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5 21:5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设计
2023年5月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 教学目标
1、我能品读课文,解析类比的写作手法
2、我能领悟邹忌的讽谏技巧
3、我能正确分析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
1、赏读课文,解析类比。
2、正确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学习领悟邹忌的讽谏技巧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播放伍子胥自杀视频
封建社会,皇权不可侵犯,有不少忠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留下千古奇冤!然而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可是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品读课文,解析类比的写作手法
2、我能领悟邹忌的讽谏技巧
3、我能正确分析人物形象。
(三)初读课文预习检测
1、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提示:
(1)整理预习作业,准备预习检测。
(2)0)自由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检测:生字读音
昳、窥、间进、期年、谤讥、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3、检测:解释词语
昳丽、窥镜、美我、私、诚知、地方、面刺、市朝、期年、善、谤讥
(四)听读课文 感知文本。
听录音画出每段的主要内容,注意品味人物微妙的心理和不同的感情。
解读“赏谏”。
听课课文朗读,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文章有三段,每段都有和三有关的内容,嗯,很好,同学们观察很仔细。
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常识:古人在表示较多而非最多这个意义时,常选用了“三”这个数字。既然本文作者与如此钟情于“三”,我们也来效仿古人,从第三段入手。
首先,请同学们找一下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有没有跟三有关的内容。
写了三种赏赐,三个变化,非常好!
那结果是什么?四个国家怎么样?对,四国朝齐
下面按请一位同学上台帮助大家梳理三赏赐、三变化。其他同学我们以这样的形式读三自然段。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的话,男生读齐王的三个等级的奖赏,男生要注意读出齐王下令的气势,女生读三个时期的变化情况,女生要把变化侃侃道来。全班读最后两句,全班要读出那种战胜于朝廷的自豪感来。
听老师先读,请同学们接着读。
师:王曰:“善。”乃下令。男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女生:(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全班:(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嗯,同学们理解的真到位,读得味道很足。
请大家看屏幕:为什么会有三种奖赏?
非常好:奖赏是根据纳谏者勇气的大小设定划分的,想到了所有可以进谏的方式,表现了齐威王纳谏的勇气和决心。
齐国的变化大吗?文章怎样描写的?
同学们说的太好了,用了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方式写。三个变化从正面写,四国朝齐从反面写。齐王从谏如流,兴利除弊,从而赢得了四国朝齐的辉煌局面。
(五)精读课文 赏析文本
解读“比美”。
其实,据史载,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刚愎自用。我们一起来看:播放视频。
是谁,用什么方法,让齐王明白了什么道理,而使他从谏如流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上文中去继续寻找和“三”有关的内容,去寻找答案吧。
请同学们小组分角色朗读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请问同学们,文章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文章的开篇写了进谏吗?(没有)
那第一段写了邹忌在家与徐公干什么?(比美)
在比美的过程中,邹忌问了哪些人?用文中的三个词答:(妻、妾、客)
他们都回答了吗?(回答了)也就是说第一段写了(“三问”“三答”) “三问”就是(问妻问妾问客),“三答”就是(妻答妾答客答)。
邹忌暮寝而思的时候,是从几方面思考的?(三方面)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三思)。
邹忌形貌昳丽,那他究竟有没有徐公美呢?(没有)文中有没有语言交代?(有)
那么,就请同学们一边讨论,一边用不同的记号标出下列内容:(点出问题)①陈述邹忌没有徐公美的句子。②“三问”时的情形和内容。③“三答”的语句。④“三思”的内容。
同学们思维真敏捷,很快就做好了记号。下面,让我们走进邹忌温馨的家庭。
请同学们听老师的提示齐读。
首先,请齐读陈述邹忌没有徐公美的句子:(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请齐读“三问”时的情形和内容:(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请齐读三答的语句:(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既然邹忌没有徐公美,他的妻妾客的回答与实际情况相符吗?(不相符)既然不相符,他们是不是有“蒙”邹忌的嫌疑呢?(是)也就是说他们做了与实际不相符的回答,让邹忌在比美中受到了蒙蔽。(点出“邹忌”“受蒙蔽”)那么,他们做出这样的的回答,分别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呢?也就是邹忌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齐读邹忌“三思”的内容。(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也就是说,(点出“妻私臣 妾畏臣 客求臣”和箭头)邹忌受蒙蔽的原因是:“妻私他,妾畏他,客求他。”
解读“进谏”。
上面我们领略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家事,咋一看,这似乎与“邹忌讽齐王纳谏”风马牛不相及,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再度进入“进谏”现场。
谁能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第二段写的内容是什么?(邹忌向齐王进谏的过程)在这个进谏的过程中,邹忌先说了什么?(在家里与徐公比美时受到蒙蔽的情况)
接着说了什么?(说了齐王与自己相似的情况)最后说了什么?(得出了结论)
邹忌在说齐王与自己相似的情况时,是从几个方面说的?(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的情况是否与邹忌在家比美的情形相同?(是)也就是说,邹忌是拿自己的三种情况来和齐王三方面的情况相比较的,从而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的,我们把它归纳成(三比)。下面按这样的形式读第二自然段中的“三比”。
老师读本段开头的话,女生读邹忌三方面的情况,男生读齐王与之相似的三方面的情况,全班齐读得出结论的句子。全班齐读结论句的时候,要读出水到渠成,不可辩驳的气势。好,听老师先读,请同学们接着读。
师:(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女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男生:(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全班:(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读完点出“齐王 宫妇私王 朝臣畏王 四境求王”)通过这样的三比,邹忌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结论——“王之蔽甚矣”。(点出 “所以齐王也”“蔽甚矣”)到这里,请问大家:没有第一段的“比美”,第二段的“进谏”会有如此的精彩和说服力吗?(没有)那么,“比美”是为“进谏”作什么的呢?(铺垫)
同学们,请看板书,如果没有在“比美”中的“三问”“三答”,便没有邹忌的“三思”;如果邹忌不拿自己与齐王进行“三比”,齐王就不会“三赏”谏臣,齐国就不会发生“三变”;就不会有“四国朝齐”,就不能形成“战胜于朝廷”的辉煌局面。我们把邹忌的这种讽谏的方法叫做类比。
(五)品读课文 领悟中心
品味讽刺艺术
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小组讨论来说一说。
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直谏,有可能触犯君王龙颜,不容易让齐王接受;委婉劝谏,若没有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于琐细或者旨意不明。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赏析人物
那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请同学们俺早下面句式来说一说。
1、从文中 句,可以看出邹忌(齐威王)是 的人。
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句子读,品味人物形象。
邹忌:足智多谋,勇于进谏,深知君王心理,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勤于王事。
齐威王:胸怀宽广,善于纳谏,有富国强民的愿望,是一个勇于改过的开明君主。
小结:
本文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