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2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相对较差。多年来,各小学教学水平差距较大,大多偏远的小学,素质较低,基础薄弱,进入我校的学生差异非常大。由于学生小学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虽然经过上学期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字词掌握较差,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课外知识积累较少。结合本课学习的诗歌,课堂教学中仍然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安排了适当的训练。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我们今天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边塞诗。
活动2【活动】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佛”。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边塞诗、山水诗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写作背景:
王维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 Tǔbō)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
活动3【讲授】初读诗歌把握字音和朗读节奏指导。
(字音见课件)
在五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三顿,二二一或二一二句式,但为保持意义单位的完整,句式不一定这样细分,而可以采取比较粗略的方式,即五言为二三句式。
活动4【活动】课文赏析
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2、四个小组每组负责一联,两分钟后各组派代表回答。
合作探究:
1、这是一首诗?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边塞风光?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3、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归纳主旨:
这首诗叙事写景相结合。以大漠、春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实体,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因个人际遇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歌颂了守边将士以身许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品味佳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远。
1、从描写内容的角度赏析。
2、表现的思想感情的角度赏析。
比一比:
1、再读全诗,当堂背诵比赛。
2、小结。结合全诗,形成板书。
活动5【测试】反馈练习
1、表明边关局势紧张的诗句是:
2、《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
3、《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的诗句:
4、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活动6【练习】拓展延伸
自读下面的诗,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yú) 。白云回望合,青霭(ǎi)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hè)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必做题: 背诵默写这首诗。选做题: 把这首诗改写一篇散文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