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再别康桥 》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再别康桥 》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5 23: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
1. 了解徐志摩及写作背景。 2. 加强诵读,咀嚼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进一步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发现、感受《再别康桥》内容上的诗意美和人情美,重点品味其艺术上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徐志摩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情结”几乎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是典型的“康桥情结”的体现,今天就我们一起走进康桥、走进志摩的内心世界。 这节课分为情境导入、学习任务、学习反馈和课堂小结四部分。首先了解学习任务。 二.学习任务——掌握诗歌鉴赏的三种方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领悟《再别康桥》。 2.知人论世了解徐志摩及康桥情结。 3.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这首诗。 三.朗读《再别康桥》 方法: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划分诗歌节奏,标出韵脚。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通过朗读发现:本诗共七节,每节押韵,逐节换韵,韵脚分别是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音节和谐,节奏感强,体现了本诗的音乐之美。 再读诗的开头和结尾两节,体会其特点,思考表达作用。 明确:这两节反复使用叠词“轻轻的”和“悄悄的”,表现了诗人不忍心让自己的离别惊扰康桥的宁静,突出表达了自己对康河十分珍惜和依恋的感情。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强化了诗人心中对康桥的恋恋不舍,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绪从始至终缭绕心头。 本诗每节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每句的字数基本为六字(间夹八字句),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给人以一种建筑之美。 点评:诗歌重在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领悟是学习诗歌的好方法。 四.知人论世:了解徐志摩及康桥情结 方法:查阅资料,学生抢答。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18-1922年先后在美、英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乘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35岁。这就是徐志摩的一生,而康桥是他短短一生的亮点,1922年,徐志摩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康桥,再会吧》;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第三次去剑桥,留下佳作《再别康桥》,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 点评:“康桥情结”几乎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叶嘉莹曾说:“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写的。”《再别康桥》正是徐志摩用生命写成的诗歌。 五.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一)比较阅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 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请你阅读这些古代的别离诗,和《再别康桥》比较一下,它们送别的对象有什么同?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而这首诗作别的却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二)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诗歌选择的是哪些意象? 明确:金柳、青荇、潭水、星辉等自然景物。 柳,是一种很美的植物,与离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西安有个地方叫灞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伤心不过灞桥柳。原因是柳与留谐音,折柳送别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征,表达浓浓的不舍之情。比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提问: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 明确:既与夕阳相映,金又是一种最宝贵的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是普通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还把柳树比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灿烂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志摩心中的极高地位。 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青荇? 明确: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油油:写出了青草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使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水草的快活与轻松,又仿佛在对诗人招手示意,表示欢迎,这种水草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也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象征。 潭水:榆荫下的那一清泉叫拜伦潭,年轻的徐志摩也就在这里成为拜伦思想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作者将清澈的潭水比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成“彩虹似的梦”,表现了他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只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星辉:到了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不仅载回了一船星辉,而且载回了快乐与梦想,因此情不自禁地放声歌唱。诗人的快乐通过选择恰当的意象达到了顶点。 提问: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功,为什么呢? 明确: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因为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岁月的沧桑,社会的变迁,无情的改变了许多人和许多事,诗人已无法回归从前的自我,更无法体味曾经的生命,他只有沉默,无言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这里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等种种复杂的感情。 点评:本诗多采用有色彩的意象: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给读者视觉上的绘画美,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同时巧用动词: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使每一幅画都具有流动的美,给人以立体感。 六.学习反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鉴赏《再别康桥》的三种方法,接下来通过学习反馈了解大家的掌握情况。 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七.课堂小结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诗人离开康桥时不带走一片云彩,他离开人世时也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走得很匆忙,诗人虽然过早地离去,但是他的名字、才气,他的诗情,他的浪漫却留在了人世。他的《再别康桥》成为中国现代诗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与仰慕。 八.作业设计 网上拓展,进入“徐志摩名作欣赏”网站,和专家一起赏析徐志摩更多的诗歌名作。然后把你的学习成果和大家一起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