四( )霞敞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4、在文中,作者认为黄鹤楼“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的根据是什么?(3分)
5、用文中原句填空。(6分)
在文中, 刻画了黄鹤楼的整体形象; 对楼的建筑结构进行了具体描写; 形象地描写了登楼观赏景物的情态。 写出了作者的登楼感触。
6、请你写出有关黄鹤楼的诗句,不少于2句。(4分)
7、在文末有一个冒号,请你根据文意谈谈它的作用。(3分)
2、 阅读短文《于园》,回答下列问题。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 )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 ),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 )缠,以幽阴( )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 ),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在文中空缺处填上原文的字词。(5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6分)
步( ) 所园也( ) 刺( ) 款( )
缘( ) 以实奇( ) 陡( ) 槛( )
3、解释下列句子。(12分)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坐其中,颓然碧窈。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4、细读课文,说说本段依次写了园中的哪些景物? (8分)
5、你认为能够概括园中诸景物特点的一个词是: (2分)
6、你最欣赏园中景致的哪一处?请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6分)
7、对下面的景物进行描写,注意描写的顺序和角度,写出事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6分)
(二)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 ]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 ]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 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在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两组反义词。(4分)
近义词:( )—( ) ( )—( )
反义词:( )—( ) ( )—( )
2.在文中[ ]内填上适当的标点(2分)
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分析这句话的作用。(4分)
4.在这段文字中,涉及了哪些说明对象?(2分)
5.作者描写眼前景物时使用了哪两个比喻。(2分)
(1)
(2)
6.对于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B.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C.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摹状貌。
D.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南往北。
7.结合你自己的登山经验,分析文中加点的词语如何理解?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近义词:眺—望,犹—若;反义词:晨—夕,远—近。2. ; ——。3.无论 都 作用:与上文呼应,总结上文的景色描写。4.石阶、平台、祭殿。5.……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6.C。7.“垂直”意味着从入口处的石坊到平台之间的纯高度差是70米,但因为在实际游览中,中山陵是依山势而建,逐渐攀升的,所以游客可能不一定能感受到如此之大的高度差,这也体现了设计者的精巧构思,所以“垂直”一词不能删去,否则会产生歧义
(三)
阅读《黄鹤楼》,回答16—20题。(19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4分)
(1)四闼霞敞 (2)费祎登仙
(3)濑乡九柱 (4)州城西南隅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坐窥井邑 (2)遂以名楼
(3)返憩于此 (4)州城西南隅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2)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4.文中概括黄鹤楼外观特征的句子是
。为了说明黄鹤楼这一外观特征,具体描写黄鹤楼的位置,外观以及登楼所见的句子是 , , 。(5分)
5.对这篇文章解释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 ( )
A. 费祎登仙的传说,给全文抹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B.“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的重要性的扼要概括。
C.“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一组对偶,从正面突出了黄鹤楼的价值。
D.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1.tà yī lài yú 2.(1)城乡(2)命名(3)休息(4)角落3.(1)为何一定要到濑乡的老子祠,东阳的八咏楼,才可以观赏到应时的景物,遇会到神仙呢!(2)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4. 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5.C
第三课时
复习范围:综合练习
一、语感与运用(3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马厩( ) 摒弃( ) chù( )立 静mì()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订正。(4分)
中西合壁 络绎不绝 挥洒淋漓 磨肩接踵
富丽堂黄 永往直前 芳草如茵 栩栩如生
错别字
正 字
3、下面一段话中有4处错误,请找出两处并改正。(4分)
四日市的居民常年累月地吸入被二氧化硫及各种金属粉尘污染的空气,呼吸器官受到损害,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等……。既然四日市呼吸系统病患者大多一离开大气污染环境,病症就会得到解决,所以人们把这种病统称为“四日市哮喘病”。
(1)
(2)
4、对下面语段理解正确的一项( ) (3分)
苏州的小巷是饶有风味的。它整洁幽深,曲折多变。巷中多用弹石铺路,春天没有灰沙,夏日阵雨刚过,便能穿布鞋而不湿脚。巷子的两边都是高高的院墙,墙上爬满了长春藤、紫藤;间或有坠满了花的树枝从墙上探出头来。
A、苏州小巷洁净,曲折幽深。
B、苏州小巷都用弹石铺路,街上很干净,没有灰沙。
C、苏州小巷夏天雨小,穿布鞋都不湿脚。
D、巷子两边是爬满了长春藤、紫藤的院墙,墙上有时长满了花。
5、文学常识填空(2分)
《于园 》选自 (朝代)文学家 的 ,他还著有 、 等,
6、把下边对偶的诗句用直线连接起来(2分)
随风潜入夜 对影成三人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明月松间照 润物细无声
举杯邀明月 清泉石上流
7、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人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的一朵; , .
