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配套教学设计(7)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配套教学设计(7)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5 13:56:0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设计
一、重点鉴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略听《荒山之夜》。
二、课前预习:熟悉音乐主题,初步感受音乐情绪。
剪辑《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个主题;剪辑《荒山之夜》将音乐文件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聆听,记忆这些主题的主旋律,并试着用语言表现其基本情绪、意象。
三、拓展与探究部分课时比例适当加大,并穿插在鉴赏中进行,结合音乐解决几个学生可能接受的知识点。
1、引导学生对音乐做一些画面和情绪的表述。
2、《荒山之夜》,以“教堂钟声”众生为界点,说说前后音乐情绪意象的不同,两个形象间作者的写法有何不 同?
3、力度及力度变化的表现作用?
四、课后作业作为教学拓展环节的延伸:请同学们课后每人熟悉至少一首俄罗斯民歌,要求:熟唱并能准确表述歌曲的情绪情境。
五、设计思路:围绕学生可能掌握的知识点,如“速度、力度、抑扬顿挫。。。等与音乐情绪的关系”;“不同配器的不同表现作用”;“ 音乐与画面匹配”等,以探讨为手段展开教学。避免枯燥的讲解。
2教学目标
一、了解格林卡、穆索尔斯基两位俄国作曲家、了解民族乐派及强力集团。
二、准确把握不同乐段的音乐情绪意象;对两首管弦乐有基本的认识和记忆。
三、了解俄罗斯的民族风情。
3学情分析
一、学生来自农村地区,大多数基本谈不上有什么音乐素养,教学只能围绕最近基本的音乐常识开展。
二、管弦乐的学习,教师引导不好,会使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乏味,甚至艰涩,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如: 1、音、画、话结合
2、学生对乐器的好奇心
3、学生对讨论的热情等。
4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对乐曲不同主题的情绪情境的把握;反复聆听,留下印象。
二、教学难点:《荒山之夜》前半部分的音乐表现。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播放俄罗斯风情短片
简介:俄罗斯国土面积世界第一,人口约1.437亿,历史悠久,民族音乐资源丰富,有多首俄罗斯民歌世界闻名,其传统音乐既继承了欧洲古典音乐之精髓,又具有浓郁的俄罗斯地域风情,俄罗斯风格小调在世界民族音乐中格调鲜明,独树一帜!)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俄罗斯,走近俄罗斯音乐。
活动2【活动】《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赏析》赏析
一、抽学生试唱 《卡 曲》主题一和主题二 并简要谈谈对音乐的体会。
提示一 程度浅的学生可大概哼唱即可,可抽查个人与抽查小组两种方式结合教师注意肯定和鼓励
提示二 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对于完成不好主题,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再熟悉一下。
二、《卡 曲》赏析
1、【幻想曲】 教师播放PPT,学生随着背景音乐自行阅读相关资料。
教师强调:幻想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格林卡: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民族乐派之 父”。
   资料: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叙事曲。原指一种管风琴或古钢琴的即兴独奏曲。十 八世纪末叶起,幻想曲遂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如格林卡运用俄罗斯民间音乐写成的管弦乐曲《卡玛 林斯卡亚》幻想曲。原题名为《婚礼歌与舞蹈歌曲》。格林卡曲作于1848年。
2、引子。
提示:庄严、正式;蕴含饱满的颂赞和自豪情绪,将听者引入主题一。
3、第一主题。
(1)听第一遍后讨论:
A 基本情绪与联想?
(较慢、庄重;联想提示:巍峨的山脉;广袤的原野、森林;绵延的河流;庄严的教堂、庄 重的仪式。。。)
B 主题共重复进行几遍?音乐“交响”从第几遍开始?
(共4遍、第二遍开始)
(2)听第二遍,体会刚才讨论的成果。(同步播放PPT)
4、第二主题。
(1) 听第一遍后讨论:
A 基本情绪与联想?
(欢快,活泼,热烈。联想提示:欢乐的舞蹈;欢呼雀跃的人群;奔跑追逐的孩童;飞驰的火 车;渔夫网里跳跃的鱼群;牧场上涌动的畜群;工厂轰轰运转的机器。。。)
B 该段落力度跨度较大,思考力度变化再音乐中有着怎样的表现作用呢?
(提示:大小;远近;多少;情绪高低。。。)
(2)听第二遍,体会刚才讨论的成果。(播放PPT)
5、完整鉴赏全曲。
讨论:音乐表现的情感和思想?
情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人文和自然 风光的热爱与赞美。
思想:广泛的民族主义。
教师同步播放PPT,提示主题变奏以及过渡性段落。
活动3【活动】简略鉴赏《荒山之夜》
听音乐剪辑,讨论:
1、结合教材的资料,表述前后两个片段的音乐情绪和形象?
音乐形象:黑暗之神 强大而充满魔力,颂赞,狂欢的场景气势宏大而又纷繁凌乱,光怪陆离!
黎 明 清新而美丽!
音乐情绪: 黑暗:热烈、紧张;伴有压抑窒息感。
黎明:清新而舒缓,令人释然!
2、作曲家通过怎样的写作法表现这两种音乐情绪和形象?
(1)、黑暗:厚织体、强力度、管乐群和弦乐群、急促的旋律进行、一系列不协和的和声配置。
(2)、黎明:主调、旋律舒缓,优美;弦乐轻柔的演奏,长笛独奏悠扬,伴奏轻淡。
3、提示:从音乐中可以体会到,作曲家对“黑暗之神”情感比较复杂,有憎恶和反感;也似有一些敬畏的情绪。或许“黑暗之神”在作曲家内心有着很强烈的历史意味!
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及作业
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结合以往的经验,谈谈你对“俄罗斯”印象?
教师组织简短讨论,并作总结性发言,强调俄罗斯古典音乐的重要历史地位以及俄罗斯民族音乐 的鲜明风格。
二、强调重要知识点:1、格林卡 与 俄罗斯民族乐派
2、穆索尔斯基 与 强力集团
三、作业:课后至少深究一首俄罗斯民歌,留待以后安排讨论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