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登快阁》 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 登快阁》 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5 23:2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登快阁
教学目标
1.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登快阁》,体会律诗的形式特点。 2.结合书下注释和文后解析,抓住意象,正确理解典故,把握本诗的主要内容。 3.通过分析关键词,解析本文情感变化的脉络,体会本诗“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的特点。 4.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从意象、用典,与杜甫《登高》诗作的对比阅读,关注文学文化的传承创新,学习黄庭坚改革创新的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和文后解析,正确理解典故。
2.抓住意象,把握本诗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通过解读诗人登快阁寻得的快意,把握本文情感变化脉络:了却公家事的快意——倚栏游赏的快意——世无知己的慨叹——美酒作伴的快意——决意归隐的快意,感受诗人感情一气直下的气势和力度,体会本诗“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的特点。
2.从意象、用典,与杜甫《登高》诗进行对比阅读,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从思想内容、人格精神等方面关注黄庭坚诗歌传承创新,学习黄庭坚改革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从登临诗导入)万古登临望奇景,万古情思赤子情。我们学过了很多登临诗,如《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等,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感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渴盼着能够赏贤任能的君主,这是一种大孤独。杜甫看到泰山雄伟高大、神奇秀丽,他想要攀登绝顶,俯视一切,这是一种大气魄。王安石登上飞来峰,宝塔高耸入云,眼前灿烂明亮,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怕任何阻扰,勇往直前,这是一种大抱负。北宋诗人黄庭坚登上快阁,澄江明月、千山落木,消解了他公事的烦扰,获得了精神解脱的快意,这是一种大自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庭坚的《登快阁》。 读诗歌——明确文体,划分诗歌节奏,有节奏、有感情朗读本首七言律诗 (一)(阅读诗歌,我们先从形式入手)我们先来明确这首诗的文体。 (1)本首诗一共八句,中间四句,澄江——落木,一道——千山,月——天,分明——远大,对仗工整。 (2)第二、四、六、八句的韵脚字“晴”“明”“横”“盟”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3)我们再来看这首诗歌的平仄格式。它符合格律诗的平起仄收式。(要注意的是诗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有:阁、绝、笛、白。尾联出句用了七律平仄的特殊形式,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是诗人写作七律的一种风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4)我们来看这首诗的结构,这首诗1、2两句“快阁”点题,3、4句写景,最后4句抒情,符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 至此可以明确,《登快阁》是一首七言律诗。 (二)(为格律诗划分节奏有利于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 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一】划分诗歌节奏,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登快阁》,体会律诗的形式特点。 我们为本首诗划分节奏,七言格律诗除了每七字之后的停顿外,一般句内可以有“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等的划分。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知诗意——抓住意象,理解本诗主要内容。 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二】圈出意象,品读本诗,理解主要内容。 第一句 痴儿了却公家事 结合注释,我们知道,开篇,作者自称“痴儿”取自一则典故,在《晋书·傅咸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大意是,官事不易办完,办完正说明太痴,办完官事才觉得快意。 这句话,紧扣题目,自叙,痴儿我办完了官事,心中才觉得快意。理解了典故之后,再看题目中的“快阁”之“快”字,也具有了一语双关的效果,既指快阁这一地方,也指快意的心情。 第二句 快阁东西倚晚晴 登上快阁,环视四周,倚栏欣赏,此时云收雨歇,天色向晚。 主要意象为快阁,写全景,用“晚晴”二字写出了云收雨歇,天色向晚的动态变化过程。 第三句 落木千山天远大 远望天边群山之中,树木枝叶已落,一片疏阔,向上望去,高远的天际更显阔大。主要意象为:落木、千山、天 。由上一句的全景,切换到这一句的局部静态景物。 第四句 澄江一道月分明 澄澈的江面上,月光洒下,呈现出明亮的一道。主要意象为江、月。视线依然是远望,视角向下切换,呈现江面局部之景。 此时的景,阔大、澄清,是“了却公家事”后登快阁之所见,流露出了诗人登阁远眺、暂得放松的喜悦之情。 第五句 朱弦已为佳人绝 朱弦:借指琴,佳人:指知音。这里用到了春秋时期伯牙钟子期的典故。伯牙因为钟子期死,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此处,作者借用此典慨叹世无知己。 第六句 青眼聊因美酒横 这句话,写到了两主要意象:青眼、美酒。两个之间有因果关联,有美酒在,才加以青眼。青眼这里用到了阮籍的故事,阮籍用青眼看他喜欢的人,此处黄庭坚用青眼表示对美酒的喜欢。