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氓》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比较、赏析,体会女主人公的丰富情感和理性思考。 2. 通过赏析比兴手法,感受“温柔敦厚”的抒情特征,了解古典诗歌以弃妇之言抒发逐臣之悲的抒情传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品读虚词、人称代词等关键词句,理解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及诗歌的抒情特征。 2. 赏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认识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
教学难点: 了解古典诗歌弃妇与逐臣的心理同构和文化现象。
教学过程
导入:本课追溯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 孔子是一个有文学眼光的人。他选那部《诗经》,替人类保存了三百篇极古的绝妙文章。 ——胡适 预习反馈: 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填空。 “有一位少女在没有 的情形下,与一位 的男子 ,最后 ” 设计意图:通过概述初步了解诗歌整体内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权,根据其初读感受,相机质疑,为细读诗文作铺垫。 预设: “有一位少女在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形下,与一位靠不住的男子私定终身,最后被抛弃”[footnoteRef:0]。显然,我们仅仅满足于情节、内容,是无法真正欣赏一首诗的,那么,我们如何欣赏这样的诗?或者说,简单的情节背后蕴藏着怎样的玄妙之处? [0: 李山.诗经应该这样读[M].北京:中华书局,2019(364)] 主问题:如何欣赏《氓》的抒情特色? 情境设计一:分析卫女情感 你是否赞同以下评论?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卫女的情感。 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朱熹《诗集传》
《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仪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叙其事以风焉。美反正,刺淫佚也。
——《毛诗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特别是通过直接抒情议论句、人称代词、虚词等重点体会卫女情感,感受其深情无限而又充满理性节制的形象,从而体会《诗》“温柔敦厚”的风格。同时,可以和以往的课文《玩偶之家》进行勾连,与《遵大路》等比较,理解“女性觉醒”主题下的作品,从而为情境设计三的赏析活动作铺垫。 预设: 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支架:卫女有的仅仅是“悔恨”之情吗?为什么到了结尾处写“总角晏晏……”?《氓》中有哪些表现强烈情感特征的词句?“也”、“矣”能否互换?“子”、“尔”、“士”这几个人称代词能否互换? 学习任务二:请辨析以下四组诗句,哪一个是原作,并说出理由。 ① 【甲】于嗟我兮,无与子耽!尔之耽兮,犹可说也,我之耽兮,不可说也! 【乙】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② 【甲】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乙】女不爽也,士贰其行。士罔极也,二三其德。 ③【甲】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乙】三岁为妇,靡室劳也。夙兴夜寐,靡有朝也。 言既遂也,至于暴也。兄弟不知,咥其笑也。静言思之,躬自悼也。 ④【甲】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呜呼哀哉! 【乙】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拓展资料: 《诗三百》中一切文辞之美,及其超越楚辞和其他侈文处,在乎直陈其事,而风采情趣声光自见,不流曲折以成诡词,不加修饰以成蔓骈,俗言即是实言,白话乃是真话,直说乃是信说。《诗经》之最大艺术,在其不用艺术处。[footnoteRef:1] [1: 傅斯年.诗经讲义稿[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111)
] ——傅斯年 情境设计二:赏析比兴手法 学生学案预习重点问题:为何写“桑”、“斑鸠”、“淇水”? 同样提及“草木的衰败”,比较两者表情达意的异同: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设计意图: 《离骚》是同一课的课文。与《离骚》节选章句作比较,一方面为接下来《离骚》的学习作铺垫,在比较中理解比兴手法在不同诗歌中的运用,以及弃妇与逐臣的心理以及文化的同构现象。 预设: 《氓》可否改成“木之未落”?为何一定是“桑”?与“斑鸠”又有怎样的关联?两者的情感不同之处在哪里?两者情感的共通之处又在哪里?“淇水”的句子位置能否互换? 拓展资料: “《诗经》里的哀怨之词,虽然出在劳夫怨妇的口里,却含有许多哲义。这种‘不平之鸣’、天地间的至文,都如此的。”[footnoteRef:2]——傅斯年 [2: 傅斯年.诗经讲义稿[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185)] 学习任务三: 请为以下含有“淇水”的句子寻找合适的位置,在①②③处应填入的是: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①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②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③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小结:赏析诗歌的方法以及课文重点内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