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12-15 14:19:10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第1课时 商品利润与图形问题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商品利润与图形问题.
教学难点:建立二次函数数学模型,函数的最值.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2 1.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1)y=2x2-3x-5;
(2)y=-x2-3x+4.
2.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那么一周的利润是多少?
3.我们能否设计一道题,用二次函数最值解决商品利润问题呢? 教师出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对函数最值的求解方法及对x在某一个范围如何求解最值.
教师关注:
(1)最值的求解方法;
(2)商品中利润与进价、售价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主完成问题1,对问题2稍作思考,初步了解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二、合作探究,感受新知 1.展示问题
例1.用总长为60 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是多少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
(1)由问题中“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可知S与l存在怎样的关系?
(2)由(1)可知此问题可以转化为函数问题来解决,这一问题能转化为什么函数?
(3)怎样利用这个函数解决场地的最大面积问题?
S与l函数关系式:S=L(30-l)(0<L<30). 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这条抛物线的顶点是函数图象的最高点,即当L取顶点的横坐标时,这个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是顶点的纵坐标的值.
因此,当l= = =15,S有最大值: = =225.
也就是说,当L是15 m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值(S=225 m2) 结论:一般地,因为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是最低(高)点,所以当x= 时,二次函数y=ax2+bx+c(a≠0)有最小(大)值 .
教师投放探究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教师引导:
用L表示矩形的面积S,即可得到函数关系,进而画出图象(此图象只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原因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0<L<30)决定的,确定函数最大值,就是问题的答案.
教师让学生尝试解答后,集体点评. 教师点拨:
(1)如果a>0,当x= 时二次函数y=ax2+bx+c有最小值
.
(2)如果a<0,当x= 时二次函数y=ax2+bx+c有最大值 .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后,与教师和全体同学共同完善解题过程及方法.
学生结合前面的结论小结. 例2.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果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教师展示并提出问题.
教师关注:
(1)学生对商品利润问题的理解;
(2)学生对两个变量的理解. 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1)利润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2)利润=销售额-进货额;
销售额=销售单价×销售量;
进货额=进货单价×进货量.
2.分析问题
(1)研究涨价的情况;
(2)如何确定函数关系式?
(3)变量x有范围要求吗? 师生共同分析:
(1)销售额为多少?
(2)进货额为多少?
(3)利润y与每件涨价x元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4)变量x的范围如何确定?
(5)如何求最值?
教师关注:
(1)学生能否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问题;
(2)学生能否建立函数模型;
(3)学生能否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学生能否从利润问题中体会到函数模型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3.解决问题
解:设每件涨价x元.
由题意得:
y=(60+x)(300-10x)-40(300-10x).
其中0≤x≤30.
即y=-10x2+100x+6000,当x=5时,y最大.在涨价情况下,涨价5元,即定价65元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6250元.
对于降价情况,学生参考涨价的讨论自己得出答案.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做到:当x= 时,y最大.在涨价情况下,涨价 元,即定价 元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 元. 教师关注:
(1)二次函数是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可以解决现实问题;
(2)通过数学模型的使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能否借助函数图象求解最值.
教师指导.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后,与教师和全体同学共同完善解题过程及方法.三、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师生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从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这个方面总结.
(2)你对本节课有什么疑惑?说给老师或同学听听.
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归纳本节所学的知识.
学生归纳、总结自由交流发言. 谢谢观赏!课件18张PPT。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第2课时 抛物线型建筑和运动问题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解决有关磁盘存储量和拱桥问题.
教学难点:建立二次函数数学模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2 欣赏下面的图片:
问:你知道第一幅图片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吗?你见过石拱桥吗?你观察过桥拱的形状吗? 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见解.
教师作补充说明:
第一幅图片是一个磁盘,磁盘是带有磁性物质的圆盘,磁盘上有一些同心轨道叫做磁道.
第二幅石拱桥图案中,桥拱的形状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抛物线,因此很多有关桥拱的问题可以用抛物线知识来解决.
教师关注: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把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相联系. 二、合作探究,感受新知 (一)探究1:1.展示问题计算机把数据存储在磁盘上,磁盘是带有磁性物质的圆盘,磁盘上有一些同心轨道叫做磁道.现有一张半径为45 mm的磁盘.(如下图) (1)磁盘最内磁道的半径为r mm,其上每0.015 mm的弧长为1个存储单元,这条磁道有多少个存储单元?
(2)磁道上各磁道之间的宽度必须不小于0.3 mm,磁盘的外圆周不是磁道,这张磁盘最多有多少条磁道?
(3)如果各磁道的存储单元数目与最内磁道相同,最内磁道的半径r是多少时,磁盘的存储量最大? 学生观察图片,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磁盘最内磁道的半径为r mm,则可以确定每个磁道的存储单元数、磁道数随r变化的函数关系式.进而得到的磁盘的存储量随r变化的函数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2.分析问题
(1)磁盘最内磁道总长是多少?1个存储单元占用多长的磁道?
(2)有磁道的圆环区域总宽度是多少?磁道上各磁道之间的宽度必须不小于0.3 mm,如何理解?因此,这张磁盘最多有多少条磁道?
(3)磁盘每面存储量、每磁道的存储单元数与磁道数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4)变量x有范围要求吗?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教师关注:
(1)学生能否独立建立数学模型;
(2)学生能否独立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3)如何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
(4)能否求解函数最值.
3.解决问题
解:(1)磁盘最内磁道周长是2πr mm,它上面的存储单元个数不超过 . (2)这张磁盘最多有 条磁道.
(3)设磁盘每面存储量y,则
y= × ,即y= (45r-r2)= r2+20000πr(0<r<45),
当r=
≈22.5 mm,磁盘的存储量最大.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后,与教师和全体同学共同完善解题过程及方法. 4.思考
你能求出这张磁盘最大存储量是多少吗?课外上网或查阅资料查询磁盘存储量常见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教师提出课下思考问题,学生课上先求出这张磁盘最大存储量. (二)探究2(教材探究3)
1.展示问题
一抛物线形拱桥(如下图所示),当水面在l时,拱顶离水面2 m,水面宽4 m.水面下降1 m,水面宽度增加多少?
教师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设二次函数,用抛物线知识解决. 2.分析问题
(1)如何设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
(2)水面下降1 m的含义是什么?
(3)如何求宽度增加多少?
师生共同分析:
(1)设二次函数为y=ax2,其中a<0;
(2)自变量变化;
(3)函数值变化,寻找增量. 3.解决问题
解: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y=ax2.由抛物线经过点(2,-2),可得-2=a×22,∴a=-0.5.
∴这条抛物线所表示的二次函数为:y= x2.
当水面下降1 m时,水面的纵坐标为y=-3,这时有:-3=-0.5x2,
x=± .
∴这时的水面宽度为2 m,
∴当水面下降1 m时,水面宽度增加了(2 -4) m. 教师关注:
(1)学生能否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问题;
(2)学生能否建立函数模型;
(3)学生能否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学生能否从拱桥问题中体会到函数模型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教师要求学生,依照分析独立求解过程.教师选几名学生的练习,实物投影,共同点评.三、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师生小结
(1)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审题,弄清已知和未知.
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数学模型).
③结合数学模型,根据题意找出点的坐标,求出抛物线解析式.
④分析图象(注意变量的取值范围),解决实际问题.
⑤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合思想;三、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2)你对本节课有什么疑惑?说给老师或同学听听.
学生谈体会,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教师关注: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2)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数形结合思想;
(4)感受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使用价值.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