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图片导入,引导探究
1.组织教学: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一背景音乐声中欣赏有关体现俄罗斯民族风情的图片;
2.谈话引出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欣赏《如歌的行板》片段;
3.通过《如歌的行板》、引出《北方的星》、《在山上,在高高的山上》。
欣赏体现俄罗斯民族风情的音乐和图片、哼唱《如歌的行板》等旋律。
视听同步、师生谈话激起学生回忆,进入课堂情境。
让学生初步感受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的音乐素材取材于民间音乐。
活动2【讲授】欣赏感受,自主探究
带领学生聆听、学唱、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
想曲》的两个主题:歌曲《在山上,在高高的山上》、舞曲《卡玛林斯卡亚》。
初次聆听熟悉两个音乐主题;
跟钢琴学唱两个音乐主题;
给舞曲部分打上节拍,模仿舞蹈形式。
熟悉两个音乐主题片段。
听辨两个主题节拍、调式、速度、情绪有何不同?
两段民歌主题之间有何共同点?
学生回答问题。
复听两个主题、深入探究两个主题之间的联系。
作曲家通过什么方法来丰满这个只用了两个民间音乐素材写成的音乐作品,学习变奏。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
学习变奏这一创作技法。
教师抛出问题:作曲家是如何将各个音乐素材串联起来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习《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格林卡使用的“整组交替”的创作技法。
聆听四个乐曲主题部分,边听边思考:
1.第一主题有几次变奏,每次变奏分别采用了什么方式进行变奏?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音色?
2.第二主题有几次变奏?采用了什么方式进行变奏?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分解音乐,深层次赏析音乐作品。
完整聆听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并关注乐曲的乐器音色、调式、结构、双主题不同情绪、性格等方面的变化;
教师提出问题:为何柴可夫斯基说格林卡师俄罗斯交响乐第一人?
学生完整复听作品;
分组讨论、探究、总结。
完整聆听作品;
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俄罗斯人民在忧伤中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品质。
再次回顾格林卡;
教师提出问题:根据整节课的学习、再根据“民族乐派”的字面意思,什么是民族乐派?
分组讨论、探究、总结。
归纳、总结民族乐派。
活动3【活动】知识拓展
观看《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视频片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