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配套教学设计(8)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三首 配套教学设计(8)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5 13:58:2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结合注释,发挥想象,能以生动的语言陈述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写作背景,环境氛围等,揣摩诗人心理,感受诗人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知识融合及创作背景铺设,感受诗人情怀。
2学情分析
本诗作是作者晚年之作,诗歌写的是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诗歌的画面感很强,通过学生自我感受、入情入理的描绘,从而丰富画面情境,感受诗歌氛围。在逐层理解中,感受作者的悲情,一悲天灾;二悲人害;三悲时局;四悲国家。由表及里地展示内心的悲戚。从而有梯度地呈现出“饱受折磨的苦命人”形象及“忧国忧民的伟丈夫”的两种形象。体会诗人崇高理想和博大情怀。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让学生基于课文内容,通过发挥想象,对诗歌画面进行更生动和丰富的再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怀。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自主预习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顺课文。
二、预习反馈:通读全文
解决个别字的读音问题
解题、情节简要梳理
由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导入。
三、活动(一):说“画”
文章前三段,最打动你的画面是什
么?试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在文段旁边作批注)
四、活动(二):入“画”
面对——
秋风破屋
群童抱茅
长夜沾湿
诗人的心理活动(诗人形象)。
提炼:秋风破屋——独立眼望怨天灾
群童抱茅——倚杖叹息恨童欺
长夜沾湿——辗转反侧忧国难饱受磨难的苦命人!
五、活动(三):出“画”
《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无家别》: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引入诗歌创作背景,引导学习第四段。
和前面的诗人形象对比。
研读第四段,找出对比关系。
吾 ———— 天下
独 千万 大庇
破 广厦 安如山
冻 死 俱欢颜
分析 三个感叹号,为何不是问号?
六、
总结杜甫形象:
饱受磨难的苦命人!
忧国忧民的伟丈夫!
中华民族的脊梁!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