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 ,
。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8、仔细观察右边一幅漫画,说说它的讽刺意义。
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是 (3分)
(二)诗文赏析与运用4
渭城曲
王 维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10后两句中一个“更”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0分)
(一)诗文积累(4分)
11、周定舫认为远望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外观是:
12、在阎伯理的《黄鹤楼》中,我们可见黄鹤楼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二)古文阅读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②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③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④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以幽阴深邃奇。⑤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周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⑥瓜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1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芍药 ( ) 绝壑( ) 啾唧 ( ) 娠( )
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园中无他奇( ) ②缘坡植牡丹( )
③瓜洲诸园亭( ) ④于园可无憾矣 ( )
15、给课文划分层次。(用“/”表示)(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6、文中讲,园子的奇特之处在于“磊石”,“磊石”奇在:一是 ,二是 ,
三是 。 (3分)
17、请翻译第⑥句话:(3分)
18、读了《于园》一文后,你对于园有什么印象?(2分)
三、现代文阅读(45分)
(一)(25分)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舫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房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管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A、展览 B、展示 C、展开)它那变化无穷的奇妙景色。
19、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矗立( ) 纤细( ) 参错( ) 伏鳖 ( )
20、在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两组反义词。(4分)
近义词:
反义词:
21、对于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的美丽景色。
B、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C、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摹状貌。
D、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南往北。
22、本段重点说明的是( )(2分)
A、石阶 B、平台 C、祭殿
23、想想文段中横线处应该填写哪个词,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横线。(2分)
24、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吗?(3分)
25、请依据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4分)
工笔长卷:
泼墨山水:
26、你能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吗?请勾画出来。(2分)
27、结合文章本段和课文第二段思考,为什么吕彦直的设计构思能从众多设计中脱颖而出?世界上还有哪些建筑因为形状奇特而富于寓意?(3分)
(二)花山风景胜阳朔(20分)
在广西南宁市西南,有一片秀林环碧水,幽境藏奇岭的热带喀斯特地貌风景区,叫花山风景区。它是以其中一座具有最大规模的远古崖壁画的山峰──花山名命的。珠江水系的左江蜿蜒横贯全境,徐霞客当年泛舟左江,一路上但见时而峭壁夹峙,茫茫无路;时而水阔天开,柳暗花明。他曾经这样描绘:“舟行石峰中,或曲而左,或曲而右”,“余谓阳朔山峭濒江,无此岩之石;幽溪水激多石,无此石之奇”,“危崖叠翠,倒影汇潭,洵神仙之境。” .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已众所周知,然而,当你过花山之后,一定会发出“花山风景胜阳朔”的赞叹。花山景区胜于桂林、阳朔。不仅有桂林、阳朔那样的山、水、洞、石,它还有桂林、阳朔所没有的壁画。这崖壁画主要分布于从宁明、龙川到崇州一带的明江、左江沿岩悬崖峭壁上,有40多处大小不一的崖画群,绵延200余里。这些赭红色以人形为主,间有少量兽类形象的崖画,被当地人称为“人影”、“佩影”、“鬼影”。这些崖画一般都在离地面或水面30米一12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山势奇险,画面壮观,令人惊叹不已。画面主要反映了古代骆越族人民欢庆丰收、祝贺胜利、祭祀祖先、崇拜神灵等活动的情景。面积最大的一处崖画是在明江岩边的宁明花山崖壁上,有880平方米,计有人物画像1800多个,最大的长3米,最小的仅0.3米口从龙州棉江花山至崇左银山的崖画,构成举世罕见的水上画席。正是这些崖画,给花山风景区蒙上了一层原始而又神秘的色彩。
花山风景区崖画的时代大体上自战国,下至东汉,最迟也在唐以前。这些崖画是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在世界崖画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倘苦你舟游左江,亲临“游人水上看山舞,忘了看山画里行”的境界,领略画境与山水交融的绝妙意境,将会怡然忘情。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一种享受。
28、“或曲而左”中“或”的意思是 ;“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甲”的意思是 。 (2分)
29、花山景区的主要特点是( )(3分)
A.水激石奇 B.山势奇险 C.有壮观的崖壁画群 D.水上画郎
30、本文的说明顺序是:先说明 ,再说明
,最后说明 (3分)
31、用“——”在文中画出第2段的中心句。(2分)
32、文中第2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崖壁画的 (4分)
33、文中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同时还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3分)
34、文中介绍的崖壁画让人惊叹,不知那时的人是怎样创造这些崖壁画的。其实在世界各地,还有许多奇观之谜未解,等待人类去揭开它们的面纱,你能举个例子吗 (3分)
四、写作(55分)
将《家乡的 》补充完整,可写一处名胜古迹,也可写一种名优特产,比如动植物、自然景观等。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写成说明文,字数不少于500字。(55分)
答案
一、1、jiù bìng 矗立 静谧
2、
错别字 壁 磨 黄 永
正 字 璧 摩 皇 勇
3、“常年累月”改为“长年累月”;删掉“等”及省略号后的句号(或删掉“……”);“既然”改为“由于”或“因为”;“解决”改为“缓解”。 4、A 5、略 6、略 7、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盼无愧地作浪花这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 8、某些人只重钱财而忽视人格 9、清新明朗 10、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二、11、略 12、略 13、sháo hè jiū shēn 14、①特殊的,罕见的 ②顺着,沿着 ③众,各 ④心感不满 15、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6、实奇,空奇,幽阴深邃奇 17、略 18、略 三、19、chù xiān cēn biē 20、近:隐约、《依稀 宽大、辽阔 ;反:近观、远眺 晨、夕 21、D 22、B 23、B 24、使读者对石阶和大平台的高大留下明晰具体的印象 25、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房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管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 26、略 27略 (二)28、有的;第一 29、C 30、花山景区的位置和古人的看法;花山景区胜过阳朔之处──崖壁画;崖壁画的价值 31、花山景区胜于桂林、阳朔 32、是从分布、色和形、位置高度、内容四个方面说明的 33、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34、略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