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9+1高中联盟学考模拟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与鉴赏(共14小题,45分)
1.D
【解析】木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一些“空巢青年”认为自己得不到重视,是社会的“多余人”。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强加逻辑关系,原文第二段:此外,“空巢青年”还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学习丰富自我,要进一
步增加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和综合能力,以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增加在大城市生存的“筹
码”。C项,化“未然”为“已然”,原文第四段:长此以往,会导致“空巢青年”产生远离社会、排
斥社会的心理。D项,无中生有。
3.着重描写了槐蕊和秋蝉。突出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评分标准:景色2分,特,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分析景物描写的能力。
文学作品中,作者常通过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表情达意。就选文而言,此处的景物描写别具匠心。作者
没有详细描绘北平著名的景点,而是着重描写一些平凡细小的事物,来突出故都的秋味。
4.①运用拟人手法,如“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多用白描:
②用词:选文用词生活化,显得平实朴素。如“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等:
③句式:多用短句、散句,长短句结合,如“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
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评分标准:每点2分,写出两,点得满分。如答“语言风格质朴、平实自然”等也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类文本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语言特点主要是从字词、句式、修辞、语言风格等角度思考。
5.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分析并运用概念原理的能力。
当前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是教化权力衰落的根源”错,人口老龄化与教化权力衰落无关。故选A。
6.C
【解析】木题考查的是阅读和理解名著的能力。
C项,“开篇出场的甄士隐与冷子兴,有‘真事隐,假语存’之义”,人物安排错误,应该是“甄士隐和贾
雨村”。故选C。
7.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意思的能力。
“善”,应该是“揩拭”的意思。故选D。
8.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
例句和A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解释为“的”;B项代词;C项宾语前置句的标志;D项定语后
置句的标志。故选A。
9.C
【解析】木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成语、课文内容的识记。
“目无全牛”解释有误,应该是“现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故选
Co
10.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
A.行为:古义,动作也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B.须臾:古今同义,片刻、瞬间。
C.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D.小学:古义,小的学问;今义,实施初级教育的学校。
故选B。
语文学考模拟卷参考答案第1负(共3页)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9+1高中联盟学考模拟卷
语文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
定的位置上:
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卷上的
作答一律无效:
4.选择题一律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题一律用0.5毫米黑色字迹中性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
域内。
一、阅读与鉴赏(共14小题,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当前,在城市独居的青年人被称为“空巢青年”。“空巢青年”多数是80后、90后,他们在北上广等
大城市居住,面临着住所、交通、婚姻等诸多问题,部分人心理压力大、生活条件较差。但即便如此,多
数“空巢青年”仍不愿离开一线城市,依然在为梦想不懈奋斗。
要让“空巢青年”不“空心”,关键路径在于纠正“空巢青年”的心理偏差。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空
巢青年”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排解自身压力,比如参加活动、聚会等。通
过参加活动缓解压力,让自己内心产生愉悦感,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一些“空巢青年”往往以非理性的
视角看待“空巢”现象。“空巢青年”应积极主动改变心理认知,将自己的“空巢”现状视为成长成熟的
标志,将“空巢”过程中的孤单和寂寞转化成为人生财富。“空巢青年”要积极主动参与社会活动,融入
集体活动和社会组织中,比如参加兴趣小组、志愿者团队等。通过参与活动增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在交
流过程中排解自己的苦闷。此外,“空巢青年”还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学习丰富自我,要进一步获取知识
和技能,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和综合能力,以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增加在大城市生存的“筹码”。
“空巢青年”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居住环境不佳,“空巢青年”一般与周围邻居互不相识,在大城
市中独自生活极易产生孤独感。因而,一些“空巢青年”认为自己得不到重视,是社会的“多余人”。因
此,社区和公寓要充分保障“租售同权”,确保“空巢青年”租赁房屋能够享受到与购买房屋同等的待遇。
社区的相应配套服务要一应俱全,积极为“空巢青年”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让其在出租屋内也能感受到
归属感。
当前,一些人给“空巢青年”贴上了负面标签,不仅将“空巢青年”视为边缘人群,更错误地认为“空
巢青年”是“问题青年”“自闭青年”。如果一部分人使用“有色眼镜”看待“空巢青年”,长此以往,会
导致“空巢青年”产生远离社会、排斥社会的心理。
要让“空巢青年”不“空心”,就要对“空巢青年”心怀包容和用心呵护,让“空巢青年”真正感受
到源自社会的关爱。
(选自《人民论坛》2018年4月,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空巢青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空巢青年”多数是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独居的80后、90后青年人。
B.他们面临着住所、交通等诸多问题,部分人心理压力大、生活条件较差。
C.多数“空巢青年”面对各方面的压力,依然在一线城市为梦想不懈奋斗。
D.作为社会的“多余人”,“空巢青年”都认为自己得不到大家的重视。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空巢青年”只要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学习丰富自我,就能增加在城市生存的“筹码”。
B.社区应积极为“空巢青年”创造良妤的居住环境,例如相应配套服务要一应俱全等。
语文学考模拟卷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