此句与上文无知己的忧愁慨叹,形成了一次语义的转折。在一无一有的变化之间,实现了情感寄托的转移,世无知音,姑且借美酒遣怀,自得其乐。 前四句的意象都是共时存在的空间关系,意象之间远近上下的空间位置变换非常明显,五、六两句的四个意象“朱弦”“佳人”“青眼”“美酒”与前面意象群不同,从视觉中实在的、可触可摸的景象,过渡到诗人内心的感慨的抒发,完成从实景到虚景的转换。借助“朱弦”“佳人”“青眼”,将读者带入历史时空之中,在巧妙化用典故的同时,完成了律诗起承转合结构中最重要的“转”,由写景转而写情。 第七句 万里归船弄长笛 归船中的归,回家回乡;长笛:中国诗歌传统中思乡的典型意象。弄:演奏。我期望潇洒地吹着长笛,不远万里,乘船回归故乡。 第八句 此心吾与白鸥盟 结合注释我们知道,作者在这里借用了典故,说与白鸥订盟,实际上表示自己决意归隐江湖,而不存世俗机心。 诗歌结尾七八两句,“归船”“长笛”“白鸥”的意象与五六两句中“朱弦”“佳人”“青眼”一样,都是虚景。然而,不同于五六两句从历史时空中选取意象,结尾句将读者带入一种对未来期许的情境之中。结尾处“与白鸥盟”,表示决意归隐,又照应了首句“了却公家事”,结构上照应,内容上勾连。 解读完全诗内容,我们来总结一下,作者题目“登快阁”,内容依次写了何人登阁,何心态登,登时所见,登时所感,格律、句法、结构,是纯粹的律体,但是意象出奇,境界阔远,全诗结尾处的归趣更是神韵独绝。 品诗情,明特点——解析本文情感变化的脉络,体会本诗“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的特点 (一)品诗情 (了解了本诗内容之后,我们需要把握作者情感)请同学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三】诗人登快阁目的是“寻快”。阅读完本诗,说一说诗人得到了哪些快意? 了却公家事的快意 诗人称处理完官事为“了却”,表明厌烦官场事务的同时,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 倚栏游赏的快意 面对沁人心脾的爽朗之景,谁能不感到爽快、畅快呢? 3、美酒作伴的快意 在美景当前之时,诗人感叹世无知音,于美酒中寻求了心境的解脱,这里诗人自得其乐,我们也看到了诗人旷达的一面。 决意归隐的快意 有美景的衬托,美酒的作伴,更显官务之繁冗,了却之不易,这勾起了诗人返璞归真的向往,渴望潇洒地吹着长笛,不远万里、漂洋过海也要回去,像回到大自然的白鸥一样自由自在。这种令人向往的归隐生活,怎能不令人感到快意呢? 了解了诗人感到的快意之后,我们明白,全诗紧紧围绕“快阁”的“快”字生发:诗人因了却官事而去寻快,因纵情山水感到畅快;暂因没有知音而不快,很快又因有美酒作伴而自得其乐,最后表明志向,渴望还乡过归隐生活。 (二)明特点 梳理完全诗的情感脉络,我们发现,作者情感随文章前进而深化流转,快意的情感一气盘旋而下,具有强大的气势和力度。 这种情感抒发方式与唐代李白的歌行体一脉相承。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等七言歌行,情感奔涌,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李白的歌行,抒情言志,兴起笔到,一气呵成,酣畅淋漓。至宋代,黄庭坚能于格律之中做到情感抒发的一气而下,可谓传承中有创新,获得了“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清方东树《续昭昧詹言》)的美誉。 学精神——从意象、用典,与杜甫《登高》诗作的对比阅读,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从思想与人格精神等方面关注黄庭坚诗歌传承创新,学习黄庭坚改革创新的精神。 (一)诗歌技巧的传承创新(任何一门艺术都涉及到模仿和创造、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诗歌也不例外。作为江西诗派名副其实的开拓者,黄庭坚特别强调对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的尊崇和模仿。他选择了杜甫作为终身推崇仿效的典范。)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学习任务四】从意象、用典方面,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将本诗与杜甫《登高》进行对比阅读,学习黄庭坚改革创新精神。 意象:(1)都是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了树、江水,但黄诗写到了山、夜月。(2)都写江水,但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明净。(3)都写出了秋景的壮阔高远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
2、用典:(1)《登快阁》颔联写景句子,明显化用了杜甫《登高》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不过,我们可以看出,黄庭坚在诗歌里合用了多个典故。本诗颔联同时还承袭和融汇了李白的“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柳宗元的“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明。”李白的“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另外,《登快阁》还在“痴儿”“朱弦”“佳人”“青眼”“白鸥”等意象选取上借用了典故。 可见,黄庭坚用典比杜甫更加丰富多样。 (二)思想人格的精神之光 结合黄庭坚生平资料可知,黄庭坚对杜甫的学习,不仅仅限于诗歌技巧,还在于思想与人格精神上。 在宋代强敌压境的社会环境下,士人普遍重视气节,黄庭坚给了杜甫“平生忠义”的高度评价。 《登快阁》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秋,诗人时任太和县令。其实,自从两年前,元丰三年(1080),黄庭坚就被调到太和县任县令了。当时新法中盐法厉行,百姓深以为苦,黄庭坚深入僻野,了解百姓疾苦,行宽简之政,深得民众爱戴,写有多篇反映民生疾苦的诗。 黄庭坚饱读诗书,虽然在诗歌中想着归隐山林,但这只不过是老庄思想应付人生逆旅困境而已,绝非遗世独立。黄庭坚在新旧党争中,被一再贬谪,在艰难的仕途环境中,他始终仰慕杜甫的道德人格,注重内心修养,保持儒者的气度与节操。他对杜甫的仿效以及创新之处,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他在传承中创新,自成一体,成为宋诗一代巨擘,光照后人,他的改革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六、小结